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IT analysis of M-algorithm based MIMO detectors and LDPC code design optimiza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YOU MingHou1,2, TAO XiaoFeng1,2, CUI QiMei1,2 & ZHANG Ping1,2 1 Wirel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Univers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76,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9年第12期2248-2258,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joi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both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and M-algorithm based detectors including iterative tree search (ITS) and soft-output M-algorithm (SOMA) in mu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joi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both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and M-algorithm based detectors including iterative tree search (ITS) and soft-output M-algorithm (SOMA)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via the tool of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EXIT) charts. First, we present EXIT analysis for ITS and SOMA. We indicate that the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curves of ITS obtain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based on output log-likelihood rations are not true EXIT curves, and the explanation for such a phenomenon is given, while for SOMA, the true EXIT curves can be computed, enabling the code design. Then, we propose a new design rule and method for LDPC code degree profile optimization in MIMO systems. The algorithm can make the EXIT curves of the inner decoder and outer decoder match each other properly, and can easily attain the desired code with the target rate. Also, it can transform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to a linear one, which is computationally simpl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valid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the optimized codes perform much better than standard non-optimized ones when used together with SOMA det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systems iterative receiver LDPC codes code optimization EXIT charts m-algorithm
原文传递
基于光学幕网成像的物体形态精密测量
2
作者 卢胤 黄云天 +1 位作者 郭浩 朱羿叡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5年第1期12-18,共7页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低相干干涉原理,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无损、非接触和实时成像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精密测量与成像。为了实现物体状态变化过程(形变或运动)的精密测量与成像,这项工作...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低相干干涉原理,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无损、非接触和实时成像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精密测量与成像。为了实现物体状态变化过程(形变或运动)的精密测量与成像,这项工作采用宽带光源研制了一套高分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该系统中心波长为890 nm,带宽160 nm,采用光栅光谱仪接收干涉信号,系统纵向空间分辨率3.7 um,横向空间分辨率15 um。进一步地,为了定量评价物体状态的变化量,本文基于光学多普勒原理开发了相位分辨多普勒算法,实现了微米级振动位移的检测与成像。结合自主开发的M-B时空扫描算法,实现了物体状态变化过程的连续检测与成像重建,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工程相关领域的三维形貌扫描成像,还能应用于生物组织形变过程的定量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光学精密测量 相位分辨多普勒算法 M-B扫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一体化视角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地区差异与资本流动
3
作者 周耿 刘畅 范从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卢卡斯悖论”这一资本流动异象提出新的解释。研究表明,我国区域EPU的地区差异的增大会导致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增加。通过对资本流动方向的分析发现,区域EPU差异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方向上;资本通常由EPU更高的地区向EPU更低的地区流动:低EPU地区的企业倾向于不主动流出资本,高EPU地区的企业更可能会因避险而流出资本。进一步分析指出,金融发展水平与信用水平对资本流动的发起地区和承接地区存在不对称的影响:对于资本流出的发起地区,当地金融发展水平和信用水平削弱了区域EPU差距与异地并购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对于资本流入的承接地区则反之。为此,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应合理规划各项经济政策试点地区、保持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大力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重视社会信任的作用和完善异地并购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一体化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资本流动 “卢卡斯悖论” 异地并购 百度指数 深度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MD和L-M神经网络的局部放电信号去噪
4
作者 袁莎莎 李梦莹 +3 位作者 戴莹莹 江超 杨传凯 薛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29,373,共8页
为有效去除局部放电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出改进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和L-M神经网络的去噪方法。利用噪声预处理结合分解能量误差自适应地确定VMD算法的最优模态分解层数;引入正态分布直方图区分局部放电信号和窄带... 为有效去除局部放电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出改进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和L-M神经网络的去噪方法。利用噪声预处理结合分解能量误差自适应地确定VMD算法的最优模态分解层数;引入正态分布直方图区分局部放电信号和窄带干扰信号,重构局部放电信号;利用L-M神经网络对残留白噪声进行拟合滤除。所提方法对仿真和实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传统去噪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去噪评估指标更明显,对噪声干扰的去除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VMD算法 L-M神经网络 窄带干扰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加权平均优化的盲源分离LTE-M同频干扰检测
5
作者 王乃鑫 赵恒凯 +1 位作者 何庆军 郑国莘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2期45-47,共3页
