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关铁汉 曹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LC-DCP内固定...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LC-D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4.82±3.01)d、手术时间(124.21±6.15)min、骨折愈合时间(25.81±3.00)d短于对照组的(18.21±4.52)d、(145.84±7.10)min、(29.20±4.51)d,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62±0.05)分低于对照组的(6.42±0.15)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LC-DCP内固定在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骨结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预后,且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胫骨干骨折 骨不连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魏永兴 才新 +1 位作者 王光楠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48-150,154,共4页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肢部分、下肢部分等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肢体功能评分,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植骨 四肢骨折 无菌性骨不连 肢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陈凡州 张岐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钙素(BGP)]水平、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ALP、PⅠNP、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骨代谢指标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术后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骨代谢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林俊 孔祥录 +3 位作者 朱治国 盖伟 崔成亮 杨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1170-1171,1173,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肱骨干骨折76例,采用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LC-DCP组)44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N组)32例。对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肱骨干骨折76例,采用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LC-DCP组)44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N组)32例。对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LC-DCP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均较LIN组长,而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LIN组(P均<0.05)。LC-DCP组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IN组,而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IN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病例。结论肱骨粉碎骨折、多段骨折适合髓内钉内固定,简单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适合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4 位作者 康庆林 许硕贵 倪灿荣 王志伟 付青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后 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内固定模型 ,分别于术后 1、3、7、1 4、2 1、2 8和 5 6 d各处死 5只兔 ,... 目的 :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后 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内固定模型 ,分别于术后 1、3、7、1 4、2 1、2 8和 5 6 d各处死 5只兔 ,在骨折局部取材 ,应用免疫组化 En Vision法进行标本中 TGF- β定位检测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骨折局部 TGF- β的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及阳性指数。结果 :SMC和 DCP固定后骨折愈合过程中 ,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基质中均有 TGF- β阳性染色。骨折早期 ,两组 TGF- β含量无显著差异 ;术后 7~ 2 8d,SMC组 TGF- β含量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P<0 .0 1 ) ;术后 5 6 d两组间 TGF- β含量无差异。 结论 :在软骨形成阶段和软骨内成骨阶段 ,SMC内固定下骨折端 TGF- β呈高水平表达 ,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与 SMC所产生的持续动态加压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内固定 骨折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前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华伟 黄勇全 +4 位作者 陈文明 方毅 廖强 胡芯源 吴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22-1424,1428,共4页
目的验证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前臂骨干骨折中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有更好的结果。方法 91例患者(144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两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期2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采用影像评估,疼痛... 目的验证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前臂骨干骨折中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有更好的结果。方法 91例患者(144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两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期2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采用影像评估,疼痛及功能以最后随访结果为准。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3例患者(4例骨折)、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5例患者(5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两组中无不愈合患者。就目前数字而言,两治疗组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量、疼痛及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部感染分别出现于锁定加压钢板组内一闭合性骨折及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内一开放性骨折患者。螺钉从尺骨拔出见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内一开放性尺桡骨折老年患者。此外,锁定加压钢板组内一患者内植物取出术后锁钉钉道出现再骨折。结论尽管骨折固定理念不同,两内植物在前臂骨干骨折治疗中显示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干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干骨折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永忠 聂林 +4 位作者 孙磊 李佩佳 胡宏伟 赵汉平 刘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 :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98~ 2 0 0 0年采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 3 97例 ,比较两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 目的 :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98~ 2 0 0 0年采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 3 97例 ,比较两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和综合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 ,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骨折 钢板内固定 治疗 动力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荣兴 任前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77-478,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笔者采用以上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397例,比较2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笔者采用以上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397例,比较2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和综合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骨折 内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和LCP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沈宁江 王广积 +3 位作者 林坚平 黎早敏 林明侠 林庆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解剖型锁定钛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1例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DHS治疗62例,LCP治疗89例.其中男112例,女39例;年龄19 ~ 59...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解剖型锁定钛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1例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DHS治疗62例,LCP治疗89例.其中男112例,女39例;年龄19 ~ 59岁,平均40.5岁.车祸伤74例,坠落伤51例,摔伤2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DHS、LC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Harris 评分优良率LCP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的疗效优于DHS,DHS只适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应选用LCP固定.