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b-轴多级孔ZSM-5无Na^(+)合成及催化正庚烷裂解性能
1
作者 钟少聪 赵德明 +4 位作者 史会兵 姜海英 王龙 刘纪昌 朱卡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结合分子筛结构表征分析,探讨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制备过程中,铝源、致孔剂含量和硅/铝摩尔比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经过P、La改性后,以正庚烷作为探针分子对其催化裂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短b-轴多级结构可以促进Haag-Dessau机理裂解反应,抑制双分子裂解和氢转移副反应。因此,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轻烯烃收率和选择性,以及更低的芳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短b- 无Na^(+)体系 轻烯烃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C_(3)N_(4)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机理
2
作者 李秋实 殷广明 +4 位作者 吕伟超 王怀尧 李婧琳 杨红光 关芳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3-1150,I0006,共9页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4)中的负载位置和光电性能,考察了样品的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随溶剂热反应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a^(+)负载位置和表面生成的C-O-基团增强了g-C_(3)N_(4)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性能,Na^(+)/g-C_(3)N_(4)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率最高可达到93.25%;Na^(+)负载位置对g-C_(3)N_(4)的π共轭体系的电子分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了材料的禁带宽度(Eg)、导(价)带位置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及传输速率;在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由于MB的自身光敏性和在Na^(+)/g-C_(3)N_(4)样品表面的强吸附性,MB和Na^(+)/g-C_(3)N_(4)样品构建了独特的光敏-光催化降解体系,MB不仅通过光敏自降解,还在Na^(+)/g-C_(3)N_(4)协同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在pH 6.0条件下,MB和Na^(+)/g-C_(3)N_(4)光催化体系对MB的最高降解率可达9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碳化氮 Na^(+) 掺杂 光敏化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渣制备Ca-LTA沸石及其CO_(2)吸附性能
4
作者 皇甫林 贺政卿 +5 位作者 赵世民 周新涛 罗中秋 祖运 尚波 李方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LTA沸石因其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CO_(2)吸附选择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_(2)捕获材料。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工业固废含钛渣为原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策略,先制备Na-LTA沸石母体,再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LPIE)调控钙负载量,制备出x Ca-... LTA沸石因其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CO_(2)吸附选择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_(2)捕获材料。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工业固废含钛渣为原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策略,先制备Na-LTA沸石母体,再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LPIE)调控钙负载量,制备出x Ca-LTA沸石系列,以提升其CO_(2)吸附性能;然后通过动态吸附法对样品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x Ca-LTA沸石不仅显著提高了CO_(2)的捕集能力,还在CO_(2)/N_(2)和CO_(2)/CH_(4)分离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尤其是0.05Ca-LTA样品的吸附性能最为突出;在25℃、10~5 Pa条件下,0.05Ca-LTA的CO_(2)吸附速率为Na-LTA的4.95倍,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02 mmol/g。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0.05Ca-LTA对CO_(2)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协同主导,这种协同作用不仅加快了吸附速率,还提高了吸附效率;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0.05Ca-LTA仍保持高效稳定的吸附性能,展现了优异的循环再生能力。该研究遵循“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不仅为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也为CO_(2)捕集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渣 LTA沸石 钙离子交换 CO_(2)捕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通过Na^(+),K^(+)-ATP酶诱导脂肪干细胞和肝癌干细胞胀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尹学青 董哲斌 +6 位作者 邬恒淼 项翰霆 陈正威 陈桑桑 陈天赐 黄佳荣 梁超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25-1932,共8页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SCs)和肝癌干细胞(HCCSCs)对盐霉素处理的反应,探讨Na^(+),K^(+)-ATP酶在盐霉素选择性杀伤ASCs和HCCS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分析盐霉素对ASCs及HCCSCs的细胞毒性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SCs)和肝癌干细胞(HCCSCs)对盐霉素处理的反应,探讨Na^(+),K^(+)-ATP酶在盐霉素选择性杀伤ASCs和HCCS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分析盐霉素对ASCs及HCCSCs的细胞毒性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Na^(+),K^(+)-ATP酶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Na^(+)和K^(+)离子浓度,通过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Na^(+),K^(+)-ATP酶各亚基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上述方法验证盐霉素通过调控Na^(+),K^(+)-ATP酶诱导ASCs和HCCSCs胀亡(细胞肿胀、坏死)的作用机制。结果盐霉素选择性诱导ASCs和HCCSCs胀亡。在胀亡的ASCs和HCCSCs中,细胞内ATP浓度显著下降,伴随Na^(+),K^(+)-ATP酶活性丧失和细胞内Na^(+)滞留。所有类型的Na^(+),K^(+)-ATP酶亚基在ASCs中均有表达,而在盐霉素诱导分化的ASCs中仅表达α1和β1亚基。β1亚基的丧失是阿霉素诱导肝癌Huh-7细胞EMT的关键事件,相反β1亚基的过表达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uh-7细胞EMT。结论Na^(+),K^(+)-ATP酶的活性差异是盐霉素对干细胞产生选择性细胞毒性的原因,且β1亚基是肝癌EMT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Na^(+),K^(+)-ATP酶亚基对ASCs和HCCSCs的干性及癌症干细胞样的EMT过程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K^(+)-ATP酶 细胞胀亡 肿瘤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Na^(+) diffusion dynamic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O3-NaMn_(0.5)Ni_(0.5)O_(2)cathode by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6
