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FC^(3D)的花岗岩剪切破裂细观裂隙与能量演化规律探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纪哲 冯增朝 李学成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
为了探究法向应力对岩石剪切过程中细观损伤演化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花岗岩直剪试验与PFC^(3D)数值模拟试验,结合声发射信号监测及声发射信息特征值RA(上升时间与振幅的比值)与AF(声发射振铃计数与持续时间的比值)的分析... 为了探究法向应力对岩石剪切过程中细观损伤演化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花岗岩直剪试验与PFC^(3D)数值模拟试验,结合声发射信号监测及声发射信息特征值RA(上升时间与振幅的比值)与AF(声发射振铃计数与持续时间的比值)的分析,对花岗岩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剪切变形过程中细观微裂纹及能量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平行黏结接触模型建立的PFC^(3D)模型,不仅在宏观力学参数与破坏模式上与岩石物理试验相近,而且在岩石细观裂纹与能量演化规律上也与岩石物理试验基本一致;花岗岩剪切破坏过程中主要产生张拉裂纹,峰值应力点前产生的微裂纹只占裂纹总数的10%~30%,且法向应力越大,峰值应力点前岩石内部产生的微裂纹数量越少;花岗岩剪切变形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可以分为平静期、稳定期和加速期,法向应力越大,平静期越明显,即法向应力对岩石内部微裂纹的生成起抑制作用;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花岗岩剪切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与岩石内部微裂纹总数均逐渐增大;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花岗岩剪切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剪切裂纹数量及其占微裂纹总数的比例均逐渐增加;花岗岩剪切变形过程中外力做功转化为弹性能与耗散能,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岩石剪切破坏所需总能量逐渐增大,弹性能与耗散能近似线性增大,且其中耗散能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细观裂隙 花岗岩 直剪试验 PFC^(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空心圆柱灰砂岩宏细观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玥 邹文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9,共12页
为从细观层面揭示主应力量值变化并为应力主轴旋转组合条件下围岩的破坏机理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空心圆柱灰砂岩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特性,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响应曲面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离散元软件PF... 为从细观层面揭示主应力量值变化并为应力主轴旋转组合条件下围岩的破坏机理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空心圆柱灰砂岩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特性,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响应曲面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离散元软件PFC^(3D)中平行黏结模型宏细观参数的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依靠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出的细观参数可靠性极低,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获取的细观参数在低围压下与实验室结果表现出良好的拟合性;空心圆柱灰砂岩数值模型的抗压强度σ_(c)与黏聚力k_(n)^(-)/k_(s)^(-)呈正相关;弹性模量E分别与有效黏结模量k_(n)^(-)/k_(s)^(-)、平行黏结刚度比的二次方(k_(n)^(-)/k_(s)^(-))~2呈正相关,与k_(n)^(-)/k_(s)^(-)呈负相关;泊松比v与平行黏结刚度比k_(n)^(-)/k_(s)^(-)呈正相关;剪切裂纹比α与(k_(n)^(-)/k_(s)^(-))~2呈线性相关。最后,采用迭代法对响应曲面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获取的细观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室结果在不同围压下的试样峰值强度、变形参数和破坏形态方面吻合度较高。迭代法为PFC^(3D)中平行黏结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优化方法可以简化标定步骤,提升标定结果的适用性,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PFC^(3d) 空心圆柱灰砂岩 平行黏结模型 细观参数标定 应力主轴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进行窄煤柱产生漏风通道规律的研究
3
作者 张乐强 黎梁 《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窄煤柱作为实体煤会产生弹塑性区间其内部会发生裂隙发育,当裂隙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窄煤柱的稳定性,且煤柱表面经过长期的塑性破坏,严重情况下,窄煤柱则发生压酥变形甚至造成垮落等现象。针对高家堡煤矿204...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窄煤柱作为实体煤会产生弹塑性区间其内部会发生裂隙发育,当裂隙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窄煤柱的稳定性,且煤柱表面经过长期的塑性破坏,严重情况下,窄煤柱则发生压酥变形甚至造成垮落等现象。针对高家堡煤矿204工作面的窄煤柱,采用PFC^(3D)软件模拟204工作面回采过程,研究窄煤柱在工作面回采之后裂隙发育以及孔隙率变化的情况,确定了窄煤柱产生漏风通道的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窄煤柱漏风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3d)模拟 窄煤柱 裂隙发育 孔隙率 漏风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位移判据的低渗堆积层滑坡临界降雨阈值反演 被引量:7
4
作者 左双英 蒲泉 +3 位作者 史文兵 王勇 吴道勇 王安礼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70,共11页
