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关铁汉 曹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LC-DCP内固定...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LC-D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4.82±3.01)d、手术时间(124.21±6.15)min、骨折愈合时间(25.81±3.00)d短于对照组的(18.21±4.52)d、(145.84±7.10)min、(29.20±4.51)d,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62±0.05)分低于对照组的(6.42±0.15)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LC-DCP内固定在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骨结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预后,且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胫骨干骨折 骨不连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魏永兴 才新 +1 位作者 王光楠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48-150,154,共4页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肢部分、下肢部分等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D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肢体功能评分,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LCP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植骨 四肢骨折 无菌性骨不连 肢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前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华伟 黄勇全 +4 位作者 陈文明 方毅 廖强 胡芯源 吴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22-1424,1428,共4页
目的验证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前臂骨干骨折中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有更好的结果。方法 91例患者(144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两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期2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采用影像评估,疼痛... 目的验证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前臂骨干骨折中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有更好的结果。方法 91例患者(144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锁定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两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期2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采用影像评估,疼痛及功能以最后随访结果为准。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3例患者(4例骨折)、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5例患者(5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两组中无不愈合患者。就目前数字而言,两治疗组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量、疼痛及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部感染分别出现于锁定加压钢板组内一闭合性骨折及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内一开放性骨折患者。螺钉从尺骨拔出见于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组内一开放性尺桡骨折老年患者。此外,锁定加压钢板组内一患者内植物取出术后锁钉钉道出现再骨折。结论尽管骨折固定理念不同,两内植物在前臂骨干骨折治疗中显示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干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拉压异性的固支圆板塑性极限统一解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雪英 俞茂宏 +1 位作者 王延斌 徐栓强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3,共6页
本文采用最新的统一强度理论求出了固支圆板的塑性极限荷载,内力场及速度场的统一解;得出了强度理论参数b及材料的不同拉压比a对塑性极限的影响曲线。所给出的解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各种不同特性的材料及机械、土木、航空等工程的相关结构... 本文采用最新的统一强度理论求出了固支圆板的塑性极限荷载,内力场及速度场的统一解;得出了强度理论参数b及材料的不同拉压比a对塑性极限的影响曲线。所给出的解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各种不同特性的材料及机械、土木、航空等工程的相关结构中。文献中已有的Tresca解,Mises解和双剪统一屈服准则解均为本文的特例,本文的统一解还给出了一系列新的结果。统一解大于Tresca,Mohr-Coulomb的单剪理论解,它可以更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工程应用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固支圆板 塑性极限 拉压比 材料 拉压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干骨折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永忠 聂林 +4 位作者 孙磊 李佩佳 胡宏伟 赵汉平 刘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 :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98~ 2 0 0 0年采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 3 97例 ,比较两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 目的 :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98~ 2 0 0 0年采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 3 97例 ,比较两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和综合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 ,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骨折 钢板内固定 治疗 动力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侯林俊 孔祥录 +3 位作者 朱治国 盖伟 崔成亮 杨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1170-1171,1173,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肱骨干骨折76例,采用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LC-DCP组)44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N组)32例。对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肱骨干骨折76例,采用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LC-DCP组)44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N组)32例。对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LC-DCP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均较LIN组长,而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LIN组(P均<0.05)。LC-DCP组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IN组,而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IN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病例。结论肱骨粉碎骨折、多段骨折适合髓内钉内固定,简单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适合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荣兴 任前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77-478,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笔者采用以上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397例,比较2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笔者采用以上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397例,比较2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和综合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骨折 内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心压杆板件宽厚比限值的统一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绍蕃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统一分析了轴心压杆三种常用截面的板件宽厚比限值。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H形截面和箱形截面采用两种不同准则,以致二者宽厚比限值的表达式存在质的区别。在综合运用两种准则并对板件间的约束作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系列实用... 本文统一分析了轴心压杆三种常用截面的板件宽厚比限值。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H形截面和箱形截面采用两种不同准则,以致二者宽厚比限值的表达式存在质的区别。在综合运用两种准则并对板件间的约束作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系列实用的宽厚比限值的计算公式。此外,还对承载能力未用足的压杆,提出进一步放宽限值的系数。最后对两本国外新规范进行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杆 板件 屈曲 宽厚比限值 约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伟 宫峰 黄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57-59,64,I0002,共5页
目的评估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4.6岁。按AO分类全部患... 目的评估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4.6岁。按AO分类全部患者均属于C型骨折。均采用沙滩椅位,经肩关节前入路、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肩关节Neer评价标准,平均为88.3分(81-93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7.5%。根据肘关节Mayo评价标准,平均为92.3分(89-96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3.3%。结论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切开 锁定加压钛板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医用诱导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IGF-1、FGF-2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志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观察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相关生长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IGF-1、FGF-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四肢骨折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宽厚比对压杆稳定强度折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虎长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 2008年第2期24-30,共7页
根据单向均匀受压简支板的屈曲强度理论,通过比较我国有关钢结构规范和美国ASCE No.52标准,提出了我国《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有关热轧角钢宽厚比限值及其对应强度折减的处理欠妥,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正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单向均匀受压简支板 等肢角钢 宽厚比 限值 强度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
12
