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逆扰动下的主动配电网合谋攻击防御模型
1
作者 刘秀 唐铭 +2 位作者 原野 袁新平 王海燕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5期125-128,133,共5页
为了解决合谋攻击防御下主动配电网受损率高的问题,提出通用逆扰动下的主动配电网合谋攻击防御模型。计算逆扰动深度网络模型的目标函数与通用逆扰动训练的损失函数,建立模型网络深度权重矩阵;利用深度梯度函数对攻击训练样本损失函数... 为了解决合谋攻击防御下主动配电网受损率高的问题,提出通用逆扰动下的主动配电网合谋攻击防御模型。计算逆扰动深度网络模型的目标函数与通用逆扰动训练的损失函数,建立模型网络深度权重矩阵;利用深度梯度函数对攻击训练样本损失函数进行叠加求导,生成合谋攻击防御数学模型;利用最小网损期望的概念函数求解数学模型,完成主动配电网合谋攻击防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对2 400个合谋攻击数据包的拦截防御时间都在10 ms以内,数据受损率低于0.5%,与传统模型相比,安全防御能力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扰动 主动配电网 合谋攻击 防御模型 干扰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等线”模型专题探究教学
2
作者 顾长留 《数学教学通讯》 2025年第8期72-73,79,共3页
初中数学模型较为众多,合理利用模型解题是学生的必备功课,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识别模型、理解模型与应用模型.教学“逆等线”模型时,研究者建议采用专题探究的方式,直观呈现模型,总结模型特征,构建解题策略,结合实例强化练习.
关键词 等线 模型 策略 转化 全等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逆冲褶皱带霍−玛−吐逆冲岩席发育力学机制与模拟实验
3
作者 杨庚 陈竹新 +1 位作者 鲁雪松 张欲清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3,共16页
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厘定是认识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基础与难点。文章以准南冲断带为研究实例,结合力学模型与物理模拟对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探讨。依据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证实霍-玛-吐背斜核部和南翼发育有逆冲断... 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厘定是认识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基础与难点。文章以准南冲断带为研究实例,结合力学模型与物理模拟对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探讨。依据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证实霍-玛-吐背斜核部和南翼发育有逆冲断层,断层向南延伸到第一排背斜之下,并形成广泛分布的霍-玛-吐逆冲席体,席体内部基本上无构造变形。霍-玛-吐构造带的钻井资料显示准南逆冲带前缘逆冲断层及滑脱断层均发育在流体压力系数较高的异常超压层中,说明该逆冲岩席属于强干变形席体、弱滑脱断层组合。根据玛纳斯构造带的钻井实测地层压力计算出逆冲断层的上下盘压力系数明显不同,且逆冲断层上盘的流体压力系数在逆冲断层处急剧降低,说明上盘逆冲岩席底部为弱滑脱层,有效分隔了上、下盘流体压力系统。文章依据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标定获得的霍-玛-吐逆冲岩席变形几何学特征,建立了后缘挤压下逆冲席体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计算出逆冲席体后缘水平挤压应力与垂直方向的重力比值与逆冲席体几何参数及断层摩擦系数和断坡角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别给出了无流体超压的逆冲席体和含有流体超压滑脱层逆冲席体的数学关系式。为了验证力学模型可靠性,对准南逆冲带中的霍-玛-吐逆冲席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类型的刚性逆冲席体变形规律前缘逆冲断层发育样式符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认识,也佐证了简化的力学模型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逆冲席体底部大位移是多地段同时发生的小范围位移累积而成大位移,为认识造山带内推覆体或造山带前缘逆冲席体大规模远距离推覆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冲褶皱带 霍-玛-吐冲岩席 构造超压 力学模型 物理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图书馆资源检索优化
4
作者 施平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本研究基于向量空间模型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旨在提升检索效率与准确性。首先,通过构建信息检索系统,深入研究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向量表示方法,以提高文本的区分度;其... 本研究基于向量空间模型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旨在提升检索效率与准确性。首先,通过构建信息检索系统,深入研究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向量表示方法,以提高文本的区分度;其次,引入学习排序模型,对相似度计算进行优化;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使用Whoosh开源框架进行系统实现,并通过精度、召回率和F_1值等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最后,记录多次实验的系统响应时间,验证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在精度、召回率以及系统响应速度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索系统 向量空间 词频-文档频率 学习排序模型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NN稳态逆模型的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平滑切换策略
5
作者 任洁 刘桂英 +1 位作者 粟时平 蔡明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74,共8页
