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采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数据对RELAP5程序的评价 |
于雷
谢海燕
桂学文
蔡章生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
|
基于CIAE实验对RELAP5程序的评价 |
陈玉宙
杨春生
邹凌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3
|
用AC-6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评估RELAP5程序 |
白楠
臧希年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4
|
基于RELAP5程序的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敏感性分析 |
刘新凯
刘建阁
彭敏俊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5
|
RETRAN-3D和RELAP5程序壁面换热模型比较研究 |
刘建阁
朱建敏
陈军
傅先刚
|
《核科学与技术》
|
2015 |
3
|
|
6
|
RELAP5程序不同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直流蒸汽发生器比较研究 |
刘建阁
李昌莹
陈军
蒋晓华
孙吉良
|
《核科学与技术》
|
2015 |
0 |
|
7
|
基于RELAP5的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分析程序开发 |
谭长禄
张虹
赵华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8
|
RELAP5与CFX程序耦合研究 |
刘余
张虹
贾宝山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9
|
RELAP5/FLUENT耦合程序的开发 |
何帆
蔡翔舟
郭威
何龙
崔蕾
赵恒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SCDAP/RELAP5与MELCOR程序对堆芯损伤过程预测的比较 |
付霄华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1
|
RELAP5程序预测第一类密度波不稳定边界的能力验证 |
滕辰
解衡
贾海军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2
|
RETRAN-3D和RELAP5/MOD4.0程序两相临界流模型评价 |
赖诚
刘建阁
张小英
|
《核科学与技术》
|
2015 |
0 |
|
13
|
基于RELAP5-3D钠物性模型改造及验证 |
谭伟
袁显宝
阮杨
|
《科技资讯》
|
2024 |
0 |
|
14
|
用Simulink扩展RELAP5的控制与保护系统仿真功能 |
侯东
林萌
许志红
杨燕华
陈智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5
|
基于RELAP5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周磊
郗昭
熊万玉
闫晓
肖泽军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6
|
RELAP5堆芯功率计算模型的扩展 |
林萌
陈玉清
张虹
刘定明
杨燕华
|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7
|
基于RELAP5和FLUENT的多尺度耦合分析方法研究 |
赵鹏程
刘紫静
于涛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8
|
基于RELAP5的单通道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分析 |
邢立淼
郭赟
曾和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9
|
基于SCDAP/RELAP5耦合堆腔注水的非能动压水堆熔融池冷却分析 |
邵舸
佟立丽
曹学武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RELAP5铅铋快堆模型拓展及验证 |
张家心
王成龙
赵寒冰
张大林
苏光辉
秋穗正
田文喜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