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volar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closed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1
作者 CHEN Jian-ge ZHANG Hai-ning +4 位作者 ZHAO Hong-zhou LIU Ming-jun XING Jia-hui WANG Ping WANG Wei-mi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19期44-56,共13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open reduction and volar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by using meta analysis.Methods:The ...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open reduction and volar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by using meta analysis.Methods:The databases of CNKI,Wanfang,Weipu,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Pubmed,Embase,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retrieved,and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hat directly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closed reduction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published publicl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April 2023 were collected.The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retrieved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extracted data,used Cochrane risk bias assessment tool for quality assessment,and used RevMan 5.4 software for meta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all of which were in English.There were 1042 patients in total,and 9 of them were rated as low risk.Meta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one year afte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ith volar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DASH score[MD=-5.64,95%CI(-7.21,-4.06),P<0.00001];One year later,PRWE score[MD=-5.90,95%CI(-8.88,-2.92),P=0.001];Palm flexion[MD=5.92,95%CI(1.29,10.55),P=0.01];Pronation[MD=2.48,95%CI(0.59,4.36),P=0.01];Postrotation[MD=4.73,95%CI(2.15,7.31),P=0.0003];Grip strength[MD=0.61,95%CI(0.12,1.10),P=0.02];palmar tilt angle[MD=9.84,95%CI(5.66,14.02),P<0.00001];Radial inclination[MD=4.33,95%CI(2.97,5.69),P<0.00001]was superior to closed reduction plaster or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One year later,the European Five dimensional Health Scale(EQ-5D-5L)score[MD=0.02,95%CI(-0.01,0.05),P=0.27];Back extension[MD=2.22,95%CI(-4.15,8.59),P=0.49];Ulnar deviation[MD=3.49,95%CI(-0.80,7.78),P=0.11];Radial deviation[MD=2.05,95%CI(-2.39,6.50),P=0.37];Ulnar variance[MD=-1.14,95%CI(-3.16,0.88),P=0.27];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s[MD=0.77,95%CI(0.54,1.10),P=0.16](P>0.05).Conclusion:Based on the current clinical data,internal fixation with volar locking plate is more conducive to mid-term DASH score and grip strength recovery than closed reduction plaster or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For adult distal radius fractures,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grasped,and non opera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r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Closed reduction external fixation PLASTER splint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eta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
2
作者 卢凤珊 李伟强 +2 位作者 柯荣华 马洪 郭跃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9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80)与B组(n=80)。B组行常规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 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80)与B组(n=80)。B组行常规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A组行正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周疼痛、运动功能、稳定性、日常活动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A组屈曲、伸展、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较B组的1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患儿康复,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处方指导手法复位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
3
作者 刘小平 沈润斌 +3 位作者 石龙涛 李建华 李博 李国梁 《光明中医》 2025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应用CT采集患者骨折数据,三维建模后模拟复位并... 目的探讨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应用CT采集患者骨折数据,三维建模后模拟复位并形成“数字处方”,以此指导中医手法复位,并用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30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术后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优于术前(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7%。结论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骨折愈合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数字骨科 中医手法整复 内固定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州正骨手法整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及外展垫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临床观察
4
作者 汪继梁 文化 +3 位作者 刘川源 崔真伟 罗犇 杨亨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81-384,共4页
目的:观察渝州正骨手法复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及外展垫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均实施手法复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固定及配合外展垫辅助固定维持骨折断端。结果:均达到临床愈合,其中优3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2.5... 目的:观察渝州正骨手法复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及外展垫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均实施手法复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固定及配合外展垫辅助固定维持骨折断端。结果:均达到临床愈合,其中优3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2.5%。随访时间6~13个月;复位后、拆夹板后DR片对位对线较伤后差异明显(P<0.05)。拆夹板后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为(85.975±7.43)分,拆夹板后Mayo肘功能评分为(94.35±4.56)分。结论:渝州正骨手法复位结合改良肱骨干夹板及外展垫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可有效维持骨折断端位置,促进恢复,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中下1/3骨折 手法复位 改良肱骨干夹板及外展垫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韶东 曾得明 何芬 《河南中医》 2021年第9期1393-1398,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三维手法... 目的:观察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Maryland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中部宽度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开始负重行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ohler角、跟骨中部宽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ry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2.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症,恢复Bohler角和跟骨横径,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中医三维手法整复 夹板外固定 系统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俊锋 赵红 +1 位作者 董英 范小春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行手法整复至解剖或功能复位,随后对照组应用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试验组采用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携带角、Baumann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儿患肘Baumann角(78.15±1.88)°低于对照组(80.54±2.03)°,携带角(15.16±1.66)°高于对照组(12.51±1.26)°(P<0.05);试验组患儿患伤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9.14±8.04)分高于对照组(72.15±7.46)分(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 手法整复 石膏托板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桃红接骨胶囊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7
作者 沈懿 李俊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桃红接骨胶囊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接骨胶囊。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桃红接骨胶囊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接骨胶囊。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腕消肿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桃红接骨胶囊治疗Colles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疼痛、肿胀症状、提高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桃红接骨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影响
8
作者 陈振华 张天择 +1 位作者 叶政显 陆小龙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五科收治的气滞血瘀证Colles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五科收治的气滞血瘀证Colles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医症候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2周,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骨代谢指标(BMP-2、VEGF、TGF-β1)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中医症候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olles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础上辨证服用桃红四物汤,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外固定配合清肿活血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9
