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ies Provide Highly Sensitive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Zika Virus 被引量:7
1
作者 Yuan Hui Zhiming Wu +12 位作者 Zhiran Qin Li Zhu Junhe Liang Xujuan Li Hanmin Fu Shiyu Feng Jianhai Yu Xiaoen He Weizhi Lu Weiwei Xiao Qinghua Wu Bao Zhang Wei Zh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0-277,共8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diagnostic methods is critica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ZIKV)and in preventing seriou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ZIK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diagnostic methods is critica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ZIKV)and in preventing seriou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ZIK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protoc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ZIKV based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NS5 gene. For the ZIKV standard plasmid, the RT-q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cle threshold(Ct) value was linear from 10~1 to 10~8 copy/l L, with a standard curve R^2 of 0.999 and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of 92.203%;however,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 copy/l L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comparison with RT-qPCR, the dd PCR method resulted in a linear range of 10~1–10~4 copy/l L and was able to detect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1 copy/l L. Thus, for detecting ZIKV from clinical samples, RT-qPCR is a better choice for high-concentration samples(above 10~1 copy/l L),while ddPCR has excellent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for low-concentration samp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dPCR method should be of considerable us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laboratory study, and monitoring of ZI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ka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 Micro-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宫颈解脲支原体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寅 宁玉梅 《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对比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治疗后的检测效果差异,为探寻随访中实时评估疗效的检测... 目的对比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治疗后的检测效果差异,为探寻随访中实时评估疗效的检测方法以避免过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患者初检和治疗后停药2周及以下、停药2周以上复诊时,采用液体培养法、PCR法、SAT法检测UU,记录3种方法的结果报告时间;以液体培养法为标准,计算PCR法、SAT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用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McNemar)比较PCR和SAT 2种检测方法与液体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估PCR法与SAT法的检测效果差异。结果除去样本保存和运输时间,从样本接收到报告结果,液体培养法耗时约45 h,PCR法耗时约11 h,SAT法耗时约6 h。治疗后随访4周,停药2周及以下时,PCR法检测UU的灵敏度为87.5%(7/8),特异度为38.5%(5/13),假阳性率61.5%(8/13),AUC为0.630(95%CI:0.386~0.873),与液体培养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39);SAT法的检测灵敏度为87.5%(7/8),特异度为84.6%(11/13),假阳性率为15.4%(2/13),AUC为0.861(95%CI:0.682~1.000),与液体培养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治疗前筛查和停药2周以上时,PCR和SAT检测UU的结果与液体培养法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R相比,SAT报告时间短,复查时假阳性率更低,因此SAT兼顾快速和准确,更适合治疗后停药时间≤2周的患者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液体培养法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荧光鉴定转基因大豆的实验教学实践
3
作者 杨春光 李赞 +4 位作者 王丹 温杰 修嘉琦 可迪 徐章润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199-202,共4页
本实验以核酸为检测目标、环介导等温扩增为信号放大手段,实现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实验设计常规分析体系以及微流控体系同时对大豆样品进行荧光检测,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唤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生... 本实验以核酸为检测目标、环介导等温扩增为信号放大手段,实现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实验设计常规分析体系以及微流控体系同时对大豆样品进行荧光检测,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唤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内容既涵盖分子荧光分析基础知识,又包含微流控分析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检测等前沿技术,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两性一度”以及实现了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环介导等温扩增 分子荧光 核酸检测 转基因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徐成伟 徐丽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68-171,共4页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P...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PCR)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使用LAMP检出细菌感染85例(阳性率为70.83%)。荧光定量PCR检出细菌感染72例(阳性率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对呼吸道感染10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荧光定量PCR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Kappa≥0.75),其余病原体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检测一致性均中等(0.4≤Kappa<0.75)。结论荧光定量PCR与LAMP两种检测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256例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5
