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方法在RFQ加速器z-code和t-code模拟程序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邢庆子 林郁正 傅世年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2-348,共7页
本文介绍了二维PIC(Particle in cell)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粒子动力学模拟中空间电荷作用的计算。并比较了以时间为自变量(t-code)和以纵向位置为自变量(z-code)的两种动力学模拟程序;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洁净核能项目中... 本文介绍了二维PIC(Particle in cell)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粒子动力学模拟中空间电荷作用的计算。并比较了以时间为自变量(t-code)和以纵向位置为自变量(z-code)的两种动力学模拟程序;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洁净核能项目中的射频四极(RFQ)加速器结构参数,给出了单束加速和正、负离子束同时加速两种情况下,t-code和z-code模拟得出的传输效率。结果表明,当束团的相位宽度大或能散大时,z-code 在计算空间电荷作用时会引入相对较大的误差,从而应该使用t-code来进行动力学模拟,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Particle in cell)方法 空间电荷作用 t-code z-code 射频四极(RFQ)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单片机在中央空调控制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裘迅 《电子工程师》 2002年第6期4-6,共3页
基于 PIC 1 6 F877/1 6 C74单片机 。
关键词 单片机 PCI16F877 中央空调控制器 红外遥控编码 红外遥控译码 模数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单片机的铁路继电器寿命试验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鑫 赵兴海 +1 位作者 姚旺 孙海东 《铁道通信信号》 2023年第2期86-90,共5页
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是继电器能否长时间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试验和分析,可以有效发现继电器潜在的失效模式,消除安全隐患。以PIC18F45K80单片机为核心,对铁路继电器的寿命试验进行技术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寿命试... 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是继电器能否长时间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试验和分析,可以有效发现继电器潜在的失效模式,消除安全隐患。以PIC18F45K80单片机为核心,对铁路继电器的寿命试验进行技术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寿命试验系统。通过监测继电器接点的工作状态,识别出接点接触不良、接点熔焊、接点桥接等故障。相比于传统的寿命试验只进行终检判断的模式,该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接点实际功能状态,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继电器可靠性与安全性水平,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铁路继电器的研发、生产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继电器 寿命试验 可靠性 pic单片机 状态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ac Beam Dynamics Code Benchmarking
4
作者 Xuejun Yin Wolfgang Bayer Andrea Franchi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5年第8期1044-1050,共7页
The code benchmarking for hadron linac using the 3D Particle-In-Cell (PIC) code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European framework “High Intensity Pulsed Proton Injector” (HIPPI). PARMILA and HALODYN are two of the code... The code benchmarking for hadron linac using the 3D Particle-In-Cell (PIC) code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European framework “High Intensity Pulsed Proton Injector” (HIPPI). PARMILA and HALODYN are two of the codes involved in this work. Both of these cod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linac design and beam dynamics studies.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beam dynamic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s predicted by two cod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some agreements. The physical design strategy which was adopted in two codes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RON LINAC 3D pic code BENCHMARK Beam Dynamics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装置辐照腔体系统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孙会芳 易涛 +4 位作者 董志伟 周海京 张玲玉 余波 刘品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79,共7页
应用三维MC程序和PIC程序,对神光装置辐照下腔体内系统电磁脉冲(SGEMP)模型进行了耦合模拟。在半高宽为2.9 ns、平均能量为10.3 keV的轫致谱X射线点源辐照下,圆柱腔内电场最大值高达2 MV/m,以轴向电场为主;磁场最大值约为0.8×10^(-... 应用三维MC程序和PIC程序,对神光装置辐照下腔体内系统电磁脉冲(SGEMP)模型进行了耦合模拟。在半高宽为2.9 ns、平均能量为10.3 keV的轫致谱X射线点源辐照下,圆柱腔内电场最大值高达2 MV/m,以轴向电场为主;磁场最大值约为0.8×10^(-3)T,以角向磁场为主,电磁场最大值都集中在发射面附近,以脉冲直流场为主,交流辐射场幅度较小,约在kV/m量级。考察了注量对SGEMP效应的影响,注量越高,电场沿轴向变化越快,交流辐射场占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电磁脉冲 蒙特卡罗方法 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Beam Optics Code LEADS-v5
6
作者 Jianqin Lü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4期1266-1280,共15页
