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广英 史浩 杨贞振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磁共振是前列腺癌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磁共振常规扫描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及术前分期准确率尚较低 ,而磁共振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可使两者提高并能提供肿瘤的血供信息。综述了磁共振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
关键词 mr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诊断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丽丽 魏列君 《吉林医学》 2025年第4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4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0例颅内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4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0例颅内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在颅内感染内采用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检出率。结果:不同类型的颅内感染经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寄生虫感染的ADC比正常脑实质的ADC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ADC均低于正常脑实质的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 DWI序列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检出率略高于常规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的检出率高于MRI DWI序列(P<0.05);而动态增强扫描对病毒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检出率略高于MRI DWI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且相较于MRI 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的鉴别和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成像序列 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戴雨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1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60例卵巢癌患者展开分析,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述患者均接受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3D-VIBE序... 目的:研究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60例卵巢癌患者展开分析,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述患者均接受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的疾病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为100.00%,盆腔局部浸润、腹膜转移以及远处腹膜转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91.67%和90.00%,且各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0%、90.00%、95.00%和83.33%。结论: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于卵巢癌临床诊断中,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情况,对疾病分期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3D-VIBE序列 动态增强扫描 卵巢癌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自旋回波与快速小角度激发抑脂序列在颈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建明 彭涛 陈志凡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9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自旋回波(TSE)抑脂序列与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抑脂序列在颈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30名受检者行颈部增强扫描,分别采用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抑脂序列(T1-TSE-FS)、T1加权快速... 目的探讨快速自旋回波(TSE)抑脂序列与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抑脂序列在颈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30名受检者行颈部增强扫描,分别采用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抑脂序列(T1-TSE-FS)、T1加权快速小角度激发抑脂序列(T1-FLASH-FS)。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对两种序列的成像效果进行评分,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评分结果。结果 30名受检者均完成T1-TSE-FS和T1-FLASH-FS序列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横、冠、矢三方位的总扫描时间:T1-FLASH-FS比T1-TSE-FS快2 min 55 s。运动伪影:横、冠、矢三方位上,T1-FLASH-FS的运动伪影数目均少于T1-TSE-FS,两者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搏动伪影:横轴位上,T1-FLASH-FS的血管搏动伪影明显少于T1-TSE-FS,两者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矢状位上,两者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抑制效果:横、冠、矢三方位上,T1-FLASH-FS的脂肪抑制效果均优于T1-TSE-FS,两者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FLASH-FS较T1-TSE-FS采集时间短,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少,脂肪抑制效果好,能更好地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增强扫描 运动伪影 血管搏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子钦 梁权海 +1 位作者 陈忠 叶文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9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探究MR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断的前列腺疾病患者78例。均行常规MRI平扫、MRIDWI序列联合DCE-MRI扫描。分析常规平扫与联合扫描的诊断结果与... 目的:探究MR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断的前列腺疾病患者78例。均行常规MRI平扫、MRIDWI序列联合DCE-MRI扫描。分析常规平扫与联合扫描的诊断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Pca与BPH患者血管渗透性参数及ADC值。结果:联合扫描Pca检出率高于常规平扫(P<0.05);BPH组ADC值高于Pca组(P<0.05);Pca组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_(ep)、V_(c)均高于BPH组(P<0.05);联合扫描诊断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MRI DWI序列联合DCE-MRI诊断前列腺癌具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参数为K_(ep)与ADC值,联合诊断可明显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DWI序列 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截肢后患者坐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薇 张春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截肢后患者坐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进行截肢的患者47例,所有病人均进行了盆底段及下肢神经的常规平扫联合增强、3D T2*压脂扫描及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 目的:探讨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截肢后患者坐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进行截肢的患者47例,所有病人均进行了盆底段及下肢神经的常规平扫联合增强、3D T2*压脂扫描及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坐骨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3D T2抑脂扫描,且图像清晰度较高。结论Me-3D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坐骨神经,对坐骨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Me-3D序列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常规序列在眼眶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磊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635-635,636,共2页
