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永富 居来提.吐尔逊 +3 位作者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姚志涛 阿迪力江.赛买提 刘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应用价值,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的重建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下颌骨肿瘤需重建的10...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应用价值,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的重建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下颌骨肿瘤需重建的10例患者。术前行上下颌骨及供区小腿螺旋CT扫描,将DICOM数据导入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观察肿瘤确定安全范围、模拟肿瘤切除、镜像恢复患侧、腓骨瓣模拟重建、预测重建效果。术中按术前设计方案切除肿瘤、腓骨瓣制备塑形、钛板固定、腓骨瓣固定就位。结果:全部手术按术前模拟顺利完成,移植腓骨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1、3、6、9、12个月随访复查,行曲断或CT复查,结果示10例患者腓骨瓣位置良好,开口度2-3指,供区小腿腓骨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患者对术后面部外形及小腿功能的恢复均为满意。结论:在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中利用CT影像资料,采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实现在计算机屏幕前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手术评估和术后重建效果预测,提高下颌骨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及腓骨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和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 下颌骨肿瘤 缺损重建 腓骨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仿真设计椎弓根螺钉最佳进钉通道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培秀 徐晓磊 +1 位作者 王增立 耿园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L3)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位置。方法:选取50例(男30例,女20例)正常成人的腰椎CT扫描数据,通过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建立仿真椎体模型,获取L3椎弓根轴线及最小截面的中心点M。通过"人字嵴"确定进钉...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L3)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位置。方法:选取50例(男30例,女20例)正常成人的腰椎CT扫描数据,通过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建立仿真椎体模型,获取L3椎弓根轴线及最小截面的中心点M。通过"人字嵴"确定进钉点N1并与中心点M点连线模拟钉道T1,"交点法"确定进钉点N2并与中心点M连线模拟螺钉钉道T2,分析模型中钉道位置及角度。8例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参考仿真钉道设计手术方案,并行螺钉置入,术后观察螺钉位置情况。结果:MIMICS上测量L3椎弓根横径(9.57±0.98)mm,矢径(14.89±0.78)mm。T1钉道与椎体水平面夹角1.5°±1.0°,矢状位夹角12.0°±1.5°;T2钉道与椎体水平面夹角3.0°±1.0°,矢状位夹角10°±1.5°。8例患者应用MIMICS设计钉道方案行腰椎后路固定术,术后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结论:MIMICS能够精确测量椎弓根各项参数,根据其测量数据设计钉道方案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轴线 钉道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硕 崔广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61-263,共3页
颧骨复合体位于面中部,位置突出,形状不规则,骨缝较多,解剖结构复杂,因交通事故、直接暴力、摔倒等常发生骨折,达到精确复位较棘手,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将14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传统经验治疗,一组应用MIMICS治疗,术后测量标志点骨... 颧骨复合体位于面中部,位置突出,形状不规则,骨缝较多,解剖结构复杂,因交通事故、直接暴力、摔倒等常发生骨折,达到精确复位较棘手,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将14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传统经验治疗,一组应用MIMICS治疗,术后测量标志点骨移位量,比较两种方法复位的精确性。结果:传统经验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108.14±22.18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2.86±19.95min,骨移位量平均得分9.71,客观指标平均得分12.85,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7.71;应用MIMICS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68.43±22.8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15.71±18.07min,骨移位量平均得分12.43,客观指标平均得分14.43,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坚强内固定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系统中医学图像的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洪林 刘英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42-344,共3页
主要讨论自然灾害或服务器出现了不可预料的安全问题情况下如何保存PACS系统中的医学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储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建立了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来解决无限存储和安全存储问题。另外还介绍了图像的无损压缩,提出了三个无损压... 主要讨论自然灾害或服务器出现了不可预料的安全问题情况下如何保存PACS系统中的医学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储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建立了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来解决无限存储和安全存储问题。另外还介绍了图像的无损压缩,提出了三个无损压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 无损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素玉 黄翠萍 +2 位作者 郑祥钦 李小燕 刘小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91-9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福建医科大学100名2018级及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学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时,以使用Mimics辅助授课的51名学生为...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福建医科大学100名2018级及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学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时,以使用Mimics辅助授课的51名学生为试验组,以未使用Mimics辅助授课的49名学生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授课满意度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授课内容的深度和理解度”项目,试验组评价的满意率为88.24%(45/51),对照组为61.22%(3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02)。