To calculate nonlinear transport of space charge dominated beam in 6D phase spaces, a computer code package LEADS-v5 (Linear and 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 Dynamics Simula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odes calculate ... To calculate nonlinear transport of space charge dominated beam in 6D phase spaces, a computer code package LEADS-v5 (Linear and 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 Dynamics Simula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odes calculate particle motions in the beam transport systems consisting of electrostatic and magnetic focusing lenses, ion analyzers, multipoles and RF accelerating structures. The nonlinear forces of external electric/magnetic fields are analyzed by the Lie algebraic method, and the space charge forces are obtained by the particle in cell (PIC) scheme. In the codes, Uniform and Gaussian particle distributions can be chosen to generate randomly the particle initial coordinates.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are provided to make the beam optics designs reasonable and fast. Graphically displays of calculated result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Transport Nonlinear Trajectories Lie Map pic Scheme Computer c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MF-based Iterative Receiver for Multiuser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Systems
7
作者 林文峰 何晨 熊勇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7年第4期464-470,共7页
A novel low-complexity iterative receiver for multiuser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SFBC) system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detector, which requires m... A novel low-complexity iterative receiver for multiuser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SFBC) system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detector, which requires matrix inversion at each iteration, the soft-in soft-out (SISO) detector is simply a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IC)-matched filter (MF) operation.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PIC-MF detector output is approximated as Gaussian, whose variance is calculated with a priori information fed back from the channel decoder. With this approximation, the log likelihood ratios (LLRs) of transmitted bits are under-estimated. Then the LLRs are multiplied by a constant factor to achieve a performance gain. The constant factor is optimized according to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EXIT) chart of the SISO detecto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terative receiv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converge to the matched filter bound (MFB)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t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ative MULTIUSER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SFBC)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ic) matched filter (MF)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EX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线振荡器的自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会芳 李瀚宇 +3 位作者 姜幼明 董烨 董志伟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克服全电磁粒子模拟(PIC)程序不利于优化设计的弱点,提高高功率微波器件的优化设计水平,将遗传算法与全电磁粒子模拟算法有机融合,研制出二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并行优化程序。据此对高功率微波源器件——两个波段的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 为克服全电磁粒子模拟(PIC)程序不利于优化设计的弱点,提高高功率微波器件的优化设计水平,将遗传算法与全电磁粒子模拟算法有机融合,研制出二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并行优化程序。据此对高功率微波源器件——两个波段的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C-MILO和L-MILO进行优化设计。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原C-MILO效率为10.8%,经优化后效率为15.4%;原L-MILO效率为12.6%,经优化后效率为17.7%。由此得出,两类MILO模型经优化后在输入功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和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且模型几何参数合理,物理图像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pic程序 高功率微波器件 磁绝缘线振荡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线振荡器阴极释气电离粒子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志伟 孙会芳 +4 位作者 杨郁林 杨温渊 周前红 张芳 董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阴极释气电离产生的击穿现象是限制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工作性能的一个可能因素,也是限制其重频运行的主要障碍。利用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对高功率微波器件MILO中阴极释气电离现象的物理建模技术以及实现三维自洽运算所需的粒子模... 阴极释气电离产生的击穿现象是限制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工作性能的一个可能因素,也是限制其重频运行的主要障碍。利用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对高功率微波器件MILO中阴极释气电离现象的物理建模技术以及实现三维自洽运算所需的粒子模拟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同相对释气率的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释气率超过一定阈值时,电离导致的等离子体会使微波输出功率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动器 释气 电子碰撞激发 电离 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发射电流对磁控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彦 严一民 +2 位作者 杨中海 雷文强 高亚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70-673,共4页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比较研究了在磁控管模拟计算中三种阴极发射方式在电流控制、宏粒子数和计算度上的不同,确定了Beam发射是电流控制的最好发射模式;在固定电子能量的基础上,研究阴极电流发射密度分别为9A/cm 3A/cm^2和7A/cm^2下的...