作者 崔尖 贺志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56例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56株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分离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就诊的Gene...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56例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56株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分离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就诊的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门诊及住院患者,菌株无重复收集,来自痰液标本174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82份,患者年龄(45.67±8.36)岁。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rpoB基因的PCR产物进行分析。将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根据利福平耐药程度分为低、中、高耐药MTB菌株,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菌株突变位点。人工诱导3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其rpoB基因的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测序报告显示,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中有253株发生rpoB基因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8.83%(253/256)。突变类型包括C→T、T→G、C→G、A→T、C→A、A→G、G→A、G→T、T→C、A→C共计10种,涉及丝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共14个氨基酸密码子,均为点突变。利福平耐药菌株突变主要集中在531位[53.75%(136/253)]、526位[23.32%(59/253)],其他位点包括513、516、533、515、513、532、522、511、519、518、533。高耐药MTB菌株531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与低、中耐药MTB菌株比较[66.91%(91/136)比37.88%(25/66)、37.04%(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54,P<0.001);低、中耐药MTB菌株531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耐药MTB菌株526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比较[22.73%(15/66)、25.93%(14/54)、22.06%(30/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847)。人工诱导的3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均发生rpoB基因位点突变,低、中耐药MTB菌株突变均位于526位点,高耐药MTB菌株突变位于531位点。结论西安地区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率较高,以点突变为主,主要集中在531位、526位,531位TCG→TTG突变在rpoB基因突变类型中突变频率最高,且与高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利福平耐药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 RPOB基因 突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核酸扩增(PCR)试剂在献血者血液HBV D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贤林 曾昭鉴 +3 位作者 杨宝成 卢亮 商桂芳 李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01-306,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 目的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复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清汇集标本(8人份×150μL)进行HBV DNA检测,对初始反应阳性的汇集标本拆分后再进行单份检测,用国家标准质控品考评检测限量,用已知HBV DNA阳性血样评估检出情况。结果应用国家HBVDNA标准品考评,本方法的95%检测限量为98.0IU/mL,可信限范围为[55.8,548]。对9611份标本共1208个汇集池进行检测,初始检测阳性池7个,阳性率为0.58%,进一步拆分检测,未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对检测阴性的汇集标本随机进行234份单份检测(1400μL上样浓缩),亦未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结论同国际知名核酸检测试剂相比,国产核酸扩增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液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者HIV血液筛查结果及其窗口期确认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霞 许晓绚 +3 位作者 吴桂丹 曾劲峰 杜鹏 庄乃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HIV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 2003-2014年共584 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ELISA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HIV项目,抗-HIV阳性样品...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HIV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 2003-2014年共584 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ELISA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HIV项目,抗-HIV阳性样品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2年来献血者HIV感染流行趋势。另外,使用高灵敏度的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抗-HIV阴性/NAT阳性样品确认HIV RNA的存在并随访跟踪复查,以判定是否为HIV感染窗口期。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经CDC确认为HIV感染的献血者流行率则急剧升高,2014年的献血者HIV感染率为2003年的26.61倍;感染HIV的献血者中由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升高。通过跟踪复查、Rt-PCR检测,4例抗-HIV阴性/NAT阳性样品为HIV感染窗口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窗口期检出率为1/117 995(4/471 978)。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在男性组、18-〈39岁组、已婚组、初次献血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39-〈60岁组、未婚组、重复献血组(P〈0.05),而非该地与该地户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的血液筛查机制与手段能较好地杜绝HIV感染窗口期带来的输血风险,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窗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晔华 穆红 +3 位作者 张坚磊 江雁 刘萍 王猛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酶聚合酶(RPA)技术对新型隐球菌快速核酸检测,建立新型隐球菌的即时检测(POCT)方法。方法磁珠法提取新型隐球菌标准菌株ATCC32609、150株阴性质控菌株(本实验室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DNA。