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测评得分,试验组为81(77,88)分、对照组为77(71,8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Z=-4.96,P<0.001)。结论:借助Mimics教学有助于临床医学生掌握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模型的实时远程体重建系统及其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盛 杨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在客户端-服务器的远程双向控制模型基础上结合三维纹理体重建算法,提出了一种实时远程体重建系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大数据量医学图像处理.实验证明,运用这一重建模型能很好地满足网上客户端的医学图像数据的快速、交互处理要求,并与传... 在客户端-服务器的远程双向控制模型基础上结合三维纹理体重建算法,提出了一种实时远程体重建系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大数据量医学图像处理.实验证明,运用这一重建模型能很好地满足网上客户端的医学图像数据的快速、交互处理要求,并与传统的单机硬件配置相比,速度上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控制 医学图像 图像重建 体重建系统 C—S模型 纹理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米那瓦尔·阿不都热依木 王海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对2例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头面部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进行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皮肤... 目的 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对2例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头面部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进行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采用灰度阈值法进行自动重建;采用MIMICS软件对获取的医学信息进行分层网格划分,完成建模。根据资深正颁外科医师制订的方案,在模型中完成手术的模拟和软组织形变的预测。结果 完成了包含皮肤、皮下组织和骨组织的患者头面部三维网格模型。模拟了正颌外科手术移动骨质过程,并且以动态动画形式演示,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实现了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组织形变的可视化预测。结论 利用医学影像资料,采用MIMICS软件可实现人头面部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分层网格划分,以动态形式完成正颌外科手术的模拟和软组织形变预测。在计算机屏幕前制订手术方案进行医患交流,共同协商,提高了正颌外科手术安全性、精确性和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 正颌外科 可视化
原文传递
PACS系统中显示器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国刚 卢广文 陈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67-369,共3页
关键词 PACS系统 显示器 质量控制 医学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模拟脊柱矫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庆磊 杨进城 +2 位作者 尹庆水 马向阳 夏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12-1917,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重建CT数据并模拟脊柱矫形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病例共62例,分为模拟手术组31例及非模拟手术组31例。所有病例术前行T1... [目的]探讨使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重建CT数据并模拟脊柱矫形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病例共62例,分为模拟手术组31例及非模拟手术组31例。所有病例术前行T1~S1脊柱多层螺旋CT扫描,模拟手术组病例获取CT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进行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并模拟手术操作。非模拟手术组术前不进行上述操作。术后通过X线检查及CT钉道扫描比较两组矫形效果及椎弓根螺钉位置,并随访10~28个月。[结果]应用Mimics软件平台可以清晰地重建脊柱及周围重要软组织,术前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模拟手术操作。两组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并发症,模拟手术组置钉418枚,成功率为97.1%,非模拟手术组置钉451枚,成功率9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Cobb角纠正率(模拟手术组63.3%±14.3%,非模拟手术组58.3%±13.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方式而言,术前应用Mimics软件重建CT数据并模拟脊柱矫形可以获得更好的脊柱畸形个体化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三维重建 模拟手术
原文传递
CT Mimics三维重建解剖指标预测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研究
10
作者 昌俊涛 刘晓波 +2 位作者 高东芳 何晓浩 孙淑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aterialise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CT Mimics)三维重建解剖指标预测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收治的165例行单纯掌侧...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aterialise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CT Mimics)三维重建解剖指标预测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收治的165例行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第2天及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情况将其分为移位组(30例,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2 mm)和未移位组(135例,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2 mm)。