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是柔性多状态开关正常运行的关键。柔性多状态开关(FMS)多工作模式的硬切换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产生剧烈波动,而采用平滑切换是实现母线电压稳定的最有效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稳态逆模型平滑切换的原理,然后,针对其不... 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是柔性多状态开关正常运行的关键。柔性多状态开关(FMS)多工作模式的硬切换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产生剧烈波动,而采用平滑切换是实现母线电压稳定的最有效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稳态逆模型平滑切换的原理,然后,针对其不足,深入研究了径相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稳态逆模型平滑切换技术,给出了运用RBFNN改进稳态逆模型平滑切换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显示,通过RBFNN控制修正PI输出来补偿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将修正后的PI输出与稳态逆模型输出叠加生成内环参考值,有效平缓切换瞬间母线电压的振荡,能够实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小、响应速度快、动态特性佳、适应工况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 平滑切换 稳态模型 RBF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对称低压穿越的逆变型电源的故障计算模型
6
作者 汤先航 莫仕勋 +2 位作者 刘斌 刘庆浩 莫钰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6-187,共12页
新能源具有分布特性,使得新型电力系统易发生近电源故障,导致三相不对称,对逆变型电源的影响难以忽略。逆变型电源的传统正序模型只能对称地输出无功补偿,无法正确地计算新型电力系统的近电源不对称故障。基于此,首先指出现有低压穿越... 新能源具有分布特性,使得新型电力系统易发生近电源故障,导致三相不对称,对逆变型电源的影响难以忽略。逆变型电源的传统正序模型只能对称地输出无功补偿,无法正确地计算新型电力系统的近电源不对称故障。基于此,首先指出现有低压穿越规范在三相不对称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采用相电压指标设计了一套不对称低压穿越规范。然后,建立了逆变型电源的通用故障计算模型,并分别分析了其接入大电流和小电流接地系统时的等效方法,通过对单电源系统的仿真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分量故障计算方法,推导了各故障类型和逆变型电源模型的代入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型电源 不对称低压穿越 故障计算模型 新型电力系统 相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eisach逆模型的迟滞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宗晓萍 张娜 王培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9-202,共4页
针对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严重影响了精确定位或跟踪系统的精度,提出了基于Preisach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滑模自适应控制。为了避免逆模型的精度受原迟滞模型精度的影响,采用逆模型前馈补偿方法。逆模型前馈补偿不依赖于原模型的精度,同时可... 针对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严重影响了精确定位或跟踪系统的精度,提出了基于Preisach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滑模自适应控制。为了避免逆模型的精度受原迟滞模型精度的影响,采用逆模型前馈补偿方法。逆模型前馈补偿不依赖于原模型的精度,同时可获得补偿电压,从而减弱迟滞特性;应用了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减小跟踪误差,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保证系统全局渐进稳定。最后在Matlab环境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期望输出,减小跟踪误差,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esach逆模型 自适应 滑模控制 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与家庭抗逆力的纵向研究
8
作者 顾清昕 陈玲玲 +4 位作者 陈美倩 周倩如 李婷 崔金鑫 张立秀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与家庭抗逆力的发展轨迹及两者的相互预测关系,为提高家庭抗逆力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州市19个社区的239名认知症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认知症患... 目的探究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与家庭抗逆力的发展轨迹及两者的相互预测关系,为提高家庭抗逆力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州市19个社区的239名认知症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量表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间隔6个月,通过平行发展模式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斜率(S=0.401,P=0.021)]和家庭抗逆力(S=1.457,P=0.007)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照顾者赋能的初始水平能正向预测家庭抗逆力的初始水平(β=0.492,P<0.001)和发展速度(β=0.719,P<0.001),3次调查中上一时间点的照顾者赋能均能正向预测下一时间点的家庭抗逆力(β=0.496,P<0.001;β=0.230,P<0.001)。结论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和家庭抗逆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照顾者赋能是家庭抗逆力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建议医护人员通过多元途径促进认知症患者照顾者赋能,提升其家庭抗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症 痴呆 失智症 照顾者 赋能 家庭抗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逆Preisach模型的磁悬浮系统非线性补偿研究
9