贵州省罗甸县纳缝堆积体滑坡体具有吸水性强、低渗透性、易饱和的特点,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通过堆积体颗粒级配试验及室内大剪试验结果,运用PFC^(3D)离散元数值软件建立反映颗粒相对大小的三维数值试验模型,反演对应于滑坡土体材料... 贵州省罗甸县纳缝堆积体滑坡体具有吸水性强、低渗透性、易饱和的特点,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通过堆积体颗粒级配试验及室内大剪试验结果,运用PFC^(3D)离散元数值软件建立反映颗粒相对大小的三维数值试验模型,反演对应于滑坡土体材料宏观力学特征的细观参数。通过现场无人机勘测摄像(UAV)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纳缝滑坡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该滑坡在自重及不同地下水位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和运动过程,监测模拟过程中颗粒的位移,将位移突增点(计算不收敛)对应的地下水位作为临界过渡参数。基于Pradel&Raad提出的降雨入渗土坡深度的算法,反演临界降雨强度、降雨时长及降雨量;结合该滑坡体的位移监测数据、年降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斜坡所处的稳定状况,验证降雨预警阈值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缝滑坡地下水静水压力的大小与坡体的稳定性关系紧密,其破坏的临界静水位高度在1.70-1.75 m之间,反演得到的降雨预警参数阈值为降雨强度5.73×10^(-5)cm/s,降雨量439.13 mm。其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滑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滑坡 PFC^(3d)模型 降雨阈值 地下水静水压力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加锚裂隙类岩石试块裂纹扩展试验及PFC^(3D)模拟 被引量:34
5
作者 武东阳 蔚立元 +3 位作者 苏海健 吴疆宇 刘日成 周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1692,共12页
为探究锚杆对裂隙岩体的锚固效应及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分别制作裂隙倾角为15°、30°、45°、60°、75°以及90°的无锚和加锚类岩石试块,利用MTS816岩石伺服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声发射和数字照相... 为探究锚杆对裂隙岩体的锚固效应及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分别制作裂隙倾角为15°、30°、45°、60°、75°以及90°的无锚和加锚类岩石试块,利用MTS816岩石伺服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声发射和数字照相技术对裂纹扩展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和记录。此外,使用颗粒流软件PFC^(3D)进一步研究不同锚固角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固体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起裂应力较无锚试块均有提高。锚杆的存在降低了拉伸裂纹萌生和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能够有效限制拉伸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并且抑制剪切裂纹的出现。拉伸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和加速阶段,加锚试块预制裂隙两端特征点的位移明显小于无锚试块。根据PFC^(3D)模拟结果,锚固角β=45°时,锚杆锚固作用最明显,随着锚固角度b的增加,拉伸翼裂纹发育程度先增高后降低,预制裂隙试块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为拉剪复合破坏,再转变为剪切破坏。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岩体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类岩石试块 锚固作用 裂纹扩展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和Rockfall的中武山危岩体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戎泽鹏 范宣梅 +3 位作者 董远峰 杨帆 戴岚欣 冯泽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03-3210,共8页
基于颗粒流PFC^3D理论及方法,结合无人机高精度航拍影像数据,对中武山危岩体失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通过PFC^3D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崩塌模拟,计算得出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在模拟的运动路径中选取6个运动剖面,采用Rockfall软件... 基于颗粒流PFC^3D理论及方法,结合无人机高精度航拍影像数据,对中武山危岩体失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通过PFC^3D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崩塌模拟,计算得出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在模拟的运动路径中选取6个运动剖面,采用Rockfall软件进行二维运动过程计算,得出腾跃高度、冲击能量、岩块速度等计算结果。中武山危岩体模拟结果表明,PFC^3D三维运动模型结合Rockfall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地模拟危岩体的失稳运动过程。研究方法相比以往研究具有更好的可视化特性,研究得到的相关参数可为后续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进而可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对防灾减灾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崩塌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PFC^3d ROCKF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雨模型制备PFC^(3D)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浩然 王永志 +2 位作者 王海 汤兆光 王体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伴随土工离心试验的应用拓展与量化需求的提升,试验模型孔隙率、均匀性的精确控制与影响因素,成为目前土工离心试验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砂雨法作为土工离心试验常用制模方法,因其制备过程与天然粗粒土地基形成过程相似、颗粒不易破碎... 伴随土工离心试验的应用拓展与量化需求的提升,试验模型孔隙率、均匀性的精确控制与影响因素,成为目前土工离心试验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砂雨法作为土工离心试验常用制模方法,因其制备过程与天然粗粒土地基形成过程相似、颗粒不易破碎、制样密实度范围较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为认识砂雨法制备模型孔隙率的控制因素与影响规律,基于PFC^(3D)离散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砂雨法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探讨落距、筛孔粒径比、环境介质等因素影响规律及与已有认识进行对比,论证了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制备模型孔隙率与落距呈负相关性,孔隙率随落距增大而减小且趋势逐渐变缓;孔隙率与筛孔粒径比呈正相关性,孔隙率随筛孔粒径比增大而增大;孔隙率与环境介质密度呈负相关性且影响显著,模型表面水层对孔隙率起主导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雨法 孔隙率 控制因素 离散元 环境介质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综放工作面裂隙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8
