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1
作者 柯耀斌 赵建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作为一种用途广泛、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得到了大众的青睐。本文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多聚磷酸为原料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APEP-4,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作为一种用途广泛、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得到了大众的青睐。本文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多聚磷酸为原料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APEP-4,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90℃、n(聚磷酸)∶n(NP-4)=1.2、反应时间4 h。酯化率位90.1%,单酯含量占比82.7%。并计算了最优实验合成条件下的样品的HLB_(ABC)=8.3,属于亲油性,可用作与润湿剂。对合成产物做耐碱性、漂洗性和气泡性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4(壬基聚氧乙烯醚) 多聚磷酸 条件优化 性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29
2
作者 吴伟 瞿建宏 +1 位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9-44,共6页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类 >微生物 ,且 4 壬基酚的毒性程度较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更强。Ames试验同时表明 4 壬基酚具有致突变性 ,而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则不显致突变活性。建议这 2种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为 :ρ(4 壬基酚 )≤ 0 .0 14mg/L ;ρ(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 )≤ 0 .6 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聚氧乙烯醚 4-壬基 水生生物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立军 方宏峰 +2 位作者 张欣宇 杨建 李荣先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1,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来制备苯丙乳液,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NP)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P-10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增加,乳液化学稳定性增加,乳液粒子平均粒径减小...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来制备苯丙乳液,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NP)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P-10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增加,乳液化学稳定性增加,乳液粒子平均粒径减小,乳液黏度增加,乳胶膜吸水率增加;随着NP乙基化值的增加,乳液的玻璃化温度呈下降趋势,乳液的流变性不受NP-10用量的影响。因此,在制备不同用途的苯丙乳液时,必须严格控制非离子乳化剂NP-10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乳化剂 壬基聚氧乙烯醚 np-10 苯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施来顺 杨中强 +3 位作者 赵荣海 任志英 陈孟 孙梅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9-45,共7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三乙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反应合成出新型N-(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2-羟基)丙基-N,N,N-三乙基氯化铵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70℃,Na OH与NP-10的摩尔比1.0,环氧氯丙烷...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三乙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反应合成出新型N-(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2-羟基)丙基-N,N,N-三乙基氯化铵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70℃,Na OH与NP-10的摩尔比1.0,环氧氯丙烷与NP-10的摩尔比1.2,三乙胺与NP-10的摩尔比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收率可达48.72%.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在线红外光谱(online FTIR)手段对反应进程进行跟踪,检测出生成了中间体.基于相关实验数据,合理地提出了反应机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19×10-3mol/L,该数值较小,在CMC下的表面张力为40.13 m N/m.该乳化剂对沥青的乳化能力良好,得到的乳化沥青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归属于慢裂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聚氧乙烯醚(np-10) 沥青 乳化剂 合成 在线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磺基-4-壬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涛 《天津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19-21,共3页
以壬基酚为原料,以发烟硫酸作磺化剂,合成了壬基酚磺酸钠;然后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得到2-磺基-4-壬基苯基聚氧乙烯醚。分别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磺化反应和乙氧基化反应的影响;并用IR验证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 以壬基酚为原料,以发烟硫酸作磺化剂,合成了壬基酚磺酸钠;然后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得到2-磺基-4-壬基苯基聚氧乙烯醚。分别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磺化反应和乙氧基化反应的影响;并用IR验证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磺化剂用量为壬基酚体积的31%,反应时间2h下,磺化产物收率为99.88%;在150℃,0.3MPa,催化剂用量为壬基酚磺酸钠质量的0.5%下2-磺基-4-壬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的磺化度为87.78%,聚乙二醇的含量为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 发烟硫酸 壬基磺酸钠 2-磺基-4-壬基苯基聚氧乙烯醚 磺化 乙氧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10与单链、双链季铵盐三种复配体系相互作用规律的NMR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二倩 李永肖 +2 位作者 赵瑞格 张占辉 杨秋青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单链(DTAC)和双链(C_(12)-C_4-C_(12)和C_(12)-C_8-C_(12))氯化物季铵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组成的3种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点、排列方式、混合胶束中分... 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单链(DTAC)和双链(C_(12)-C_4-C_(12)和C_(12)-C_8-C_(12))氯化物季铵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组成的3种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点、排列方式、混合胶束中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的变化规律等.2D NOESY技术证明了这3种复配体系相互作用力大小顺序为NP-10/C_(12)-C_8-C_(12)>NP-10/C_(12)-C_4-C_(12)>NP-10/DTAC,它们的相互作用点相同但作用点数目不同,自扩散系数显示NP-10对混合胶束的动力学半径影响大于季铵盐.弛豫时间表明,当NP-10/DTAC和NP-10/C_(12)-C_s-C_(12)(s=4或8)的混合摩尔比分别为1:3和1:2时,复配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开始减小,分子内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这暗示它们最佳摩尔配比分别为1:3和1:2,空间距离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单链、双链氯化物季铵盐 壬基聚氧乙烯醚(np-10)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与DM复配体系中混合胶束的NMR动态研究
7
作者 张卫红 赵瑞格 +2 位作者 马二倩 张占辉 杨秋青 《分析化学进展》 2017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M和NP-10)形成了二元复配体系,通过NMR各种技术对其复配体系中不同比例下形成的混合胶束的动态变化(包括胶束的堆积状况,分子间的排列方式、相互作用点及其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二维NOESY技... 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M和NP-10)形成了二元复配体系,通过NMR各种技术对其复配体系中不同比例下形成的混合胶束的动态变化(包括胶束的堆积状况,分子间的排列方式、相互作用点及其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二维NOESY技术证明了两者分子间的空间距离和相互作用力随着NP-10/DM比例的不同而变化,但其相互作用点不变;NMR的扩散系数表明了混合胶束的动力学半径随着NP-10/DM增大而增加,直到NP-10/DM摩尔比为1:6后趋于稳定,表明复配体系的浓度配比不是无限制的;横向弛豫时间T2显示了单体胶束与混合胶束随着各自比例的逐渐增大而朝着相反方向的变化趋势,此现象佐证了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内作用力的区别。弛豫时间还表明,当NP-10/DM的摩尔比为1:1/2~1:1时,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开始减小,分子内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暗示了复配体系中的最佳配比和协同效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壬基聚氧乙烯醚(np-10) 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 混合胶束 相互作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