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术前CT Mimics三维重建解剖指标水平,分析术前各解剖指标与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距离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因素,并基于筛得的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移位组骨折AO分型为C3型的人数比例高于未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位组骨块体积、骨块横纵比、骨块横向宽度小于未移位组,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大于未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块体积(r=-0.817,P<0.001)、骨块横纵比(r=-0.771,P<0.001)、骨块横向宽度(r=-0.843,P<0.001)与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距离呈负相关,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距离呈正相关(r=0.74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3型[OR(95%CI)=2.368(2.015~2.784)]、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较大[OR(95%CI)=1.277(1.163~1.402)]是促进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大的骨块体积[OR(95%CI)=0.464(0.268~0.802)]、骨块横纵比[OR(95%CI)=0.411(0.176~0.959)]、骨块横向宽度[OR(95%CI)=0.421(0.225~0.786)]是抑制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骨折AO分型、术前CT Mimics三维重建解剖指标构建预测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0.857),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骨块体积、骨块横纵比、骨块横向宽度和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可用于预测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materialise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 解剖指标 桡骨骨折 掌侧内固定术 稳定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RIS在放射科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朋 蒋涛 +2 位作者 李敏 于洋 梁璐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5期54-56,共3页
结合PACS/RIS系统应用经验,从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和工作量管理角度分析该系统的优势。发现PACS/RI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放射科的服务质量、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和科室整体管理水平,符合医院和科室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放射科管理和质量控制... 结合PACS/RIS系统应用经验,从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和工作量管理角度分析该系统的优势。发现PACS/RI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放射科的服务质量、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和科室整体管理水平,符合医院和科室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放射科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图像与传输系统 放射信息系统 科室管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系统三维重建指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对重症胰腺炎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海滨 付健 +4 位作者 王冰心 陈从涛 田磊 赵建辉 张爱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PCD)对重症胰腺炎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PC... 目的探究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PCD)对重症胰腺炎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PCD治疗,研究组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PCD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素2(TXA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前影像学重复确认次数、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d、3d、7d血清CRP、SAA、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1d、3d血清CRP、SAA、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d、3d、7d血清PGI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X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1d、3d血清PGI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X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PCD成功率高,能明显缩短穿刺操作时间,且能降低术后短期内血清炎性因子,改善PGI2、TXA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引流术 超声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医学埋沙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股骨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少君 居来提.买提肉孜 +6 位作者 胡小鑫 迪丽娜.马合木提 木合塔尔.克力木 张春广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张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维医学埋沙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兔股骨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右后股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OA模型后分为沙疗组和对照组(n=8)。沙疗组在模拟的吐鲁番沙疗场给予沙疗,2次/d,每次30 min,连续4周;... 目的探讨维医学埋沙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兔股骨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右后股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OA模型后分为沙疗组和对照组(n=8)。沙疗组在模拟的吐鲁番沙疗场给予沙疗,2次/d,每次30 min,连续4周;对照组不给予沙疗。CT扫描股骨并采集数据,采用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各骨质层(软质骨、密质骨和硬质骨)的体积。对两组动物的左右后股骨进行离体三点弯曲试验,获得负载-挠度曲线,对比承载载荷和挠度,计算骨横截面惯性矩、最大弯曲正应力和最大剪切应力。归纳和对比两组CT扫描数据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结果各骨质层的CT扫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硬质骨有向密质骨和软质骨转化的趋势,沙疗组软质骨向密质骨和硬质骨转化较为明显。