作者 江成浩 刘浩 +1 位作者 周晓华 樊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5-209,共5页
为了研究深部强冲击地压煤层综放工作面裂隙场演化规律。以滕东煤矿3下煤层地质情况为例,通过经验公式法确立得到了煤层细观参数,并运用PFC3D软件建立了煤层颗粒流模型,实现了对综放采空区孔隙率变化规律与煤柱裂隙发育情况的模拟研究... 为了研究深部强冲击地压煤层综放工作面裂隙场演化规律。以滕东煤矿3下煤层地质情况为例,通过经验公式法确立得到了煤层细观参数,并运用PFC3D软件建立了煤层颗粒流模型,实现了对综放采空区孔隙率变化规律与煤柱裂隙发育情况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的回采作业影响了煤层、岩层中孔隙率的变化,当工作面推进至15 m时,煤层、岩层的局部孔隙率出现增大,而当回采距离达到90 m时,工作面前方煤层孔隙率依然可达0.98,上覆岩层裂隙不断发育;在两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裂隙以不同的速度增长,并最终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冲击地压煤层 采空区 裂隙发育 孔隙率分布 PFC^3d 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软件PFC^3D的砌体分析
9
作者 王义明 华永杰 《建筑与环境》 2014年第4期60-61,共2页
多层砖混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在我国城镇建设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就是这类房屋。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乡镇地区更为普遍。历次地震中砌体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汶川大地震以来,砌体结构... 多层砖混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在我国城镇建设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就是这类房屋。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乡镇地区更为普遍。历次地震中砌体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汶川大地震以来,砌体结构倒塌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PFC^3D颗粒流方法的相关理论、PFC^3D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及接触模型,结合砌体结构的实际工程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PFC^3D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对地面施加简易的地震荷载,模拟两层两榀砌体结构的倒塌过程,研究结构受到的应力分布和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砖混房 砌体 地震破坏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某TBM隧洞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研究
10
作者 栗献锋 《水电与新能源》 2022年第5期22-24,共3页
基于山西某TBM隧洞工程采样岩石进行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室内试验数据,将宏观物理力学参数与PFC^(3D)数值实验细观参数结合,得出了细观参数标定方法,误差控制在5%内,满足现场岩石强度的应用需求。通过现场一组物理实验获取的力学性质,可... 基于山西某TBM隧洞工程采样岩石进行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室内试验数据,将宏观物理力学参数与PFC^(3D)数值实验细观参数结合,得出了细观参数标定方法,误差控制在5%内,满足现场岩石强度的应用需求。通过现场一组物理实验获取的力学性质,可完成小区域内同种岩石的数值建模与压缩试验,分析围岩破裂状态与变形趋势,用于隧洞开挖参数调整和灾害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强度 弹性模量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FC 3D离散元计算软件模拟沥青混合料的贯入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泽民 《城市建筑》 2013年第20期276-276,共1页
本文利用PFC 3D离散元计算软件模拟传统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实验来比较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的差别,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是今后传统实验的补充和提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PFC 3d离散元计算 模拟试验 单轴贯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 3D的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冻融损伤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丰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第3期42-47,共6页
针对某水利工程中所有混凝土材料,引入PFC 3D颗粒离散元分析方法,建立冻融损伤混凝土模型,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与单轴峰值强度、泊松比、应变之间的关系,冻融循环次数150次相比0次峰值应力降低了20%,峰值点处应变值增大了23.1%,达0.16%... 针对某水利工程中所有混凝土材料,引入PFC 3D颗粒离散元分析方法,建立冻融损伤混凝土模型,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与单轴峰值强度、泊松比、应变之间的关系,冻融循环次数150次相比0次峰值应力降低了20%,峰值点处应变值增大了23.1%,达0.16%。获得了峰值应力点A、应变0.3%点B、峰后1/2峰值应力点C处应力、位移特征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混凝土冻融损伤单轴破坏后细观特征,分析了特征点处裂纹与循环次数间的演化规律,获得了特征点处均是剪切裂纹数量高于张拉裂纹,点C处为峰后阶段,不论何循环次数下,均具有贯通性破坏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 3d 水利工程 混凝土 冻融循环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retaining wall on rock avalanche:A case study of Nayong rock avalanche in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Zhongfu SHI Fengge +3 位作者 HE Siming ZHANG Xusheng WANG Jingying LIU Enl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215-1230,共16页