眼眶肿瘤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及时、准确的对眼眶肿瘤的部位、性质及累及范围作出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眼眶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MRI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如MRI动态增强扫描。
关键词 眼眶肿瘤 MRI动态增强扫描 常规序列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彦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9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并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参考,比较CT、MR...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9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并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参考,比较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肿块型胰腺炎的效果。结果:本次89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4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5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42例,经MRI平扫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45例,经DCE-MRI序列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3例。DCE-MRI序列诊断肿块型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与MRI平扫(P<0.05)。CT与MRI平扫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上采取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检查效果颇佳,可有效提高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率,使临床能够有效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为后续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肿块型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童月钗 凌志宇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炎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各100例,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观察良恶性肺结节的表征特点;记录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炎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各100例,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观察良恶性肺结节的表征特点;记录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增强值、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的信号强度评分、ADC、SNR;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结果 CT扫描中,良性肺结节的CT增强值小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STIR-EPI序列中,良性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评分、SNR小于恶性肺结节,ADC大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STIR-EPI序列能显著提高肺恶性与炎性结节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STIR-EPI序列 肺恶性结节 肺炎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晓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为前列腺癌患者开展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参照组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研究组核磁... 目的:探讨分析为前列腺癌患者开展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参照组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研究组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测算对比两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以及检查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患者 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与Ⅱ期宫颈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志军 张碧娟 +3 位作者 郭吉敏 曹满瑞 陆玮 虞祝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复发 动态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 微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骨肿瘤的MRI动态增强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亮 谢道海 +1 位作者 丁庆国 陈剑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7-509,480,共4页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MRISE序列的T1WI和FSE序列的T2WI、STIR序列、动态增强MRI以及常规增强扫描。重点分析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Slo)、病变边缘中心...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MRISE序列的T1WI和FSE序列的T2WI、STIR序列、动态增强MRI以及常规增强扫描。重点分析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Slo)、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及SITime曲线类型。结果良、恶性骨肿瘤在动态增强SITime曲线类型方面有差异(P<0.05)。恶性肿瘤SLo为每秒(4.33±2.70)%,良性肿瘤为每秒(1.46±0.9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每秒2.0%为界,Slo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7.8%和80.6%。恶性肿瘤的Rrimcenter为0.58±0.21,良性肿瘤为0.15±0.2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27为界,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72.8%和86.6%。Slo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动态增强MRI 显著性差异 STIR序列 常规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强化程度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FSE序列 微血管密度 T2WI T1WI 肿瘤患者 肿瘤组织 定量指标 斜率值 敏感性 SLO 准确性 特异性 SLO 正相关 价值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MRI肝脏扫描序列的探讨
13
作者 尹建华 尹姗 +1 位作者 程爱国 顾太富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寻求一套适合肝脏病变的MRI扫描参数,既能够把肝脏病变显示出来,又能够节约扫描时间的方法。方法分析68例肝脏病变在1.5T-MRI中的不同扫描参数,比较并归纳出一套最佳扫描方案。结果轴位T_2WI(FRFSE、FSE)是显示病变、了解病变信息... 目的寻求一套适合肝脏病变的MRI扫描参数,既能够把肝脏病变显示出来,又能够节约扫描时间的方法。方法分析68例肝脏病变在1.5T-MRI中的不同扫描参数,比较并归纳出一套最佳扫描方案。结果轴位T_2WI(FRFSE、FSE)是显示病变、了解病变信息最主要的图像,轴位T_1WI(SPGR)是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的图像,轴位T_1WI(in phase,out phase)能了解病变内是否有脂肪成分,冠位FIESTA是显示胆管、血管等空腔脏器的图像,轴位T_1WI压脂用于显示胰腺、肝结节,轴位DWI用于了解病变性质,帮助鉴别诊断肝脏病变,动态增强扫描(LAVA)可以了解血供,能进一步提供病灶信息,从而帮助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结论 MRI是肝硬化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D-LAVA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了解病灶性质,帮助鉴别诊断,既能缩短扫描时间,又不影响图像质量,是肝脏MRI扫描最理想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1.5T-MRI 扫描序列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多模态MRI:3D VISTA T_(2)WI与常规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睿 肖运平 +3 位作者 杨鹏 冯善臣 周海洋 刘寿堂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VISTA)序列T_(2)WI。