三点弯曲试验结果显示:沙疗组股骨断面的形态学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沙疗组股骨断面的最大承载载荷、最大弯曲正应力及最大剪切应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横截面惯性矩和挠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医学埋沙疗法对成年OA兔股骨的骨质层体积分布及力学性能有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埋沙疗法 骨性关节炎 骨质层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三点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计算机X线摄影中成像板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艳 王建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成像板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影像 医学影像 影像数据 普通摄影 CR系统 网络传输 图像质量 IP板 图像 扫描仪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在WHA-10型X光机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学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S1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电视系统 X光机 监视器 CCD摄像头 变焦镜头 CCD电荷耦合器件 偏转板 控制单元 医学图像处理 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影像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东 罗宏 +1 位作者 王兢业 魏敏 《医疗设备信息》 2005年第5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HIS) 超声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医学领域应用 PACS系统 超声医学图像 计算机技术 医学工程师 控制技术 信息医学 工作特点 设计研究 多媒体 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齿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登均 贺小兵 +3 位作者 王明贵 殷浩 冉广文 李争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索Mimics软件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上颈椎基于64排螺旋平扫得到连续薄层二维图像,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控制软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分别重... 目的探索Mimics软件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上颈椎基于64排螺旋平扫得到连续薄层二维图像,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控制软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分别重建颅骨、寰椎体、枢椎的三维可视化结构。结果根据骨折部位按Anderson and D’Alonzo分型,将齿状突骨折分为3型:Ⅰ型为尖端骨折,2例;Ⅱ型为基底骨折,12例;Ⅲ型为枢椎椎体部骨折,4例。结论 Mimics软件对诊断急性或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及确定骨折类型具有重要价值,为齿状突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螺旋CT 诊断 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控制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流体力学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涛 穆雄铮 +1 位作者 王珮华 陈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用于流体力学分析的鼻腔三维模型,探讨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为研究鼻腔内结构对气流场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数据文件,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并应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重建鼻腔三维模型,计算分析... 目的通过建立用于流体力学分析的鼻腔三维模型,探讨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为研究鼻腔内结构对气流场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数据文件,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并应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重建鼻腔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后获得鼻腔气流场相关信息。结果所建鼻腔三维模型与实体鼻腔结构有较好的相似性,并且操作误差小,建模分辨率高,流体力学分析并模拟鼻腔不同层面的压力等值图、速度矢量图和鼻腔气流流动迹线图,能客观直接的反映出鼻腔气流场特性。结论应用DICOM数据计算机辅助建模法是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建模方法,该实验所建鼻腔三维模型精确度高,操作的可重复性好,计算分析后获得的鼻腔气流场相关数据,处理转换成直观图形,不仅能客观直接的反映出鼻腔气流场特性,同时还能为临床上研究鼻腔结构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气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穿支血管的定位方法
19
作者 丁茂超 赵丽娜 +4 位作者 毛以华 崔怀瑞 陈世新 梅劲 唐茂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为常见穿支的定位与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2具,采用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以常见穿支皮瓣为例,分别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VR)和... 目的为常见穿支的定位与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2具,采用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以常见穿支皮瓣为例,分别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VR)和动态重建方法(DR),对穿支血管定位并模拟皮瓣设计。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够对常见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定位。快速体绘制对穿支血管定位较快,但显示层次毗邻效果不好;调节阈值动态重建方法不仅可对穿支进行定位与皮瓣设计,而且显示层次清楚。结论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方法可快速、粗略地显示出各部位主要穿支的位置与源动脉;采用改变CT值的动态重建方法可以多彩色形式显示多种结构的层次与毗邻关系;两种方法结合可对穿支进行精确定位,模拟皮瓣设计,为皮瓣的安全切取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数字解剖学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孔周围静脉的磁敏感加权成像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笑笑 李昌盛 +5 位作者 陈黛茜 郭玉 缪慧中 杨新东 陈争珍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 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室间孔显示率为65%(78侧);大脑内静脉(2.13±0.30)mm,100%(120侧);透明隔前静脉(0.69±0.19)mm,100%(120侧);丘纹上静脉(1.47±0.38)mm,98.3%(118侧);脉络膜上静脉(0.40±0.18)mm,82.5%(99侧)。根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为:ⅠA型,24.2%(2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静脉角且紧邻室间孔的后缘;ⅠB型,13.3%(16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的后缘;ⅡA型,45%(54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假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ⅡB型,15.8%(1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假静脉角和室间孔;Ⅲ型,1.7%(2侧),即丘纹上静脉缺如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清晰成像室间孔及其周围静脉,结合Mimics技术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室间孔与主要静脉汇合点三维空间位置数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型对室间孔区手术入路选择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孔 大脑内静脉 静脉汇入点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