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甲状腺肿伴间质Leydig细胞增生误诊1例
1
作者 陈新苗 王斌 邸玉然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卵巢甲状腺肿是较常见的单胚层畸胎瘤,但伴间质Leydig细胞增生者鲜有报道。在日常工作中遇到1例,该例镜下表现与分化较好的Sertoli—Leydig细胞瘤相似,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sertoli-leydig细胞 间质leydig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Leydig细胞增生瘤1例
2
作者 方毅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68-768,共1页
患者,26岁,1个月前因婚后不育体检,发现睾丸部位肿块,大小约1.0 cm×1.0 cm,轻压痛,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查体:T 36℃,P 80次/min,BP 90/60 mmHg.超声显示:右侧睾丸内可见大小约1.4 cm×0.9 cm的稍强回声团,内回声不均... 患者,26岁,1个月前因婚后不育体检,发现睾丸部位肿块,大小约1.0 cm×1.0 cm,轻压痛,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查体:T 36℃,P 80次/min,BP 90/60 mmHg.超声显示:右侧睾丸内可见大小约1.4 cm×0.9 cm的稍强回声团,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斑点状强回声,边界尚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其内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内实性占位,性质待定.行右侧睾丸肿块切除术,取右阴囊纵切口,长约3 cm,逐层切开皮肤、肉膜、睾丸鞘膜,于右侧睾丸与附睾交界处可见一大小约1.0 cm×1.0 cm的圆形肿块,无包膜,肿块质脆呈豆渣样,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完整切除肿块,送病检.病理诊断:Leydig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ydig细胞增生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马强 魏学花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机体中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血常规指标的提高,还可以推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血红蛋白 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及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4
作者 常意行 左雨霏 +5 位作者 钱亿宽 李能秀 焦健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为了探究铁摄取调节蛋白(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提取的LM EGD-e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mo1956基因并通过在线软件分析Lm...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为了探究铁摄取调节蛋白(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提取的LM EGD-e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mo1956基因并通过在线软件分析Lmo1956蛋白的结构域特征;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o1956基因缺失株LM-Δlmo1956及回补株LM-CΔlmo1956,采用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及测序鉴定。将LM EGD-e、LM-Δlmo1956及LM-CΔlmo1956菌株在不同应激环境下培养,通过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各菌株的生长情况;采用铬天青S(CAS)培养板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及微量结晶紫法对2种菌株铁载体、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鉴定,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F形成相关基因gltB、gltC的转录水平。PCR扩增结果显示,从LM EGD-e株基因组中扩增到453 bp的lmo1956基因。Interpro软件分析结果显示Lmo1956蛋白含有Fur结构域,属于Fur蛋白家族转录因子。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LM-Δlmo1956及LM-CΔlmo1956株均正确构建。不同应激环境下培养各菌株后检测结果显示,与LM EGD-e和LM-CΔlmo1956株相比,LM-Δlmo1956在铁限制、37℃、42℃、pH9、8%NaCl、7 mmol/L H2O2等环境下的生长能力明显减弱,铁载体、BF形成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qPCR结果显示,与LM EGD-e和LM-CΔlmo1956株相比,LM-Δlmo1956中BF形成相关基因gltB、gltC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Lmo1956在LM环境适应性和BF形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揭示Lmo1956在调控LM环境适应性和BF形成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1956 环境应激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一例
5
作者 李昕芮 杜东红 +5 位作者 刘静 刘永霞 刘鑫洲 冉德琳 王广进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39岁,因右足跖斑块、渗出1年就诊。病理检查见较多单一核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较多单一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核...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39岁,因右足跖斑块、渗出1年就诊。病理检查见较多单一核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较多单一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免疫组化示CD3、 CD2、CD8等多个抗体阳性,Ki-67表皮内阳性细胞约60%~70%。淋巴结病理检查示呈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改变。给予患者口服阿维A、注射人α1b干扰素及浅层X线照射等治疗3个月后病情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刁晗 吕雅琳 +2 位作者 臧莹 王梓赫 王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骨骼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本例患者,男,32岁,以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累及肺、骨骼、血液等多系统,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治疗8个周期后,疗效良好,大部分皮损愈合。检索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骨骼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本例患者,男,32岁,以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累及肺、骨骼、血液等多系统,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治疗8个周期后,疗效良好,大部分皮损愈合。检索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靶向治疗相关的文章,通过Pubmed共检索到17篇,中文数据库共检索到5篇。共收集到28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成人8例,儿童20例,皮肤(23例)和骨骼(12例)是常见的受累部位,靶向治疗对难治性或复发性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皮肤溃疡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部局灶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漏诊1例报告
7
作者 周冰莹 颜彬 +4 位作者 王宁 王艳霞 陈锡龙 王卫凯 张太宁 《甘肃医药》 202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罕见病之一,儿童多见,其病因未明、发病率低、发病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变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临床表现取决于疾病发生的部位。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变部位可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临床...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罕见病之一,儿童多见,其病因未明、发病率低、发病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变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临床表现取决于疾病发生的部位。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变部位可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因累及器官不同而有差异。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也可联合放疗等。本文报道1例因颈部肿物入院最终诊断LCH患儿,诊治过程艰难复杂,最终在MDT协作下多次病理学诊断确诊后进行化疗病情才得以改善,旨在为罕见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颈部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抑制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徐士兰 高硕 +1 位作者 廖希玮 周万青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Nisin对临床分离的23株L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的吸光度,分析经Nisin作用后LM生长的动态变...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Nisin对临床分离的23株L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的吸光度,分析经Nisin作用后LM生长的动态变化;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LM生物膜形成能力,并评估不同的孵育时间和温度下Nisin对L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Nisin对LM的MIC为64μg/mL:采用64μg/mL(1 MIC)Nisin作用LM 0~4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2,0.095和0.151):而作用6~24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4,0.002和0.004):35℃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和48 h后,Nisin可抑制LM生物膜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1):4℃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和48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6和0.447)。结论Nisin可抑制临床分离的LM菌株生长以及LM生物膜形成,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乳酸链球菌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分析