轨道交通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基于轨道交通的长期演进)同频干扰检测关乎列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INFO(weIghted meaNoFvectOrs,基于向量加权平均)算法的盲源分离方法,即INFO-BSS。该方法以混合信号的最大化负熵... 轨道交通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基于轨道交通的长期演进)同频干扰检测关乎列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INFO(weIghted meaNoFvectOrs,基于向量加权平均)算法的盲源分离方法,即INFO-BSS。该方法以混合信号的最大化负熵为目标函数,用INFO优化算法替代牛顿迭代法,解决了牛顿迭代法初始参数易设置不当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在不同分辨率带宽、不同信干比等条件下,INFO-BSS的检测性能都要优于常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频干扰 LTE-M 盲源分离 向量加权平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加工机床空间误差补偿和精度提升
6
作者 吴迎春 白永明 沈建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对特殊结构的复合加工机床采用D-H和H-M方法结合的系统主法进行了运动学建模,使激光跟踪仪测量的机床空间误差便于模型参数辨识,并列出了机床理论模型的正解和机床误差模型的识别参数。在机床运动学误差模型中,以验证点的理论空间位姿... 对特殊结构的复合加工机床采用D-H和H-M方法结合的系统主法进行了运动学建模,使激光跟踪仪测量的机床空间误差便于模型参数辨识,并列出了机床理论模型的正解和机床误差模型的识别参数。在机床运动学误差模型中,以验证点的理论空间位姿为基准,根据刀具点空间位姿相对于机床坐标轴的雅克比矩阵,使用分块矩阵结合L-M算法,计算得到了验证点的坐标轴补偿值,算法收敛速度快,相对于雅克比矩阵迭代法提高了计算效率,经过坐标轴补偿后机床的空间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0422 mm和9.99×10-4 rad,比补偿前误差分别降低了82.5%和16.1%,表明复合加工机床的空间位姿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工机床 运动学模型 空间误差 补偿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G逆的性质和计算
7
作者 韦华全 吴辉 +1 位作者 刘晓冀 靳宏伟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62,共16页
该文研究了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矩阵的m-WG逆的性质和计算.首先,利用值域和零空间给出了m-WG逆的刻画.其次,给出了m-WG逆与非奇异加边矩阵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m-WG逆的扰动界.最后,利用逐次矩阵平方算法给出了m-WG逆的计算.
关键词 m-WG逆 加边矩阵 扰动界 逐次矩阵平方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量量测单元数据不同步的双端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
8
作者 杨广杰 卜明新 +3 位作者 陈伟刚 姜艳丰 周宁 陈晓龙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50,共13页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线路的集中参数模型,利用正常运行情况下PMU装置获取的线路两端功率以及电压信息,构建以正序参数和不同步角度为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求解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其次,在辨识出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的基础上,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等效电路图,通过正序和负序网络求解出故障距离。在故障距离已知的情况下,基于零序网络构建以零序参数为未知量的方程,并利用L-M算法求解方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单回双端输电线路系统,并对所提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量测单元 数据不同步 集中参数模型 正序参数 零序参数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视觉SLAM分段式光束平差算法
9
作者 白云鹏 徐会希 吕凤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2,共6页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采用视觉SLAM系统可以实现近距离精确定位,但是面对水下大规模场景时,后端优化采用的光束平差算法(BA)存在内存不足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式BA优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运动模式的分段方法...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采用视觉SLAM系统可以实现近距离精确定位,但是面对水下大规模场景时,后端优化采用的光束平差算法(BA)存在内存不足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式BA优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运动模式的分段方法,根据相机的直行运动和转弯运动将轨迹分段后对每个子分段分别进行BA优化;然后各子分段采用动态调整优化权重的求解方法,根据不同子分段的运动模式动态调整优化参数;最后针对BA代价函数的求解,采用改进的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求解算法,将信赖域定义为可调参数,优化由雅克比矩阵非正定性引发的算法稳定性问题,提高运算效率。在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运行时间较长、环境较恶劣的数据集序列上,本文算法相较于ORB-SLAM3算法有更好的精度,同时全局BA的效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视觉SLAM 后端优化 光束平差法 分段式BA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采样频偏的定时同步架构
10
作者 肖磊 张宴槐 +3 位作者 李浩 李旭阳 别智恒 卫洋斌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12期51-59,共9页
针对传统定时同步技术难以满足高速率通信传输的问题,基于任意分数倍重采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件平台实现的可消除采样频偏的并行定时同步架构,包括定时相偏反馈校正环路和采样频偏前馈校正环路。具体地,定时相偏反馈校正环路采用数字... 针对传统定时同步技术难以满足高速率通信传输的问题,基于任意分数倍重采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件平台实现的可消除采样频偏的并行定时同步架构,包括定时相偏反馈校正环路和采样频偏前馈校正环路。具体地,定时相偏反馈校正环路采用数字平方滤波法实现;采样频偏前馈校正环路采用滑动窗口实现。首先,通过任意倍率重采样对采样频偏进行粗调;然后通过采样频偏校正模块完成采样频偏的细调。其次,通过理论推导和分析,给出了定时同步架构中各个模块的并行FPGA实现架构。最后,针对800 MHz载波频率、1×10^(8) symbol/s符号率的QPSK信号,对提出的并行联合定时同步架构进行了硬件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定时同步架构可以有效消除采样频偏,硬件输出结果与MATLAB无采样频偏的仿真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时同步 采样时钟偏移 数字滤波平方 重采样 FPGA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RRT和TEB算法的风电水域多目标点路径规划
11
作者 陈慧敏 窦培林 +1 位作者 程晨 王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针对运维船舶需要依次抵达多个待运维机组处开展风机维护工作,提出一种在风电水域进行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的方法。采用改进Bi-RRT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TEB算法用于局部路径规划,融合两种算法完成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引入基于均匀... 针对运维船舶需要依次抵达多个待运维机组处开展风机维护工作,提出一种在风电水域进行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的方法。采用改进Bi-RRT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TEB算法用于局部路径规划,融合两种算法完成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引入基于均匀概率的分配机制对Bi-RRT进行改进以减少冗余搜索空间;采用对立扩展树新节点导向策略以增强采样过程中的导向性;通过路径平滑处理,进一步优化路径。利用改进后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与改进前算法进行对比得到:改进后算法迭代次数减少50.4%,求解时间减少11.7%,路径长度缩短30.5%。另外,在ROS仿真平台中搭建合理的仿真环境,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地图环境中,改进的Bi-RRT与TEB融合算法较A*算法得到路径更为优越可靠,同时,设定多任务点验证了所提算法进行多目标点路径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运维 改进Bi-RRT算法 TEB算法 多目标点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算法的铝合金铸造过程界面换热系数的反问题模型