作者 Bin-bin WANG Yi-ming FENG +8 位作者 Xin LUO Qun HUANG Zi-xing HOU Ya-qin WU Peng-yu WANG Yu-yang QI Qing-fei MENG Wei-feng WEI Liang-jun ZHO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344-3357,共14页
Sc and Zn were introduced into O3-NaMn_(0.5)Ni_(0.5)O_(2)(NaMN)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olution combustion and solid-state method.The effect of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on Na^(+) diffusion dynamics and structural ... Sc and Zn were introduced into O3-NaMn_(0.5)Ni_(0.5)O_(2)(NaMN)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olution combustion and solid-state method.The effect of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on Na^(+) diffusion dynamic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NaMN 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sugges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c and Zn broaden Na^(+) diffusion channels and weaken the Na—O bond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diffusion of sodium ions.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decreases the diffusion barrier of Na-ions and improve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The dual-substituted NaMn_(0.5)Ni_(0.4)Sc_(0.04)Zn_(0.04)O_(2)(Na MNSZ44)cathode delivers impressive cycle stability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71.2%after 200 cycles at 1C and 54.8%after 400 cycles at 5C.Additionally,the full cell paired with hard carbon anode exhibits a remarkable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showing capacity retention of 64.1%after 250 cycles at 1C.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Na^(+) diffusion dynamic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Na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oxide cathode Sc and Zn dual-substitution structural stability Na^(+)diffusion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8
作者 杨福 解玉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正极材料 LiNi_(0.65)Co_(0.15)Mn_(0.2)O_(2) Na^(+)掺杂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弹拨手法结合S-E-T技术治疗“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芳 赵丽 +2 位作者 侯可强 房铭 王德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综合征“,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是其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髂腰肌劳损所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手段多样,非手术治疗手段较为常见,特别是悬吊训练(S-E-T)...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综合征“,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是其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髂腰肌劳损所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手段多样,非手术治疗手段较为常见,特别是悬吊训练(S-E-T)技术与推拿弹拨手法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有效减轻下腰痛症状,促进腰部功能康复,但关于其用于“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较少。鉴于此,该研究分析推拿弹拨手法结合S-E-T技术治疗“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推拿弹拨手法 悬吊训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史氏鲟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赵峰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黄晓荣 田宏杰 张涛 冯广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9,共6页
对史氏鲟在盐度驯化过程中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Na+、K+、Cl-)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史氏鲟驯化过程中血清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史氏鲟在不同盐度(10、20、25)下经过驯化,鳃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 对史氏鲟在盐度驯化过程中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Na+、K+、Cl-)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史氏鲟驯化过程中血清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史氏鲟在不同盐度(10、20、25)下经过驯化,鳃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鳃Na+/K+-ATP酶活力(P<0.05),其活力是对照组的2~2.5倍。驯化过程中,3种不同盐度阶段下鳃Na+/K+-ATP酶活力首先表现为下降,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增加,最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血清渗透压也随盐度的增加而上升,盐度10时最高,达到(328.77±26.78)mmol.kg-1,此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90mmol.kg-1左右,略高于淡水中血清渗透压。不同盐度下,血清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3种不同盐度下史氏鲟血清K+浓度平均值保持在3.00~3.30mmol.L-1之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种盐度下血清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高,盐度20时达到最高。盐度20以下血清Na+和Cl-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史氏鲟血清渗透压调节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陡然下降;二是主动调节阶段,鳃Na+/K+-ATP酶被重新激活,且活力逐渐上升;三是适应阶段,鳃Na+/K+-ATP酶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盐度驯化 Na^+/K^+ -ATP酶 血清离子 渗透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对大鳞鲃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耿龙武 徐伟 +4 位作者 李池陶 蔺玉华 刘晓勇 孙慧武 张永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8-465,共8页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随着含盐水平(8g/L、10g/L、12g/L、14g/L)的增大,大鳞鲃血清...