在新型隐球菌DNA的5.8SrRNA...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酶聚合酶(RPA)技术对新型隐球菌快速核酸检测,建立新型隐球菌的即时检测(POCT)方法。方法磁珠法提取新型隐球菌标准菌株ATCC32609、150株阴性质控菌株(本实验室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DNA。在新型隐球菌DNA的5.8SrRNA编码基因区域设计6对候选引物,以ATCC32609作为建立RPA反应体系的参考菌株,凝胶法RPA基础试剂盒筛选可稳定扩增出新型隐球菌DNA片段的引物。依次稀释ATCC32609的McF2.0菌悬液,半定量法观察扩增反应阳性引物+ATCC32609的扩增反应,扩增反应阳性引物+150株阴性对照菌株验证该反应特异性。对扩增反应阳性引物设计探针,实时荧光RPA法观察ATCC32609的扩增反应,150株阴性对照菌株验证该反应特异性。取实验室保存10株新型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00份临床样本(包括脑脊液50份、痰15份、胸腹水15份、静脉血20份),分别用荧光法RPA和oasig实时荧光PCR法进行DNA扩增,观察是否存在扩增反应。结果引物2、5、6的目的条带清晰,无弥散拖尾现象,引物扩增反应阳性;对ATCC32609菌悬液1∶105稀释加入引物后扩增反应阳性;引物2、5、6均属于新型隐球菌编码核糖体RNA的DNA片段,比对结果符合率为100%;引物6扩增阴性对照菌株后,凝胶电泳未见扩增条带。引物6设计探针实时荧光反应结束时可见S形阳性扩增曲线;所有阴性对照菌株扩增结果阴性;对ATCC32609菌悬液1∶105稀释后加入引物6和探针仍可见阳性扩增曲线;以引物6和相应探针对10株新型隐球菌菌株扩增后均可见S形阳性扩增曲线。荧光法RPA试剂、oasig实时荧光PCR法检测100份临床样本中扩增反应阳性的分别为40、40份。结论RPA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实时荧光法RPA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实时荧光PCR法 新型隐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核苷酸(LNA)增敏的植烟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定量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芳 宋纪真 +3 位作者 范艺宽 牟文君 奚家勤 胡利伟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植烟土壤中的烟草黑胫病菌的定殖数量,以一种锁核苷酸(LNA)引物为基础,进行了植烟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数量的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普通DNA引物相比,LNA引物提高了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减少了引物...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植烟土壤中的烟草黑胫病菌的定殖数量,以一种锁核苷酸(LNA)引物为基础,进行了植烟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数量的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普通DNA引物相比,LNA引物提高了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减少了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产物的形成,提高了烟草黑胫病菌分子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②定量分析检测出14个烟草一大蒜轮作土样中烟草黑胫病菌的定殖数量为2.76×10^3~5.20×10^4个/g,且在4~5h内完成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烟草黑胫病菌 锁核苷酸(LNA) 荧光定量PCR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1例疑似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兴勃 彭武 +3 位作者 王旻晋 赵珍珍 唐思诗 应斌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61例疑似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PCP发病率以及PCP患者年龄、科室和病种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PCP疑似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断,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目的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61例疑似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PCP发病率以及PCP患者年龄、科室和病种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PCP疑似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断,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患者耶氏肺孢子菌(PJ)核酸检测结果和患者临床信息。使用SPSS22.0和EXCLE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1例疑似PCP病例的总体患病率为31.02%(112/361),总体病死率为8.93%(10/112);年龄为31~40岁的疑似病例PCP发病率最高,达46.51%(20/43),41~50岁年龄段PJ核酸检测阳性病例32例(28.75%),占比最高;HIV患者和肾脏病患者的PCP发病率最高。结论 PCP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肾脏疾病正成为PCP的高发基础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 荧光定量PCR 肺孢子菌核酸检测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临床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丹 李惠贞 +2 位作者 黄涛 张德明 谷大伟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临床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95份。采取SAT对以上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RNA、淋病奈... 目的探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临床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95份。采取SAT对以上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RNA、淋病奈瑟菌(NG)-RNA、生殖支原体(MG)-RNA、解脲脲原体(UU)-RNA检测。观察以上4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及其混合感染率,并分析比较不同临床诊断及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各病原体检出率结果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4种病原体均有阳性检出,单纯1种病原体感染64例(67.37%),其中UU29例(30.53%),CT16例(16.84%),NG11例(11.58%),MG8例(8.42%);2种或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有31例(32.63%),其中CT+UU混合感染占比最高,共计14例(14.74%);在不同临床诊断中,诊断为阴道炎患者中UU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炎及盆腔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G、NG及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中,年龄段在36~45岁之间女性生殖道感染者中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CT、NG及MG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AT在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灵敏度较高,其中UU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女性生殖道感染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多重PCR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辉 邸红芹 +3 位作者 吴海峰 孙红梅 孟自立 刘战地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多重PCR在流感病毒临床检测中的效能。方法以达安基因检测试剂盒为参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咽拭子样本,比较改良多重PCR和达安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检出率。结果共检测261例标本,改良多重PCR和达安基因试剂... 目的评估改良多重PCR在流感病毒临床检测中的效能。方法以达安基因检测试剂盒为参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咽拭子样本,比较改良多重PCR和达安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检出率。结果共检测261例标本,改良多重PCR和达安基因试剂盒检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阳性分为156例(59.8%)、7例(2.7%)和161例(61.7%)、8例(3.1%),两种检测方法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均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7,P=0.02和Kappa=0.93,P=0.07)。结论改良多重PCR与达安基因试剂盒检测一致较高,在流感病毒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高灵敏的HBV核酸定量检测方法