Rock avalanches are generally difficul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ue to their high velocities and the extensive destruction they cause.However,barrier structures constructed along the path of a rock avalanche can partia... Rock avalanches are generally difficul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ue to their high velocities and the extensive destruction they cause.However,barrier structures constructed along the path of a rock avalanche can partially mitigate the magnitudes and consequences of such catastrophic events.We selected a rock avalanche in Nayo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China as a cas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location and height of a retaining wall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valanche by using both actual terrain-based laboratory-model tests and coupled PFC3D-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s.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 retaining wall can largely block a rock avalanche and its protective efficacy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gr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rock avalanche and a retaining wall,facilitating precise observations of its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The impact-cur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taining wall depend upon whether or not the rock avalanche-induced destruc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The location of the retaining wall exert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outcome compared to the height and materials of the retaining wall,while implementing a stepped retaining-wall patter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rain demonstrates optimal efficacy in controlling rock avalan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avalanche Laboratory model test Retaining wall PFC^(3d) FLAC^(3d) Impact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subjected to uniaxial compression considering freeze-thaw cycles
14
作者 WANG Jing-yao LI Jie-lin +1 位作者 ZHOU Ke-ping LIN 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137-4154,共18页
The effect of freeze-thaw(F-T)cycle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rock mass is a critical research topic.In permafrost or seasonally frozen regions,F-T cycle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mecha... The effect of freeze-thaw(F-T)cycle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rock mass is a critical research topic.In permafrost or seasonally frozen regions,F-T cycle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mass,leading to many serious disasters in mining and geotechnical operations.In this paper,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re carried out on cyan sandstone after different F-T cycles.The failure modes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cyan sandstone under F-T cycles are studied.In addi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ure and pore volume,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rock strain under frost heaving pressure and F-T cycles are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aboratory tests.Subsequently,based on the classical damage theory,the F-T damage variables of cyan sandstone under different F-T cycles are calculated,and the meso-damage calculation model of cyan sandstone under F-T-loading coupling conditions is derived.Furthermore,through the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PFC^(3D)),the microscopic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cyan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fter F-T cycles is studied,including the change of microcracks number,distribution of microcracks,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AE)count.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rock from the mes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spects,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value for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in col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cycles cyan sandstone uniaxial compression damage variable PFC^(3d)numerical simulation MICROCRAC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裂隙红砂岩冻融破坏特征研究
