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ending Labor Relations:A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for Protecting Social Insuranc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Judicial Cases
1
作者 YUE Zongfu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5期1098-1121,共24页
With the rise of new business forms,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era model of binding social insurance to labor relations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In the context of these new business forms,whether the protect... With the rise of new business forms,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era model of binding social insurance to labor relations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In the context of these new business forms,whether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social insurance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 be“decoupled from labor relations”has become a hotly debated topic in academia,with“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labor relations”emerging as a key variable influenci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policy choices on classified social insurance coverage.Based on this,the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insurance and labor relations to analyze cases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It examin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nding social insurance to labor relations and suggests promoting social insurance policy innovation by transcending labor relations.The paper advocates abandoning the path dependency that starts with labor relations and clarify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workers’access to social insurance rights should be based on labor rather than employment.To adapt to the profit model of new business forms,it proposes establishing a rule of“proportional responsibility for commissions,”where the soci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 base is determined by the proportion and amount of corporate commissions.By reasonably setting rates,it will prot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business forms in a balanced manner.In this way,enterprises can share social insurance responsibilities according to unified rules without worrying about being classified as having a labor relationship,which helps fully protect workers’social insurance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romotes fair competi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mong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transcending labor relations social insurance judicial c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民族复兴中塑造族际关系的新形态
2
作者 周平 《世界民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同时,也推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促成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作为一种聚族现象的中华民族和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及其族际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动。族际关... 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同时,也推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促成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作为一种聚族现象的中华民族和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及其族际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动。族际关系的变动既有朝着民族复兴方向演变的确定性,又有朝着其他方向变化的不确定性,所以民族领域的风险隐患难以避免。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既要及时和恰当应对族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对族际关系进行主动的塑造,从而构建一种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族际关系新形态。要达此目标,就必须构建一套以中华民族为总体框架的关于国内各民族和族际关系的理论论述,促成民族叙事由“少数民族中心论”向中华民族整体论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关系 族际关系变动 族际关系新形态 民族理论
原文传递
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黄帅 李忠强 屈莹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是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具有贴近劳动者、快速响应劳动者权益保障需求等特点,本文通过调研、总结等方法,...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是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具有贴近劳动者、快速响应劳动者权益保障需求等特点,本文通过调研、总结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支配下新业态从业者的生存之困与化解方法
4
作者 曹莹 《决策与信息》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目前,以数字算法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平台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各类新业态从业者的重要载体。研究显示,新业态从业者不仅在劳动收入、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安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平台企业的“算法控制”,而且由于后者常常有意凭借... 目前,以数字算法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平台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各类新业态从业者的重要载体。研究显示,新业态从业者不仅在劳动收入、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安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平台企业的“算法控制”,而且由于后者常常有意凭借算法技术优势模糊劳动雇佣关系,从业者普遍面临着合同签约率低、社会保障覆盖低、工伤保险认定和劳动维权难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受“算法支配”的生存处境也对从业者的自我感知、情绪稳定性、社会心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安全隐患。有效化解新业态从业者的生存之困,需要政府、平台企业、从业者三方共同努力,从加强制度保障、技术优化、提高从业群体组织化水平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平台经济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算法控制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生存之困 劳动关系 社会心理 就业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尺巷“和”文化背景下新就业形态用工纠纷调解制度的完善
5
作者 程龙 李坤刚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多部门对新就业形态用工纠纷的调解可以汲取安徽省六尺巷“和”文化的精髓,新就业形态的调解制度值得关注。当下仲裁或诉讼前的调解制度不合理、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当事人劳动争议的调解,导致仲裁或诉讼前的调解难以有效息... 多部门对新就业形态用工纠纷的调解可以汲取安徽省六尺巷“和”文化的精髓,新就业形态的调解制度值得关注。当下仲裁或诉讼前的调解制度不合理、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当事人劳动争议的调解,导致仲裁或诉讼前的调解难以有效息讼止争。应扩大调解组织范围,将部分争议调解设定为仲裁或诉讼的前置程序,就工会、劳动监察等组织力量提前介入出台探索性规定;结合不同岗位劳动关系认定,建立具有过渡性质的参考清单;科学设置调解时间,填补调解协议方面的规则空白,完善程序规则;按照“分步走”“递进式”的完善思路,在法律政策层面强化支撑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尺巷“ 和”文化 调解制度 新就业形态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兼论“不完全劳动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娄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9,共18页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脱离民法交换给付的维度,形成了一个以关注主体特征和组织特征为视角的全新的法律领域;从现实的角度观察,我国劳动法学界在全面接受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之后,正在有意识地构建中国自主的劳动法知识体系。在法律规范的层面上,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从属性的类型、权重和要素等相关内容,但是在法律实践的层面上,已经确定了“从属性+要素”的劳动关系认定思路,并开始反哺劳动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全劳动关系”系我国为应对平台用工进行的一项政策性司法创设,劳动关系从属性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理论支撑。