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科肿瘤性病变盆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壁然 邓义 +2 位作者 罗锦文 杜国新 刘玉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MSCT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科肿瘤性病变盆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已行超声检查证实妇科肿瘤性病变并拟行盆腔微创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行CT... 目的:分析MSCT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科肿瘤性病变盆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已行超声检查证实妇科肿瘤性病变并拟行盆腔微创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行CTA检查三维重建组和未行CTA检查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行CTA检查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69.37±10.35)min、术中出血量(134.35±20.66)mL、术中热缺血时间(2.03±0.34)min、输血6例(15.0%)、中转开放3例(7.5%)与未行CTA检查对照组手术时间(89.38±9.68)min、术中出血量(365.31±25.46)mL、术中热缺血时间(6.46±1.64)min、输血17例(42.5%)、中转开放14例(3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TA检查三维重建组术后24 h引流量(104.55±18.55)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89±0.27)d、术后住院时间(3.88±0.16)d、治疗费用(8 396.55±232.65)元与未行CTA检查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02.13±22.95)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5.01±0.56)d、术后住院时间(5.78±0.62)d、治疗费用(14 434.65±545.35)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科肿瘤性病变盆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妇科肿瘤性病变 盆腔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丽君 红宇 +2 位作者 王睿君 赵盛 海岳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采用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研究组学生则给予... 目的分析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采用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研究组学生则给予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教学。分析2组的教学效果评价、自我认知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骨科实习1个月[(84.35±5.12)分]、出科考试结束自我认知能力评分[(93.15±3.12)分]高于对照组[(77.35±4.35)分、(85.23±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教学后各维度综合能力评分包括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影像学知识掌握、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骨科实习1个月、出科考试结束学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全面应用在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效果升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医学影像教学 综合能力 理论知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文物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把元霄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246-247,共2页
阐述文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特点,分析文物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原理,探讨文物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包括稠密点云生成、类八叉树聚类算法去噪、泊松曲面重建。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 聚类算法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立面测绘轮廓提取方法
4
作者 赵宇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针对复杂异型建筑立面在测绘过程中因点云数据密度异常而导致的轮廓提取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点云密度的立面测绘轮廓提取方法。首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提出了改进贪婪投影三角化算... 针对复杂异型建筑立面在测绘过程中因点云数据密度异常而导致的轮廓提取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点云密度的立面测绘轮廓提取方法。首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提出了改进贪婪投影三角化算法的三维重建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建筑工程测绘精度结果。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绘中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非接触式测量等优势,能够大大提高建筑测绘的精度和效率,有望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建筑立面测绘 轮廓提取 改进贪婪投影三角化算法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三维重建:个性化方案修复髋臼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晓泽 章莹 +2 位作者 夏远军 黄显华 余杰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8期7838-7843,共6页
背景: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髋臼具有位置较深、外形不规则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学特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就是要精确恢复髋臼关节面的解剖对位,最大程度的保存髋关节功能。数字化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 背景: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髋臼具有位置较深、外形不规则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学特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就是要精确恢复髋臼关节面的解剖对位,最大程度的保存髋关节功能。数字化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修复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5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术前计划,并根据术前计划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25例未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试验组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对照组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试验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前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髋臼骨折模型三维重建,模拟骨折复位,制定个体化方案,依据个体化方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髋臼骨折 数字化技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三维重建 手术入路 个体化方案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飞 李璐兵 +3 位作者 郑辉 王雪 曹明宇 王成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611-615,631,共6页
背景: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复杂,临床中常见的二维检查很难准确地显示其畸形的特点。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 背景: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复杂,临床中常见的二维检查很难准确地显示其畸形的特点。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0例,共15足。所有患者术前行负重位足及踝关节的正侧位X线检查,采集全足至踝关节上方10 cm的CT断层扫描数据,输入数字化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21.0重建三维模型,在3-matic软件中计算距跟角、Saltzman位胫跟角及正位距骨第1跖骨角,根据Saltzman位胫跟角的正常值模拟截骨,并打印截骨导板。术中使用截骨导板行截骨融合对马蹄内翻足进行矫形。随访记录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SF-36评分及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同时行足部及踝关节X线检查,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测量距跟角、Saltzman位胫跟角及正位距骨第1跖骨角。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随访(13.0±2.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AOFAS评分、SF-36评分、ICFSG评分、距跟角、Saltzman位胫跟角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进行矫正功能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能精确评价马蹄足畸形特点及准确截骨融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马蹄足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萍 曹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脊柱畸形多由特发性、先天性、创伤性等病因所致.严重者可同时伴有侧弯、后凸及椎体发育异常等多种畸形。脊柱解剖本身复杂,而脊柱畸形又常常伴有结构变异,因此其矫形手术非常棘手且极具挑战性。随着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 脊柱畸形多由特发性、先天性、创伤性等病因所致.严重者可同时伴有侧弯、后凸及椎体发育异常等多种畸形。