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随着含盐水平(8g/L、10g/L、12g/L、14g/L)的增大,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mmol/L、30.20mmol/L、47.86mmol/L、75.86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其次是碱度,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g/L、碱度30.20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g/L、碱度30.20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渗透压 血清离子浓度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对剑尾鱼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方展强 张凤君 +3 位作者 郑文彪 马广智 伍育源 肖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多氯联苯暴露对剑尾鱼肝脏、卵巢及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其Na^+/K^+-ATPase活性的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肝脏及卵巢的Na^+/K^+-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但...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多氯联苯暴露对剑尾鱼肝脏、卵巢及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其Na^+/K^+-ATPase活性的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肝脏及卵巢的Na^+/K^+-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对鳃的Na^+/K^+-ATPase活性则显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种组织中鳃Na^+/K^+-ATPase对多氯联苯显得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剑尾鱼 Na^+/K^+—ATPase活性 肝脏 卵巢 中毒 毒理学 浸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青鱼幼鱼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胡毅 黄云 +5 位作者 钟蕾 肖调义 文华 郇志利 毛小伟 李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8-545,共8页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氨氮胁迫 Na+/K+-ATP酶 鳃组织 应激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3
14
作者 潘鲁青 唐贤明 +1 位作者 刘泓宇 田景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度变化后,各实验组褐牙鲆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盐度变化的增加而增大。在6d内,盐度为18、12和6实验组血浆渗透压呈峰值变化,在3d时达到最小值;6d后,各实验组血浆渗透压趋于稳定;而鳃丝Na^+-K^+-ATPase活力在6d时达到最小值,9d后,各实验组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活力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而且在高渗环境(S>14·97)中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外界盐度大小呈正比,在低渗环境(S<14·97)中与盐度呈反比。褐牙鲆幼鱼的等渗点盐度为14·97,等渗压为425·8mOsm/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褐牙鲆 血浆渗透压 鳃丝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法PVC/N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旭东 潘明旺 +2 位作者 李秀错 张留成 丁会利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technique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VC monomer and Na + montmorillonite. The nano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was studied with the aid of X ray diffraction and t ransmis...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technique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VC monomer and Na + montmorillonite. The nano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was studied with the aid of X ray diffraction and t 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 e composites were also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licate layers were delam inated or partially exfoliated in the PVC matrix.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mat erial with 2 1% MMT was almost two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pure PVC, while the tensi le strength decreased little. Howeve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began to decrease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MMT. The TGA resul 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at which a 50% weight loss of the composites occurred,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VC. The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s of composites were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MMT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基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乳液聚合 结构表征 通用塑料 热稳定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对草鱼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肝、鳃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谢文平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郑光明 潘德博 王少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氯氰菊酯对草鱼肝、鳃、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将草鱼分别浸泡于氯氰菊酯(质量浓度0μg·L-1、1μg·L-1、3μg·L-1、5μg·...