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T-proBNP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黎银春 闫怡 黄永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28-434,443,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4例为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血清NT-proBNP水平测定。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衰组与未并发心衰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术后24 h内的心脏彩超参数、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Tei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比值(E/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并发率为18.34%(31/169);并发组(n=31)与未并发组(n=138)比较,年龄≥60岁(P<0.05)、多个梗死部位(P<0.01)、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5)、高脂血症(P<0.05)、PCI术后慢/无复流的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1),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未并发组(P<0.01),冠脉病变支数、LVEDD、LVESD、Tei指数均大于未并发组(P<0.01),LVEF、E/A均小于未并发组(P<0.01),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cTnT、CK-MB、SBP、DBP、NT-proBNP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1),以上指标均是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PCI术后24 h内LVEDD、LVESD、LVEF、E/A、Tei指数单项及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0.65%、80.65%、80.65%、83.87%、80.65%,特异度分别为75.36%、76.09%、78.26%、76.81%、76.09%、94.20%;PCI术后24 h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与整体心脏彩超参数二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和96.77%,特异度分别为91.30%和91.30%。结论AMI患者PCI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LVEDD、LVESD、Tei指数增大而LVEF、E/A减少,且血清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以上各指标均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对并发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以整体心脏彩超参数与血清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时的价值更具临床意义,另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cTnT、CK-MB、血压、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术后复流情况亦是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n−端脑利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力衰竭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