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ebris flow control effect and hazard assessment in Xinqiao Gully,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area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Chang Yang Yong-bo Tie +3 位作者 Xian-zheng Zhang Yan-feng Zhang Zhi-jie Ning Zong-lia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8-263,共16页
Xinqiao Gully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2023"6-26"Xinqiao Gully debris flow ev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 Xinqiao Gully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2023"6-26"Xinqiao Gully debris flow ev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bris flow control project and evaluated the debris flow hazards.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the indicators of flow intensity reduction rate and storage capacity fullness were propo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in the debris flow even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bris flow control project reduced the flow intensity by41.05%to 64.61%.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dam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upstream to the mouth of the gully,thus effectively intercep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debris flow.By evaluating the debris flow of different recurrence intervals,further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managing debris flow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penLISE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Xinqiao Gully Sichuan province Geological hazards survey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高性能轴流式涡轮部件逆向设计研究
2
作者 姚金明 蒋云帆 +2 位作者 曹志远 潘率诚 张楷东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针对轴流式涡轮部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以及研制周期较长等特点,开展了基于三维光学扫描及逆向工程技术的小尺寸高性能轴流式涡轮部件逆向设计。通过非接触式三维结构光学扫描仪获取了涡轮整体叶盘及导向器实物的点云数据;在点云数据... 针对轴流式涡轮部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以及研制周期较长等特点,开展了基于三维光学扫描及逆向工程技术的小尺寸高性能轴流式涡轮部件逆向设计。通过非接触式三维结构光学扫描仪获取了涡轮整体叶盘及导向器实物的点云数据;在点云数据预处理及自动对齐的基础上,利用复杂型面三维重构技术,实现了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建;基于有限元分析开展了部件的气动性能及结构强度计算,验证了逆向设计轴流式涡轮部件的可行性;并通过进一步梳理总结,建立了轴流式涡轮部件逆向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建立的轴流式涡轮部件逆向设计方法及流程可使得设计部件有效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显著缩短设计周期,能够为同类部件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涡轮 三维光学扫描 逆向工程 气动性能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数值模拟及提升研究
3
作者 谭礼斌 袁越锦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评估某四缸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和探究影响工作流量的因素,采用GT-COOL软件搭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一维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部件出水管径、部件流动阻力、水泵性能对工作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10000 r/min时冷却系... 为评估某四缸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和探究影响工作流量的因素,采用GT-COOL软件搭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一维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部件出水管径、部件流动阻力、水泵性能对工作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10000 r/min时冷却系统初始状态的总流量为79.8 L/min;水泵出水管径21 mm和节温器小循环出水管径13 mm、油水交换器及散热器流动阻力各降低20%时冷却系统总流量为83.7 L/min;水泵传动比和水泵单品性能对冷却系统工作流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提升水泵单品性能和降低冷却系统总阻力,冷却系统的工作流量增加至90 L/min。经验证,发动机转速10000 r/min时冷却系统总流量实测值为88.5 L/min,与仿真预测值90 L/min间相差1.5 L/min,误差为1.7%,说明冷却系统工作流量仿真结果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流量评估及流量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冷却系统 工作流量 部件流阻 水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叉车发动机舱热流场仿真分析及优化
4
作者 王以阳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79-80,共2页
