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对Pb^2+和Cu^2+的吸附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冠华 刘宝河 +1 位作者 郑俊 李爱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合成了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考察了该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NDA-O)与没有修饰自交联生成的聚合物(NDA-150)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30 mmol/g和1....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合成了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考察了该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NDA-O)与没有修饰自交联生成的聚合物(NDA-150)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30 mmol/g和1.749×10-2mmol/g,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10 mmol/g和9.02×10-3mmol/g。NDA-O对Pb2+和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为优惠吸附过程。溶液平衡浓度低于0.271 mmol/L时,对Pb2+、Cu2+的吸附为离子交换;溶液平衡浓度大于0.378 mmol/L时,也伴随发生络合反应。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NDA-O对Pb2+、Cu2+的吸附能力为NDA-150的3倍,吸附饱和后的聚合物用体积分数为5%的HCl溶液冲洗可以完全再生和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聚苯乙烯 吸附 PB^2+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Pb^2+、Cd^2+胁迫下条斑紫菜保护酶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邵世光 阎斌伦 +2 位作者 李廷友 许云华 郑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Cd2+处理浓度为0~10mg/L、Cr6+浓度为0~20mg/L、Pb2+浓度为0~30mg/L时,SOD、POD、TAC应激性升高达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相关指数分析显示,POD对Cr6+、Pb2+、Cd2+较SOD敏感。TAC为衡量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状况的综合性指标,SOD、POD在抗氧化系统适应重金属胁迫中起主要作用。条斑紫菜对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耐受性,相比较而言,Cd2+的毒性最高,Pb2+次之,Cr6+最弱。POD、SOD、TAC可以作为条斑紫菜受环境重金属污染胁迫的生化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CR^6+ PB^2+ CD^2+ 胁迫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速生柳无性系对Pb^2+胁迫的生理抗性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斌 张文辉 高建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2-1189,共8页
以5种一年生速生柳(竹柳、苏柳172、苏柳795、旱快柳、旱柳)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铅胁迫实验,测定其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受性。结果表明:(1)随着Pb2+浓度的增加,5种速生柳叶片保护酶SOD、POD和CAT活... 以5种一年生速生柳(竹柳、苏柳172、苏柳795、旱快柳、旱柳)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铅胁迫实验,测定其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受性。结果表明:(1)随着Pb2+浓度的增加,5种速生柳叶片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竹柳的3种保护酶活性均为最高。(2)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各无性系叶片中渗透性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柳和苏柳172在高Pb2+浓度(1500mg·kg-1)胁迫下表现出对Pb2+的强耐受性。(3)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各速生柳无性系叶片丙二醛含量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增幅有所不同,竹柳增幅最小,旱柳增幅最大。(4)随着Pb2+浓度的增加,5种速生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各无性系的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其中竹柳的下降幅度最小,旱柳下降幅度最大。(5)随着Pb2+浓度的增加,5种速生柳根系活力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竹柳的根系活力最强,苏柳795的最弱。(6)各速生柳根系对铅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竹柳对铅积累量最大。(7)对各生理指标的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速生柳对Pb2+耐受性强弱表现为:竹柳>旱快柳>旱柳>苏柳795>苏柳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柳 pb^2+胁迫 生理指标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Pb^2+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丹 秦冬玲 杨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提高对Pb^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量,采用共沉淀法,以CaCl2和(NH4)2HPO4为原料、葡萄糖碱性溶液为反应介质,制得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采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仪、物理吸附仪对样品进行表征,... 为了提高对Pb^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量,采用共沉淀法,以CaCl2和(NH4)2HPO4为原料、葡萄糖碱性溶液为反应介质,制得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采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仪、物理吸附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HAP对Pb^2+的最优吸附条件和在Pb^2+和Cd^2+混合溶液中HAP对Pb^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制备的HAP呈细小的颗粒状,粒径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220 nm左右,结晶度较差;将HAP样品在600℃马弗炉中煅烧2 h后,样品结晶度变大,但吸附效果远低于未煅烧的样品,因此选择未煅烧的样品作为吸附剂。在HAP用量为0.1 g/L、pH=6、温度为30℃、Pb^2+初始质量浓度为140.3 mg/L、饱和吸附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HAP对Pb^2+的吸附量达到1412 mg/g左右;在Pb^2+和Cd^2+混合溶液(Pb^2+初始质量浓度为70.8 mg/L,Cd^2+初始质量浓度为83 mg/L)中,HAP对Pb^2+的吸附量是Cd^2+吸附量的2.26倍,对Pb^2+的选择性系数达到196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CD^2+ 羟基磷灰石 选择性吸附 重金属离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吸附Pb^2+无纺布的微波制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立成 王绍斌 +1 位作者 刘永红 杨敏鸽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8,共6页
