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1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Omed下肢训练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南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训练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训练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接受MOTOmed下肢训练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下肢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肢体功能[采用运动量表(FMA)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M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FMA、BBS、FAC、M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MOTOmed下肢训练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肌力、平衡功能提升,利于肢体功能康复,并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痉挛 motomed下肢训练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党媛 白娇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MOTOmed...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MOTOmed下肢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TT)时间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F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和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改变及下肢DVT发生率明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motomed下肢训练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益民 丁玉莲 覃蓉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5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所有患儿均参加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按MOTOmed智能运...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所有患儿均参加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方案进行配合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CMFM)评估其效果。结果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训练系统 脑瘫痉挛型偏瘫 下肢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万文俊 王艳富 +5 位作者 游菲 马朝阳 周婷 丁琳 何诚 陈荣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转移训练、...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电针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及空气压力波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患者则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于入选时、治疗14 d后对2组患者下肢进行血管超声检测,同时观察患肢周径、局部症状、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改良Autar DVT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LDVT风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大腿周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改变情况及LDVT发生率(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上述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DVT中高风险、中度风险人数均有所减少,2组患者发生LDVT危险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OTOmed下肢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LDVT发生,降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空气压力波 motomed训练
原文传递
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晶 杨丹 +2 位作者 魏蒙 黄彩虹 赵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913-4920,共8页
背景:临床实践证实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肯定,但缺乏循证依据。目的:系统评价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Em... 背景:临床实践证实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肯定,但缺乏循证依据。目的:系统评价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of Controlled Trials、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s 数据库,选择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9 篇文献,包括1 099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试验组进行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②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MD=5.55,95%CI(4.08,7.03),Z=7.37,P < 0.01],改良痉挛Ashworth 评分低于对照组[MD=-0.13,95%CI(-1.37,-0.89),Z=9.19,P < 0.01],10 m 步行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5,95%CI(5.72,14.58),Z=4.49,P < 0.01],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评分高于对照组[MD=13.66,95%CI(10.47,16.85),Z=8.39,P < 0.01],步行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0.85,95%CI(0.68,1.03),Z=9.48,P < 0.01],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MD=11.49,95%CI(8.96,14.03),Z=8.89,P < 0.01];③结果说明,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 下肢功能训练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肌力水平、平衡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袁燕 刘喜林 邢章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9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MOTOmed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 目的 探讨MOTOmed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MOTOmed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平衡功能、肢体功能。结果 观察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7.84±4.68)分,高于对照组(42.24±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提高其平衡功能及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后偏瘫 motomed训练 个体化康复训练 肌力水平 平衡功能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卉 沈玄霖 +1 位作者 周菁 张剑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主要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脊髓损伤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45岁... 目的主要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脊髓损伤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45岁。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非截瘫肌电图受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30岁。分别记录双下肢胫神经的F波的最小潜伏期、最大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计算F波的时间离散度(即F波的最小潜伏期与F波的最大潜伏期的差值)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较F波的时间离散度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及非截瘫患者之间的差异。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组(MOTOmed+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30例,进行了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正常对照者高,分别为(9.0±1.8)ms vs(5.5±1.0)ms(P〈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正常对照者低[(84.5±6.2)%vs(89.5±5.7)%;P〈0.01]。脊髓损伤MOTOmed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TOmed组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常规治疗组低[(8.9±2.1)ms vs(10.4±2.2)ms;P〈0.01]。MOTOmed组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常规治疗组高[(84.2±7.1)%vs(80.4±6.8)%;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智能训练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提示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 智能训练 脊髓损伤 下肢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训练系统用于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敏 汤健 +3 位作者 傅大林 李红英 赵晓科 张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腘绳肌)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中的D、E两功能区及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强 柴丽 +1 位作者 高峰 王俊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2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46例予以Motomed... 目的分析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46例予以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上肢、下肢康复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表、Fugl-Meyer评定表上肢部分及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功能性步行量表、Fugl-Meyer评定表下肢部分及运动力指数下肢部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检查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而Barthel指数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其上肢、下肢康复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下肢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柏京 杨卫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称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称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称为MOTO训练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接受功能评定,以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MOTO训练组的治疗效果改善更为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对应时间点作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承重能力 步行能力 稳定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波 王喜喜 唐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9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与单纯头穴丛刺康复和单纯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与单纯头穴丛刺康复和单纯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B组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C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方法。3组的治疗均每日1次,治疗6天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3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小腿腓肠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丛刺 motomed训练 痉挛型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雪梅 张秀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步态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ovett分级法、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步态评测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Ashworth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步态功能,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宣教 motomed训练 下肢运动 脑卒中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相莲 何园园 许林海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踝背伸活动度(AROM),采用Myo Trac Infiniti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MAS、FIM、AROM、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12.23±2.78)分,FMA(22.37±7.39)分,FIM(38.10±8.33)分,AROM(15.33±3.42)度,IEMG(85.22±17.25)μV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M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FMA、MAS、FIM、AROM、IEM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背屈能力,降低肌肉痉挛,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训练 运动视觉反馈 重症监护室 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孙丽 谢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7-979,共3页
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如何最大限度发地恢复步行能力,建立最佳步行功能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帮助患者建立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增强回归社会信心的基础。MOTOmed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训练系统 下肢功能恢复 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 步行能力 脑卒中患者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泽 赵海红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6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肌张力比较、CSS评分和CMFM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三项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肌张力在治疗后评分为(2.3±0.6)b、CSS评分为(11.3±0.4)b及CMFM评分为(65.14±6.04)b,与对照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下肢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下肢功能 BOBATH技术 motomed训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朱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4-1146,共3页
脑卒中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功能障碍[1],其中下肢功能障碍是造成其跌倒及步行稳定性差的重要危险因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作为一种下肢功能训练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治疗,国内有研究报道其对脑瘫、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促... 脑卒中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功能障碍[1],其中下肢功能障碍是造成其跌倒及步行稳定性差的重要危险因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作为一种下肢功能训练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治疗,国内有研究报道其对脑瘫、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2—3]。然而MOTOmed作为一种下肢训练设备无法兼顾训练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障碍 躯干控制能力 脑卒中患者 训练系统 运动 下肢功能恢复 危险因素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晓丽 陈晓勇 +4 位作者 陈许艳 陈珑珑 高倩茜 郑余银 屠文展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4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组联合VR技术,比较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康复积极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LE、FAC、BBS、康复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R技术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提升其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患者康复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早期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立伟 刘辉 何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82例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TKA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82例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TKA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均较高(P<0.05);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e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均较高(P<0.05);活动限制、躯体功能、社会角色、精神、个性、健康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TKA患者术后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增强其膝关节以及下肢等功能,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平衡功能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志华 黄艳 +5 位作者 王英 马海霞 高婧慧 马学军 张姗姗 巩克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瘫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MOTOmed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瘫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MOTOmed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部针刺辅助治疗。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PADL)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系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GMFM、PAD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后试验组GMFM、PADL分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模式对脑瘫儿下肢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针刺 motomed训练 痉挛型脑瘫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