以某叉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lab和HyperWorks CFD软件对其发动机舱热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叉车中间截面压力云图、温度矢量图和流线图以及散热性能的分析,发现了设计过程中存在可优化之处,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某叉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lab和HyperWorks CFD软件对其发动机舱热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叉车中间截面压力云图、温度矢量图和流线图以及散热性能的分析,发现了设计过程中存在可优化之处,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体现了不同因素对整车散热性能影响的程度,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发动机舱 热流场分析 散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预测研究
5
作者 杨国俊 田里 +2 位作者 唐光武 毛建博 杜永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8,共13页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预测数据序列,并利用Markov链和D-S理论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桥梁性能退化的组合预测.实际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性能退化率可以直观地表征在梁性能退化的速度.其次,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4%,较于回归、灰色和模糊加权Markov链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1.11%,0.88%和2.8%,而后验差比值为0.242,小于0.35;模型的标准差为9.021,相比其他模型分别减小了3.978,3.405和7.500,而变异系数为0.109,均小于其他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可为在役桥梁结构性能退化预测与维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性能退化预测 D-S证据理论 MARKOV链 组合预测模型 桥梁性能退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logies and studies of gas exchange in two-stroke aircraft piston engine:A review 被引量:4
6
作者 Yu ZHOU Xueyu LI +6 位作者 Shuiting DING Shuai ZHAO Kun ZHU Longtao SHAO Farong DU Gerui WANG Zheng X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50,共27页
The in-cylinder gas exchange process is crucial to the power performance of two-stroke aircraft piston engines,which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complex factors such as high-altitude performance variation and in-cylinder ... The in-cylinder gas exchange process is crucial to the power performance of two-stroke aircraft piston engines,which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complex factors such as high-altitude performance variation and in-cylinder flow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as exchange types,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ory and the validation methods of gas exchange technology,while also discusses the trends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gas exchange systems and,more importantly,points out that the innovation of gas exchange types,the modifica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and the technology of variable airflow organization are the ke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piston engine Aircraft power systems Gas exchange High-altitude performance In-cylinder flow TWO-STROK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原文传递
基于冷气射流的涡轮流动主动控制数值模拟
7
作者 高源 郑群 +1 位作者 霍东晨 高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涡轮流量调节的需求,以某涡轮的第一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在导叶上不同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流量的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涡轮流量调节量对于射流位置十分敏感,在喉部上游...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涡轮流量调节的需求,以某涡轮的第一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在导叶上不同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流量的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涡轮流量调节量对于射流位置十分敏感,在喉部上游附近的流量调节量最大;加入射流后涡轮损失增加,损失主要发生在射流于壁面上的流动区域;加入射流后,沿径向的大部分导叶出口气流角增大,从轮缘至轮毂导叶出口气流马赫数先增大后减小;涡轮流量调节效果与射流角度、射流流量成正比,当射流位于喉部附近、射流角度为90°、相对射流量为5%时,涡轮进口流量改变量达到13.03%,说明利用叶片表面射流,可以达到调节涡轮流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冷气射流 流量控制 涡轮性能 出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nsbo渗流的平面应变固结分析
8
作者 马跃 刘忠玉 刘朝凡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为了考察非Darcy渗流对二维地基固结过程的影响,引入Hansbo渗流方程描述饱和黏性土中的渗流规律,修正了Terzaghi-Rendulic平面应变固结方程,并给出了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格式;采用不同的Hansbo渗流参数,分析了条形荷载作用下有限深度地... 为了考察非Darcy渗流对二维地基固结过程的影响,引入Hansbo渗流方程描述饱和黏性土中的渗流规律,修正了Terzaghi-Rendulic平面应变固结方程,并给出了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格式;采用不同的Hansbo渗流参数,分析了条形荷载作用下有限深度地基的固结特性。结果表明:Hansbo渗流延缓了平面应变固结的过程,并且随着Hansbo渗流参数的增大,超静孔压的消散变得更为缓慢,因此,按Darcy渗流对二维地基进行的常规固结分析将会高估其固结速率;与Biot固结理论相比,在Terzaghi固结理论框架内,条形荷载下固结初期地基中局部的孔压增大现象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探寻更为准确的饱和黏性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平面应变固结 饱和黏性土 Hansbo渗流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quasi-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simulation technique incorporating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for aero engine
