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技术在散热器件研制中的应用与最新进展
1
作者 薛亚辉 张金超 +3 位作者 高洁 郭明 陈杰睿 段慧玲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30,共30页
5G技术的普及以及高性能算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子器件的功率不断增加,因此对散热器件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优化散热器件的结构是提高散热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制造工艺在处理复杂结构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对更高性能... 5G技术的普及以及高性能算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子器件的功率不断增加,因此对散热器件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优化散热器件的结构是提高散热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制造工艺在处理复杂结构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对更高性能散热器件的探索。增材制造技术采用逐层累加的方式,可制备出具有复杂内部几何形状的结构,从而制造出更高性能的散热器件。本文对增材制造技术在散热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常用方法和基础材料;其次,综述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微流道散热器、热管/均热板、热沉以及其他散热器的最新进展;最后,归纳了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着眼于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具有优化结构的散热器件,为应对电子器件、航空航天、 5G通讯、移动设备、汽车、相控雷达、柔性穿戴等领域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散热器件 微流道散热器 热管/均热板 热沉 散热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金属泡沫散热器设计的自然对流拓扑优化
2
作者 罗纪旺 陈黎 +2 位作者 郑鑫建 杨骐瑞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82,共11页
针对传统方块型金属泡沫散热器散热效率不高,难以满足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需求的问题,发展了基于格子Boltzmann和水平集方法的三维拓扑优化方法。首先,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求解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然后,采用伴随格子Boltzmann... 针对传统方块型金属泡沫散热器散热效率不高,难以满足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需求的问题,发展了基于格子Boltzmann和水平集方法的三维拓扑优化方法。首先,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求解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然后,采用伴随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梯度;最后,根据反应-扩散方程更新水平集函数。通过对底部放置发热元件方腔的自然对流过程开展拓扑优化,得到特征格拉晓夫数为2.4×10^(2)~1.2×10^(5)的4种优化散热器结构,定量评估了散热器的强化换热性能并分析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格拉晓夫数的增大,散热主导机制由热传导转变为热对流,优化结构由伸展的树枝状向收缩的花朵状结构转变,以留出更多空间使得流动涡旋充分发展;与传统的金属泡沫方块结构和开槽的金属泡沫块结构相比,所提优化结构表现出优异的散热性能,其分支结构和中空结构能够优化方腔内的流动,从而将散热效率提升了29.7%以上,表明了所提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工作可为新型金属泡沫散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设计 强化换热 伴随格子Boltzmann方法 金属泡沫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同步学习的功率模块散热器拓扑优化快速迭代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高嘉 何函宇 +2 位作者 李龙女 朱建国 梅云辉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随着功率模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散热结构优化已成为研发中的关键。拓扑优化可通过变换散热器形貌、结构来最大化地提升散热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拓扑优化过程中,每步迭代均需要计算模块与散热器温度分布,占用较庞大的计算资... 随着功率模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散热结构优化已成为研发中的关键。拓扑优化可通过变换散热器形貌、结构来最大化地提升散热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拓扑优化过程中,每步迭代均需要计算模块与散热器温度分布,占用较庞大的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为加速传统散热器拓扑优化进程,在基于传统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散热器拓扑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嵌套神经网络NN(neural network)同步学习的快速迭代方法。首先,构建散热器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NN预测模型,即基于散热器形貌迭代进化过程实现优化结构的快速预测;其次,将NN模型与散热器SIMP拓扑优化流程相嵌套,利用迭代过程中的中间形貌同步训练NN;最后,针对单芯片、两芯片模块结构,对比所提方法与传统迭代方法的拓扑优化结果,验证了所提NN同步学习方法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 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神经网络同步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水冷散热器数值模拟及优化
4
作者 张迪 陈华 覃海燕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7,98,共8页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服务器面临的高热流密度及高能耗问题,对比了横向平行长流道、竖直平行长流道、横竖均通十字3种流道结构对芯片的冷却效果,确定最佳流道结构和肋片间距,并对机柜芯片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70℃)所...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服务器面临的高热流密度及高能耗问题,对比了横向平行长流道、竖直平行长流道、横竖均通十字3种流道结构对芯片的冷却效果,确定最佳流道结构和肋片间距,并对机柜芯片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70℃)所需最小流量随入口水温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平行长流道的综合散热性能最好,综合性能换热因子提升41.4%;采用横向平行长流道结构,肋片间距为0.3 mm时,芯片散热效果最好;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时,入口温度低于10℃时,对流量的需求很小,仅为62.5 g/s,入口温度高于30℃时,流量需求迅速增加,增长幅度高达44.2%,并给出了入口温度和最小流量之间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水冷散热器 数值模拟 流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n a high-power LED spot lamp 被引量:15
5
