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195通过靶向抑制PH结构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表达参与香烟烟雾诱导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1
作者 梁艳均 吴桂全 +1 位作者 漆勇 李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3-525,530,共4页
目的:探究miR-195通过靶向抑制PH结构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表达参与香烟烟雾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90只健康小鼠,均分为A、B、C三组,使用香烟烟雾暴露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低剂量干预... 目的:探究miR-195通过靶向抑制PH结构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表达参与香烟烟雾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90只健康小鼠,均分为A、B、C三组,使用香烟烟雾暴露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低剂量干预组,C组为高剂量干预组,干预后检测三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比三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三组小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水平,最后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中miR-195及PHLPP2蛋白表达量。结果: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8及MMP-9水平C组>B组>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组>B组>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肺泡灌洗液中MPO、SOD、GSH水平C组>B组>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肺组织中miR-195表达C组>B组>A组,PHLPP2蛋白表达C组<B组<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香烟烟雾能够诱导小鼠肺组织出现炎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miR-195过表达并抑制PHLPP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5 ph结构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 香烟烟雾 肺损伤 蛋白表达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亮氨酸重复超家族新成员LRRC4的IgC2结构域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利 谭琛 +4 位作者 王洁如 钱骏 张小慧 李小玲 李桂源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富亮氨酸重复超家族新成员LRRC4基因是新克隆的脑瘤相关基因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获得长约 5 0 0bp含IgC2结构域的DNA序列 ,扩增产物克隆至pGEX 4T 2质粒中 ,构建GST融合表达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经包涵体沉... 富亮氨酸重复超家族新成员LRRC4基因是新克隆的脑瘤相关基因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获得长约 5 0 0bp含IgC2结构域的DNA序列 ,扩增产物克隆至pGEX 4T 2质粒中 ,构建GST融合表达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经包涵体沉淀、溶解 ,Glutathione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获得融合蛋白 ,并以Westernblot鉴定证实 .通过IgC2结构域蛋白的纯化分离该结构域 ,为进一步研究该结构域及LRRC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C4 原核表达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基因表达 融合蛋白 蛋白纯化 IgC2结构域蛋白 重复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PHLPP2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加重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丽 朱美娟 +2 位作者 陈娟 应海玲 唐文庄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3-449,共7页
目的:研究Pleckstrin同原序列富亮氨酸重复片段蛋白磷酸酶(PHLPP2)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只野生型C57BL/6(WT)小鼠与20只敲除PHLPP2(PHLPP2^-/-)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按是否使用顺铂(CDDP)处理进行分组,即WT对... 目的:研究Pleckstrin同原序列富亮氨酸重复片段蛋白磷酸酶(PHLPP2)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只野生型C57BL/6(WT)小鼠与20只敲除PHLPP2(PHLPP2^-/-)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按是否使用顺铂(CDDP)处理进行分组,即WT对照组、WT CDDP处理组、PHLPP2^-/-对照组和PHLPP2^-/-CDDP处理组(每组10只)。3d后处死小鼠,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中PHLPP2 mRNA及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PHLPP2表达及定位;HE与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损害和细胞的凋亡情况;分离并鉴定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TECs中线粒体结构;JC-1法检测RTECs中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TECs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Akt的Thr308与Ser473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CDDP成功诱导AKI模型,肾脏组织中PHLPP2表达显著增加;与WT CDDP组相比,PHLPP2^-/-CDDP组小鼠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降低,肾组织结构损害较轻,凋亡细胞减少,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减少;敲除PHLPP2基因表达可显著促进Bcl-2蛋白表达,而抑制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且PHLPP2基因通过对Akt的Thr308与Ser473位点去磷酸化而调节上述蛋白表达。结论:敲除PHLPP2表达能够通过减轻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保护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及功能,从而通过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改善AKI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ckstrin同原序列重复片段蛋白磷酸酶2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杨姗莹 庄羽骁 +1 位作者 郭丽坤 岑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6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PHLP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PHLP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镜中心诊治的8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和76例肠镜检查阴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包括Chao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不动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息肉组PHLP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FBP5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息肉组Chao指数、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息肉组和对照组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拟杆菌门、梭杆菌门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息肉组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息肉组患者Chao指数、Ace指数及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丰度均与结直肠组织PHLPP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结直肠组织IGFBP5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息肉组患者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均与结直肠组织PHLPP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结直肠组织IGFBP5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菌群丰度均发生异常变化,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肠道菌群 菌群丰度 菌群多样性 ph结构域重复蛋白磷酸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HLPP2通过NLRP3/caspase-1轴减轻细胞因子表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进展
5
