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n Tibial Fracture and the Value of Wound Control
1
作者 XUJie GAOZhiyun 《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13-217,共5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uma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ho recei...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uma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single and double number distribution method. The study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satisfaction, surgical indexes, quality of life, complications and traumatic stress index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e know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94.45%, (95.65 ± 1.75) points,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72.22%, (76.54 ± 0.65) points, and the data comparison was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P < 0.05);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P < 0.05);In terms of the operative indexes and traumatic stress index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different way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operative indexes and traumatic stress indexes of the selected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Compar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 it show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various indexes of operation and traumatic stres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s needed, and its applica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EFFECT tibial fracture TRAUMA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on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Jintiang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Trauma Index and Bone
2
作者 YANG Chuanjun DAI Guoqiang +2 位作者 HAN Shuang WANG Danfeng SUN Weidong 《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057-1060,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mbilical cord in the treatment of Jinri capsule and analyze its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injury and bone metabolism. Methods 90 cases of SAP tree f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mbilical cord in the treatment of Jinri capsule and analyze its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injury and bone metabolism. Methods 90 cases of SAP tree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1:1. In the control group, 4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PO, and 4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Jintian capsule based on MIPO for 6 weeks. Organic volume content (VOC), bone mass number (TB.n), elastic bone stress (ES) and calcium (BFP)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bone volume ratio (BV/TV) before and 6 weeks after operation. Six months postoperatively, bone protective function (OPG), tartrate phosphatase (TRAP), K collagen (KTH) and shoulder recov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 Within 6 weeks after treatment, bone quality indexes such as TV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and bone quality indexes such as VOC and TB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steogenesis rates of BGP and OP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osteogenesis rates of TRAP and CT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weeks after operation.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function recovery, and the constant Murle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IPO combined with Jintiange capsu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unction recovery effect of shoulder joint, effectively stabilize bone mass index,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bone structure, quickly recover bone metabolism function, and finally achieve fracture healing.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ral shaft fracture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bon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jintiange c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重建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鹏 辛治 +6 位作者 张杨 白明 孟格栋 张海斌 赵健 李树文 吴一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23-126,147,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胸腰段椎体成像模型(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胸腰段椎体成像模型(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37,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与对照组(n=15,未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6钉穿刺定位次数以及术前6钉穿刺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Cobb角差值高于对照组,且置钉良品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imics软件制作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能精准识别胸腰段椎体结构,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和置钉良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创伤性胸腰段骨折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微创经皮钢板接骨与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比较
4
作者 胡超然 岑超德 +5 位作者 杨洋 周城 黄华先 袁虹豪 罗琴 曹永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16-7122,共7页
背景: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伴有较多的蝶形骨块,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随着对骨与软组织生物学特征的认识逐渐提高,目前手术治疗也逐渐向微创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转变,但对于微创经皮钢板... 背景: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伴有较多的蝶形骨块,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随着对骨与软组织生物学特征的认识逐渐提高,目前手术治疗也逐渐向微创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转变,但对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和髓内钉哪项是治疗肱骨骨折的最佳技术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微创经皮钢板接骨与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每组18例。微创钢板组在3D打印辅助进行术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微创钢板接骨治疗;髓内钉组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快速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56±4.05)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钢板组手术时间更短(P<0.05),髓内钉组术中出血更少(P<0.05);②术后1,3个月时髓内钉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微创钢板组(P<0.05),但在长期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快速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微创钢板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桡神经麻痹,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而髓内钉组出现1例肩袖损伤;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提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及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在3D打印术前辅助下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是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一种有价值、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肱骨中上段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 髓内钉 内固定 桡神经损伤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疗效对比
5
作者 马占伟 贾光辉 楚利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2期144-146,1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上蔡重阳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将其分为微创组(24例)与常规组(24例),两组均...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与离断旋前方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上蔡重阳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将其分为微创组(24例)与常规组(24例),两组均于掌侧Henry入路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微创组患者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常规组患者术中离断旋前方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部位解剖结构。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t=6.596,P<0.001),而手术时间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t=0.702,P=0.486);术后2 d,微创组患者尺骨茎突高度明显低于常规组(t=2.658,P=0.011),而背侧成角角度、桡侧成角角度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t=1.327、1.657,P=0.191、0.104)。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能够显著减轻二次损伤程度,更有利于恢复骨折部位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 老年 锁定钢板内固定 掌侧Henry入路 旋前方肌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姜世斌 毛兆光 毛建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组(采用MIPPO治疗)与ORIF组(采用ORIF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组(采用MIPPO治疗)与ORIF组(采用ORIF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角度、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透视次数MIPPO组多于ORIF组(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均短(少)于ORIF组(P<0.05)。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后倾角ORIF组均优于MIPPO组(P<0.05)。术后3、6、9周疼痛VAS评分MIPPO组均低于ORIF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术后9周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和术后12周前屈、后伸、外展MIPPO组均大于ORIF组(P<0.05)。