作者 黄博洋 林何 盛晓超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磁悬浮平台控制中,电磁铁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会很大程度影响控制精度,补偿磁滞特性是磁悬浮精密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对磁悬浮精密控制系统中磁滞非线性的补偿,课题组使用离散逆Preisach模型构造了一个补偿器。首先建立... 磁悬浮平台控制中,电磁铁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会很大程度影响控制精度,补偿磁滞特性是磁悬浮精密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对磁悬浮精密控制系统中磁滞非线性的补偿,课题组使用离散逆Preisach模型构造了一个补偿器。首先建立了离散逆Preisach模型,再依据磁滞补偿原理,构造补偿器;根据逆模型的曲线形状,建立了基于双曲正切的分布函数验证离散逆Preisach模型构造的合理性;最后使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结果表明离散逆Preisasch模型描述电磁铁逆磁滞回线的最大误差为0.3%。所构造的补偿器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为磁悬浮系统的磁滞补偿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Preisach模型 磁滞特性 分布函数 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中抗逆力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模型——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古典史诗为基础的研究
10
作者 郭芮彤 郭子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课题组采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编码策略,聚焦中华民族如何应对生存逆境的早期文化遗产,对八个较少人口民族13部古典史诗进行抗逆力因素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对逆境、危机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 课题组采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编码策略,聚焦中华民族如何应对生存逆境的早期文化遗产,对八个较少人口民族13部古典史诗进行抗逆力因素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对逆境、危机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的抗逆力因素,呈现出具有整体观与系统观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模型。其中,自然、社会、文化系统间跨生态互动(如向动植物学习、与其互惠;统一领导、族际互助、族内合作;维持民族同宗等信念)是最为显著的抗逆力因素集合。这与中国神话的内容要素、当代抗逆力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抗逆力因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个体与集体抗逆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古典史诗 内容分析 生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荡运动下逆旋双转子风力发电机气动性能研究
11
作者 万远琛 王凯 +2 位作者 刘丹 肖忠铭 吴晓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以NREL 5 MW风机组成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采用自定义谐波函数赋予风机纵荡运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纵荡运动下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幅值和周期纵荡下双转子风机的尾迹流动特征,推力和转矩的时变、... 本文以NREL 5 MW风机组成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采用自定义谐波函数赋予风机纵荡运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纵荡运动下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幅值和周期纵荡下双转子风机的尾迹流动特征,推力和转矩的时变、统计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转子风机尾涡间隙距离随纵荡运动而变化,双转子风机2个转子叶尖涡在尾涡间隙减小时发生融合并脱落;双转子风机的转矩与推力产生与纵荡周期相一致的波动,其中双转子风机顺风转子转矩、推力对纵荡运动更为敏感。本文通过开展纵荡运动下逆旋双转子风机气动性能变化研究工作,探究平台运动对逆旋双转子风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漂浮式双转子风机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双转子风机 纵荡运动 尾迹特征 气动特性 5MW风机 计算流体力学 k-ω湍流模型 三维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2
作者 周成卓 谢召军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320-331,共12页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合成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本文将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引入当前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合成实验,选取ASKCOS模型进行正向合成预测和逆合成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现有模型对于课程涉及的合成实...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合成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本文将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引入当前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合成实验,选取ASKCOS模型进行正向合成预测和逆合成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现有模型对于课程涉及的合成实验的预测效果良好,正向合成预测和逆合成预测的命中率最高可达到88.5%。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合成反应特点的理解,增进人工智能辅助有机合成的理念,促进学科交叉,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模型 有机合成 正向合成预测 合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与调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单亲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基于怒江州L市H社区的田野调查
13