9
作者 柳贵西 刘玉玉 +1 位作者 李斑斑 白观臣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岁女性患者,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规律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经抗CD30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人源化抗CD30/NKG2D 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憋喘、肝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及铁蛋白升高、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HLH,即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应用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依托泊苷等治疗,HLH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CAR-T细胞回输后第50天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炎症,考虑真菌感染,回输后第52天患者因肺出血死亡。结论IEC-HS是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CAR-T细胞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持续快速增高、靶器官损害及噬血现象有助于早期识别IEC-HS;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及依托泊苷等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CAR-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史月 李宗富 +1 位作者 冯术青 高峰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等处理后疾病复发,复发后给予阿扎胞苷化疗,化疗后患者再次出现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处理后再次复发。结论:HSCT术后可依据嵌合率帮助判断疾病复发,混合嵌合伴GVHD预后差,容易出现GVHD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嵌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成人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倪广生 明润宇 +1 位作者 欧雅煊 杨进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报道3例原发性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R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原发性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特征 病理学分析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袁现政 魏世娟 +3 位作者 高菲 邓晓彤 司晓青 高敏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55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55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管周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予以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不规则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 墓碑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评分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
13
作者 郁松 肖辉 +4 位作者 梁俊强 乔羽 张贤生 陈阳 杜耀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评分在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71.47...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评分在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71.47±5.26)岁,年龄范围为65~82岁。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出现SIRS分为SIRS组(n=14)和无SIRS组(n=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ALP评分与单一指标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价值。结果SIRS组与无SIRS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HAL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PSS评分[OR=1.633,95%CI(1.330,2.005)]、血红蛋白[OR=0.708,95%CI(0.617,0.812)]、白蛋白[OR=0.740,95%CI(0.645,0.849)]、血小板[OR=0.949,95%CI(0.929,0.970)]、HALP评分[OR=0.723,95%CI(0.627,0.835)]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ALP评分较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单独检测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881,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743,约登指数为0.666,截断值为34.53分。结论HALP评分可帮助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血红蛋白 白蛋白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抑制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细胞增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彤 鄢艳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升高,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ESRD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升高,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ESRD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类型。然而,AVF功能障碍缩短了AVF使用时长,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导致的AVF狭窄是MHD患者AVF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全身药物治疗或局部治疗均可抑制AVF内膜增生,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元分化、自我更新、组织修复、归巢、旁分泌等特性在血管内膜增生领域具有极大的潜能。本文主要通过对ESRD患者AVF内膜增生的机制及治疗进展、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改善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寻找预防血管通路障碍发生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肥大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15
作者 周丽君 于婷 王能勇 《检验医学》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1]。一般...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1]。一般来说,典型的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患者肥大细胞占循环血中有核细胞比例≥10%,少数患者的肥大细胞比例<10%,是肥大细胞在人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可累及骨髓、肝脏、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2]。虽然MDS和MCL均与髓系起源相关,但MDS合并MC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本文报道广元市中心医院1例MDS合并MC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检验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KIT D816V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核酸纸条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毒素基因
16
作者 刘岩 杨建宇 +6 位作者 周钰娇 丁文博 张先宇 高林然 潘蓓珍 杨继飞 赵云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4,共8页