从逻辑上推理,不完全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民事劳务关系遵循一致的从属性考量标准,因此能够构成一类独立的法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从属性 劳动法 不完全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下如何破局劳动者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基于众包骑手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亮 李宏勇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共14页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参保覆盖对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职业伤害风险较高且从属性偏弱的众包骑手群体为对象,从工伤保险覆盖的供需主体利益均衡视角,构建即时配送平台、众包骑手与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众...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参保覆盖对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职业伤害风险较高且从属性偏弱的众包骑手群体为对象,从工伤保险覆盖的供需主体利益均衡视角,构建即时配送平台、众包骑手与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众包骑手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生成的内在机理,推进众包骑手形成参保覆盖的具体措施。利用MATLAB仿真验证博弈分析的相关结果。研究发现:骑手遭受职业伤害的概率会影响骑手对商业保险经济补偿与平台对骑手赔偿的期望收益判断,从而影响骑手的参保策略选择;骑手参保下的订单量与单价下降损失高于商业保险资金成本,商业保险经济补偿低于平台对骑手赔偿是造成骑手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的直接原因;政府是推动骑手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的关键主体,通过降低骑手参保下的损失与平台工伤保险缴纳费率,提高对平台“漏保”行为的处罚与平台对骑手赔偿等措施,能够加快推进骑手工伤保险的参保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工伤保险 众包骑手 演化博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爱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从业者 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劳动关系法律属性及制度构建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聂婴智 罗玉杭 张义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地位不清晰;二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制度构建方案不明确。参考“类雇员”制度及多要素权衡规则,在劳动三分体系基础之上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纳入未来《劳动法典》中专门规制;二是引入考察要素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三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权利划分为基础权利和特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关系 劳动从属性 新就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10
作者 赵奕鸿 田向辉 +2 位作者 程五一 季淮君 许素睿 《安全》 2024年第8期68-75,共8页
为了解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现状,促进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水平有效提升,首先,对国内外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现状进行梳理,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然后,对快递员职业伤害类型及... 为了解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现状,促进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水平有效提升,首先,对国内外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现状进行梳理,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然后,对快递员职业伤害类型及相关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工伤认定复杂、主体责任缺失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职能、企业责任和工会作用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该研究可对我国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其他行业新业态劳动者相关保障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员 新业态劳动者 职业伤害保障 劳动关系 工伤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ution of the Nucleon Structure Problem from a Field Theory of Fermions and Bosons and the Origin of the Proton Stability
11
作者 Hans-Peter Morsch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CAS 2024年第4期1655-1669,共15页
A bound state formalism derived from a fermion-boson symmetric Lagrangian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nucleon masses, the charge neutrality of the neutron, the magnetic moment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 r... A bound state formalism derived from a fermion-boson symmetric Lagrangian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nucleon masses, the charge neutrality of the neutron, the magnetic moment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 ratios μpGEp/GMpand μnGEn/GMn.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is obtained, assuming a mixing of a scalar bound state of 3(f f¯)fstructure with its corresponding vector (f f¯)fstate (f indicating massless elementary fermions). Only a few parameters are needed, mainly fixed by energy and momentum conservation. The nucleon stability is explained by an extra binding in the confinement potential, negative for electric and positive for magnetic binding of the proton, and opposite for the neutron. The stronger electric extra binding of the proton allows a decay of the neutron to proton and elect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and Neutron Properties Described in a new Bound State formalism by a Mixing of Two related Bound States Quant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ir Masses RADII Magnetic Moments and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 Ratios High Stability Due to Extra Binding in the Confinement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会视域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路径探索与创新——以西安市外卖配送员为例
12
作者 郑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经济发展浪潮已然来临,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吸纳大量劳动就业,但也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工会作为亿万职工的“娘家人”,有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通过积... 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经济发展浪潮已然来临,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吸纳大量劳动就业,但也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工会作为亿万职工的“娘家人”,有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通过积极探索平台经济下工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实践,以西安市外卖配送员为例,对建会入会、劳动基准、算法管理、社会保险等进行分析,提出工会提质升级阶段发展新要求,从完善劳动基准、社会保险权益和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优势等方面,探索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号”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权益保障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国内研究态势、议题及趋向
13
作者 闫慧慧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6期71-80,共10页
构建数字零工和谐劳动关系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内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研究态势,呈现出的渐进性研究特点,反映了该问题发展背后深刻的现实之问和时代之变。透过样本文献的理论争辩,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 构建数字零工和谐劳动关系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内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研究态势,呈现出的渐进性研究特点,反映了该问题发展背后深刻的现实之问和时代之变。透过样本文献的理论争辩,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关键性议题:一是数字零工概念内涵的讨论,二是数字零工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的剖析与批判,三是数字零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多角度探讨。根据文献计量分析和关键议题梳理的结果,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考证:一是在概念界定层面厘清数字零工概念边界并准确分类,减少混用;二是在理论研究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同时借鉴多学科研究成果;三是在问题导向层面回应劳动关系认定问题,实现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数字零工劳动权益保障不断完善的良性互动;四是在价值实现层面明确构建和谐数字零工劳动关系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零工 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 新时代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调研报告