脊柱解剖本身复杂,而脊柱畸形又常常伴有结构变异,因此其矫形手术非常棘手且极具挑战性。随着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中的逐渐应用和成熟,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其在脊柱矫形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就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脊柱畸形 三维重建 数字化 应用 发育异常 结构变异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联合Smart Mask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华东 黄海能 +3 位作者 李传玉 黄才明 罗琨祥 栗学玉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栓塞微创诊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行数字化三维重建+Smart Mask技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常规路径图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瘤体位置、破裂动脉瘤例数、PHASES评分、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量、手术时间、术中Raymond分级及术后康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P=0.763)、年龄(P=0.901)、瘤体大小(P=0.069)、瘤体位置(P=0.314)、破裂动脉瘤例数(P=0.964)、PHASES评分(P=0.314)、术前Hunt-Hess分级(P=0.945)、术中Raymond分级(P=0.60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P=0.88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曝光量、对比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运用Smart Mask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量和对比剂的用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Smart Mask技术与常规路径图在瘤体栓塞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Smart Mask技术 路径图 颅内动脉瘤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春林 段慧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数字医学是应用数字化技术,解释医学现象、解决医学问题、探讨医学机制、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是将信息技术与医学科技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如神经外科、骨科及肝胆外科等学科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妇产科领域... 数字医学是应用数字化技术,解释医学现象、解决医学问题、探讨医学机制、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是将信息技术与医学科技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如神经外科、骨科及肝胆外科等学科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对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可视化研究,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是其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数字化技术 妇产科 数字医学 医学现象 医学问题 生命质量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运力 李硕 +2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郭晓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67-71,101,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腰椎骨折患者,收集其CT影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中,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和虚拟...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腰椎骨折患者,收集其CT影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中,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和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长度、下倾角、外旋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椎弓根宽度从L_(1~5)呈增大趋势,不同节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高度L_(4)与L_(5)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椎弓根宽度、高度均大于女性(P<0.01)。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及钉尾间距L_(2~5)呈显著增大趋势,L_(1)与L_(2)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直径、钉尾间距、外旋角、下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均长于女性(P<0.05,P<0.01)。结论数字化重建技术可指导制订腰椎骨折患者个性化椎弓根置钉方案,为不同节段、不同性别患者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数字化重建技术 椎弓根置钉 三维模型重建 椎弓根宽度 椎弓根高度 螺钉长度 螺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之桦 陈和军 孙海青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92-494,497,共4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常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5例设为对照组,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治疗4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常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5例设为对照组,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治疗4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时间、镜下操作时间等手术指标,随访比较临床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X线透视次数、穿刺置管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但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50%与91.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降低穿刺置管、镜下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术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宝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R(对照组)与MSCT三维重建技术(实验组)诊断,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数字化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R(对照组)与MSCT三维重建技术(实验组)诊断,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160例患者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发现共194处肋骨骨折,其中,单发性骨折118例(108处),多发性骨折42例(86处);肋骨骨折174处,肋软骨骨折20处。而实验组肋骨骨折的诊断率为93.68%(163/1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132/1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肋软骨骨折准确率为10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是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理想手段,与传统的DR平片技术比较,其临床诊断率较高,尤其适合轻骨骨折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 msct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make的三维建模技术在摩崖石刻数字化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保燕 翁裕育 周贤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许多摩崖石刻在日晒雨淋、风沙磨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风化,前景堪忧。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保存这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完整地保存石刻现状,为日后的维护、修复和学术... 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许多摩崖石刻在日晒雨淋、风沙磨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风化,前景堪忧。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保存这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完整地保存石刻现状,为日后的维护、修复和学术研究提供真实、详尽的科学依据。基于Remake三维建模技术的方法与特点,本工作探讨该技术在摩崖石刻数字化重建中的应用。以广西桂林"桂海碑林"内的石刻为研究对象,运用Remake软件对数字相机获取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对摩崖石刻进行快速精确的逆向建模。同时,将三维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与本研究获取的模型数据进行同名点精度检测,分析Remake三维重建的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可以作为数字档案进行存档和展示,加强对摩崖石刻类文物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三维建模技术 数字化重建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通信铁塔信息数字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兰文辉 沈涛 +2 位作者 齐少安 李广彬 刘健苗 《邮电设计技术》 2022年第11期70-73,共4页
