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HIF-2α/EPAS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郝汉霞 王水 +4 位作者 刘力嘉 范萍 杜青 张伟民 王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定量分析及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TAMs中HIF-2α表达对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定量分析及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TAMs中HIF-2α表达对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TAMs及TAMs中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分布,并进行定量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于肿瘤生长活跃的间质中。VEGF在正常的乳腺组织及癌组织均有表达,分布弥散。癌组织及癌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6,P=0·013),以癌间质最高。TAMs在肿瘤组织内形态呈多样化,分布不均,以癌间质最高;HIF-2α在肿瘤细胞及TAMs中均有表达,但在癌组织及癌周TAMs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AMs中HIF-2α的表达与VEGF及MVD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00;r=0·401,P=0·002)。结论:乳腺癌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可能促进HIF-2α呈过量表达,并与VEGF及MVD显著相关,其表达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且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巨噬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ng-2和受体Tie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户庄 谷元廷 僧靖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Ang-2和Tie2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42例乳腺癌标本、1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13例正常乳腺组织,以SP法进行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Ang-2和Tie2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42例乳腺癌标本、1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13例正常乳腺组织,以SP法进行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Ang-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和92.9%;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5.4%、12.5%)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5.4%,15.4%),P=0.001。CD34标记的MVD与Ang-2、Tie2密切相关。结论:人乳腺癌中血管生成增加,Ang-2和Tie2在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ANG-2 受体 TIE-2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纹芸 包家林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318-320,32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病例资料,并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病人生存率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4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病例数...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病例资料,并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病人生存率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4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病例数的2.3%。本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呈现特有的临床病理特征①发病年龄早首发癌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5岁,小于50岁者占总例数的64.4%(29/45)。②组织病理学恶性程度高本组45例共90个乳腺癌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占68.9%(62/90),其次为混合癌及单纯癌;③分期晚即使在第二原发癌中,II、III期癌肿也占73.3%(33/45)。Kaplan鄄Meier方法计算本组病例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63%和60.59%。Cox回归结果提示,肿瘤TNM分期(P=0.0053)及双侧发病间隔(P=0.005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应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单侧乳腺癌病人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第二癌,以改善双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海行 刘志明 +1 位作者 葛莲英 李佳荃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6例胃癌组织的p5 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 ,分析p5 3蛋白、VEGF及MVD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 :探讨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6例胃癌组织的p5 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 ,分析p5 3蛋白、VEGF及MVD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p5 3蛋白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 (32 76)和 38 2 % (2 9 76) ,MVD平均计数为 36 6± 17 2 ( x±s) ;p5 3、VEGF、MVD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P <0 0 5 ,P <0 .0 1,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1,P <0 0 5 ,P <0 0 1)和远处转移 (P <0 0 1,P <0 0 1,P <0 0 1)密切相关 ;p5 3蛋白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χ2 =35 3916,P <0 0 1,P <0 0 1)。结论 :VEGF与MVD表达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质P53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倪正义 陈兆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A03期17-18,共2页
目的 :明确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类型及病变淋巴结内的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观察 10 0例符合条件患者的淋巴病理学改变。结果 :干酪坏死型 32例 ,增殖型 2 8例 ,混合型 40例。干酪坏死区内血管消失 ,增殖区内发生血管闭塞性脉管... 目的 :明确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类型及病变淋巴结内的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观察 10 0例符合条件患者的淋巴病理学改变。结果 :干酪坏死型 32例 ,增殖型 2 8例 ,混合型 40例。干酪坏死区内血管消失 ,增殖区内发生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管腔狭窄甚至消失 ,管壁玻璃样变、硬化。结论 :结节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检查干酪型、增殖型、混合型分别占 32 %、2 8%、4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结核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海燕 高大新 +3 位作者 李萍 任路平 曹翠萍 刘国良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内皮细胞生长的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靶向VEGF的ASODN转染人髓状甲状腺癌细胞系(TT)细胞,并制备相应条件培养基作用内皮细胞ECV304,设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空白...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内皮细胞生长的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靶向VEGF的ASODN转染人髓状甲状腺癌细胞系(TT)细胞,并制备相应条件培养基作用内皮细胞ECV304,设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细胞生长状态,RT 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T细胞VEGFmRNA和蛋白表达,四氮唑蓝法检测TT和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IR),流式细胞仪、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检测ECV304细胞凋亡状态。结果ASODN组TT细胞VEGF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SODN和对照组(P<0.01),但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转染组ECV304细胞I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各ASODN组TT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的ECV304细胞生长明显受抑,IR(分别为0.21±0.03、0.31±0.01、0.42±0.22)显著高于SODN组(0.05±0.03,P<0.01),并伴明显细胞凋亡,上述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ASODN可通过特异性封闭甲状腺癌细胞VEGF表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干扰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效应 甲状腺癌 酸抑制 ASODN ECV304细胞 内皮细胞生长 免疫细胞化学法 细胞生长抑制率 条件培养基 反义寡核苷酸 正义寡核苷酸 细胞生长状态 VEGF表达 肿瘤血管生成 腺癌细胞 蛋白表达 mRNA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