作者 杨亮英 赵城燕 段藿娴 《少年儿童研究》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单亲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揭示抗逆力的运作过程,并决定了其抗逆适应的结果。本研究运用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模型,访谈L市H社区8名单亲儿童及其抚养者,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单亲儿童抗逆力生成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父母离...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单亲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揭示抗逆力的运作过程,并决定了其抗逆适应的结果。本研究运用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模型,访谈L市H社区8名单亲儿童及其抚养者,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单亲儿童抗逆力生成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父母离异为刺激源,促使儿童在保护因素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博弈;二是家庭照料补偿与调节、同伴群体保护与缓冲、学校环境适应与认同;三是儿童形成抗逆重构、适应和不良性重构的不同应对策略。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单亲儿童抗逆力,应通过构建安全依恋关系,激发家庭对儿童的补偿和调节功能;整合学校与社区资源,强化同伴群体的补偿和缓冲功能;优化学校环境,发挥人际互动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单亲儿童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社区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逆模糊模型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福才 张艳欣 +1 位作者 王亚静 窦春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967,共7页
利用模糊逆建模方法,结合自适应逆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逆模型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系统理论对未知非线性对象进行离线逆建模,得到模糊逆模型;然后将对象与初始逆模型进行串联,利用LMS算法在线调节逆模型,同时将其... 利用模糊逆建模方法,结合自适应逆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逆模型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系统理论对未知非线性对象进行离线逆建模,得到模糊逆模型;然后将对象与初始逆模型进行串联,利用LMS算法在线调节逆模型,同时将其进行数字复制作为系统控制器,与对象进行串联。该方法可用较少的模糊规则数达到很好的跟踪控制效果,将该方法用于一混合非线性系统及球形液位控制中,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辨识 模糊模型 自适应控制 LMS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三相逆变电路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宁 李颖晖 +1 位作者 韩建定 朱喜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0,共6页
逆变电路传统开关函数模型只能描述电路的控制变迁而忽略了电路的条件变迁,为此,建立了三相逆变电路混合逻辑动态(mixed logical dynamical,MLD)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预测模型,提出了电路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 逆变电路传统开关函数模型只能描述电路的控制变迁而忽略了电路的条件变迁,为此,建立了三相逆变电路混合逻辑动态(mixed logical dynamical,MLD)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预测模型,提出了电路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策略。FCS-MPC充分考虑了电路的离散特性,选择有限控制集中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开关状态作为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无需任何调制器,可简化MPC的优化问题。此外,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了电路负载电流观测器,增强了控制器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路 混合逻辑动态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状态观测器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6
作者 田国秀 邱文静 张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19,共11页
文章对Garmezy的行为目标模型、Hunter的抗逆力层次模型、Rutter的环境——个体策略模型、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模型及Richardson的身心灵动态平衡模型的基本观点做出了总结概括,分别呈现了五种模型的结构关系,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 文章对Garmezy的行为目标模型、Hunter的抗逆力层次模型、Rutter的环境——个体策略模型、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模型及Richardson的身心灵动态平衡模型的基本观点做出了总结概括,分别呈现了五种模型的结构关系,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五者之间的内在线索与研究特征。达到了对抗逆力理论脉络、运作机制、结构关系和发展结果的清晰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保护因素 风险因素 研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抗逆力模型的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庆妍 吴凡 +2 位作者 张玉筠 徐晓华 绳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924-3932,共9页
背景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面对着照顾患者及家庭自身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在以成年子女为主要照顾者的家庭中。家庭对压力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定我国以成年子女为主要照顾者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适应的影响因... 背景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面对着照顾患者及家庭自身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在以成年子女为主要照顾者的家庭中。家庭对压力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定我国以成年子女为主要照顾者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而促进家庭适应尤为重要。