9
作者 Yuchen DAI Manxiang SONG +1 位作者 Donghai JIN Xingmin GU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25-346,共22页
Current transient analysis predominantly relies on zero-dimensional/one-dimensional tools,proficient at capturing aero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across critical engine stations but insufficient 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 Current transient analysis predominantly relies on zero-dimensional/one-dimensional tools,proficient at capturing aero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across critical engine stations but insufficient 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evolution during transients.Addressing this gap,the study presents an enhanced quasi-three dimensional(quasi-3D)transient s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integrates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offering a significant leap from the preceding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quasi-steady assumption.By embedding the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on density,momentum,and energy within the physical temporal dimension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the refined quasi-3D transient model achieves a closer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a.Validation against a single-shaft turbofan engine’s experimental data confirms the model’s accuracy.Average errors f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including shaft speed,thrust,mass flow rate,and critical component exi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remain below 0.41%,5.69%,2.55%,3.18%and 0.67%,respectively.Crucially,the model exposes a discernible temporal lag in the compressor outle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due to volume effects—previously unquantified in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s.An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meridional flow field emphasizes the consequential role of volumes in transient flow field evolution.Incorporating volume effects within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s enhances engine modeling and is pivotal for precise transient analysis in engin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s Transient simulation Quasi-3D modeling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flow field evolution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原文传递
民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吸雨特性数值研究
10
作者 赵文燕 曹传军 张晓诗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航空发动机飞行中遭遇暴雨天气会吸入大量雨水,诱发压气机性能恶化,甚至出现失速、喘振,导致发动机熄火停车。为了评估雨水吸入对高压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十级高压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两相... 航空发动机飞行中遭遇暴雨天气会吸入大量雨水,诱发压气机性能恶化,甚至出现失速、喘振,导致发动机熄火停车。为了评估雨水吸入对高压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十级高压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液滴的蒸发、破碎及撞壁过程,对不同含水量下高压压气机的性能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滴经过进口导叶后由于离心力作用汇聚至叶尖,由于相互碰撞和撞壁效应此时液滴直径远小于进口处。水滴蒸发吸热导致叶片中上部温度较干空气明显降低。与干空气相比,高压压气机吸水压比略有增加,5%进口含水量下,压比增长0.048%,但由于水滴撞击叶片产生了附加扭矩,扭矩效率下降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 多相流 吸雨 吞水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数值模拟优化汽油机燃烧系统
11
作者 吴胡胜 李强 +2 位作者 李红洲 颜平涛 王时光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4期16-18,共3页
