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in minimally invasive era:New needs,new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La-Cuo Deqing Jun-Wen Zhang Jian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11期4333-4337,共5页
Gallbladder cancer(GBC)is a rare and lethal malignancy;however,it 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iliary tract cancer.Patients with GBC are often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thus,unfortunately,losing the opport... Gallbladder cancer(GBC)is a rare and lethal malignancy;however,it 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iliary tract cancer.Patients with GBC are often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thus,unfortunately,losing the opportunity for cura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This situation leads to lower quality of life and higher mortality rates.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doscopic equipment and techniques has provided new avenu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the earl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BC.This editorial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by Pavlidis et al.Building upon their work,we explore the new needs and corresponding models for managing GBC from the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allbladder carcinoma Minimal invasive New need New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row band imaging evaluation of duodenal villi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eliac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James H Tabibian Jean F Perrault +3 位作者 Joseph A Murray Konstantinos A Papadakis Felicity T Enders Christopher J Gostou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9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BACKGROUND Duodenal biopsies are commonly obtained dur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 but are very often histopathologically normal. Therefore, a more strategic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uodenal mucosa and avoidi... BACKGROUND Duodenal biopsies are commonly obtained dur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 but are very often histopathologically normal. Therefore, a more strategic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uodenal mucosa and avoiding unnecessary biopsies is needed.AIM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narrow band imaging(NBI) for evaluating duodenal villous morphology.METHODS We performe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dult patients at Mayo Clinic Rochester from 2013-2014 who were referred for EGD with duodenal biopsies. A staff endoscopist scored, in real-time, the NBI-based appearance of duodenal villi into one of three categories(normal, partial villous atrophy, or complete villous atrophy), captured ≥ 2 representative duodenal NBI images, and obtained mucosal biopsies therein. Images were then scored by an advanced endoscopist and gastroenterology fellow, and biopsies(gold standard) by a pathologist, in a masked fashion using the same three-category classification. Performing endoscopist, advanced endoscopist, and fellow NBI scores were compared to histopathology to calculat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and accuracy]. Inter-rater agreement was assessed with Cohen's kappa.RESULTS1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most common referring indications were dyspepsia(47%), nausea(23%), and suspected celiac disease(14%). Duodenal histopathology scores were: 84% normal, 11% partial atrophy, and 5% complete atrophy. Performing endoscopist NBI scores were 79% normal, 14% partial atrophy, and 6% complete atrophy compared to 91%, 5%, and 4% and 70%, 24%,and 6% for advanced endoscopist and fellow, respectively. NBI performed favorably for all raters, with a notably high(92%-100%) NPV. NBI score agreement was best between performing endoscopist and fellow(κ = 0.65).CONCLUSION NBI facilitates accurate,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duodenal villi. Its high NPV renders it especially useful for foregoing biopsies of histopathologically normal duodenal muc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y digestive tract Mucosa CELIAC disease minimally-invasive imag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丽 李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安全、仪器器械、岗位管理、消毒隔离评分以及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医患关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提升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 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 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内镜微创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胆胰管梗阻性病变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如意 范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90-500,共11页
随着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使得ERCP在治疗胆胰管梗阻性病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正常胃肠道解剖结构患者中,ERCP的成功率超过95%.然而,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 随着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使得ERCP在治疗胆胰管梗阻性病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正常胃肠道解剖结构患者中,ERCP的成功率超过95%.然而,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的内镜入路冗长且复杂,输入攀和吻合口识别困难,肠管粘连及成角等问题,使得ERCP内镜微创治疗胆胰管梗阻病变得极具挑战性,给内镜医生带来不少困难.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ERCP操作技术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本文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针对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技巧、内镜选择策略及新型辅助技术等方面作一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消化道重建 内窥镜技术 胆胰管梗阻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熊宇 徐玉兰 +3 位作者 胡灵芝 刘媛 谢进芝 胡德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43-46,共4页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6,一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7(均P<0.01)。确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96、0.5279、0.3325;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各指标权重合理,能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护理质量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彭耀庆 张朝跃 +2 位作者 李小如 杨辉芳 詹瑞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内窥镜治疗LDH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5 0例经脊柱内窥镜(MED)手术治疗的LDH患者 ,根据患病年龄与椎管内合并症情况分别分为青壮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三组与A ,B ,C三组 ,按临床特点又将年龄超过 ... 目的 :探讨脊柱内窥镜治疗LDH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5 0例经脊柱内窥镜(MED)手术治疗的LDH患者 ,根据患病年龄与椎管内合并症情况分别分为青壮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三组与A ,B ,C三组 ,按临床特点又将年龄超过 5 0岁的LDH分为Ⅰ、Ⅱ两型 ,分别计算其疗效优良率并做 χ2 检验。结果 :15 0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8.5月 ,按Macnnab标准评定疗效 ,优 12 2例 ,良 15例 ,可 13例 ,优良率为91.33% ;青壮年组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 (P <0 .0 1) ,Ⅰ型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Ⅱ型 (P <0 .0 5 ) ;椎管内合并症对MED手术疗效有明显影响 (C组优于A组 ,A组优于B组 ,P <0 .0 5~ 0 .0 0 1) ;中央型突出与旁侧型突出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患病年龄与椎管内合并症是影响MED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Ⅱ型中老年LDH以及狭窄型LDH均应列为MED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而中央型突出则不应列为MED手术禁忌证 ;MED手术是一种辨认清晰、定位精确、疗效肯定的LDH“直视下微开窗”术式 ,由于设备昂贵 ,技术要求较高 ,只适宜做临床有限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侵袭 分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20
7
作者 熊宇 张小昊 余丽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果 :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内镜 微创治疗 规范化 围术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治疗性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程刚 田平 +4 位作者 王照红 李敏杰 刘权 易先华 张轩睿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51例和保守治疗组45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51例和保守治疗组45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P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在腹部疼痛好转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及CRP(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所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微创治疗 胆石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磊 沈娜娜 +3 位作者 王超 孙月荣 相宏飞 张国庆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0.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0.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于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95例病人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86、198.047,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优18例,良7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3.7%。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快,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在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媛 张志华 刘国通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6期69-71,74,共4页