目的确定以成年子女为主要照顾者的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适应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及影响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记忆专科门诊、首都医科大学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门诊及记忆专科门诊就诊或开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家庭。基于McCubbin的家庭调整与适应的抗逆力模型(简称家庭抗逆力模型),采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庭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采用修订版记忆行为问题量表等对家庭抗逆力模型中的12个影响因素进行测量;采用家庭适应量表对家庭适应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筛选、影响因素路径及影响效果分析。结果共有223个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1.03%。根据验证并修订后的模型,"家庭抗逆力模型"中的12个因素(压力源、家庭架构、家庭世界观、家庭范式、家庭赋予情境的意义、家庭情境评估、家庭资源、家庭支持、亲属支持、社区支持、社会支持、解决问题与应对)对家庭适应的直接与间接路径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适应的影响因素。其中内层支持系统(由家庭支持和亲属支持组成)、家庭情境评估、家庭资源为直接影响因素,其余因素为间接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对于家庭适应的影响总效应绝对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及总效应值依次为:内层支持系统(0.673)、压力源(-0.427)、外层支持系统(0.326)、家庭资源(0.305)、认知系统(0.067)、家庭情境评估(0.045)、解决问题与应对(0.035)。结论基于McCubbin的家庭抗逆力模型,家庭支持、亲属支持等因素均对家庭适应起到了影响作用。其中家庭支持、亲属支持形成的内层支持系统对家庭适应的影响作用最强且直接,提示未来通过促进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的家庭支持和亲属支持来促进家庭适应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照顾者 适应 应对 压力 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逆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连伟 谭永红 邹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6,共4页
一个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逆模型被提出.采用连续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基本迟滞逆算子(EIHO),EIHO为神经网络提供了基本的迟滞逆信息,并与迟滞逆的输入一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使迟滞逆由多值映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映射关系,从而达到用... 一个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逆模型被提出.采用连续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基本迟滞逆算子(EIHO),EIHO为神经网络提供了基本的迟滞逆信息,并与迟滞逆的输入一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使迟滞逆由多值映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映射关系,从而达到用神经网络逼近迟滞逆的目的.一组实测数据被用来检验模型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滞模型 基本迟滞算子 神经网络 拓展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云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关欣 郭强 +2 位作者 张政超 翟鸿君 何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3-667,677,共6页
针对由于噪声环境造成的雷达辐射源不能正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逆云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更符合实际的含有噪声数据的雷达辐射源数据库,利用逆云模型求出数据库中雷达辐射源各属性的云数字特征,给出... 针对由于噪声环境造成的雷达辐射源不能正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逆云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更符合实际的含有噪声数据的雷达辐射源数据库,利用逆云模型求出数据库中雷达辐射源各属性的云数字特征,给出了基于属性相似度的识别权重确定方法,并构建了基于云模型和属性相似度的雷达辐射源分类器。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由于噪声环境引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能在恶劣噪声环境下有效地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相似度 模型 雷达辐射源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逆倾层状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卢增木 陈从新 +1 位作者 左保成 黄超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9-632,647,共5页
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了逆倾层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设计,并研究了逆倾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层的倾角、厚度、结构面的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倾层状岩体的变... 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了逆倾层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设计,并研究了逆倾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层的倾角、厚度、结构面的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倾层状岩体的变形机制为倾倒变形,破坏模式为弯折破坏;破坏首先在坡顶产生,边坡变形加速的过程是在开挖结束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岩层倾角越小,变形加速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岩层的厚度和结构面的强度越大变形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机制 倾倒变形 弯折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