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氯氰菊酯对草鱼肝、鳃、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将草鱼分别浸泡于氯氰菊酯(质量浓度0μg·L-1、1μg·L-1、3μg·L-1、5μg·L-1)溶液中,结果显示,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肝、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呈抑制效应,肝组织高浓度处理组在72h时出现显著差异(P<0.05),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呈抑制效应不显著,用草鱼肝组织Na+/K+-ATP酶活性作为毒理学指标能较好地评价氯氰菊酯毒性效应;超显微观察发现草鱼暴露于氯氰菊酯质量浓度3μg·L-11周后,鳃小叶粘连、鳃上皮细胞损伤脱落、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萎缩及间隙扩大,表明氯氰菊酯暴露对草鱼鳃呼吸膜造成了严重损伤,肝细胞线粒体膨大及部分结构溶解、内质网片断化、细胞内溶酶体增加和出现脂褐素、胞质内出现空泡,表明氯氰菊酯暴露能对草鱼肝的能量代谢及物质合成等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氯氰菊酯 Na+/K+-ATP酶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对文蛤鳃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黄周英 陈奕欣 +3 位作者 赵扬 左正宏 陈美 王重刚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分别为0.1、1.0和10ng/L的三丁基锡(TBT)暴露2、8、20d以及恢复7d和20d后对文蛤鳃酸性磷酸酶(aaci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以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暴露早期TB...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分别为0.1、1.0和10ng/L的三丁基锡(TBT)暴露2、8、20d以及恢复7d和20d后对文蛤鳃酸性磷酸酶(aaci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以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暴露早期TBT不影响ACP、AKP活性,暴露时间延长则主要表现出诱导作用。TBT具有抑制Na+、K+-ATPase活性作用,可观察效应浓度为0.1ng/L。Na+、K+-ATPase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有机锡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文蛤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Na^+ 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条石鲷幼鱼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孙鹏 彭士明 +1 位作者 尹飞 施兆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条石鲷幼鱼鳃、肾脏和肝脏中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经不同盐度(8、18、28、38、48)的处理,条石鲷幼鱼3种组织Na+/-K+-ATP酶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低盐度(8和18)处理的幼鱼鳃Na+/-K+-ATP酶活力在前6h略微增加... 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条石鲷幼鱼鳃、肾脏和肝脏中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经不同盐度(8、18、28、38、48)的处理,条石鲷幼鱼3种组织Na+/-K+-ATP酶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低盐度(8和18)处理的幼鱼鳃Na+/-K+-ATP酶活力在前6h略微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在处理24h时下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增加。经高盐度(38和48)处理时,鳃中Na+/-K+-ATP酶活力在前6h有所降低,然后迅速升高,并在处理24h时达到最大,之后酶活力逐渐降低,并在处理96h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盐度处理组幼鱼肾脏Na+/-K+-ATP酶活力在处理开始6h均稍有增加,而从处理6h开始降低,在处理24h下降到最低,此后酶活力又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盐度为8的处理组中,肝脏Na+/-K+-ATP酶活力与肾脏中变化趋势相似,而其它3组则逐渐降低,在处理24h时达到最低,之后又逐渐增加。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适盐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3种组织的Na+/-K+-ATP酶活力酶活性在盐度为18~38的范围内变化不明显,而在8和48的盐度下变化较大,最终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与肾脏相比,盐度变化对鳃和肝脏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幼鱼 盐度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Na^+/K^+-ATP酶及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宇晴 余德光 +5 位作者 谢骏 郁二蒙 李望东 王广军 王海英 龚望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的变化。试验表明: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1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6h达到稳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24‰和14‰盐度组呈下降趋势,在4‰和0‰盐度组3h时出现最低值,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ST水平在24‰和14‰盐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和0‰盐度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6和12h时达到各自峰值;溶菌酶含量在试验24h时,在24‰、14‰和4‰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0‰盐度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6h时达到峰值。试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幼鱼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24‰和14‰的水体后,其应激强度较弱;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4‰和0‰的水体后,其应激反应较大,适应盐度变化需时也较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在对斜带石斑鱼进行应激性淡化转运时,可将其直接从34‰高盐度自然海水中转移至14‰盐度的水体后,再缓慢降至预定盐度,从而减少淡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盐度胁迫 Na+/K+-ATP酶 血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卵形鲳鲹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Na^+/K^+-ATP酶活力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苏慧 区又君 +3 位作者 李加儿 王永翠 刘汝建 曹守花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6,共9页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 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 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高,肝脏的T-AOC显著下降(P<0.01);鳃丝和肌肉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的SOD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鳃丝、肝脏和肌肉的b(MDA)在饥饿后上升,鳃丝b(MDA)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b(MD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肉b(MDA)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8 d后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脏Na+/K+-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肌肉Na+/K+-ATP酶活力也有所升高(P>0.05);饥饿后鱼体水分质量分数上升,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而且相对损失率是粗脂肪>粗蛋白,表明卵形鲳鲹幼鱼在饥饿早期主要消耗脂肪向机体提供能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将被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幼鱼 抗氧化能力 Na+ K+-ATP酶活力 生化组成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