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D三维情感空间中的语音情感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逸灵 程艳芬 +2 位作者 陈先桥 王红霞 李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66,共7页
离散情感描述模型将人类情感标注为离散的形容词标签,该类模型只能表示有限种类的、单一明确的情感类型,而维度情感模型从情感的多个维度量化了复杂情感的隐含状态.另外,常用的语音情感特征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存在因分帧处理引起相... 离散情感描述模型将人类情感标注为离散的形容词标签,该类模型只能表示有限种类的、单一明确的情感类型,而维度情感模型从情感的多个维度量化了复杂情感的隐含状态.另外,常用的语音情感特征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存在因分帧处理引起相邻帧谱特征之间相关性被忽略问题,容易丢失很多有用信息.为此本文提出改进方法,从语谱图中提取时间点火序列特征、点火位置信息特征对MFCC进行补充,将这三种特征分别用于语音情感识别,根据识别结果从PAD维度情感模型的三个维度(Pleasure-displeasure愉悦度、Arousal-nonarousal激活度、Dominance-submissiveness优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特征的权重系数,加权融合后获得情感语音的最终PAD值,将其映射至PAD三维情感空间中.实验表明,增加的时间点火序列、点火位置信息不但能探测说话人的情感状态,同时考虑了相邻频谱间的互相关信息,与MFCC特征形成互补,在提升基本情感类型离散识别效果的基础上,将识别结果表示为PAD三维情感空间中的坐标点,采用量化的方法揭示情感空间中各种情感的定位与联系,展示出情感语音中糅杂的情感内容,为后续复杂的语音情感分类识别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三维情感模型 语音情感识别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时间点火序列 点火位置信息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认知情感理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浦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4,61,共11页
试图建立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多层次需求-认知-情感模型;在吸取信息与知识理论、情感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感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定义了不同时间节点的信息和情... 试图建立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多层次需求-认知-情感模型;在吸取信息与知识理论、情感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感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定义了不同时间节点的信息和情绪参量(先验、后验、实得和预期),重点分析了信息-情绪和知识-感情两层交互机制,对信息、知识的认知机理以及情绪、感情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信息-情绪和知识-感情的交互机理模型,导出了相应的交互定理,揭示了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认知-情感交互规律;依据基本情绪与PAD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14种情绪PAD值的情感计算,包括情绪状态的形成及其迁移机制,分析了情绪状态从惊奇到喜悦的迁移过程,并用实例证明了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应用。全认知情感理论是一种新的关于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信息理论 情感信息理论 pad三维情感模型 全认知情感理论 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双重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季忠洋 李北伟 +1 位作者 朱婧祎 陈为东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目的/意义]倦怠属于用户主观心理感受,从用户对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PAD三位情感模型、情感化设计)和感知控制视角解读用户负面情绪和倦怠心理的演变。[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内涵及相关研究,为了统筹人类情感和认知... [目的/意义]倦怠属于用户主观心理感受,从用户对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PAD三位情感模型、情感化设计)和感知控制视角解读用户负面情绪和倦怠心理的演变。[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内涵及相关研究,为了统筹人类情感和认知,在分析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特征和要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视角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两个机理及彼此关系。[结果/结论]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心理感知演变,为社交媒体服务主体提高用户黏性给予心理层面的考量,同时丰富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局限]基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理论分析得出的机理缺少实证检验,后续将借助实证方法验证机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感知控制 情感体验 pad三维情感模型 情感化设计 行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需求影响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研究
4
作者 浦江 《心智与计算》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需求影响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建立了人类一般的需求-认知-情感三层模型。在信息-情绪层将信息的三维结构(全信息理论)和情绪的三维结构(PAD模型)结合起来,依据西米诺夫的情绪动机信息理论,建立了信息-... 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需求影响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建立了人类一般的需求-认知-情感三层模型。在信息-情绪层将信息的三维结构(全信息理论)和情绪的三维结构(PAD模型)结合起来,依据西米诺夫的情绪动机信息理论,建立了信息-情绪交互模型;依据基本情绪与PAD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14种情绪PAD值的情感计算,包括情绪状态的形成及其迁移机制,分析了情绪状态从惊奇到喜悦迁移过程,形成了在信息-情绪层需求、认知和情感产生、运行、转换和迁移的内在机制和变化规律的理论体系——全信息情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计算 全信息理论 pad三维情感模型 认知-情感交互 全信息情感理论
原文传递
需求影响下多层次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浦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全信息理论及其信息转换是一种面向智能研究的理论,全信息情感理论及其信息情感交互是一种面向心智研究的理论.建立了确定性需求模型,提出需求影响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在信息-情绪层将信息的三维结构(全信息理论)、情绪的三维结构(PA... 全信息理论及其信息转换是一种面向智能研究的理论,全信息情感理论及其信息情感交互是一种面向心智研究的理论.建立了确定性需求模型,提出需求影响下的认知-情感交互机理,在信息-情绪层将信息的三维结构(全信息理论)、情绪的三维结构(PAD模型)和需求结合起来,依据西米诺夫的情绪动机信息理论,建立信息-情绪交互模型,提出了一种情绪和认知状态的形成及其迁移机理的计算方法.依据基本情绪与PAD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情绪状态从惊奇到喜悦的迁移过程,揭示了在信息-情绪层全信息和情感的产生、运行、转换、迁移的内在机制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计算 全信息理论 pad三维情感模型 认知-情感交互 全信息情感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