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ver2D模型及其在漓江桂林市区段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崔玲 陈余道 蒋亚萍 《广西水利水电》 2007年第3期6-9,13,共5页
River2D模型是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中的一个河流水动力学和鱼类栖息地模拟软件,可以模拟流量和鱼类栖息地之间的定量关系。介绍了River2D模型的构成及理论基础。利用漓江桂林市区段地形图和实地勘测的地形数据,建立漓江桂林市区段Riv... River2D模型是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中的一个河流水动力学和鱼类栖息地模拟软件,可以模拟流量和鱼类栖息地之间的定量关系。介绍了River2D模型的构成及理论基础。利用漓江桂林市区段地形图和实地勘测的地形数据,建立漓江桂林市区段River2D模型,初步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地反映某个特定条件或某个时刻河流流量、流速及水深的分布情况,可以在河流修复等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2d模型 漓江 模拟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ver 2D模型的黄河花园口河段生态流量研究
2
作者 龙瑞昊 马永胜 +1 位作者 任姗 雷凯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保护的限定性因子,采用栖息地模型模拟不同流量下对应的黄河鲤鱼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河段鲤鱼产卵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0 m^(3)/s,生长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430 m^(3)/s,越冬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50 m^(3)/s。计算结果可以为花园口核心鱼类保护区的鱼类保护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的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 2d模型 栖息地 加权可用面积 黄河鲤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VER2D的西藏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流量模拟研究
3
作者 马俊超 范晓志 栾会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需流量与可利用栖息地面积的关系曲线及分布图。结果表明:鮡科鱼类在4~9月的生长及繁殖期间适宜的生态流量范围为22.0~33.0 m^(3)/s。根据可利用栖息地二维分布图可知,鱼类有效栖息地集中分布在河道中心区域,流量增加后,有效栖息地由河道中间带状分布向河道两边延伸。研究成果可为鮡科鱼类的保护及电站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2d模型 物理栖息地 可利用栖息地面积 扎拉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ver2D在码头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珺 陈余道 《吉林水利》 2013年第5期33-35,54,共4页
数学模型是防洪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介绍了River2D模型的基本原理及River2D在平乐黑山码头防洪评价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天然2%、5%、10%和20%洪水频率下的河势影响,结果表明:黑山码头建设后对河道流态的变化多限于码头平台桩基... 数学模型是防洪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介绍了River2D模型的基本原理及River2D在平乐黑山码头防洪评价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天然2%、5%、10%和20%洪水频率下的河势影响,结果表明:黑山码头建设后对河道流态的变化多限于码头平台桩基局部范围,与水面线一样,对河势的影响不明显,不会影响到河势的整体稳定性,但会加强沙滩的冲刷,减少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2d模型 防洪评价 码头 水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产卵场生境模拟和底质修复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茜 张天予 +2 位作者 冯镜洁 何涛 李然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河流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连通性,改变了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可能导致局部鱼类产卵场生境破坏。针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构建了融合流速、水深、底质生境需求的产卵场生境适宜评价模型,利用水槽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底质修复方案... 河流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连通性,改变了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可能导致局部鱼类产卵场生境破坏。针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构建了融合流速、水深、底质生境需求的产卵场生境适宜评价模型,利用水槽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底质修复方案下的河床糙率变化,并采用流速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鱼类产卵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产卵场的水动力学条件及加权可利用面积(weighted useable Area,WUA)分布情况。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底质修复后的生境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当底质指数在60%时,相较于修复前,齐口裂腹鱼在三种流量条件下的WUA从343.0~536.2m^(2)提升至1225.2~2019.1m^(2),WUA占比从3.0%~5.9%提升至10.7%~22.5%,得到了明显改善。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鱼类产卵场的生境模拟以及底质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产卵场 river2d模型 水力生境 底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鱼类产卵场健康的生态需水核算--以西江东塔产卵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华彬 余春雪 苏美蓉 《人民珠江》 2020年第5期61-72,共12页
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敏感场所,具有特殊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对鱼类自然繁殖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为有效缓解家鱼资源衰退趋势,开展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需水核算研究,保障家鱼繁殖的用水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次以西江段东塔产... 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敏感场所,具有特殊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对鱼类自然繁殖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为有效缓解家鱼资源衰退趋势,开展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需水核算研究,保障家鱼繁殖的用水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次以西江段东塔产卵场为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为目标物种,构建研究区水动力特征指标适宜性曲线,采用二维河流水动力学模型River2D,模拟不同流量下流速和水深等因素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建立流量与四大家鱼栖息地权重可用面积变化的关系,从而确定研究区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0种流量工况(1 000~20 000 m^3/s)模拟结果显示,东塔产卵场最大权重可用面积为101 935.48 m^2,适宜权重可用面积对应的生态需水量为10 277.54~12 546.61 m^3/s,该值可作为四大家鱼产卵期的生态需水峰值。基于历史月平均流量工况模拟结果显示,东塔产卵场1-12月可利用加权面积最小值对应的流量分别为:1 339.67、1 256.53、1 361.93、2 126.09、4 057.10、6 202.66、6 734.19、5 316.12、3 092.66、1 680.32、1 234.40、1 168.32 m^3/s,该系列值可作为维持东塔产卵场功能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利用维持四大家鱼产卵场健康确定河道生态需水量有利于鱼类种质资源的提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乃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产卵场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适宜性曲线 river2d模型 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