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高于ORIF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ORIF,MIPPO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术中透视次数多、因术中暴露不充分影响骨折复位质量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吴丰财 陈世桢 +2 位作者 蔡立平 周浩 张仲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PF)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瑞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Ⅲ型TPF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PF)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瑞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Ⅲ型TPF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恢复情况、关节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1β、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术后IL-1β、TNF-α、CRP水平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HSS膝关节评分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TPF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缩短负重时间,提升踝关节、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Ⅲ型 关节镜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肖树荣 赖奕良 肖志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10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观...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10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MIPPO+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IPPO+LCP内固定的手术形式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其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手术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接骨板技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黄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行MIPP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行MIPP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IL-4、CRP、Cor、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和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炎性因子 应激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苗立冬 杨英果 +4 位作者 朱永敢 王继成 孙军 疏致富 雷扬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5例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接受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5例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接受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及骨折愈合周期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出血量及切口的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h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患者疼痛评分上升,术后7 d患者疼痛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较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术后并发症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章斌 郭锦明 +4 位作者 刘俊 严宏生 阚晨 缪荣荣 章东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MIPPO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MIPPO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影像学指标(股胫角、内翻角、后倾角、膝关节间隙宽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9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HSS评分评价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股胫角:末次随访时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角、后倾角、膝关节间隙宽度: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MIPPO治疗胫骨平台,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的优势,更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检查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李明 邱学文 曾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观察组行MIPP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早期自主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OFAS-AH、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徐建江 陈希红 +1 位作者 戴盛蓉 何守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50-53,57,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将其分...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初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膝关节间距、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水平、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次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HSS膝关节、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HSS膝关节、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间距大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膝关节间距、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缩短初次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同种异体骨植骨 膝关节功能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郭陇君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6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4年2月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n=41)及切开内固定组(n=46)...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4年2月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n=41)及切开内固定组(n=46)。微创内固定组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切开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康复进程、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切开内固定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内固定组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56%,高于切开内固定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微创内固定组的P物质、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切开内固定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可加快胫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减轻创伤应激,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 康复进程 应激因子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韩刚 《系统医学》 2025年第5期135-137,1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1例,以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观察组(41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形态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相关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较对照组20.00%(8/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2,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高,术后脊柱形态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明学 吴宏杰 朴龙钧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9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9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骨折愈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思法 谷长增 刘宁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疼痛情况、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磷酸肌酸激酶(CK)、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8.25±1.42)°低于对照组的(11.41±2.14)°,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1.65±16.84)%高于对照组的(73.07±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2±0.71)分低于对照组的(4.70±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r(171.39±22.73)ng/ml、CK(178.64±19.14)U/L、PGE_(2)(82.01±21.6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0.88±30.53)ng/ml、(250.98±22.16)U/L、(95.47±26.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7.52±0.95)mg/L、TNF-α(40.03±6.91)pg/ml、IL-1β(20.02±3.1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4±1.42)mg/L、(47.02±8.81)pg/ml、(25.02±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术后的应激反应、疼痛情况、炎症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椎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创伤性胸腰段骨折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18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9
作者 梅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d,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 d、6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4周,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脊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磊 陈峰 +1 位作者 李昊 张代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6期599-604,共6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2-03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1例(7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31例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0例采用...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2-03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1例(7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31例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 d、6个月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17个月。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基本达到骨折有效愈合,术后6个月均实现完全临床愈合、骨折线消失,随访过程中均无复位丢失情况,跟骨的长宽高恢复良好,两组术后3 d、6个月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组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46~98(85.22±14.19)分,钢板组为43~99(83.57±17.62)分。螺钉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行走痛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钢板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皮肤坏死1例、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4例、跟痛及行走痛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螺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P=0.037)。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与钢板固定相比,螺钉固定具有术前等待手术时间短、受软组织条件限制少、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螺钉内固定 跗骨窦切口 微创 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