作者 杨承一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外固定配合清肿活血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消肿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肿时间、愈合...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外固定配合清肿活血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消肿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肿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掌倾角、尺偏角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VAS评分、BMD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PINP、BGP、CTX-1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配合清肿活血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外固定 消肿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骨伸筋汤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忠宇 于鸿 +3 位作者 尹同珍 马红如 周龙龙 张青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续骨伸筋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0例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用4块小夹板固定。干预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续骨伸筋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0例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用4块小夹板固定。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续骨伸筋汤治疗,先以蒸汽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用毛巾浸药液敷于患部,每次30 min,每日2次,每2周为1个疗程。从康复疗效指标、腕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关节肿胀、肢体萎缩、瘀斑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活动、自主活动、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拆除小夹板后,两组患儿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儿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包括背伸度、旋前度、桡偏度、掌屈度、旋后度等均更好(P<0.05)。结论:续骨伸筋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骨伸筋汤 尺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平 陈先进 +3 位作者 戴俭华 周晨 吴刚 熊思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2020年6月—2022年5月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急诊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联合外固定组40例,...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2020年6月—2022年5月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急诊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联合外固定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68.3岁;夹板外固定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67.8岁。所有病例均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第3天及第1、2、6周来院复查,其中第2、6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评估患肢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情况。结果:77例患者获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6.2个月,3例失访。记录伤后6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的改善情况,第2掌骨骨质疏松情况,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和上肢功能评分表评价伤后6个月及1年功能恢复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能够较好地维持复位后骨折的对位,而早期联合石膏托外固定,可以维持复位后的特殊体位,且不影响后期功能康复,适用于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12
作者 王权 王洪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30例、良者8例、可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4例、良者17例、可者7例、差者2例(Z=-3664,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曲、伸展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3643、2868、3366、3588,P=0001、0005、0001、0001);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χ^(2)=4211,P=0040)。结论与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相比,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改善肘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制弹性髓内钉 髓内钉内固定 桡骨头骨折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何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90)。对照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其更有助于改善患儿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在手法复位后2 d、1周、2周、4周、8周、12周及20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纳入487例,手法复位组491例。相比于单纯手法复位,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显著提升了背伸(P=0.024)、尺偏(P<0.001)、掌屈(P=0.003)活动度,降低了复位8周(P<0.001)、12周(P=0.022)、20周(P=0.002)时患者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但没有显著抑制随访期中患者的主观疼痛。结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可部分地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套牵引 手法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灵子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择取在本院就诊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双色球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对照组(蓝球)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红球)则加...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择取在本院就诊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双色球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对照组(蓝球)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红球)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的干预效果加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干预后的握力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NR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掌倾角、桡骨轴向短缩长度低于对照组,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和疼痛缓解,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石膏托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朱民 顾加祥 +1 位作者 刘宏君 张乃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石膏托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早期石膏托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石膏托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29±0.27)分,低于对照组的(2.13±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Gartland-Werley评分为(7.85±1.62)分,低于对照组的(10.84±2.03)分,尺偏角为(16.32±3.35)°,掌倾角为(9.89±1.56)°,均大于对照组的(13.19±3.12)°、(7.43±1.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掌屈度、背伸度、旋后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石膏托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质量,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早期石膏托外固定 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裕润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研究组给予手法...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骨折恢复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及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线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功能、握力、疼痛、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生理、躯体、情感、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36例
18
作者 周麒 周立阳 谢心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36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无麻醉情况下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对比患...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36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无麻醉情况下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对比患侧与健侧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并统计有无出现不良情况。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22±0.07)分,无石膏断裂、脱落等不良情况,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情况与健侧对比,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简单经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术 BENNETT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联合外敷四黄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冯志文 钟燕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联合外敷四黄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联合外敷四黄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外敷四黄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MEPS)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MEP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及屈伸度均大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加外敷四黄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效果理想,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 四黄散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20
作者 蔡剑波 李云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53),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肘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肘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肘内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前臂旋前位固定 肘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