作者 余桂英 朱旭平 +2 位作者 胡书红 郝雯雯 郭天太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power LED spot lamp are reported. The emphasis is placed upon optimizing design of the heat sink of LED spot lamp using the optimization module and the orthogonal-exp... In this paper,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power LED spot lamp are reported. The emphasis is placed upon optimizing design of the heat sink of LED spot lamp using the optimization module and the orthogonal-experiment metho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weight of the heat sink is decreased to 46.1% of that for the initia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weight of the heat sink is acquired by range analysis.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natural conve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LED maximum temperatur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the optimizing methodology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hermal design of LED la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heat sinks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某风冷电源热分析及优化设计
6
作者 周洋 毛丽娜 +2 位作者 蒋婷 朱宇翔 冯浩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189-193,共5页
针对强迫风冷电源中功率器件密度日益增高,热流密度增大,高温环境下易出现热失效,需在降额温度之下工作的问题,研究其整机热分析及机箱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基于各功率器件热耗、机箱散热器结构、环境边界条件等参数,利用CAE仿真软... 针对强迫风冷电源中功率器件密度日益增高,热流密度增大,高温环境下易出现热失效,需在降额温度之下工作的问题,研究其整机热分析及机箱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基于各功率器件热耗、机箱散热器结构、环境边界条件等参数,利用CAE仿真软件建立符合物理模型的仿真模型,并进行热仿真分析,得到温度分布云图;然后分析基板厚度、鳍片形状等结构尺寸参数对电源散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散热器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散热器最优结构。最后建立了基于散热器最优结构的实体样机,开展高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最大误差仅为3.5%的结果,证实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软件进行热仿真及散热器优化的举措是可靠的,且优化后的散热器满足功率器件的降额要求及电源机箱的散热需求。研究结果体现了散热仿真分析的必要性,为风冷机箱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风冷 热设计 仿真 散热器优化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 for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被引量:2
7
作者 XU Yupeng GONG Liang +2 位作者 LI Yongtong BAI Zhang XU Mingha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two optimized designs of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op and bottom layer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tting baffles of micro-channels remarkably improves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The optimized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bottom layer decreases thermal strain but deteriorate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e model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better combined thermal strai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hich reduces thermal strain by about 1.5 times and enhances heat transfer by about 26.5%. For the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board, adding metal foam in the inlet collector can decrease the total minimum thermal strain by 51.4%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by 1.4 K, and increase the Nusselt number by 1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rmal managements o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THERMAL STRAIN THERMAL performance optimized design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deflector within air-water direct contact tank based on uniform design 被引量:3
8
作者 Ning Wang Meng Yu +2 位作者 Writing-review&editing Xuejun Zhang Yang Zhao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22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An appropriate microenvironment for preserving cultural relics is essential,and the air-water direct contact tech-nology is utilized to create the microenvironment recently.The influence of a deflector in a tank was n... An appropriate microenvironment for preserving cultural relics is essential,and the air-water direct contact tech-nology is utilized to create the microenvironment recently.The influence of a deflector in a tank wa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uniform design method to improv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perfor-mance of the air-water direct tank.In this study,a simplified CFD-bas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between airstream and water surface within the tank,to analyz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processes.Meanwhile,regression models of the heat transfers rate,mass transfer rate and pressure drop were developed by uniform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ree parameters:installation position,tilt angle,and height of the deflector,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three parameters on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of the tank.Finally,all three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deflector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established for air-water direct contact adopted well to predict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per-formance between airstream and still water surface.Furthermore,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flow field inside the water tank was affected by the deflector’s structure,which affecte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flector’s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8 mm of installation position,88°of tilt angle and 19 mm of height,respectively,within a given extent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lay cas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essure drop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Uniform design