12
作者 王一帆 温治 +1 位作者 豆瑞锋 于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9,共8页
铝合金铸造过程铸件-铸模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非常复杂,且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铝合金铸造过程传热反问题模型,通过反问题分析获得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通过将铸件-铸模... 铝合金铸造过程铸件-铸模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非常复杂,且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铝合金铸造过程传热反问题模型,通过反问题分析获得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通过将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反演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验证传热反问题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铸模上测点位置(与铸件-铸模界面距离、相邻测点间距)和温度测量误差对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反演值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最优的测点布置方案和温度测量误差要求。通过铝合金铸造实验,用该反问题模型能求解出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反传热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界面换热系数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改进抗差L-M匹配下全景图像拼接平滑优化
13
作者 薛鸿民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5期176-179,184,共5页
为了解决大面积视觉全景图像受拼接缝影响,拼接平滑面积较小的问题,提出阻尼改进抗差L-M匹配下全景图像拼接平滑优化方法。阻尼因子改进抗差L-M算法,计算抗差L-M迭代向量;利用改进抗差L-M算法,融合球面投影理论,对特征匹配误差目标函数... 为了解决大面积视觉全景图像受拼接缝影响,拼接平滑面积较小的问题,提出阻尼改进抗差L-M匹配下全景图像拼接平滑优化方法。阻尼因子改进抗差L-M算法,计算抗差L-M迭代向量;利用改进抗差L-M算法,融合球面投影理论,对特征匹配误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融合拉普拉斯算法和高斯滤波金字塔对图像进行分解重构,确定图像拼接缝重叠区域后完成全景图像拼接平滑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拼接缝平滑面积能够达到95.8%,解决了拼接平滑面积较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差L-M算法 全景图像 图像拼接缝 拼接缝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托换桩压桩力与单桩承载力关系研究
14
作者 王彤 李英驰 +1 位作者 王昆 张庆符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4期168-172,共5页
静压桩托换技术是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技术具有受力直观,承载力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根据托换桩终止压桩力来估算单桩承载力,对于托换桩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基于L-M优化算法建立了单... 静压桩托换技术是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技术具有受力直观,承载力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根据托换桩终止压桩力来估算单桩承载力,对于托换桩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基于L-M优化算法建立了单桩承载力与终止压桩力之间的拟合公式Q_(uk)=1.543L/2.39+L R_(sm)。基于L-M优化算法计算得到的单桩承载力估算值,其精度和准确性均优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可为黄土地区静压托换桩优化设计和施工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托换桩 终止压桩力 单桩承载力 L-M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电压行波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
15
作者 陈国训 《电气开关》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传统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普遍存在灵敏性、可靠性以及速动性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保护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故障电压行波角度出发,首先,对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线路故障后故障行波的波形特征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区内、外故障电压行... 传统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普遍存在灵敏性、可靠性以及速动性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保护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故障电压行波角度出发,首先,对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线路故障后故障行波的波形特征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区内、外故障电压行波时域表达式的差异;其次,利用L-M算法以提取区内外故障电压行波波形的特征差异,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故障电压行波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方法能正确识别所有类型的直流线路故障,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可靠性以及速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单端量保护 故障行波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优化算法的相机与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研究
16
作者 邓宇琪 兰建平 杨亚会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12期76-81,92,共7页
针对现有相机与激光雷达联合标定精度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氏标定法和L-M优化算法的联合标定方法。首先,通过张氏标定法获取相机内参和畸变参数,为后续标定奠定基础;其次,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从相机图像中提取平面特征,... 针对现有相机与激光雷达联合标定精度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氏标定法和L-M优化算法的联合标定方法。首先,通过张氏标定法获取相机内参和畸变参数,为后续标定奠定基础;其次,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从相机图像中提取平面特征,并利用RANSAC算法从激光雷达点云中筛选出稳定平面特征,以确保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最后,通过L-M优化算法对相机与激光雷达之间的外参进行精细调整,以最小化重投影误差和物理误差。试验结果显示,与相机与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平均重投影误差和平均物理误差方面分别降低了39.82%和29.03%,且标准差有所减小,显著提高了标定精度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将激光雷达点云投影到图像上进行验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标定 特征提取 L-M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模型与气象数据分析——以苏州为例
17
作者 王思佳 翟子淇 +1 位作者 王丽 徐常青 《大学数学》 2024年第4期118-125,共8页