14
作者 许倩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通过以网约车司机为切入点,深入调研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详细了解网约车司机生存现状和其所面临的困境,梳...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通过以网约车司机为切入点,深入调研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详细了解网约车司机生存现状和其所面临的困境,梳理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推进以行业工会为主导的入会、维权、服务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网约车司机 新就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15
作者 胡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47,共14页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不断增加。新就业形态对支撑就业基本面、普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交通事故等职业伤害后,常常因为不能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享受相应的...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不断增加。新就业形态对支撑就业基本面、普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交通事故等职业伤害后,常常因为不能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只能涵盖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平台新就业形态具有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的特点,同时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使其欠缺人格从属性,无法认定劳动关系,进而与工伤保险制度存在根本冲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平台提供独立自主的劳务,虽然欠缺人格从属性,但他们在平台工作赚取的收入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形成了强烈的经济从属性,因其经济条件较为有限,更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因此,我国应创设独立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劳动关系 工伤保险 经济从属性 职业伤害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工群体劳动权益保护研究:域外实践及我国的应对 被引量:25
16
作者 涂永前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6,共13页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普及,以数字技术平台为媒介的新形态--零工经济--不断发展,与其深度关联的零工劳动群体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19年9月率先颁布了适用于互联网平台与劳动者法律关系认定问题...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普及,以数字技术平台为媒介的新形态--零工经济--不断发展,与其深度关联的零工劳动群体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19年9月率先颁布了适用于互联网平台与劳动者法律关系认定问题的零工经济法案,该法案就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明确提出了ABC检验标准。加州零工经济法案是平台企业与零工劳动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势必对零工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就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及平台企业在我国的不断兴起和发展,零工经济及灵活就业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如何借鉴加州零工经济法案助推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对于我国零工职业群体广泛的城市自由职业者及农民工群体,保护零工劳动群体利益对扩大就业、增加其收入意义重大,深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经济 零工劳动群体 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劳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关系变化、劳动者需求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被引量:22
17
作者 封进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66-78,共13页
随着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化,传统的社会保险安排难以满足需求。我国已在探讨将劳动者分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和自由职业者三类,社会保险制度也需相应改革。本文回顾了过去40多年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逻辑及其对社... 随着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化,传统的社会保险安排难以满足需求。我国已在探讨将劳动者分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和自由职业者三类,社会保险制度也需相应改革。本文回顾了过去40多年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逻辑及其对社保改革的推动,指出新就业形态的特征给社保制度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社保需求的差异性及对多维度劳动者权益的诉求。本文提出了就业形态多样化下社保改革的四点建议,即在明确企业责任的基础上,给予劳动者选择就业身份的权利;完善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安排;促进在转换劳动关系类型时的社会保险待遇衔接;建设多支柱、保障公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社会保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从地方自行试点到国家统一试点的探索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思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6-49,共14页
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问题,不仅关系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工伤保障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自行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建立统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新就业... 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问题,不仅关系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工伤保障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自行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建立统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需要从制度属性、筹资机制与基金管理、职业伤害确认、经办服务与管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等方面构建。与此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起坚实的职业伤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职业伤害保障 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思斌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根本遵循,回应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安全规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根本遵循,回应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安全规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长期高度重视。但是,现有劳动法律制度难以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由于游离在劳动法律框架之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着劳动权利保障缺失、社会保险保障不足、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权利难以获得救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此,应当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劳动标准,创新社会保险制度,并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就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权益保障 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就业形态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承坪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6-35,85,共11页
人工智能正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变,具备无监督学习能力和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并在脑机接口、自动驾驶、生物医疗和科学研究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具有交叉关系,人工智能在许多需要程序性、重复性... 人工智能正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变,具备无监督学习能力和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并在脑机接口、自动驾驶、生物医疗和科学研究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具有交叉关系,人工智能在许多需要程序性、重复性工作的行业中会对劳动力形成深度替代,但难以替代具备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认知技能以及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的劳动力。人机合作可以形成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互补,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当前基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平台,出现了大量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具有劳动关系灵活化、就业无界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等显著特征,它与由雇主组织生产、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场所的传统就业形态有较大的区别。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但也给包括就业在内的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需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就业形态变化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就业形态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