传统的内镜医师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消化内镜医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患者日益增强的医疗保护意识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训练模式的出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医师... 传统的内镜医师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消化内镜医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患者日益增强的医疗保护意识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训练模式的出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医师培训的角度对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应用的意义、模式、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消化内镜 模拟训练系统 医师培训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兆申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领域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诊断性内镜"多样化"、治疗性内镜"扩大化"已成为消化内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早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及内镜微创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艳萍 陈宏辉 +1 位作者 李国庆 王正根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1期1602-1605,160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及内镜微创手术切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发现的110例SMT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其中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及内镜微创手术切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发现的110例SMT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其中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5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其中内镜黏膜下挖除(ESE)术5例],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1例,外科手术切除19例,行针状刀开窗及热活检钳烧灼7例。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总结超声内镜特点,并与最终诊断进行比较。术后定期进行内镜随访1-24个月,观察内镜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10例患者经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平滑肌瘤29例,间质瘤39例,脂肪瘤12例,异位胰腺19例,囊肿7例,神经内分泌瘤4例。89例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表明病灶完整切除,切缘及基底部无病变组织残留,其中黏膜肌层病变39例,黏膜下层病变28例,固有肌层肿瘤22例。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肿瘤性质符合率为84.27%(75/89),来源层次符合率为87.64%(78/89)。2例出血、3例穿孔患者均在镜下给予钛夹夹闭,经保守治疗后痊愈。86例患者内镜术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或远期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指导下微创切除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肿瘤/超声检查 黏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忠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93-396,共4页
随着脊柱手术器械及手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脊柱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目前已成为脊柱手术的重要手术理念。虽然传统的脊柱融合或非融合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等退行性病变,但此... 随着脊柱手术器械及手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脊柱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目前已成为脊柱手术的重要手术理念。虽然传统的脊柱融合或非融合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等退行性病变,但此类传统开放手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并发症较多及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 脊柱微创手术 椎间盘切除 多学科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新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引起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种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消化内镜检查...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引起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种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消化内镜检查和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肿瘤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环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等微创手术,已成为肿瘤早期治疗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学手术治疗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兆申 辛磊 《手术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学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各种新技术、新器械层出不穷,对消化系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展望未来,消化内镜仍将是充满活力、孕育突破的领域,有待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早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前沿与热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汛 岳平 《西部医学》 2021年第7期937-941,共5页
由于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及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胆管狭窄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临床问题。遗憾的是,临床常用诊断手段如B超、CT及MRI等,对其诊断的敏感性通常为90%~98%,特异性仅为30%~90%,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由于诊断不明确导致处... 由于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及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胆管狭窄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临床问题。遗憾的是,临床常用诊断手段如B超、CT及MRI等,对其诊断的敏感性通常为90%~98%,特异性仅为30%~90%,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由于诊断不明确导致处理方式难以抉择,若干预不当,则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尽管目前胆道狭窄的诊疗方式层出不穷,但在其诊治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争议,本文就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国内、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科研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狭窄 外科内镜 微创治疗 姑息性治疗 前沿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闫光华 仇继任 葛顺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8期1136-1139,1142,共5页
目的总结性分析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TESSYS)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CLDH患者38例分为常规组(18例)和孔镜组(20例),分别给予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及经皮椎间孔... 目的总结性分析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TESSYS)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CLDH患者38例分为常规组(18例)和孔镜组(20例),分别给予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及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孔镜组患者术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 Nab疗效判定标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LDH患者的治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传统开窗术均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沉着症/并发症 腰椎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经皮椎间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春 王长友 +1 位作者 陈建立 张国志 《微创医学》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41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ERCP、EST或EPBD治疗,保守治...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41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ERCP、EST或EPBD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患者在腹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所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及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舒适护理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雅飞 魏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4期145-147,共3页
目的在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全程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接诊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82例为临床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舒适护理方... 目的在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全程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接诊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82例为临床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DS、SAS进行评分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前,SDS与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接受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整体上要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P<0.05)。结论在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全程舒适护理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更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活动的依存度,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舒适护理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护理效果 观察 依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舒适护理对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顺萍 《青岛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应用全程舒适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诊治的102例接受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应用全程舒适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诊治的102例接受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全程舒适护理方案,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分、SDS分低于对照组,临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应用全程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全程舒适护理 心理状态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