研究了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Pb2+与壳聚糖用微波法整理SMS复合丙纶无纺布,制备具有选择性吸附Pb2+无纺布的工艺;采用IR、DSC、TGA对SMS复合丙纶无纺布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交联剂在Pb2+-CTS整理液中的用量为0.02 mL.L-1时,用... 研究了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Pb2+与壳聚糖用微波法整理SMS复合丙纶无纺布,制备具有选择性吸附Pb2+无纺布的工艺;采用IR、DSC、TGA对SMS复合丙纶无纺布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交联剂在Pb2+-CTS整理液中的用量为0.02 mL.L-1时,用质量分数0.7%的整理液整理后的样品质量都增加最大,并达到饱和;当交联剂在Pb2+-CTS整理液中的用量为0.03mL.L-1时,质量分数0.4%和1%的整理液整理后的PP/SMS复合无纺布质量都增加最大,并达到饱和,复合无纺布的质量增加越多其对Pb2+的吸附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交联 PP/SMS复合丙纶无纺布 PB^2+ 戊二醛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Cu^2+、Zn^2+、Pb^2+对菹草生长胁迫影响及其应答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婉璐 张光生 成小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浓度大于0.5 mg/L,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或存活;Cu^(2+)胁迫下,植株受损程度相对严重。Zn^(2+)、Pb^(2+)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时,菹草仍可以正常生长,但Pb^(2+)胁迫程度比Zn^(2+)较轻。综上,在相同质量浓度下,4种重金属对菹草(石芽)的胁迫强弱依次为Cu^(2+)、Cd^(2+)、Zn^(2+)、Pb^(2+)。本研究为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金属阈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菹草 CD^2+ CU^2+ ZN^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锰矿脱硫尾渣陶粒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波 吉韬 +2 位作者 鄢然 丁桑岚 苏仕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研究了以软锰矿脱硫尾渣、粉煤灰及活性炭制备陶粒并用于去除废水中的Pb^2+,考察了原料配比、预热和焙烧温度与时间、吸附温度、废水初始pH和Pb2+质量浓度对Pb^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陶粒制备及吸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按40%粉煤灰... 研究了以软锰矿脱硫尾渣、粉煤灰及活性炭制备陶粒并用于去除废水中的Pb^2+,考察了原料配比、预热和焙烧温度与时间、吸附温度、废水初始pH和Pb2+质量浓度对Pb^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陶粒制备及吸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按40%粉煤灰+5%活性炭+55%软锰矿渣配料,在预热时间20min、预热温度400℃,焙烧时间5min、焙烧温度1050℃条件下制得陶粒;用所制陶粒从20℃、废水初始pH=5.0、Pb^2+初始质量浓度20mg/L的废水中吸附去除Pb^2+,Pb^2+去除率可达98.72%,吸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脱硫尾渣 粉煤灰 活性炭 陶粒 PB^2+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包覆的CdZnTe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Pb^2+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燕清 谢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7-1020,共4页
在水相中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包裹的水溶性PEI-CdZnTe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酸度及不同常见金属离子对PEI-CdZnTe量子点荧光效率的影响。基于Pb^(2+)对CdZnTe量子点具有选择性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CdZnTe量子点为探针灵敏测定痕量P... 在水相中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包裹的水溶性PEI-CdZnTe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酸度及不同常见金属离子对PEI-CdZnTe量子点荧光效率的影响。基于Pb^(2+)对CdZnTe量子点具有选择性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CdZnTe量子点为探针灵敏测定痕量Pb^(2+)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对CdZnTe量子点荧光强度猝灭情况,结果表明,Pb^(2+)对CdZn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过程可以很好地用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来描述。当Pb^(2+)浓度在0.05~3.0μg·mL^(-1)范围内,CdZn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F_0/F与Pb^(2+)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检测限为0.01μg·mL^(-1)。该量子点荧光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的分析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检测 荧光检测 PEI-CdZnTe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对水中Pb^2+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桑忠营 司友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5-7,26,共4页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竹炭对水中Pb^2+的去除效果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在竹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竹炭对Pb^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竹炭粒径越小,对Pb^2+的吸附能力越...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竹炭对水中Pb^2+的去除效果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在竹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竹炭对Pb^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竹炭粒径越小,对Pb^2+的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时间为4h、pH6.0-7.0、温度25℃、竹炭用量10mg/L为最佳去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PB^2+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7E脱氧核酶特异性荧光检测Pb^2+
10
作者 牛淑妍 姜禹 张书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59-259,共1页
铅在环境中大量存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研究表明,铅对人体健康可产生持续的、慢性的损伤。因此,开发灵敏耐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的Pb^2+检测方法十分重要。脱氧核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 铅在环境中大量存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研究表明,铅对人体健康可产生持续的、慢性的损伤。因此,开发灵敏耐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的Pb^2+检测方法十分重要。脱氧核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识别能力,其酶活性与某些金属离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荧光检测 脱氧核酶 异性 DNA片段 人体健康 催化功能 识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研究
11