13
作者 李卓 于海涛 +1 位作者 高娟 黄燕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9期1464-1467,1471,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法用于HBV核酸定量检测,并评估其临床性能。方法 针对HBV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收集来自国内3家医院共计631例样本,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进行HBV核酸定量检测,评估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并... 目的 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法用于HBV核酸定量检测,并评估其临床性能。方法 针对HBV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收集来自国内3家医院共计631例样本,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进行HBV核酸定量检测,评估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并与普遍采用的对照试剂盒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性能。结果 本文建立的HBV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对5 IU/mL的HBV血清和血浆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且对HBV强阳性、弱阳性和临界阳性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该方法对于可能存在交叉的15种病原体、内源干扰物及外源干扰物均无交叉反应;与对照试剂的检测结果比较基本相同,对于不一致的样本,经过复检均和本文建立的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高灵敏核酸定量检测 TaqMan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14
作者 吴晓蔓 郭海波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聚合酶链反应 (PCR) -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定量分析核酸扩增产物的方法。方法 1.用PCR荧光定量分析仪实时监测 PCR扩增曲线 ,并选择合适的扩增循环次数 ;2 .将梯度标准乙型肝炎病毒 (HBV )阳性血清 (10 1 ~ 10 6 拷贝 /μl)... 目的建立一种聚合酶链反应 (PCR) -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定量分析核酸扩增产物的方法。方法 1.用PCR荧光定量分析仪实时监测 PCR扩增曲线 ,并选择合适的扩增循环次数 ;2 .将梯度标准乙型肝炎病毒 (HBV )阳性血清 (10 1 ~ 10 6 拷贝 /μl)分别进行 40 ,35及 32次循环次数的扩增 ,经琼脂糖电泳进行凝胶分析 ;3.选择凝胶分析软件中能客观反映核酸实际含量的最适参数 ,制定标准曲线。结果 40及 35次循环时 ,在 10 1 ~ 10 4拷贝 /μl线性良好 ,而在 10 4,10 5 及 10 6 拷贝 /μl 3个梯度时直线上升缓慢 ,趋于平坦。 32次循环时 ,10拷贝 /μl未能检出 ,10 2~ 10 6拷贝 / μl的 5个梯度的模板 (对数值 )与产物 (体积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7)。结论 32次循环线性范围较广 ,为最适循环次数 ;在 U VI band的吸光度定量分析指标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凝胶成像分析 核酸扩增产物 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判断对利福布汀敏感的利福平耐药菌株的简易方法
15
作者 刘国辉 张丽娜 +2 位作者 詹森林 袁静 王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7期80-83,共4页
目的: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中各探针的检测结果,判断在对利福平(RFP)耐药的菌株中,是否同时对利福布汀(RFB)耐药。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 目的: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中各探针的检测结果,判断在对利福平(RFP)耐药的菌株中,是否同时对利福布汀(RFB)耐药。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耐药结核患者共548例。收集患者的各类标本,包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脑脊液、尿液、脓液、病理组织及穿刺物等进行分枝杆菌培养。然后对培养物分别进行Xpert检测及结核快速药敏试验(绝对浓度法)。以绝对浓度法为金标准,将Xpert检测提示耐药的结果与金标准中RFB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pert检测结果任何一个探针阳性,提示对RFB交叉耐药的检验综合符合率在51.64%。Xpert检测中A、C、D+E探针阳性的菌株,提示对RFP存在耐药,但对RFB全部敏感,其他探针对药物灵敏度的指示意义不大。以绝对浓度法结果作为金标准,Xpert检测各探针对RFB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具有不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论:Xpert检测结果部分探针阳性,可以用来作为耐RFP患者选取RFB替代的指示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耐多药肺结核 利福平 利福布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快速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飞 余东升 +8 位作者 陈海燕 张战盈 方蔚恺 陆泽橼 李艳蕾 纪玉峰 关一夫 徐赤东 江海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9-184,共6页
为了实现MicroRNA的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MicroRNA快速检测仪.基于等温滚环扩增技术,采用光电检测方法,检测标志物受激发出的荧光光强,建立特征荧光分析检测系统.通过改变激发光强度、MicroRNA试剂浓度等参量,验证了该仪器可测量的... 为了实现MicroRNA的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MicroRNA快速检测仪.基于等温滚环扩增技术,采用光电检测方法,检测标志物受激发出的荧光光强,建立特征荧光分析检测系统.通过改变激发光强度、MicroRNA试剂浓度等参量,验证了该仪器可测量的MicroRNA的浓度范围为0.01~0.1μmol,可检测出的最低检出限为7个拷贝数,MicroRNA浓度与荧光信号强度之间为线性关系(R2=0.99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医用光学仪器 核酸检测 荧光 弱光探测 MICRORNA 滚环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春密 梁航 +2 位作者 刘丽 赵靖 徐淑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时患者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MP-SAT)...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时患者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MP-SAT)为阳性,治疗用药为阿奇霉素,动态监测其MP-SAT。对比分析MP-SAT转阴前及转阴后的临床征象、转阴前后炎症指标恢复。