极端气候导致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给出极端气候的成因和影响,以苏州地区为例,利用MATLAB编程,结合M-K突变检测和BFAST算法研究极端气候变化.通过建立均温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五年苏州地区年平均温度进... 极端气候导致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给出极端气候的成因和影响,以苏州地区为例,利用MATLAB编程,结合M-K突变检测和BFAST算法研究极端气候变化.通过建立均温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五年苏州地区年平均温度进行预测,得出未来五年苏州地区年平均温度持续升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极端气候 M-K突变检测 BFA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微震到时拾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肖杰 刘晔 毛肖涓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5期159-161,共3页
在实际微震监测过程中,由于监测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监测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含有大量噪音,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预警定位,必须有效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基于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将卡尔曼滤波器与改进的M-AIC到时... 在实际微震监测过程中,由于监测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监测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含有大量噪音,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预警定位,必须有效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基于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将卡尔曼滤波器与改进的M-AIC到时拾取算法结合应用到微震监测领域中去,通过利用C#编程语言将其复现,然后运用真实微震数据进行验证。证实了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算法 滤波器 微震 初至波到时 M-AIC到时拾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sian Classifier Based on Robust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Harris Hawks Optimisation
19
作者 Bi Iritie A-D Boli Chenghao 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ne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datasets frequently contain outliers, which can hinder the generalization ability of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Bayesian classifiers, a popular 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 rely on accurate pr...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datasets frequently contain outliers, which can hinder the generalization ability of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Bayesian classifiers, a popular 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 rely on accurate probability density estimation for classifying continuous datasets. However, achieving precise density estimation with datasets containing outliers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Bayesian classifier that utilizes optimized robust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Our proposed method enhances the accuracy of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estimation by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outliers on the training sample’s estimated distribution.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 our robust estimator can be seen as a weighted kernel mapping summary for each sample. This kernel mapping performs the inner product in the Hilbert space, allowing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to be considered the average of the samples’ mapping in the Hilbert space using a reproducing kernel. M-estim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obtain accurate mean values and solve the weights. Meanwhile, complete cross-validation is used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bandwidth, which impacts the estimator. The Harris Hawks Optimisation optimize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t outperforms oth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regarding convergence speed and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during the bandwidth search. The optimal robust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 achieves better fitness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 when the training data contains outliers. The Naïve Bayesian with optimal robust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mproves the generalization in the classification with outl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FICATION Robust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STIMATION Harris Hawks Optimisation Algorithm Complete Cross-Val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84
20
作者 王元章 吴春华 +2 位作者 周笛青 付立 李智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8-114,共7页
光伏阵列多安装在较恶劣的室外环境中,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发生故障。为辨别光伏阵列故障类型,提出了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深入分析不同故障状态下光伏阵列输出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故障诊断模型的输入变量... 光伏阵列多安装在较恶劣的室外环境中,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发生故障。为辨别光伏阵列故障类型,提出了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深入分析不同故障状态下光伏阵列输出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故障诊断模型的输入变量。本方法无需额外的设备支持,具有简便、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在线实时地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和初步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光伏阵列短路、断路、异常老化及局部阴影等四种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光伏阵列 故障诊断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