原文传递
关于压力容器外伴管固定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其制造工艺的改良
9
作者 李佳全 韦钦忠 +2 位作者 李才华 孙奎峰 张韦涵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介绍了压力容器外部伴热的外伴管固定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其加工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制造工艺流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应用策略。实践验证了这些优化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 介绍了压力容器外部伴热的外伴管固定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其加工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制造工艺流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应用策略。实践验证了这些优化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外伴管固定 管卡结构 工艺冲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次高压长输蒸汽管道的保温节能关键技术
10
作者 刘嘉楷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8期105-107,共3页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火电厂次高压长输蒸汽管道的保温节能技术成为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手段。通过优选保温材料与应用,结合保温结构的设计优化,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热能损失,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深...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火电厂次高压长输蒸汽管道的保温节能技术成为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手段。通过优选保温材料与应用,结合保温结构的设计优化,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热能损失,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深入探讨了保温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接头和阀门的保温处理、温度监控与调节技术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提出了热量回收利用、智能化保温系统开发及新型保温材料应用等节能技术,旨在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和更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高压蒸汽管道 保温节能 保温材料 结构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中板式水冷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0
11
作者 揭贵生 孙驰 +2 位作者 汪光森 聂子玲 孟庆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水冷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控制其温度均匀性,在散热器外形尺寸及流量一定的条件下,从理论上对层流范围内平板式水冷散热器的三个通道参数(通道数、散热片高度、散热片占空比)与散热器量纲一散热热阻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推导。提出可根... 为提高水冷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控制其温度均匀性,在散热器外形尺寸及流量一定的条件下,从理论上对层流范围内平板式水冷散热器的三个通道参数(通道数、散热片高度、散热片占空比)与散热器量纲一散热热阻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推导。提出可根据这些变化关系来对任意尺寸平板式水冷散热器的各通道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工程设计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表明:小通道尺寸的平板式水冷散热器对于解决大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更为有效,散热效率更高;在同样的参数情况下,流量增大则散热器效率降低,应综合考虑散热器流阻和流体平均温升的控制要求来选择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水冷散热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器件热设计及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桂翠 高泽溪 +1 位作者 邹航 王诞燕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0,85,共4页
功率器件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发热量大,其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从使用角度介绍了功率器件的热设计及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软件,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功率器件 热设计 散热器 优化设计 电子设备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空气冷却情况下功率器件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龙昊 付桂翠 高泽溪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1,共4页
介绍了功率器件散热器的散热原理,提出散热器的优化问题。叙述了功率器件在自然空气冷却状态下如何初选散热器,并采用散热器优化软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讨论了散热器的理论优化和工程优化的不同,在工程实际情况下功率器件如何与散... 介绍了功率器件散热器的散热原理,提出散热器的优化问题。叙述了功率器件在自然空气冷却状态下如何初选散热器,并采用散热器优化软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讨论了散热器的理论优化和工程优化的不同,在工程实际情况下功率器件如何与散热器达到最优匹配;还分析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界面热阻、功耗和热辐射等因素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空气冷却 功率器件 热阻 散热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板翅式换热器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丽娜 杨春信 王安良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5,共6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一般的结构优化,而且能够在提供多种类型翅片的情况下,进行翅片类型的优选。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遗传算法能够分别以重量和效率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为了方便翅片... 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一般的结构优化,而且能够在提供多种类型翅片的情况下,进行翅片类型的优选。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遗传算法能够分别以重量和效率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为了方便翅片类型的优选,建立了一个常用翅片的数据库,库中包含了翅片的几何参数、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处理。与传统的优化计算结果比较,换热器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本文的优化软件和翅片数据库具有通用性,可应用于一般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板翅式换热器 遗传算法 结构优化 优选翅片 翅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对流散热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韩宁 王世萍 谢少英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采用复合形法对型材散热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开发了相应的优化设计软件 ,并对部分优化后的散热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计算值一致 。
