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露出式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秀珍 尹晨皓 +2 位作者 周兴鑫 王攀 田建勃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1-118,共8页
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节点是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两个上柱分别为工字形和箱形的露出式刚接混合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研究了R... 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节点是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两个上柱分别为工字形和箱形的露出式刚接混合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研究了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上部结构截面形式的不同对露出式刚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件均在混凝土梁根部发生剪切破坏,上部为箱形钢柱的节点,滞回环更为饱满,捏拢较少,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退化能力、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能力等均优于上部为工字形钢柱的节点;保持下部结构不变,上部选用箱形钢柱,有利于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 露出式刚接节点 工字形钢柱 箱形钢柱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秀珍 陈仕伟 +1 位作者 李皓 豆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将塑性铰外移至柱脚底板边缘处,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减缓了强度和刚度退化,大幅提升了耗能能力。文中提出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可以有效保证传力路径的连续性,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箍式节点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秀珍 周兴鑫 +2 位作者 王攀 尹晨皓 田建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鞭梢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类结构的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旨在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减小上下部结构的刚度突变。为了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与另一种外包锚固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鞭梢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类结构的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旨在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减小上下部结构的刚度突变。为了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与另一种外包锚固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节点均表现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并能有效控制裂缝开展;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滞回曲线饱满,捏拢速度较慢,并能将塑性铰外移,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其刚度退化、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能力等各项指标都较外包锚固式节点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尧国皇 于清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研究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竖向变形差,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调用非线性分析模块,结合典型混合结构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过程及使用过程的全过程模拟分析,分析模型中考虑了混凝土的收缩和... 为研究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竖向变形差,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调用非线性分析模块,结合典型混合结构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过程及使用过程的全过程模拟分析,分析模型中考虑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施工全过程模拟接近于实际工程的受力情况,分析结果有助于施工全过程监测控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构件下料长度的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框架 混凝土核心筒 混合结构 收缩和徐变 全过程模拟 竖向变形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吕西林 张杰 卢文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6,共7页
以已有的12层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一个12层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上部4层钢框架,下部8层混凝土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对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的测试分析,实现对竖向混合框架结构... 以已有的12层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一个12层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上部4层钢框架,下部8层混凝土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对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的测试分析,实现对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抗侧刚度沿竖向突变将引起上部钢框架与下部混凝土框架相交节点转角增大,由此引起上部钢框架刚体变形明显,相交节点的转动也引起相应梁端转角增大,相应位置弯曲破坏严重;当场地的特征周期与上部钢框架的基本周期一致时,上部钢框架的加速度响应将达到极值,若此时结构的抗侧刚度沿竖向突变,则上部钢框架的位移响应也将严重放大。与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钢结构楼层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均不同程度大于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应楼层,而下部混凝土结构楼层的响应则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混合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框架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大跨度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协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永全 任玉贺 任源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9-53,共5页
结合结构体系为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的实际工程项目,充分考虑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采用MIDAS/Gen软件建立钢网架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并对两次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包... 结合结构体系为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的实际工程项目,充分考虑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采用MIDAS/Gen软件建立钢网架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并对两次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包络设计,精确提取网架各支座节点的内力与位移。将各节点力和位移精确地施加在由SATWE软件建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体模型和由MIDAS/Gen软件建立的单独网架模型上,对单体模型和单独网架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将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单体模型和单独网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单体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而网架设计需采用整体模型以体现网架与下部支承结构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网架-钢筋混凝土框剪混合结构 整体模型 协同作用 弹性时程分析 MIDAS/GEN SATW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