目的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和胶体金技术相结合的双重核酸试纸条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和hly两种毒素基因。方法采用加热煮沸法提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为靶基因,分别用6-FAM标记prfA... 目的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和胶体金技术相结合的双重核酸试纸条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和hly两种毒素基因。方法采用加热煮沸法提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为靶基因,分别用6-FAM标记prfA上游引物5'端,Biotin标记prfA下游引物5'端,Digoxin标记hly上游引物5'端和Biotin标记hly下游引物5'端,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素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克隆转化、测序分析,克隆阳性对照品,研发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特异性、灵敏度、复现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样品检测对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水煮法提取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浓度为148.81±0.97ng/μL,A_(260)/A_(280)在1.8~2.0范围内;PCR产物经克隆转化、测序对比,与GenBank数据库中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特异性检测,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阳性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2)ng/μL,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10倍;复现性检测,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分别对核酸试纸条进行验证,结果一致;稳定性检测,在第6、9、12月对核酸试纸条进行验证,稳定性较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试剂盒可准确快速的检出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本剂盒可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毒素基因,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复现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prfA hly 双重核酸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1基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17
作者 张永晓 李英华 石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SKM-1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外源性SOCS1过表达质粒促进SKM-1细胞内SOCS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SKM-1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外源性SOCS1过表达质粒促进SKM-1细胞内SOCS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构建NOD/SCID小鼠MDS模型,记录小鼠体质量及生存时间,评估SOCS1基因对体内SKM-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在MDS细胞株SKM-1细胞中转染SOCS1过表达质粒可显著提高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SOCS1可显著降低SKM-1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降低细胞内磷酸化的JAK2(p-JAK2)、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OCS1过表达组小鼠体质量及生存时间显著优于MDS模型组,外周血中CD45^(+) SKM-1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DS模型组,说明过表达SOCS1可抑制小鼠体内SKM-1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OCS1过表达组小鼠骨髓中SOC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DS模型组,而p-JAK2、 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MDS模型组。结论 SOCS1可通过负调控JAK2/STAT信号通路抑制MDS细胞系SKM-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JAK2/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远红外照射对高原红细胞过度增生的干预研究
18
作者 曹征涛 胡阳 +4 位作者 欧阳军 余志祺 邓浩伟 俞梦孙 赵永岐 《空军航空医学》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针对4000 m以上高原驻留超过1年的健康受试者,采用远红外规律照射,通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考察规律远红外照射对高原红细胞过度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经过筛选的受试者随机分成远红外干预组(14名)和对照组(25名),排除确诊的慢性高原... 目的针对4000 m以上高原驻留超过1年的健康受试者,采用远红外规律照射,通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考察规律远红外照射对高原红细胞过度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经过筛选的受试者随机分成远红外干预组(14名)和对照组(25名),排除确诊的慢性高原病患者,远红外干预组接受波长3.5~16.0μm、强度超过200 W的远红外线照射,频率1次/d,持续照射50 d。干预前后采集外周血,检测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密切相关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分组对照的方法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波长3.5~16.0μm、强度超过200 W的远红外照射对受试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干预组可见远红外干预后较干预前收缩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4、-2.919,t=3.200、3.983;P<0.001、=0.004、0.007、0.002)。对照组干预后红细胞计数高于干预前(P=0.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4.000、49.000、79.500,P=0.002、<0.001、=0.004),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组别=10.010、13.370、9.381,P=0.002、<0.001、0.002)。结论采用远红外全身照射或者局部照射,其高原环境暴露导致的红细胞增加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提示远红外的规律照射能够有效缓解慢性高原相关疾病引起的红细胞过度增长现象,且缓解程度与坚持远红外照射的时长和规律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慢性损伤 细胞过度增生 远红外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临床病理观察
19
作者 王玲玲 应亚君 郑增光 《浙江医学》 2025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例及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LCH患者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LCH患者中男4例,女5例...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例及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LCH患者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LCH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6~69岁,均为单病灶;7例发生于骨骼(肋骨3例,椎骨2例,颞骨1例,颅顶骨1例),2例发生于甲状腺。镜下表现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背景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细胞学上表现为典型的咖啡豆样的细胞核及嗜酸性胞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S-100(+),CD 1a(+),Langerin(+)。7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穿刺活检;术后随访8~64个月,手术患者未见复发和转移,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疾病稳定或病灶缓慢增大。结论LCH是临床较罕见的疾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不同部位需与相应部位多种的良、恶性淋巴造血系统病变鉴别。结合肿瘤情况可采取手术治疗,或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及临床治疗1例
20
作者 罗道首 陈冰冰 +3 位作者 李向东 李小荣 王晓阳 何小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78,180,共3页
患者男,35岁。吸烟,偶饮酒,以“反复呕吐、腹痛8个月”就诊。自患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无异常,体重下降15 kg。入院检查:2023年1月10日胸腹部CT:双肺多发空腔及结节影,囊壁厚薄不均,双肺上叶为著,肋膈角区正常;肝脏多发... 患者男,35岁。吸烟,偶饮酒,以“反复呕吐、腹痛8个月”就诊。自患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无异常,体重下降15 kg。入院检查:2023年1月10日胸腹部CT:双肺多发空腔及结节影,囊壁厚薄不均,双肺上叶为著,肋膈角区正常;肝脏多发弥漫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图1,2),直径约3~8 mm,胰尾部一直径6 mm低密度结节,均轻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影像学诊断 治疗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