对现有某款2.0L GDI发动机的进气道进行改进,应用AVL-FIRE软件进行CFD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进气道平均流量系数较之前提高了4.73%,平均滚流比提高了7.93%。应用Star—CD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燃烧系统进行缸内流动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 对现有某款2.0L GDI发动机的进气道进行改进,应用AVL-FIRE软件进行CFD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进气道平均流量系数较之前提高了4.73%,平均滚流比提高了7.93%。应用Star—CD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燃烧系统进行缸内流动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能在缸内形成更大更强的涡流,瞬态滚流比和湍动能都要明显好于原燃烧系统。台架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在不同转速和额定功率点油耗也是低于原燃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发动机 优化 流量系数 滚流比 油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商用车怠速与爬坡工况对空调制冷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程浩杰 徐亚坤 +4 位作者 任黎亚 董丽萍 王晓龙 张磊 张艺伦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1072-1082,共11页
重型商用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受到具体行车工况以及发动机舱布置的严重制约。基于Star CCM+与AMESim分别建立了某重型商用车的整车热流场模型与空调系统制冷模型,针对重型商用车空调系统在高温怠速与大转矩爬坡工况下的制冷性能进行了... 重型商用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受到具体行车工况以及发动机舱布置的严重制约。基于Star CCM+与AMESim分别建立了某重型商用车的整车热流场模型与空调系统制冷模型,针对重型商用车空调系统在高温怠速与大转矩爬坡工况下的制冷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环境风洞内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压缩机速比、冷凝器进风温度及流量、鼓风机转速等因素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系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4.7%;鼓风机在5000 r/min时可为空调风道提供470 m3/h的风量,怠速工况下冷凝器进风侧平均流速为2.77 m/s,而机舱内的热回流会严重影响空调系统的COP与高低压;针对B车型优化版与Base版,系统的COP较A车型分别下降8.3%和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制冷系统 发动机舱 冷却模块 热回流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导流量特性的发动机性能评估方法
13
作者 闫雨嘉 李瑞军 崔金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在发动机性能分析中,高压涡轮导向器的冷却用气流量与压气机进口流量的比值为固定值。而实际涡轮冷却用气流量会受到冷气流路进出口压差、流通面积、流阻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发动机性能仿真精度与实际性能存在偏差。为进一步提高... 在发动机性能分析中,高压涡轮导向器的冷却用气流量与压气机进口流量的比值为固定值。而实际涡轮冷却用气流量会受到冷气流路进出口压差、流通面积、流阻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发动机性能仿真精度与实际性能存在偏差。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仿真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涡轮导向器流量特性的建模方法,并以此完善了核心机性能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型核心机性能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某型核心机,在考虑高导流量特性后,实际高导冷气量减少,且冷气量对冷气流路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较为敏感。在核心机性能计算中采用高导冷气流量修正后,燃烧室出口总温下降1%~2%,核心机温比上升0.2%~0.45%,单位循环功增大0.24%~0.48%,核心机压比和单位循环功耗油率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导向器 流量特性 冷却用气流量 性能分析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浓度对于矿用防爆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唐鹏举 杨文杰 《煤矿机械》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为了研究CH_(4)浓度对于矿用防爆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次矿用防爆柴油机台架试验。通过低浓度配气装置来调节CH_(4)流量进而实现浓度调节,试验CH_(4)浓度分别为1.00%、0.50%、0.30%和0,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由进气空调给定,在... 为了研究CH_(4)浓度对于矿用防爆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次矿用防爆柴油机台架试验。通过低浓度配气装置来调节CH_(4)流量进而实现浓度调节,试验CH_(4)浓度分别为1.00%、0.50%、0.30%和0,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由进气空调给定,在6个工况点进行试验并采集尾气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H_(4)浓度会对矿用防爆柴油机的排放性能产生影响,但由于矿井CH_(4)浓度一般不得高于0.50%,因此其对于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防爆柴油机 流量控制 CH_(4)浓度 排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缸内流动形式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许汉君 宋金瓯 +4 位作者 姚春德 刘长振 于红胜 郝勇刚 王清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针对对置活塞对置气缸(OPOC)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较为困难的工作特点,有必要合理组织缸内流动,利用CFD软件研究了这种发动机不同进气方式形成涡流和滚流的效果。着重优化了滚流的形成方式,比较了涡流、滚流情况下缸内流动的特点,并对各自... 针对对置活塞对置气缸(OPOC)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较为困难的工作特点,有必要合理组织缸内流动,利用CFD软件研究了这种发动机不同进气方式形成涡流和滚流的效果。着重优化了滚流的形成方式,比较了涡流、滚流情况下缸内流动的特点,并对各自的喷油参数进行了优化,以适应不同的缸内流动形式,最后研究了两种流动方式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缸内流动形式对燃烧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其中,组织滚流能大大提高上止点附近的缸内湍流动能,同时通过优化喷孔布置还可以增大空气利用率,由此加快了燃烧进程,并避免了火焰偏离燃烧室中心的现象,减小了向缸壁的传热损失,从而提高了OPOC柴油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对置气缸(OPOC)发动机 涡流 滚流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流对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振忠 刘书亮 +1 位作者 刘德新 肖浩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火花点火发动机气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与涡流一样,都可以增加燃烧室中的湍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率,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滚流形成机理和影响滚流的气道参数。