关键词 电子设备 散热器 优化设计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LED散热器性能的双目标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建新 牛萍娟 +2 位作者 武志刚 王景祥 李红月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1,165,共7页
为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器急需增强散热性能且减轻重量的设计要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和遗传算法两种优化方法,对芯片结温和肋片重量实施了双目标优化。在确定优化变量时,借鉴了前期的研究结果,选择肋片的间距、高度和厚度为待优化的结构变... 为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器急需增强散热性能且减轻重量的设计要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和遗传算法两种优化方法,对芯片结温和肋片重量实施了双目标优化。在确定优化变量时,借鉴了前期的研究结果,选择肋片的间距、高度和厚度为待优化的结构变量,并依据建议结构设置了各变量的约束范围,进而采用等效热路法和肋片重量表达式分别计算出不同变量组合情况下的芯片结温和肋片重量。在实施散热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介绍了两种优化方法的具体执行方案,二者均需要采用权重加合法来构建双目标优化的评价函数。从双目标优化前后的效果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合理的Pareto最优解,优化效果明显,且遗传算法能提供更加多样的优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ED 散热器 双目标优化 正交试验设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优化设计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明 孟晓风 张卫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7,648,共4页
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涉及到多参数的耦合问题.区别于以往优化方法只是将换热器单个性能涉及因素作为目标函数,选取换热器性能涉及因素中的换热体积和换热过程压降损失为优化对象,以湿空气与水热交换作为具体工况条件,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 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涉及到多参数的耦合问题.区别于以往优化方法只是将换热器单个性能涉及因素作为目标函数,选取换热器性能涉及因素中的换热体积和换热过程压降损失为优化对象,以湿空气与水热交换作为具体工况条件,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模型,得到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优化结果,找到了一种综合考虑换热器体积以及换热过程压降损失的换热器结构设计方法.与普通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换热器体积与传热过程压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传热结构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全铝新型换热器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瑞 王义春 +1 位作者 冯朝卿 詹火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9-704,共6页
对新型家用空调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单元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器波纹翅片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优化后换热器波纹翅片的结构尺寸,为实际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结构优化结果生产换热器试验样件,利用空气焓值法... 对新型家用空调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单元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器波纹翅片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优化后换热器波纹翅片的结构尺寸,为实际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结构优化结果生产换热器试验样件,利用空气焓值法对使用新型换热器和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家用空调机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热面积和体积都较小的新型换热器后空调的制冷量有所增大,总耗功率却基本不变,空调的效能比提高5%,是目前家用空调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理想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机 换热器 效能比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散热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华礼 秦保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47,共5页
根据电子设备散热装置缩小体积和增强散热性能的设计要求,分析散热器在强迫风冷条件下的散热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热阻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强迫风冷情况下的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出散热器的优化尺寸和优化前后的热阻,优化结... 根据电子设备散热装置缩小体积和增强散热性能的设计要求,分析散热器在强迫风冷条件下的散热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热阻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强迫风冷情况下的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出散热器的优化尺寸和优化前后的热阻,优化结果表明散热器体积和热阻可同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 热阻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板冷却结构强化换热机理 被引量:17
20
作者 全栋梁 刘松龄 李江海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0-865,共6页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气密流下,对5种相同孔径、通道高度和开孔率,不同内部绕流形式的层板结构和1种双层壁结构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得到了其综合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层板结构的综合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双层壁;冷气沿程吸热焓增带走了大部分从燃气侧进入层板的热,并且冷气与层板内表面的换热主要发生在出气板上,扰流柱的存在增加了换热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换热;合理设计绕流结构有利于改善层板的热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冷却系统 层板 综合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