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比较研究了在磁控管模拟计算中三种阴极发射方式在电流控制、宏粒子数和计算度上的不同,确定了Beam发射是电流控制的最好发射模式;在固定电子能量的基础上,研究阴极电流发射密度分别为9A/cm 3A/cm^2和7A/cm^2下的输出频谱和模式竞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发射电流大小有利于磁控管频谱噪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噪声 三维粒子模拟 阴极发射电流 Beam发射 模式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体外SGEMP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会芳 张芳 董志伟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研究复杂模型的系统电磁脉冲(SGEMP)特性,开发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电子发射的余弦角分布和指数能谱分布,作为校验,首先模拟光电子由圆柱端面向外发射的SGEMP模型,并与文献二维计算结果对比;用该程序对半径为10... 研究复杂模型的系统电磁脉冲(SGEMP)特性,开发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电子发射的余弦角分布和指数能谱分布,作为校验,首先模拟光电子由圆柱端面向外发射的SGEMP模型,并与文献二维计算结果对比;用该程序对半径为10 cm,长度为20 cm的圆柱体只有一半侧面向外发射的三维SGEMP进行模拟,发现当发射电流为3.3A时,产生的电场最高可达56 k V·m^(-1),磁场高达3.0×10^(-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系统电磁脉冲 角分布 抗核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线振荡器中模式竞争问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会芳 董志伟 杨郁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为理解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实验中频频出现的模式竞争问题,利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对C波段MILO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探索各种非对称激励机制对产生微波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阴极电子随机发射、电压的慢上升前沿、较低的电压等因素都... 为理解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实验中频频出现的模式竞争问题,利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对C波段MILO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探索各种非对称激励机制对产生微波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阴极电子随机发射、电压的慢上升前沿、较低的电压等因素都可导致非对称高阶模式的产生,并使输出微波功率大大降低。模拟计算得出MILO中存在频率为3.6 GHz左右的基模和频率分别为3.7,4.1,4.6 GHz左右的3种高阶模式,与Karat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磁绝缘线振荡器 高阶模 非对称激励 模式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器件的初步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会芳 姜幼明 +3 位作者 董烨 李瀚宇 董志伟 周海京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年第6期927-931,941,共6页
将遗传算法与全电磁粒子模拟算法有机融合,研制出二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并行优化程序。据此对高功率微波源器件——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和超辐射返波管(SRBWO)进行优化设计。将束波转换效率作为优化目标,在输入功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优化... 将遗传算法与全电磁粒子模拟算法有机融合,研制出二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并行优化程序。据此对高功率微波源器件——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和超辐射返波管(SRBWO)进行优化设计。将束波转换效率作为优化目标,在输入功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后的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效率比原模型提高38.8%;将超辐射相对论返波管的峰值输出功率作为优化目标,优化后的器件峰值输出功率比原来提高了37.5%,束波转化效率提高了50%;将超辐射相对论返波管的输出微波总能量作为优化目标,输出微波总能量比原来提高了38.1%。经优化后获取的器件模型几何参数合理,物理图像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高功率微波器件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腔内系统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会芳 董志伟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应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腔体的内SGEMP,作为校验,模拟计算了光电子由圆柱腔体端面向内发射的SGEMP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使用该程序对圆柱腔体的3维内SGEMP进行模拟研究,得出注量为100 J/m^(2),特征温度为2 keV的黑体谱X... 应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腔体的内SGEMP,作为校验,模拟计算了光电子由圆柱腔体端面向内发射的SGEMP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使用该程序对圆柱腔体的3维内SGEMP进行模拟研究,得出注量为100 J/m^(2),特征温度为2 keV的黑体谱X射线,垂直入射高为4.5 cm、半径为7.5 cm的圆柱腔体侧面时,发射电流为20 A,产生的电场最高可达150 kV/m,磁场高达3.0×10^(-5)T。并对不同X射线注量下的电荷和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系统电磁脉冲 角分布 光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烨 董志伟 杨温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462,共9页
针对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现象,分析给出了电子共振方程、共振相位、相位聚焦条件以及碰撞电势;并根据二次电子发射的材料特性,研究了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的敏感区间。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抽样选取电子初始发射能量和角度,数值研究了二次... 针对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现象,分析给出了电子共振方程、共振相位、相位聚焦条件以及碰撞电势;并根据二次电子发射的材料特性,研究了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的敏感区间。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抽样选取电子初始发射能量和角度,数值研究了二次电子倍增的敏感区间,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对,给出了二次电子数目随时间的增长关系。利用材料二次发射特性的经验公式,辅以电子碰撞角和碰撞能量计算以及对二次电子初始能量和发射角度的蒙特卡罗随机抽样算法,编制了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NEPTUNE的金属边界二次电子发射功能模块,模拟金属双平板二次电子倍增过程,获得了二次电子倍增物理图像、二次电子数目随时间演化规律等结果。模拟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还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空间电荷限制作用将导致二次电子倍增的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金属双边二次电子倍增 蒙特卡罗方法 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2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烨 董志伟 +1 位作者 杨温渊 陈军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1年第3期313-319,共7页