比较在不同MP-SAT转阴时间中患者的临床征象恢复状况、不同MP-SAT转阴时间患者入院时炎症指标及MP-SAT转阴时间与临床治愈时间的差异。结果MP-SAT转阴时间为(3.0±0.9)周,临床痊愈时间为(2.9±0.7)周,两者呈正相关(r=0.701,P=0.031)。MP-SAT转阴后患者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例数明显少于转阴前(P<0.05)。治疗2周,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均比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AT转阴时间越长,患者临床征象恢复时间也越长,且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指标值越高。MP-SAT阳性病例的临床痊愈时间为(2.9±0.7)周,MP-SAT转阴时间为(3.0±0.9)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05)。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有相关性,可评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核酸及等位位点特异性扩增技术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明华 景奉香 +4 位作者 李瑶 吴海 张冀申 张亚龙 孙文洁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9-194,共6页
基于等位位点特异性扩增的原理,设计锁核酸修饰KRAS基因突变特异性扩增引物,结合封阻探针技术,建立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发现,锁核酸修饰的引物及探针可显著提高等位位点特异性扩增技术用于复杂样本中的微量基因突... 基于等位位点特异性扩增的原理,设计锁核酸修饰KRAS基因突变特异性扩增引物,结合封阻探针技术,建立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发现,锁核酸修饰的引物及探针可显著提高等位位点特异性扩增技术用于复杂样本中的微量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度,该技术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可达0.01%~0.1%。进一步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标本,并用DNA测序法作为对照,同时用健康人血浆标本建立阴性检测结果判读标准,以初步评价该方法应用于循环DNA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结果发现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主要是G12C、G12A和G12R,而且q 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6.15%,高于DNA测序法(13.46%),阴性结果与DNA测序法的符合率为100%。此外,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KRAS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组织标本中的突变检出率及常见突变类型基本相符。上述结果说明该方法检测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肿瘤患者循环血液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DNA(ct DNA) KRAS基因突变检测 荧光定量PCR方法(q PCR) 等位基因扩增 锁核酸(LNA)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核酸荧光标记型定量统一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冰 罗云波 +2 位作者 黄昆仑 张园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3-221,共9页
功能核酸是一类具有特定空间构象、执行特异生物功能的天然或者人工核酸序列,具有易于修饰、价格低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搭载荧光传感系统,组装成多种荧光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食品风险因子检测、疾病诊断... 功能核酸是一类具有特定空间构象、执行特异生物功能的天然或者人工核酸序列,具有易于修饰、价格低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搭载荧光传感系统,组装成多种荧光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食品风险因子检测、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首先明确功能核酸与荧光定量检测技术等相关概念,详细阐述了几种重要的荧光物质的特点以及其与功能核酸的分子识别、作用方式与发光机制,再主要从功能核酸荧光标记型定量统一化检测技术与其实际应用角度进行分类介绍与评价对比,最后就功能核酸荧光标记型定量统一化检测技术在多种领域的检测分析中的研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与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酸 荧光 发光机制 定量检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实时荧光RPA诊断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静远 缪发明 +2 位作者 陈腾 李敏 扈荣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7-207,共11页
【目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自2018年首次暴发于我国沈阳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研究针对其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建立一种快速核酸检测技术,为及时发现、准确处理... 【目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自2018年首次暴发于我国沈阳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研究针对其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建立一种快速核酸检测技术,为及时发现、准确处理ASF疫情提供一种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针对ASFV保守的B646L(p72)基因,设计并筛选合适的引物、探针组合,利用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对反应体系、反应条件、样品处理步骤等进行优化;利用质控品,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对1 00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利用OIE推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和病毒分离,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筛选得到一套合适的引物、探针,建立了针对ASFV p72基因的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上,最适反应条件为39℃10 s,39℃20 s,40个循环,扩增反应时间约20 min;室温裂解法可取代传统核酸提取方法作为本检测的样品处理方法;使用优化后的条件,可在30 min内实现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和结果判定的整个过程,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本方法对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1型/2型(PCV1/2)、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样品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本方法对基因I型、II型、IX型ASFV的模拟样品均可检出,对II型ASFV阳性模拟血样品可检测至10拷贝/μL,对已知阳性临床组织样品可检至1:103.0稀释度,与OIE推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一致。通过对1 00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实时荧光RPA诊断方法检出17份阳性,其结果与qPCR方法完全一致;病毒分离获得17份阳性培养物。【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核酸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型、简单、特异、快速诊断非洲猪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实时荧光RPA 核酸检测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