将每例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进行组合,得到3组图像集,A组包括常规序列平扫+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B组仅包括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包括所有序列的图像(A+B)。由3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中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单独3D-VISTA T_(2)WI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扫+增强MRI(A组)及其联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109)。A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34/69)和68%(53/78),B组分别为46%(32/69)和97%(76/78),C组分别为88%(61/69)和97%(76/78);平扫+增强序列结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的综合影像组(C组)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增强后3D-VISTA序列T_(2)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该序列联合平扫+增强序列在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泌乳素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hrive序列评价肝脏常见占位病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永爱 陈志刚 陈江莲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5期462-463,共2页
肝癌及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迅速,随着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及高压注射器的广泛应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可靠的... 肝癌及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迅速,随着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及高压注射器的广泛应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使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及定性诊断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占位病变 肝脏 序列 磁共振扫描 影像检查方法 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不同检查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许彪 韦骏 +3 位作者 文小军 孙嗣麒 陈天忠 陈菁菁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同检查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疑似肛瘘患者纳入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RI检查,分别进行MRI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目的研究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同检查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疑似肛瘘患者纳入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RI检查,分别进行MRI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DCE)序列、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和比较MRI常规平扫、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MRI常规平扫、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内口、肛瘘外口、瘘管分支的显示率。结果120例疑似肛瘘患者中,有40例经手术诊断确诊肛瘘,其余80例患者为肛周脓肿。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常规平扫(P<0.05),而DCE序列与3D-SPACE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常规平扫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度,而DCE序列、3D-SPACE序列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达到高度。DCE序列、3D-SPACE序列扫描对肛瘘内口、肛瘘外口、瘘管分支的显示率均高于MRI常规平扫(P<0.05),而DCE序列与3D-SPACE序列对肛瘘内口、肛瘘外口、瘘管分支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CE序列、3D-SPACE序列扫描对肛瘘的诊断价值优于MRI平扫,临床上诊断肛瘘时推荐采取MRI多种序列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惠康 周玉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2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其采用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 目的:分析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其采用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50例患者中,病理结果:阳性35例,阴性15例;T2WI检查结果:阳性24例,阴性26例,T2WI+DWI+DCE联合检查结果:阳性34例,阴性16例;T2WI+DWI+DCE联合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WI+DCE联合检查阳性率高于T2WI(P<0.05);T2WI+DWI+DCE联合检查与T2W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WI、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WI DWI序列 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治虎 陈红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101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平扫、MRI 3... 目的分析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101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平扫、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分析手术病理分期结果、MRI平扫、MRI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检测结果。结果手术病理检查检出I期25例、II期37例、III期31例、IV期8例;MRI平扫检查检出I期40例、II期20例、III期35例、IV期6例;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检出I期26例、II期37例、III期31例、IV期7例。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确诊I期、II期符合率(96.00%)高于MRI平扫(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可给予卵巢癌较准确的分期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卵巢癌 分期诊断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女性乳腺疾病性质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吴文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分析女性乳腺疾病性质诊断中,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期间共计收入60例接受病理诊断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确诊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动态增... 分析女性乳腺疾病性质诊断中,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期间共计收入60例接受病理诊断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确诊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进行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在女性乳腺疾病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乳腺肿瘤患者病例,确诊良性43例,恶性17例,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出良性47例,恶性13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在肿瘤ADC值差异分析中,恶性肿瘤相关数据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5);病灶边缘形态分布分析中恶性肿瘤,光滑占比显著低,毛刺、不规则、分叶占比显著高(P<0.05);动态强化参数中恶性肿瘤分值强化率,分值强化时间以及最大强化速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讨论 医学调研结果综合性证实,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鉴别诊断在女性乳腺疾病性质的鉴别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病情监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用于临床无创诊断,为后续医疗方案提供数据参考,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 DWI序列鉴别诊断 女性乳腺疾病性质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