青壮年患者不遵医嘱术后早期负重,是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故术后功能锻炼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待骨折端有明显骨痂形成后方可完全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解剖型锁定钛板 青壮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华兵 尹金铭 田华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4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8例。甲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乙组...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8例。甲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乙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近期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乙组(P〈0.05);甲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膝关节功能得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 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近、远期疗效都更好,且患者恢复更快,感染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120例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敏 李斯明 +2 位作者 陈文雄 陈玉书 唐盛辉 《广州医药》 2012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8岁。车祸伤36例,跌伤32例,坠落伤27例,重物砸伤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8岁。车祸伤36例,跌伤32例,坠落伤27例,重物砸伤25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优良率、Johner-wruh功能评价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术后随访7~45个月,平均1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97±3.20)个月和(11.13±3.17)个月,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1,P<0.05);髓内钉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组(P<0.05);皮肤坏死、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低,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俊柱 尹宗生 +1 位作者 耿春辉 刘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髋动力钢板(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LCP、DHS及PFN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髋动力钢板(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LCP、DHS及PFN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功能优良率优于DHS组,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组手术用时较短、切口最小、术中出血较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且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 髋动力钢板 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重建钉和髋滑动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福根 邵云潮 +2 位作者 高如峰 翁伟峰 庄健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比较髋滑动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 目的:比较髋滑动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别。分析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器材。结果:与髋滑动加压钢板组相比较,重建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早、术后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近端重建钉较髋滑动加压钢板更有优势;而对于稳定转子间骨折,两者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髋滑动加压钢板 重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江涛 宫云昭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8期2869-2870,共2页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Johner-Wruh功能评...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Johner-Wruh功能评价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术后随访7~45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骨性愈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及Johner-Wruh功能评价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带锁髓内针 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钢板在四肢骨折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翔 王道新 金正帅 《临床骨科杂志》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阐述DC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对66侧四肢骨折应用DC钢板内固定,并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66侧四肢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DC钢板固定牢靠,断端间动力加压,辅助外固定... 目的阐述DC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对66侧四肢骨折应用DC钢板内固定,并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66侧四肢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DC钢板固定牢靠,断端间动力加压,辅助外固定的时间短,可早期功能锻炼,不易出现钢板折弯、断裂,螺钉折断、拔钉等现象,内固定处不易变形;但要认真选择适应证,严格按照AO操作要领进行,以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骨折固定 DC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IGF-1、FGF-2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志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观察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相关生长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IGF-1、FGF-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四肢骨折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环抱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39-39,42,共2页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器在四肢骨折中疗效较佳,且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环抱器 动力加压接骨板 四肢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P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俊丰 闻久全 +1 位作者 朱明义 蒋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3、Ⅰ4 andⅡ),分别采用LCP和DhS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3、Ⅰ4 andⅡ),分别采用LCP和DhS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LCP组与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较DhS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DhS) 锁定加压钢板(LCP)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19
作者 周君 宫玉锁 +1 位作者 李盛华 朱艳国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究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0具骨盆标本,建立耻骨联合分离损伤模型,对照组复位后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实验组复位后采用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 目的探究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0具骨盆标本,建立耻骨联合分离损伤模型,对照组复位后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实验组复位后采用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两组模型均无松动,内固定无断裂。实验组耻骨联合在水平、前后、垂直3个方向的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改进型耻骨联合分离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对抗水平和前后方向拉力以及垂直剪切力均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内固定器 耻骨联合分离 动力加压钢板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
20
作者 熊勇 陈莉莉 邹季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60例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和Ni-Ti ME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的恢复...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60例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和Ni-Ti ME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Ni-Ti MEP固定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恢复方面与LC-DCP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Ti MEP固定组的再骨折率较LC-DCP固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再骨折发生率低,是成人前臂双骨折治疗方案的又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双骨折 LC—DCP Ni—Ti MEP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