作者 林啟福 陈海峰 +3 位作者 Billy K.Y.Kwan 邹莹 李秀枝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算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651、112.975、84.536和70.509 mg/L,Pb^(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38、41.878、30.735和29.245 mg/L。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51和2.925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将石蚕蛾幼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蚕蛾 CU^2+ PB^2+ 急毒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改性TiO2薄膜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肖鹏 张云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81-82,共2页
以玻璃为载体,采用溶凝胶胶法制备Pb^2+-TiO2薄膜。采用AFM、XRD等技术,考察Pb^2+掺杂后对TiO2晶型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备条件下掺杂后使TiO2晶型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温度降低,经AFM分析,掺杂后使TiO2粒... 以玻璃为载体,采用溶凝胶胶法制备Pb^2+-TiO2薄膜。采用AFM、XRD等技术,考察Pb^2+掺杂后对TiO2晶型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备条件下掺杂后使TiO2晶型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温度降低,经AFM分析,掺杂后使TiO2粒径增大,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掺杂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薄膜性能 光催化活性 改性 TIO2薄膜 TiO2晶型 氧化分解反应 AFM分析 晶型结构 温度降低 金红石型 制备条件 掺杂 溶凝胶 XRD 锐钛型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帅帅 张学杨 +2 位作者 王洪波 李梅 谭珍珍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4,共8页
以松木(SM)和楠木(NM)木屑为原料,分别在300、450、600℃下制备了6种木屑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离子(Na+、K+、Ca 2+)和pH值对生物炭吸附... 以松木(SM)和楠木(NM)木屑为原料,分别在300、450、600℃下制备了6种木屑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离子(Na+、K+、Ca 2+)和pH值对生物炭吸附Pb 2+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备条件下,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增大,其最可几孔径呈下降趋势,楠木生物炭的比表面积(23.2~311.4 m 2/g)均大于松木生物炭(17.6~210.6 m 2/g);FT-IR分析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使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强,有助于生物炭与Pb 2+形成稳定的结构。楠木生物炭对Pb 2+吸附量(46.92~77.12 mg/g)高于松木生物炭(34.90~62.79 mg/g);溶液中的Na+和K+不利于生物炭对Pb 2+的吸附,Ca 2+有利于Pb 2+的去除。生物炭对Pb 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吸附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PB^2+ 木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江段泥沙对Pb^2+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丁 黎睿 +2 位作者 汤显强 胡园 郭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以长江中下游武汉至上海崇明岛江段河床泥沙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振荡吸附试验研究了泥沙对Pb^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泥沙浓度、泥沙粒径、有机质含量等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对Pb^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 h,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 以长江中下游武汉至上海崇明岛江段河床泥沙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振荡吸附试验研究了泥沙对Pb^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泥沙浓度、泥沙粒径、有机质含量等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对Pb^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 h,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拟合系数均在0.85以上,尤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佳,其拟合系数高达0.997 8。Langmuir模型对Pb2+的等温吸附的拟合系数R2均达到0.9以上,Pb^2+的等温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大多发生在泥沙表面,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吸附效率显著提高,当泥沙浓度增加为1 g/L时,吸附效率达到最大值(≈99.8%)。泥沙对Pb^2+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表明该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泥沙对Pb^2+的吸附量;泥沙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平均吸附键能越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68 2,p<0.01)。泥沙对Pb^2+吸附量总体呈现出随泥沙的粒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泥沙对Pb^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粒径<0.074 mm的粒径分组中。应该加强对长江中下游水体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的监测,以随时掌握水沙变化对Pb^2+等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PB^2+ 吸附 重金属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思洁 马馨月 +3 位作者 张超 柯檀 张渝蕊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均能降低莱茵衣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和相应的光合参数(Fv/Fm、RC/CS0、ET0/TR0和ET0/ABS),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活性,降低莱茵衣藻的SOD活性,并增加莱茵衣藻的MDA含量,对莱茵衣藻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且随重金属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加剧;但莱茵衣藻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响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Cr6+胁迫在其低浓度和短时间内即对莱茵衣藻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Ni2+胁迫随其浓度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ET0/TR0、ET0/ABS参数和MDA含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参数Fv/Fm是对重金属毒性效应响应最敏感的毒性评价指标,结合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得出3种重金属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强度排序为Cr6+>Pb2+>Ni2+。该研究结果可为莱茵衣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PB^2+ NI^2+ 莱茵衣藻 毒性效应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 毒理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CaWO4晶体电子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善营 马晓红 杨凯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03-1506,共4页