作者 孔思瑾 王立金 +1 位作者 万娟 焦东亮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PHLPP2)通过NLRP3/caspase-1轴减轻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小鼠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组... 目的:探讨抑制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PHLPP2)通过NLRP3/caspase-1轴减轻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小鼠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组、CUMS+NSC45586(PHLPP2抑制剂)组、CUMS+氟西汀组,各5只。按照CUMS构建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采用蔗糖偏好、强迫游泳、悬尾、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IL-6水平;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HLPP2、NLRP3、caspase-1表达。结果:相较于NC组,CUMS组小鼠蔗糖偏好率、直立次数、穿越平台次数均降低(P<0.05),而悬尾不动、强迫游泳时间均延长(P<0.05);而相较于CUMS组,CUMS+NSC45586组和CUMS+氟西汀组小鼠蔗糖偏好率、直立次数、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悬尾不动、强迫游泳时间均缩短(P<0.05)。ELISA实验显示,相较于NC组,CUMS组TNF-α、IL-1β、IL-18和IL-6表达均升高(P<0.05);而相较于CUMS组,CUMS+NSC45586组和CUMS+氟西汀组TNF-α、IL-1β、IL-18、IL-6表达均降低(P<0.05)。PCR结果显示,相较于NC组,CUMS组PHLPP2、NLRP3、caspase-1表达均升高(P<0.05);而相较于CUMS组,CUMS+NSC45586组和CUMS+氟西汀组PHLPP2、NLRP3、caspase-1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抑制PHLPP2通过NLRP3/caspase-1轴减轻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ph结构域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 NLRP3/caspase-1轴 炎症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LPP2对小鼠Burkitt淋巴瘤移植瘤的影响
6
作者 吴怡珅 朱雄鹏 +4 位作者 郑艳 辛鹏亮 刘生全 彭群艺 李纯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 研究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phosphatase 2,PHLPP2)基因过表达对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ohima,BL)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 目的 研究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phosphatase 2,PHLPP2)基因过表达对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ohima,BL)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BL细胞系(CA46)中构建PHLPP2稳定过表达模型,并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OD/ShiltJGpt-Prkdcem26Cd52112rgem26Cd22/Gpt,NCG)小鼠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小鼠成瘤情况,测量肿瘤大小,绘制瘤体生长曲线,实验终点对比两组小鼠肿瘤大小及质量,评估PHLPP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HLPP2、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HLPP2、AKT、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1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beta-1,S6K1)蛋白表达水平及AKT、S6K1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NCG小鼠BL动物模型:10只小鼠皮下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100%。PHLPP2基因对小鼠移植瘤的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皮下移植瘤成瘤时间分别为(10.60±1.95)、(15.00±1.58)d;与对照组(2.00±1.01) mm3相比,实验组(0.63±0.18)mm3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对照组肿瘤质量为(0.83±0.33)g,实验组为(0.31±0.0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到实验组PHLPP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中PHLPP2蛋白及p-AKT蛋白在细胞膜、细胞质中表达,其中实验组PHLPP2蛋白呈强阳性,p-AKT蛋白呈弱阳性,对照组PHLPP2蛋白呈弱阳性,p-AKT呈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2在BL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相关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结构域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2 BURKITT淋巴瘤 NCG小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中miR-190-5p、PHLPP1的表达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宋靖舟 于严玲 张燕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190-5p、PH结构域和富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1(PHLPP1)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LUAD患者93例,根据miR-190-5p、PHLPP1 mRNA在LUAD...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190-5p、PH结构域和富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1(PHLPP1)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LUAD患者93例,根据miR-190-5p、PHLPP1 mRNA在LUAD的表达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LUAD组织与癌旁组织miR-190-5p、PHLPP1 mRNA表达。比较LUAD组织miR-190-5p、PHLPP1 mRNA表达在不同病理参数中差异。K-M法绘制不同miR-190-5p、PHLPP1 mRNA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LUAD组织miR-190-5p表达升高,PHLPP1 mRNA表达降低(P<0.05)。PHLPP1与miR-190-5p在LUAD组织呈负相关(P<0.05)。LUAD组织miR-190-5p、PHLPP1 mRNA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0-5p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更低,PHLPP1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较高于低表达患者更高(P<0.05)。结论LUAD组织miR-190-5p高表达和PHLPP1 mRNA低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小核糖核-190-5p ph结构域重复蛋白磷酸酶1 病理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miR-23a-3p和miR-27a-3p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巍 韩峥 +2 位作者 邹艳丽 黄莎莎 田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究miR-23a-3p和miR-27a-3p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含有5%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 目的·探究miR-23a-3p和miR-27a-3p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含有5%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饮用水诱导7 d,诱导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粪便形态以及隐血状况;7 d后,采集小鼠全血和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并称取湿重。qRT-PCR检测血清中miR-23a-3p和miR-27a-3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coactivator 1α,PPARGC1A)、PH域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PHLPP2)、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胱天蛋白酶3剪切体(cleaved 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DSS诱导后,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减轻、腹泻、肉眼血便等症状,结肠长度缩短、湿重减轻(均P<0.05),小鼠UC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iR-23a-3p和miR-27a-3p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结肠组织中PPARGC1A、PHLPP2、BAX、CYT-C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而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3a-3p和miR-27a-3p在UC小鼠血清中呈低表达水平,可能通过介导结肠组织中PPARGC1A和PHLPP2表达上调,触发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微小RN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 ph重复蛋白磷酸酶2 线粒体途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BP51·PHLPP·Akt信号模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kt磷酸化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秀娥 张风玉 +2 位作者 王凯 张清秀 荣良群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FKBP51·PHLPP·Akt信号模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Akt磷酸化及海马CAl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法制作全脑缺血损伤模型,每亚组6只动物,缺血前连续3d侧脑室注射PH结构域且富... 