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动态对比增强序列对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肝脏早期强化小病灶的评价
1
作者 张皓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1期40-40,共1页
为研究应用多时相MR动态对比增强序列评价慢性肝病病人肝脏早期强化小病灶(≤2cm)的出现频率和临床重要性。
关键词 mr动态对比增强序列 肝硬化 慢性肝炎 肝脏早期强化小病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丽丽 魏列君 《吉林医学》 2025年第4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4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0例颅内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4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0例颅内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在颅内感染内采用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检出率。结果:不同类型的颅内感染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寄生虫感染的ADC比正常脑实质的ADC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ADC均低于正常脑实质的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 DWI序列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检出率略高于常规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的检出率高于MRI DWI序列(P<0.05);而动态增强扫描对病毒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检出率略高于MRI DWI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且相较于MRI 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的鉴别和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成像序列 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动态MRI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超 刘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比较术前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10在永城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术前患者均行... 目的比较术前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10在永城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术前患者均行DC-EMRI及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C-EMRI与M-SCT检查对术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86例患者中,55例(63.9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36.05%)腋窝淋巴结未发生转移。以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阳性,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阴性;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术前DC-EMRI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检查比较,DC-EMRI检查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对评价腋窝淋巴结有否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为临床进一步选择病理诊断方法、制定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动态增强MRI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和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真 雷皓天 徐旋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和肌骨超声(MSU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行DCE-MRI和MSUS检查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院时DCE-MRI、MSUS检查对RA患者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根据患者病情活动性[类...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和肌骨超声(MSU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行DCE-MRI和MSUS检查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院时DCE-MRI、MSUS检查对RA患者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根据患者病情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分为活动组(DAS28≥2.6分,n=56)与非活动组(DAS28<2.6分,n=41),比较入院检查时不同病情活动性患者DCE-MRI定量参数[早期强化率(EER)、最大强化率(MER)、达峰时间(TTP)]和MSUS(滑膜厚度、血流信号评分、滑膜动脉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影像技术定量参数对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DCE-MRI、MSUS对RA患者滑膜增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RA患者骨侵蚀的检出率高于MSUS(P<0.05);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低于MSUS(P<0.05)。入院时,活动组患者EER、MER、滑膜厚度、血流信号评分高于非活动组(P<0.05);TTP、滑膜动脉RI低于非活动组(P<0.05)。ROC曲线显示,EER、MER、TTP、滑膜厚度、血流信号评分、滑膜动脉RI单一指标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846、0.806、0.865、0.626、0.819;敏感度分别为75.61%、92.68%、70.73%、78.05%、87.80%、75.61%;特异度分别为71.43%、64.29%、76.79%、78.57%、32.14%、82.14%,均对RA患者病情活动性有较好诊断效能(P<0.05)。结论:DCE-MRI和MSUS对RA活动性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DCE-MRI对RA患者骨侵蚀的检出率更高,且MSUS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肌骨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机阻尼增强控制
5
作者 陈航宇 庄可好 +3 位作者 王子骏 黄林彬 殷波 辛焕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0-580,I0005,I0006,共13页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机摇摆特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低频振荡问题。通常,较小的阻尼系数能为同步机提供有效的阻尼,VSG则需要设定较大的阻尼系数才能维持稳定,而这种较大的阻尼系数将带来不期望的下垂...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机摇摆特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低频振荡问题。通常,较小的阻尼系数能为同步机提供有效的阻尼,VSG则需要设定较大的阻尼系数才能维持稳定,而这种较大的阻尼系数将带来不期望的下垂特性。为此,首先对比了同步机和VSG的阻抗模型与阻尼转矩方程,揭示了同步机暂态/次暂态电抗提供正阻尼、VSG电压外环产生负阻尼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模拟同步机的正阻尼机制提出了基于动态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机阻尼增强控制(damping ehancement control,DEC),并利用H_(∞)控制理论对参数进行整定。最后,通过基于Matlab/Simulink的数字仿真和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DEC在不改变VSG下垂特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低频振荡,且在强/弱电网下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同步机 低频振荡 阻尼增强控制 动态虚拟阻抗 H_(∞)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家骐 黄波 柴丽敏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DWI、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DWI、DCE-MRI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肝内良、恶性病变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DWI、DCE-MRI联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7.22%、准确性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83%、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27),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查。恶性病变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良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低于良性病变(均P<0.05)。结论CT平扫、DWI、DCE-MRI联合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且准确性较高。同时,DCE-MRI的灌注参数可提供区分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增强和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序列不确定性预测
7
作者 门超杰 赵静 张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为提升对未来事件的预判能力并有效应对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增强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架构,用于多元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预测.通过引入隐含式图结构并结合图神经网络技术,捕捉各序列间相互依赖关系,从而建模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提升对未来事件的预判能力并有效应对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增强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架构,用于多元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预测.通过引入隐含式图结构并结合图神经网络技术,捕捉各序列间相互依赖关系,从而建模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注意力机制捕捉同一序列内的时序变化模式,以建模时间序列的动态演变规律;采用蒙特卡洛随机失活(Monte Carlo dropout)方法近似模型参数,并将预测序列建模为随机分布,以实现精确的时间序列不确定性预测.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保持较高预测精度的同时,还能进行可靠的不确定性估计,可以为决策任务提供置信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增强 时间序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靖滨 武献鹏 +2 位作者 罗文华 刘锋 武念铎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1,15,共8页