对2气门TJ376Q发动机的试验结... 火花点火发动机气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与涡流一样,都可以增加燃烧室中的湍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率,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滚流形成机理和影响滚流的气道参数。对2气门TJ376Q发动机的试验结果表明:新进气道的设计提高了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强度和流量系数,通过进气系统的优化,可以增加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最大功率输出,试验在电控燃油喷射下精确控制燃油,降低了最低燃油消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流 发动机 性能 汽车 燃油消耗率 燃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引导型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对缸内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丁宁 高卫民 +2 位作者 平银生 陈明 张小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0,24,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喷雾引导型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对缸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STAR-CD软件数值模拟了1 500 r/min全负荷和5 500 r/min全负荷两个典型工况下发动机缸内的流动特性。对比分析了每一转速下,无喷射和有喷射时缸内的滚流率、湍流强... 为了深入研究喷雾引导型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对缸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STAR-CD软件数值模拟了1 500 r/min全负荷和5 500 r/min全负荷两个典型工况下发动机缸内的流动特性。对比分析了每一转速下,无喷射和有喷射时缸内的滚流率、湍流强度、点火区域的湍流强度以及关注切面的流场分布等。结果表明:在低转速全负荷工况下,燃油喷射过程对缸内流动有强烈的干涉作用,而高转速全负荷时该影响很小。另外,燃油喷射对高、低转速下缸内的平均湍能强度影响很小,而对点火区域的湍动能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汽油机 流动特性 滚流率 湍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气缸中滚动气流运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书亮 刘珺 +1 位作者 许振忠 宋飞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6-303,共8页
本文通过调整导气屏气阀位置产生大范围变化的缸内气流运动形式。用传统的稳流试验台和作者最近研制的测缸内滚流运动的稳流试验台对各种气流运动形式进行稳流试验,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在反拖的发动机气缸内测量缸内紊流运动的发展... 本文通过调整导气屏气阀位置产生大范围变化的缸内气流运动形式。用传统的稳流试验台和作者最近研制的测缸内滚流运动的稳流试验台对各种气流运动形式进行稳流试验,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在反拖的发动机气缸内测量缸内紊流运动的发展变化并用着大发动机的性能实验结果来分析各种气流形式的涡流、滚流和紊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气缸中产生较强的横轴涡流即滚动或接近滚动气流运动时,燃烧室内的紊流强度可获得较大的提高,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而传统的立轴涡流对汽油机燃烧室内紊流强度没有明显增加,对发动机的燃烧和性能也不带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滚流运动 发动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流和挤气对汽油机燃烧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国庆 舒歌群 +2 位作者 朱航 杨俊伟 梁兴雨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采用CFD技术和台架试验手段研究了燃烧室挤气形状及进气滚流对汽油机燃烧特性和性能的影响.结合一台4气门屋脊顶燃烧室结构气道喷射发动机,分别对倾斜挤气/平顶挤气燃烧室、高滚流/低滚流气道组合而成的4种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CFD分析表... 采用CFD技术和台架试验手段研究了燃烧室挤气形状及进气滚流对汽油机燃烧特性和性能的影响.结合一台4气门屋脊顶燃烧室结构气道喷射发动机,分别对倾斜挤气/平顶挤气燃烧室、高滚流/低滚流气道组合而成的4种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CFD分析表明,低滚流气道与倾斜挤气燃烧室配合,可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形成反向挤流并转化为湍动能,这对促进缸内燃烧十分有利.性能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加快燃烧速度,并可使点火角提前,改善缸内爆震,同时可提高发动机容积效率,有效提升了性能,发动机燃油耗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燃烧 挤气 滚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概念设计模型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生洪 何洪庆 +3 位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秦飞 王国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简述了火箭基组合循环 (RBCC)推进系统及相应概念设计模型的发展与不足 ,并应用准一维流动理论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RBCC一维性能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 ,考虑了包括变几何截面积、引射流动、燃料喷注... 简述了火箭基组合循环 (RBCC)推进系统及相应概念设计模型的发展与不足 ,并应用准一维流动理论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RBCC一维性能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 ,考虑了包括变几何截面积、引射流动、燃料喷注、混合、燃烧及摩擦损失等多种影响流动的因素 ,并采用变步长半隐式多步龙格 库塔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系统 概念设计 火箭发动机 引射式冲击发动机 复合式发动机 性能预测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