铁塔及安装在其上的基站设备是通信运营商重要的基础设施资源,目前对铁塔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平面图纸方式。现网资源运营、占用情况无法被及时准确掌握,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建设需求。因此,通信运营商正在将传统“通信塔”升级打造成为... 铁塔及安装在其上的基站设备是通信运营商重要的基础设施资源,目前对铁塔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平面图纸方式。现网资源运营、占用情况无法被及时准确掌握,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建设需求。因此,通信运营商正在将传统“通信塔”升级打造成为具有数字化能力的“数字塔”,但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处理不够自动化和智能化等问题。通过对铁塔进行多角度拍照来构建铁塔的三维模型,可以实现数字铁塔建设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数字化 通信铁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用于鼓室成形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仕才 黄丽芳 +2 位作者 尹俊 岳耀光 梁茂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0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用于鼓室成形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东莞市横沥医院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是按照...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用于鼓室成形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东莞市横沥医院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是按照传统办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组是利用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用于鼓室成形精准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外耳道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听骨链的CT测量三块听小骨的位置形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听力改善率、术后干耳率高于对照组,胆脂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干耳平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鼓膜穿孔、内耳损伤、鼓室粘连、中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听骨链的CT测量三块听小骨的位置形态清晰。结论:通过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制作听小骨修复体,可以准确修复缺失的解剖结构,形成有效的听骨链结构成分,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听力,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 鼓室成形 慢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
16
作者 王伟 罗琳 +1 位作者 陈强 厍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46-249,共4页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进行分型,并提取模型最大直径参数为阑尾管腔最大外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阑尾不同位置分型最大直径差异。结果 320例患者中CT 显示阑尾298例,敏感性为93.13%。位置分型占比最大为盆位(34.23%)。不同位置分型间正常阑尾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阑尾位于结肠后位时管腔最大直径大于其它位置组(p<0.05),回肠位、结肠外位、结肠后位、盆位、髂位的管腔最大直径 95%参考值单侧上限分别为5.4mm、5.0mm、6.3mm、5.4mm、5.2mm。结论 MSCT检查对阑尾检出率较高;正常阑尾最大直径为3~10mm,因此,将阑尾直径>6.0mm作为诊断阑尾炎的参考标准时,应结合其它CT 征象进行综合判断。此外,还需考虑阑尾的生理发育特点,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msct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7
作者 彭雅滨 毛小林 +3 位作者 王晓峰 杨术真 王军 陈勃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760-4763,共4页
背景: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时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目的:通过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比较,观察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9例颅骨缺损患者按照不同的成... 背景: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时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目的:通过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比较,观察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9例颅骨缺损患者按照不同的成形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手工塑形组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60例:采用手工塑形钛网修补;数字化三维成形组4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进行修补。结果与结论:手工塑形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塑形满意度分别为108min,22%,67%;数字化三维成形组分别为78min,4%,100%。数字化三维成形组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手工塑形组,在塑形满意度则明显增高(P<0.05)。结果说明,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节约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钛网 三维重建 塑形 材料 数字化神经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嘉兴 尹承龙 +2 位作者 欧阳俊光 郭永学 莫奇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2754-275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随访至2022年1月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随访至2022年1月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予以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与对照组(予以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各4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AFP、CYFRA21-1,观察并发症、肝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ALT、TBiL、AST、ALB、AFP、CYFRA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ALT、TBiL、AST、AFP、CYFRA21-1低于对照组,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肝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人体表面三维重建及显示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0
19
作者 樊继宏 赵卫东 +4 位作者 黄文华 吴玉鹏 唐雷 原林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切片技术建模的“虚拟人体”图库 ,重建人体三维图像的表面形状。方法 :在目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装备上 ,结合计算机的视觉、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 ,重建人体表面三维图像。结果 :在大图库基础上建立了小... 目的 :探讨使用切片技术建模的“虚拟人体”图库 ,重建人体三维图像的表面形状。方法 :在目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装备上 ,结合计算机的视觉、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 ,重建人体表面三维图像。结果 :在大图库基础上建立了小图库 ,减少了数据量 ;通过滤镜除去噪点 ,提取边界 ;确定可见边界点 ,消除冗余边界点 ;构成前视冠状图 ;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 ;用实时计算显示 ,解决可控问题。结论 :探讨了变处理大图库大数据量为小图库小数据量 ,建立表面三维要素数据库 ,减少计算机的计算量 ,加速三维重建及显示的过程 ,对未来“虚拟中国人”应用有较宽广的覆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人体 表面三维重建 计算机技术 切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春丽 董云 +1 位作者 袁焕章 廖庆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0期8-9,共2页
目的:探析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治中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指导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茶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女性盆腔包块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给予观察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给予对照... 目的:探析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治中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指导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茶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女性盆腔包块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给予观察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给予对照组超声诊断。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检查取得的效果。结果:在本研究患者中,有85.88%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有96.47%的患者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73.17%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3.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治中,对患者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有较高的诊断检查效果,能降低误漏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腔包块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