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颌前牙三种不同方法根管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1
作者
池学谦
张成飞
+3 位作者
曹翠丽
严晓燕
陈惠珍
张金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根管壁的最小厚度,为临床预备桩腔末端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0个,随机分为3组(n=20)进行根管预备,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根管壁的最小厚度,为临床预备桩腔末端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0个,随机分为3组(n=20)进行根管预备,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组: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所有牙齿用金刚砂片分别在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截断牙根,截断面垂直于根管。用游标卡尺测量断面根管近中壁、远中壁最薄处厚度。结果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剩余根管壁厚度均数都大于1mm。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行直线相关分析,只有B组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远中壁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它组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经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推荐使用3#P型钻预备上颌前牙桩腔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根管壁厚度
根管预备
桩腔预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根管治疗术后即刻桩核预备并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鸿旭
王毅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5期59-62,65,共5页
目的观察根管充填术后即刻进行桩核预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门诊93例患者106颗完成根管治疗术后需行根管桩核预备+全冠修复的牙齿(如残根、残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治疗。实验组采用根管治疗...
目的观察根管充填术后即刻进行桩核预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门诊93例患者106颗完成根管治疗术后需行根管桩核预备+全冠修复的牙齿(如残根、残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治疗。实验组采用根管治疗术后即刻进行桩道预备+烤瓷冠牙体预备;对照组按常规于治疗后一周进行桩道预备并烤瓷冠修复。随访6个月~2年。复诊时检查牙齿有无叩痛,有无松动,牙龈健康状况,烤瓷冠龈缘密合程度,并X线片检查根尖周及牙周膜状况。制定评价标准,做出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经2年的随访,对照组中于修复前出现1例颊舌向劈裂,4例牙冠部分折裂;术后1年3例有牙周炎症状;术后2年4例出现根尖周炎,1例发现有桩核轻度松动,均计为失败病例,共13例,成功率76.36%。实验组术前无牙折现象,2例术后2年出现根尖周炎症状。1例于术后1年有牙周炎症状。均计为失败病例,共3例。成功率达94.12%。实验组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刻预备优于术后1周进行桩核预备的常规方法,有利于根尖的封闭,减少桩核预备的常见并发症,为保存患牙争取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术
即刻桩道预备
延迟桩道预备
烤瓷冠
残冠
残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颌前牙三种不同方法根管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1
作者
池学谦
张成飞
曹翠丽
严晓燕
陈惠珍
张金廷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特诊科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所神经生物室
河北省石家庄市维明医院口腔科
出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指导课题(052761223)
河北省卫生厅指导项目(2005173)
文摘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根管壁的最小厚度,为临床预备桩腔末端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0个,随机分为3组(n=20)进行根管预备,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组: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所有牙齿用金刚砂片分别在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截断牙根,截断面垂直于根管。用游标卡尺测量断面根管近中壁、远中壁最薄处厚度。结果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剩余根管壁厚度均数都大于1mm。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行直线相关分析,只有B组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远中壁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它组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经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推荐使用3#P型钻预备上颌前牙桩腔末端。
关键词
剩余根管壁厚度
根管预备
桩腔预备
Keywords
residual dentin thickness root canal preparation post space preparation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根管治疗术后即刻桩核预备并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鸿旭
王毅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口腔科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5期59-62,65,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根管充填术后即刻进行桩核预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门诊93例患者106颗完成根管治疗术后需行根管桩核预备+全冠修复的牙齿(如残根、残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治疗。实验组采用根管治疗术后即刻进行桩道预备+烤瓷冠牙体预备;对照组按常规于治疗后一周进行桩道预备并烤瓷冠修复。随访6个月~2年。复诊时检查牙齿有无叩痛,有无松动,牙龈健康状况,烤瓷冠龈缘密合程度,并X线片检查根尖周及牙周膜状况。制定评价标准,做出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经2年的随访,对照组中于修复前出现1例颊舌向劈裂,4例牙冠部分折裂;术后1年3例有牙周炎症状;术后2年4例出现根尖周炎,1例发现有桩核轻度松动,均计为失败病例,共13例,成功率76.36%。实验组术前无牙折现象,2例术后2年出现根尖周炎症状。1例于术后1年有牙周炎症状。均计为失败病例,共3例。成功率达94.12%。实验组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刻预备优于术后1周进行桩核预备的常规方法,有利于根尖的封闭,减少桩核预备的常见并发症,为保存患牙争取了机会。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术
即刻桩道预备
延迟桩道预备
烤瓷冠
残冠
残根
Keywords
root
canal
treatment
Immediate
post
space
preparation
Delayed
post
space
preparation
PFM
residual
crown
residual
root
分类号
R781.0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颌前牙三种不同方法根管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池学谦
张成飞
曹翠丽
严晓燕
陈惠珍
张金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根管治疗术后即刻桩核预备并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田鸿旭
王毅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