橡胶混凝土是一种将废弃轮胎掺入混凝土中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相比于传统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具有更优的韧性、抗冲击能力、耗能能力及隔音隔热性能,但橡胶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性能往往低于传统混凝土。因此在橡胶混凝土中掺入刚性纤维(钢纤... 橡胶混凝土是一种将废弃轮胎掺入混凝土中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相比于传统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具有更优的韧性、抗冲击能力、耗能能力及隔音隔热性能,但橡胶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性能往往低于传统混凝土。因此在橡胶混凝土中掺入刚性纤维(钢纤维)及柔性纤维(玻璃纤维),对动态劈裂试验的试样破坏模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巴西圆盘劈裂试验进行过载修正以获得更真实的试验结果,分析动态应变率的影响以及能量耗散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及玻璃纤维的复掺可以发生协同效应,其原因为玻璃纤维和钢纤维分别在混凝土破坏过程中的微裂缝产生阶段和微裂缝扩展至宏观裂缝生成阶段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纤维增强 动态劈裂拉伸 动态应变率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动态增强及DWI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唐俊婷 李彩霞 +2 位作者 王改梅 李立群 梁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3.0TMR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均行DCE-MRI和DWI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炎症指... 目的探究3.0TMR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均行DCE-MRI和DWI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炎症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DCE-MRI、DWI以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四格表分析DCE-MRI及DWI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多形性腺瘤呈A型30例,C型4例;腺淋巴瘤呈B型28例,C型12例;恶性肿瘤呈B型1例,C型17例。恶性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5);ADC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90。腮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间Kep和Ve比较有差异(P<0.05);Kep和Ve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51和0.870。腮腺恶性肿瘤患者PLR、NLR和SIRI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PLR、NLR和SIRI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54、0.890和0.864。DCE-MRI、DWI、PLR、NLR和SIRI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准确度为90.22%、88.04%、85.87%、83.70%、86.96%;五者联合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准确度为94.57%。结论腮腺肿瘤患者外周血PLR、NLR和SIRI显著升高,DCE-MRI及DWI联合PLR、NLR和SIRI可有效提高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mr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炎症指标 腮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柴清华 杨瑞 +1 位作者 刘继伟 弓莉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开展胸部平扫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双期... 目的 分析研究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开展胸部平扫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以综合评定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发现,41例患者诊断为肺栓塞,能精确发现145处栓子,其中13处为左右肺动脉主干,57处为叶动脉,55处为段动脉,18处为亚段动脉,2处为亚亚段动脉。50例患者经综合评估,结果为阳性48例,阴性2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为阳性46例,阴性4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敏感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100.00(2/2),准确度为96.00%(48/50)。结论 临床诊断肺栓塞时采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显著的检测和诊断效果,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 双期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TIC联合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睿涵 陈婷 +1 位作者 何豆豆 林永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20年10月至20 23年10月纳入的9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诊疗资料(病理结果、 DCE-TIC、DW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究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20年10月至20 23年10月纳入的9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诊疗资料(病理结果、 DCE-TIC、DW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TIC联合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90例患者检出乳腺癌56例(62.22%),乳腺良性病变34例(37.78%),不同病灶性质患者在DCE-TIC、DWI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TIC合DWI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0.858(P<0.05),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的Kappa值0.613、0.622(P<0.05);DCE-TIC联合DWI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均高于单一方法检测。结论 DCE-TIC与DWI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曲线 扩散加权成像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泽 梅红岩 +1 位作者 贾丽云 李文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现有的情感识别研究未充分考虑语音信号中的局部-全局信息和长期时间依赖关系,文本特征提取也存在特征稀疏和信息丢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设计动态时间窗口模块分割语音信号从而捕捉局部... 现有的情感识别研究未充分考虑语音信号中的局部-全局信息和长期时间依赖关系,文本特征提取也存在特征稀疏和信息丢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设计动态时间窗口模块分割语音信号从而捕捉局部-全局信息,并通过双向序列建模捕获信号中的空间信息。考虑到文本信息对情感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捕捉文本中不同位置间的依赖关系建模较长的上下文信息,最后将两种模态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情感分类。模型在IEMOCAP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主流模型具有更好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动态时间窗口 双向时间序列建模 卷积神经网络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显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张春花 宋鑫 宋朝晖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显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纳入68例乳腺肿瘤患者,均采用MR动态增强显像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动态增强显像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MR动...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显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纳入68例乳腺肿瘤患者,均采用MR动态增强显像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动态增强显像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MR动态增强显像诊断不同性质乳腺肿瘤形态的检出率。结果 68例乳腺肿瘤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恶性31例,良性37例;MR动态增强显像诊断出恶性30例,良性36例;钼靶X线诊断出恶性23例,良性28例。MR动态增强显像诊断特异度为97.30%、灵敏度96.77%、准确度97.06%,高于钼靶X线诊断的75.68%、74.19%、75.00%(P<0.05)。良性患者的MR动态增强显像诊断形态为圆形检出率为35.14%、片状检出率43.24%,明显高于恶性患者的9.68%、16.13%,而不规则检出率8.11%、边缘毛刺检出率13.51%,明显低于恶性患者35.48%、38.71%(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显像用于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准确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判断肿瘤形态,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良恶性 mr动态增强显像 钼靶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弥散加强成像(DWI)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滕德邱 黄筠洋 黄艳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型;众多研究分析表明不同亚型的乳癌,在治疗反应性和术后预后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的选择;近年来科技水平的飞跃发展,众多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的定量参数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定,来探究两者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希冀预判乳腺癌的分子类型,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通过分析众多研究,以期能整合、总结二者相关性,为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 弥散加强成像 乳腺癌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5