15
作者 白杰 《煤炭工程》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冻融与荷载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劣化机理,针对具有不同裂隙长度的岩石开展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三轴压缩试验,借助PFC^(3D)数值模拟软件再现室内试验过程,同时对模拟的可靠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小孔的相对含... 为探究冻融与荷载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劣化机理,针对具有不同裂隙长度的岩石开展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三轴压缩试验,借助PFC^(3D)数值模拟软件再现室内试验过程,同时对模拟的可靠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小孔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大孔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围压与预制裂隙对试样力学性能的作用相反,10、20和30 mm预制裂隙对红砂岩承载能力的削弱程度分别为25%、66%、80%;冻融循环导致试样微裂隙扩张,在围压作用下这些裂隙更易在预制裂隙处汇聚。完整试样的破坏形态由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随着围压增加,裂隙岩体均表现为剪切破坏,且裂隙长度不会改变岩体破坏模式;通过引入水颗粒随温度变化的体积本构方程,再现了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的全损伤过程。在冻融循环达40次时,岩石内部被充分损伤,裂纹数量成倍增加;PFC^(3D)计算结果显示,完整试样的破坏点首先出现在加载点处,裂隙试样则首先出现在加载点及预制裂隙处,裂纹曲线整体呈“S”形,可分为“缓-陡-缓”三个阶段。预制裂隙长度越长,试样损伤程度越大,抵抗破坏的能力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损伤 三轴压缩 预制裂隙 PFC^(3d) 破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软件的砂砾石料缩尺方法对比研究
16
作者 常玉鹏 杨凌云 +1 位作者 孟书一 刘广乾 《水电能源科学》 2025年第3期89-92,共4页
研究砂砾石料缩尺效应对精准预测砂砾石坝的强度特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大型静三轴试验和基于PFC^(3D)软件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原级配砂砾石料强度特征及剔除法、等量替代法、相似法、混合法4种不同缩尺方法对砂砾石料力学性质的影... 研究砂砾石料缩尺效应对精准预测砂砾石坝的强度特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大型静三轴试验和基于PFC^(3D)软件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原级配砂砾石料强度特征及剔除法、等量替代法、相似法、混合法4种不同缩尺方法对砂砾石料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FC^(3D)软件具有较好的数值模拟效果。四种不同缩尺方法(σ_(1)-σ_(3))-ε_(1)特征差异性明显,原级配砂砾石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明显的塑性破坏特征。原级配砂砾石料在经过不同缩尺方法缩尺后,其粘聚力c均会被降低,而内摩擦角φ的变化则与所采用的缩尺方法有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反推原级配砂砾石料强度参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料 缩尺效应 PFC~(3d) 三轴试验 数值模拟 原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短链PFCs及DOM去除特性的中试
17
作者 杨宁 许咏穗 +3 位作者 侯英娜 黄国庆 费霞丽 邓慧萍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80-91,142,共13页
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存在潜在毒性,活性炭吸附是目前被认为从饮用水中去除PFCs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关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在实际水体中对短链PFCs去除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目前地表水环境中短链PFCs的污染水... 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存在潜在毒性,活性炭吸附是目前被认为从饮用水中去除PFCs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关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在实际水体中对短链PFCs去除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目前地表水环境中短链PFCs的污染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亟需评估该工艺的应用效果。文中以水厂砂滤产水为水源,研究了3种短链PFCs(PFBA、PFPeA、PFHxA)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在连续运行90 d的O3-BAC中试装置中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关停臭氧和臭氧的投加量对短链PFCs和DOM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3种短链PFCs在O3-BAC中试中的去除率显著下降并且出现了PFCs穿透和解吸附现象,去除率下降程度为:PFBA>PFPeA>PFHxA,而DOM相关的DOC、UV_(254)和Φ_((T,n))指标的去除率下降程度则相对缓慢。臭氧的投加能够氧化DOM从而改善短链PFCs在炭滤中的吸附去除,关停臭氧后流入炭滤的DOM会抢占已吸附短链PFCs的吸附位点,使PFCs解吸附提前发生。过高的臭氧投加量又会使更具竞争性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增多,从而削弱炭滤对短链PFCs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全氟化合物 溶解性有机物 中试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数量碳纤维布条带约束煤样的轴压蠕变特性细观模拟研究
18
作者 李庆文 高翔 +3 位作者 谭正林 张帅帅 徐康康 才诗婷 《高压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2,共13页