作者 熊勇 陈莉莉 邹季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60例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和Ni-Ti ME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的恢复...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60例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和Ni-Ti ME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Ni-Ti MEP固定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前臂功能恢复方面与LC-DCP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Ti MEP固定组的再骨折率较LC-DCP固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Ti MEP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再骨折发生率低,是成人前臂双骨折治疗方案的又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双骨折 LC—DCP Ni—Ti MEP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形板件模压各区应变演化规律研究
13
作者 薛克敏 田文春 +2 位作者 王雪 侯士奇 李萍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究U形件模压的应变演化规律,为U形件大塑性变形提升材料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对U形件进行了限制性模压仿真研究,分析了应变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的讨论。结果试样经过单道次挤压后,直齿区域应变呈... 目的探究U形件模压的应变演化规律,为U形件大塑性变形提升材料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对U形件进行了限制性模压仿真研究,分析了应变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的讨论。结果试样经过单道次挤压后,直齿区域应变呈现波动式分布,受到剪切作用的位置均呈现中心处应变较大并向两侧逐渐减小,在靠近齿拐角的区域应变最小。扇形齿区域应变分布规律为齿面跨度越小,应变越大,齿面跨度越大,应变越小。从两道次模压变形来看,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整体应变显著增加。应变分布曲线的波动程度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有所降低,应变均匀性有所改善。结论通过对直齿、扇形齿及其多道次的应变演化规律来看,减小齿宽及增加变形道次有助于累积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件 应变演化规律 大塑性变形 限制性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柱型钛合金帽型加筋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14
作者 吉国明 王睿文 眭相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3172-13178,共7页
帽型加筋结构在飞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保证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这类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以钛合金双层蒙皮帽型加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估计方法“板元法”和“切割法”进行计算分析加筋板的极限承载载荷,研究了其在轴向压缩... 帽型加筋结构在飞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保证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这类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以钛合金双层蒙皮帽型加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估计方法“板元法”和“切割法”进行计算分析加筋板的极限承载载荷,研究了其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并通过试验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切割法的误差为13.4%,相比之下,板元法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真实试验值十分接近,误差分别为4.5%和3.2%。针对此类型结构,用板元法预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极限载荷 轴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1型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张勇 王永勤 张树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铜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高龄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通过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24例)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两种方案进行治疗(22例),比较其桡骨远...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铜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高龄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通过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24例)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两种方案进行治疗(22例),比较其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的差异性。结果按照腕关节功能按照Sarmiento标准评定,支架组:优良率:91.6%;钢板组:优良率:95.4%.根据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治疗,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都是很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外固定支架 有限切开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国德 杨远敏 曾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服用中药七厘散,实验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X线骨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较手术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度要短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更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创伤骨折术后 无菌性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峰 高扬 +2 位作者 董海鹏 穆卫庐 李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状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与骨不连再发生率,并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为(125.46±12.85)min,较对照组[(130.24±10.53)min]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4.19±20.73)mL,较对照组[(262.86±18.62)mL]少,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26)周、(14.23±1.76)d,较对照组[(13.15±3.34)周、(15.08±2.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2.26±4.46)°,大于对照组[(127.74±5.11)°],研究组Neer评分为(85.46±2.34)分,高于对照组[(80.78±3.23)分],研究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2.26±4.46)°,大于对照组[(127.74±5.11)°],研究组Mayo评分为(85.46±2.34)分,高于对照组[(80.78±3.23)分],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血清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分别为(28.82±5.18)ng/L、(417.18±8.32)ng/mL,分别较对照组高[(24.42±4.83)ng/L、(362.09±7.7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再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EuroQoL健康指数量表(EQ-5D)评分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能改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降低骨不连再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调节血清IGF-1、FGF-2水平,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皮质外骨桥 肱骨骨折 骨不连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德全 羊国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6期1932-1933,1936,共3页
目的对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以及记忆合金抱骨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01年起入院的新鲜肱骨干骨折43例病例,分别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记忆合金抱骨器进行内固定治... 目的对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以及记忆合金抱骨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01年起入院的新鲜肱骨干骨折43例病例,分别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记忆合金抱骨器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并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组及记忆合金抱骨器组出现了桡神经损伤并发症,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组还出现了骨不连并发症,交锁髓内钉顺行进钉组出现了肩关节功能障碍并发症。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具体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法,须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来选择,术中要操作精确,减少组织损伤,这样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交锁髓内钉 记忆合金抱骨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87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明 张继学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点、适应征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87例。结果:经平均18.5个月随访80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74例(92.5%),一般4例(5.0%),二期... 目的:研究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点、适应征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87例。结果:经平均18.5个月随访80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74例(92.5%),一般4例(5.0%),二期手术植骨2例。结论: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符合生物学原理;股骨干上、中、下段骨折均是一种适宜的内固定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治疗 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戎子涵 童根树 李忠学 《低温建筑技术》 2018年第3期70-76,共7页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H形截面压杆采用的等稳定原则将板件的局部稳定和杆件的整体稳定割裂开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ANSYS进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以新的思路确...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H形截面压杆采用的等稳定原则将板件的局部稳定和杆件的整体稳定割裂开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ANSYS进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以新的思路确定了板件宽厚比限值,并拟合出了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厚比限值 ANSYS 压杆 板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