作者 闫晶晶 宋荣坡 王娟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弥散加增强成像与CT动态增强扫描...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弥散加增强成像与CT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术前分期诊断,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对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2.3%(72/78),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5.6%(59/78),MRI高于CT(χ^(2)=8.050,P=0.005)。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2.5%(66/80),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0.0%(56/80),MRI高于CT(χ^(2)=3.451,P=0.036)。结论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磁共振全身类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动态增强+多b值DWI对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及与血管侵犯的关联性探究
16
作者 冯涛 许双燕 +2 位作者 刘洋洋 宋雪 曹振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7-22,28,共7页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以肠镜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比较DCE-MRI和多b值DWI与常规MR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状态之间的关联。结果:在12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恶性淋巴结43例(35.25%),良性淋巴结79例(64.75%)。DCE-MRI和多b值DWI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P<0.05)。此外,血管侵犯阳性组在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方面显著高于阴性组,而ADC值则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ADC值与血管侵犯阴性相关,而高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与血管侵犯阳性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对预测直肠癌血管侵犯具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791、0.848、0.874)。结论:DCE-MRI和多b值DW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这些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的存在密切相关。特别是,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能够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的血管侵犯风险,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良恶性淋巴结 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密集时间序列影像的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水体动态变化
17
作者 郑文泓 胡忠文 +4 位作者 张英慧 王敬哲 王振声 鲁斐栋 邬国锋 《环境生态学》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过去30年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对区域的植被、农田和水体等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揭示快速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粤港澳大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过去30年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对区域的植被、农田和水体等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揭示快速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水体的时空变化认识仍然不足,限制了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研究旨在利用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密集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模型WatNet提取水体,并对水体动态变化进行时空变化分析,从而探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水体动态变化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体面积呈“上升—小幅波动—下降”趋势,水体收缩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珠江下游及珠江口沿岸地区,水体扩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部;2)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水体面积与自然地理指标相关性弱,与经济社会指标的相关性明显,其中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指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基于密集时间序列结果对水体转出地类进行分析,2020年与1990年相比,最终有40.17%的水域转化为不透水面,密集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其转化过程大致为“水体→农田/湿地→不透水面”。本研究基于密集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30年来水体动态变化的详细情况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大湾区水资源的时空演变,同时也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制定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预测城市化对水体变化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序列 水体动态 水体提取 时空变化 变化检测 城市环境遥感 城镇化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
18
作者 王苗苗 胡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3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3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结果,并分析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3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阳性96例,阴性47例;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检出阳性83例,阴性60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9);DWI检查检出阳性86例,阴性57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69);联合检查检出阳性99例,阴性44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55);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建光 丁亮 +1 位作者 李刚 孙金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3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术后同步放化疗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于放化疗后3个月行DCE-MRI检查,根据二次手术病...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3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术后同步放化疗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于放化疗后3个月行DCE-MRI检查,根据二次手术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7例)与假性进展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DCE-MRI参数,采用多因素分析和ROC曲线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术前侵犯SVZ区、IDH基因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差异(P<0.05)。复发组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显著高于假性进展组(P<0.05)。多因素显示,术前侵犯SVZ区、IDH基因野生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及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是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如下,容积转运常数的AUC为0.787,V_(e)的AUC为0.901,iAUC的AUC为0.647,联合应用的AUC为0.932(P<0.05)。结论DCE-MRI检测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的鉴别诊断,三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假性进展 动态对比 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动态序列情境对面部表情知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20
作者 方霞 潘之禾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现实生活中,面部表情通常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个体对任一表情的解读都可能受其所处的动态序列情境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时呈现的情境信息会对目标表情的知觉产生影响,但对于序列变化的表情信息如何影响目标表情知觉却知之... 现实生活中,面部表情通常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个体对任一表情的解读都可能受其所处的动态序列情境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时呈现的情境信息会对目标表情的知觉产生影响,但对于序列变化的表情信息如何影响目标表情知觉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拟通过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借助人工合成和真人表演的动态表情,考察序列变化的表情信息(即动态序列情境)对初始表情和最终表情的知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生态化情境下的面部表情加工机制,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表情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情绪知觉 动态序列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