运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法(DV-X()模拟计算了掺Pb2+后CaWO4晶体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掺Pb2+后晶体的带隙明显变窄;晶体中可能存在Pb的6 s态到W的5 d态的电子跃迁过程,用过渡态的方法计算得到其光学跃迁能为3.86 eV(对应32... 运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法(DV-X()模拟计算了掺Pb2+后CaWO4晶体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掺Pb2+后晶体的带隙明显变窄;晶体中可能存在Pb的6 s态到W的5 d态的电子跃迁过程,用过渡态的方法计算得到其光学跃迁能为3.86 eV(对应322 nm吸收带).并解释了晶体内440 nm发光带起源于W的5 d态到Pb的6 s的金属离子间电子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CaWO4 电子结构 吸收带 发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旋藻对Pb^2+生理响应及吸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恒恒 董世瑞 +2 位作者 张宏宇 陈瑾 王素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72-75,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Pb^2+浓度下节旋藻的生理响应,探讨Pb^2+对节旋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节旋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Pb^2+对节旋藻形态与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当水环境中Pb^2+浓度为50 mg/L时,对节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测定不同Pb^2+浓度下节旋藻的生理响应,探讨Pb^2+对节旋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节旋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Pb^2+对节旋藻形态与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当水环境中Pb^2+浓度为50 mg/L时,对节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时藻体内的藻胆蛋白、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出现最低值,并且藻蓝蛋白对Pb^2+浓度变化的生理反应比别藻蓝蛋白更为敏感。节旋藻对Pb^2+的吸附量大致与Pb^2+浓度呈正相关,但在40~50 mg/L时吸附量急剧增加;吸附率大致与Pb^2+浓度呈负相关,但在40 mg/L时吸附率急剧增加。可见,节旋藻作为处理废水中重金属Pb^2+的生物吸附剂时,其吸附效应与节旋藻的生理状态及Pb^2+浓度有很大关系,对节旋藻吸附重金属Pb^2+的初步研究为节旋藻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PB^2+ 生理响应 吸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Pb^2+和Zn^2+对大型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婵娟 付荣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研究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潘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Pb^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单一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Pb^2+和Z...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研究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潘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Pb^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单一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大型溢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u^2+〉Pb^2+〉Zn^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Zn^2+、Cu^2+-Ph^2+和Cu^2+-Pb^2+-Zn^2+三组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Ph^2+-Zn^2+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联合毒性与毒物的组合有关,与毒物配比和暴露时间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PB^2+ ZN^2+ 大型溞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无纺布支撑CaAlg/CaSiO3@SiO2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开心 刘琪 +5 位作者 白甜 路子杰 于黎楠 莫琛 赵孔银 刘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92,共7页
通过化学交联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支撑的硅酸钙/海藻酸钙(PET-s-CaAlg/CaSiO 3@SiO 2)复合材料,其表面含介孔二氧化硅。采用3D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BET)对PET-s-CaAlg... 通过化学交联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支撑的硅酸钙/海藻酸钙(PET-s-CaAlg/CaSiO 3@SiO 2)复合材料,其表面含介孔二氧化硅。采用3D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BET)对PET-s-CaAlg/CaSiO 3@SiO 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测试。从SEM照片可以看到材料表面出现150~200 nm大小的介孔SiO 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形成了Si—OH结构,BET分析表明材料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探讨了该纤维复合材料吸附Pb^2+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b^2+初始浓度、温度、溶液pH值。结果表明,PET-s-CaAlg/CaSiO 3@SiO 2对Pb^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饱和吸附量达到58.33 mg/g。Pb^2+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溶液pH值通过影响PET-s-CaAlg/CaSiO 3@SiO 2表面官能团的电离及Pb^2+的水解程度影响其吸附量,其最佳吸附pH值为4.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钙 海藻酸钙 介孔SIO2 聚酯无纺布 Pb^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2+和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大鹏 蔡春菊 +1 位作者 范少辉 苏文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d2+对幼苗根伸长、芽伸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指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尤其是根部,根伸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6.20%和94.00%;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Pb2+、Cd2+的积累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地下部分的积累量要显著高于前者,相同浓度下最高差距分别达到地上部分的27.21、6.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种子 发芽率 毛竹 铅离子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