目的探讨FKBP51·PHLPP·Akt信号模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Akt磷酸化及海马CAl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法制作全脑缺血损伤模型,每亚组6只动物,缺血前连续3d侧脑室注射PH结构域且富含亮氨酸重复基序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PHdo.mainand Leucinerich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s,PHLPP2)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后缺血15rain,再灌注6h,应用免疫共沉淀及免疫印记分别检测PHLPP2、FK506连接蛋白5(FK506bindingprotein5,FKBP51)和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三者两两结合、检测Akt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情况。再灌注5d,断头取脑,石蜡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染色细胞面积总和。I/R+ASODN组分别与I/R组及I/R+错义寡核苷酸(missense0ligodeoxynucleotides,MSODN)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I/R+PHLPP2MSODN组(1.24+0.24)比较,I/R+PHLPP2ASODN组(1.06±0.01)PHLPP2与Akt间的两两结合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5);与I/R+PHLPP2MSODN组(1.68±0.11)比较,I/R+PHLPP2ASODN组(1.04±0.13)FKBP51与Akt间的两两结合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5);与I/R+PHLPP2MSODN组(0.58±0.01)比较,I/R+PHLPP2ASODN组(0.76±0.02),P-Akt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Akt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I/R5d+PHLPP2ASODN组[(88-3±2.7)个]与I/R+PHLPP2MSODN组[(20.1±2.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BP51·PHLPP·Akt模块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海马CAl区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 ph结构域重复基序的丝 蛋白磷酸酶2 FK506连接 蛋白5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miR-452靶向PHLPP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仲根 徐波 沈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52靶向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1(PHLPP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选取14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SW480癌细胞组),...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52靶向PH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1(PHLPP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选取14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SW480癌细胞组),并以miR-452模拟物(miR-452模拟物组)、miR-452抑制剂(miR-452抑制剂组)转染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细胞周期,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452-5、PHLPP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培养液中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miR-452-5p相对表达水平(1.25±0.65)低于癌旁组(3.76±0.43,t=17.04,P<0.01)。依miR-452模拟物组→SW480癌细胞组→miR-452 inhibitor组之序,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目、穿膜数(P<0.01)升高,细胞凋亡率、G1期比例降低(P<0.01);miR-452-5p、PHLPP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MMP-9、Cyclin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miR-452与PHLPP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MMP-9、Cyclin D1、VEGF表达水平分别呈负相关(P<0.01)。结论 miR-452通过靶向降低PHLPP1的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浸润,其机制与miR-452诱导结直肠癌细胞低表达MMP-9、Cyclin D1、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A-452 ph结构域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1 结直肠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miR-25-3p和PHLPP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卫强 赵京 +3 位作者 刘克强 裴迎新 谭健 马静波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936-3940,共5页
目的检测miR-25-3p与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9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检测miR-25-3p与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9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5-3p和PHLPP2 mRNA表达水平,分析miR-25-3p mRNA和PHLPP2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iR-25-3p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PHLPP2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25-3p mRNA和PHLPP2表达水平与肺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25-3p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miR-25-3p mRNA低表达组,PHLPP2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PHLPP2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miR-25-3p mRNA高表达、PHLPP2低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肺腺癌组织中miR-25-3p mRNA高表达、PHLPP2低表达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可能作为肺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微RNA-25-3p ph结构域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24对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新峰 张浩 +6 位作者 刘平贤 王征 翟晓建 陆佳团 高洁 宋春峰 郭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24对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和4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24对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和4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miR-224);采用慢病毒介导miRNA阴性对照和miR-224过表达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乳腺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对照组)和miR-224过表达细胞系(miR-224组)。将对照组和miR-224组细胞接种至裸鼠腋下,并于30 d后处死,解剖分析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224靶基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临床样本和细胞系miRNA靶蛋白(PHLPP)1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转录组化学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iR-224表达水平(5.08±0.69)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2.1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显示,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iR-224表达水平(2.98±0.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iR-224表达水平(1.2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5)。miR-224组细胞侵袭数量[(119.49±9.72)个]高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69.39±6.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1,P<0.05)。miR-224组细胞接种移植瘤30 d后淋巴结转移病灶数[(25.98±3.12)个]高于对照组细胞接种移植瘤30 d后淋巴结转移病灶数[(10.54±2.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PHLPP1是miR-224靶基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PHLPP1蛋白表达水平(0.36±0.12)低于未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PHLPP1蛋白表达水平(0.9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5)。miR-224组细胞PHLPP1蛋白表达水平(0.50±0.12)低于对照组细胞PHLPP1蛋白表达水平(1.0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结论miR-224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PHLPP1蛋白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乳腺癌 ph结构域重复基序的丝/苏蛋白磷酸酶1 淋巴结转移 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