为了解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的性能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0.22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进行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重点讨论电子束压、束流、输入信号功率、结构周期数、材料电导率、引导磁场大小、电子能散度以及发射度对器... 为了解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的性能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0.22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进行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重点讨论电子束压、束流、输入信号功率、结构周期数、材料电导率、引导磁场大小、电子能散度以及发射度对器件输出功率水平的影响。发现束压存在最佳工作范围,增加束流可以有效提高器件增益;输入信号不宜过强,否则器件增益反而会下降;器件结构周期数存在一个最优范围,过多过少对器件性能都有影响;采用电导率高、表面光洁度高的金属材料,可以降低器壁损耗;引导磁场达到聚束要求即可,无需太高;尽可能控制电子的能散度和发射度,提高电子束质量可以提升器件性能。采用自编的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大规模并行程序NEPTUNE,对0.22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束波互作用过程的基本图像,并对器件输出端口反射所引发的自激振荡现象进行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波导行波管放大器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三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少甫 杨中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88-189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该器件利用折叠式同轴谐振腔的微波场与接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径向电子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高功率微波。首先对这种器件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有间隙电压情况时的径向同轴间...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该器件利用折叠式同轴谐振腔的微波场与接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径向电子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高功率微波。首先对这种器件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有间隙电压情况时的径向同轴间隙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1维近似估计模型。分析表明:对于电子束直流接近但小于直流空间限制电流的径向速调管,当有调制间隙电压时,空间限制电流要小于无调制间隙电压情况下的直流空间限制电流,径向强流电子束电流接近和超过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时会出现强烈的调制。然后用PIC程序对其特性进行了粒子模拟,在二极管输入电压500 kV、电子束电流为30 kA条件下,最终得到了峰值功率6 GW、频率1.3 GHz的微波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径向强流电子束 径向速调管振荡器 径向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pic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功率微波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少甫 丁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09-913,共5页
 提出一种高功率微波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用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一维单电子模型分析了这种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特点。其特点为:径向尺寸小,起振电流低。用二维半PIC程序对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进行数...  提出一种高功率微波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用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一维单电子模型分析了这种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特点。其特点为:径向尺寸小,起振电流低。用二维半PIC程序对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极管电压为380kV,电流为18kA时,输出微波功率峰值为1GW,主要微波频率为1.52GHz,输出微波为多频率成分微波。通过折叠式谐振腔的电子束得到很强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谐振腔 径向速调管振荡器 高功率微波 二维半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大规模并行程序NEPTUNE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烨 陈军 +10 位作者 杨温渊 赵强 夏芳 肖丽 马彦 廖丽 孙会芳 董志伟 周海京 陈虹 莫则尧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7-1615,共9页
介绍了自主编制的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大规模并行程序NEPTUNE的基本情况。该程序具备对多种典型高功率微波源器件的3维模拟能力,可以在数百乃至上千个CPU上稳定运行。该程序使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更新计算电磁场,采用Buneman-Boris... 介绍了自主编制的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大规模并行程序NEPTUNE的基本情况。该程序具备对多种典型高功率微波源器件的3维模拟能力,可以在数百乃至上千个CPU上稳定运行。该程序使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更新计算电磁场,采用Buneman-Boris算法更新粒子运动状态,运用质点网格法(PIC)处理粒子与电磁场的耦合关系,最后利用Boris方法求解泊松方程对电场散度进行修正,以确保计算精度。该程序初步具备复杂几何结构建模能力,可以对典型高功率微波器件中常见的一些复杂结构,如任意边界形状的轴对称几何体、正交投影面几何体,慢波结构、耦合孔洞、金属线和曲面薄膜等进行几何建模。该程序将理想导体边界、外加波边界、粒子发射与吸收边界及完全匹配层边界等物理边界应用于几何边界上,实现了数值计算的封闭求解。最后以算例的形式,介绍了使用NEPTUNE程序对磁绝缘线振荡器、相对论返波管、虚阴极振荡器及相对论速调管等典型高功率微波源器件进行的模拟计算情况,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给出了并行效率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 大规模并行程序 NEPTUNE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电磁脉冲一维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会芳 董志伟 张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
应用准第一性原理的PIC程序对系统电磁脉冲(SGEMP)一维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无限大介质板发射单一能量为2keV、发射率为3.3×1020 m^(-2)·s^(-1)的光电子,发射角分布为余弦角分布,且平板上留下等量正电荷时的SGEMP效应,得... 应用准第一性原理的PIC程序对系统电磁脉冲(SGEMP)一维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无限大介质板发射单一能量为2keV、发射率为3.3×1020 m^(-2)·s^(-1)的光电子,发射角分布为余弦角分布,且平板上留下等量正电荷时的SGEMP效应,得出稳态后电子所能到达的最大距离约在5.8~7.5cm之间振荡;发射表面z=0处的电荷密度在(6.0~9.0)×10^(-6)C/m^3之间振荡;表面电场值在50~55kV/m之间振荡;边界层达到准稳态的时间约为14.0ns。将稳态模拟结果和理论估算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较理论结果更加准确、形象地反映出SGEMP一维边界层的形成过程及稳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 系统电磁脉冲 一维边界层 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