为探究不同数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条带对轴压煤样蠕变力学特性的影响,耦合PFC3D软件与FLAC3D软件,结合伯格斯(Burger’s)模型与平行黏结(Linearpbond)模型,建立混合接触的细观数值模型。根据未... 为探究不同数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条带对轴压煤样蠕变力学特性的影响,耦合PFC3D软件与FLAC3D软件,结合伯格斯(Burger’s)模型与平行黏结(Linearpbond)模型,建立混合接触的细观数值模型。根据未约束煤与6条带CFRP约束煤样单轴压缩蠕变室内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2~7条带CFRP约束煤样在单轴压缩蠕变下的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研究表明:随着条带数的增加,煤样在初始阶段的轴向应变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加速蠕变阶段轴向应变明显增大;混合接触模型内部接触的最大力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伯格斯模型接触数量与平行黏结模型接触数量的比值约为1∶9时,数值模拟模型能够反映出煤样蠕变的力学特性;增加CFRP条带数,煤样的径向变形受到限制,产生的剪切微裂纹增多,煤样内部的剪切破坏更加严重,煤样的破坏形态由张拉破坏逐渐向剪切破坏转变;随着碳纤维布条带数量的增加,煤样的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均增加,在煤样发生蠕变失稳前,弹性能的变化与总能量的变化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条带数 单轴压缩蠕变 伯格斯模型 PFC^(3d)-FLAC^(3d)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率对CFRP布约束煤矸石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学磊 杨明 +4 位作者 李庆文 柳亚南 郝代龙 钟宇奇 高安梁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12-17,54,共7页
对不同煤矸石替代率下不同层数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约束煤矸石混凝土试件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PFC 3D-FLAC 3D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构建数值模型,开展CFRP约束煤矸石混凝土试件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研究。研... 对不同煤矸石替代率下不同层数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约束煤矸石混凝土试件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PFC 3D-FLAC 3D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构建数值模型,开展CFRP约束煤矸石混凝土试件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且破坏形态吻合良好,验证了PFC 3D-FLAC 3D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煤矸石替代率代替天然碎石作为粗骨料会劣化混凝土强度,同时替代率的不同对微裂纹倾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不同CFRP布层数下不同替代率的煤矸石混凝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演化,峰值强度增幅等建立了煤矸石混凝土试样峰值强度演化规律的一般响应规律,为不同替代率下的煤矸石混凝土提供了最优CFRP布层数的确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混凝土 CFRP布 替代率 PFC 3d-FLAC 3d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ock-breaking Mechanism of a Disc Cutter and Wedge Tooth Cutter by 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Hua Jiang Huiyan Zhao +2 位作者 Xiaoyan Zhang Yusheng Jiang Yaofu 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9-285,共17页
The operation of a shield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in a high-strength hard rock stratum results in significant cutter damage,adversely affecting the thrust and torque of the cutter head.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he operation of a shield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in a high-strength hard rock stratum results in significant cutter damage,adversely affecting the thrust and torque of the cutter head.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the cutter parameters of cutters break high-strength hard rock.In this paper,the rock-breaking performance of cutters in an andesite stratum in the tunnel of Qingdao Metro Line No.8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rock-breaking processes of a disc cutter and wedge tooth cutter were simulated by software particle flow code PFC^(3D),and the rock-breaking degree,stress of the cutter,and rock-breaking specific energy were analyzed.The rock damage caused by the cutter in a specific s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advanced influence,crushing,and stabilizing stages.The rock-breaking degree and the tangential and normal forces of the wedge tooth cutter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isc cutt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disc cutter(wedge tooth cutter)has the highest rock-breaking efficiency at a cutter spacing of 100 mm(110 mm)and a penetration depth of 8 mm(10 mm),and the rock-breaking specific energy is 11.48 MJ/m^(3)(12.05 MJ/m^(3)).Therefore,two types of cutters with different penetration depths or cutter spacing should be considered.The number of teeth of wedge tooth cutters can be increased in hard strata to improve the rock-breaking efficiency of the shield.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hield cutterhead selection and cutter layout in similar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dao andesite Rock breaking with cutter Wedge tooth cutter Specific energy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