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
1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祝超 刘伯权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5,共10页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形成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该文通过与普通地震动对比,阐明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谐振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经验模态分解初步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低频特性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与底层倾覆力矩占比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最大框架剪力分担率所在楼层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出现下移,且当峰值加速度增至400 gal时,SRC框架中下部楼层剪力分担率超过40%,底部倾覆力矩占比超过70%,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RC框架将难以保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激励频率对于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与振型参与方式有关,低频激励(周期为0.5倍~2.0倍结构基本周期)下结构响应主要受低阶振型主导;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分量是导致框架剪力分担率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协同工作 剪力分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损伤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卿 郑山锁 +2 位作者 陶清林 杨威 田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4-1212,共9页
基于前期对往复荷载作用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中各构件关于主要设计参数敏感度分析和损伤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基本自振周期作为自变量的损伤表征函数,并借助结构设计分析软件SAP2000对30层混合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采用&qu... 基于前期对往复荷载作用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中各构件关于主要设计参数敏感度分析和损伤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基本自振周期作为自变量的损伤表征函数,并借助结构设计分析软件SAP2000对30层混合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采用"预定损伤法"揭示了损伤楼层(数量、位置及程度)、高宽比、刚度特征值等因素与整体结构地震损伤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多因素地震损伤模型.研究将增强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基本自振周期 预定损伤法 地震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层位置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代本明 闫丽娟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41-344,381,共5页
SRC-RC竖向混合结构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抗震性能,在我国部分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均有所应用。目前国内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位置尚无明确规定,关于过渡层位置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 SRC-RC竖向混合结构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抗震性能,在我国部分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均有所应用。目前国内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位置尚无明确规定,关于过渡层位置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文章以一幢40层的SRC框架-RC筒体竖向混合结构为例,通过对不同地震作用下过渡层位置的剪力与位移的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过渡层位置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过渡层设在18层和24层时,过渡层处剪力变化幅度分别为272KN、272.2KN,层间位移差均为0 mm,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较好;罕遇地震作用下,过渡层设在6层和12层时,过渡层层间位移角差分别为-0.277×10-3和-0.925×10-3,过渡层处的层间位移角变化幅度较小,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RC筒体竖向混合结构 过渡层 剪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损性指数的SRC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盛金喜 李慧民 马海聘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设计1个20层SRC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考虑地震的随机性和结构材料的不确定性,采用拉丁超立方体抽取结构-地震动样本,之后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以第1周期谱加速度为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需求,定义4个性能水平,研究该结构... 设计1个20层SRC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考虑地震的随机性和结构材料的不确定性,采用拉丁超立方体抽取结构-地震动样本,之后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以第1周期谱加速度为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需求,定义4个性能水平,研究该结构的易损性。通过引入群体结构震害评估中易损性指数的概念,计算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易损性指数。结果表明:以易损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处于轻微破坏状态;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处于中等破坏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严重破坏状态。可认为依据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SRC框架核心筒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核心筒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性能水平 易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及问题 被引量:26
5
作者 白国良 李红星 张淑云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68,共5页
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经常被采用。介绍了不同类型混合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在国内外应用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外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和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这两种在我国经常采用的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优缺点。在分析... 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经常被采用。介绍了不同类型混合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在国内外应用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外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和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这两种在我国经常采用的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优缺点。在分析国内已经进行的混合结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工程实践,考虑抗震等多种因素,提出混合结构体系在不同抗震设防区的适用性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地震破坏等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令心 姜冰 朱柏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7-93,共7页
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以其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灵活的空间布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合理评估其地震破坏等级可为震前灾害预测和震后修复或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总结分析大量该类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拟... 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以其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灵活的空间布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合理评估其地震破坏等级可为震前灾害预测和震后修复或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总结分析大量该类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参考《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5—2009)和相关文献,给出各主要受力构件不同破坏状态的描述,计算各构件在不同破坏状态下满足85%以上保证率的变形指标限值,建立基于构件变形指标的该类高层混合结构破坏等级评估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对1栋混合结构在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构件变形指标给出的整体结构的破坏等级判别结果与基于有限元分析给出的材料损伤云图的综合判别结果一致,说明所给出的各构件变形指标限值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方法是可靠有效的,可为该类高层混合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混合结构 地震破坏等级评估 变形指标限值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妤 赵作周 +2 位作者 贺小岗 纪晓东 钱稼茹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9-64,72,共7页
按照我国现行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设计,经过多方案比较,研究了结构楼盖自重、内筒内墙以及使用轻质楼盖系统、型钢混凝土柱等新型构件形式对整体结构质量、抗侧刚度等的影响,提出减轻结构自重是改善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 按照我国现行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设计,经过多方案比较,研究了结构楼盖自重、内筒内墙以及使用轻质楼盖系统、型钢混凝土柱等新型构件形式对整体结构质量、抗侧刚度等的影响,提出减轻结构自重是改善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采用Perform 3D分析软件完成了该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研究了构件的塑性发展历程、构件变形和核心筒钢筋及混凝土纤维应变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筒连梁是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作用下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内筒内墙的布置可增加结构的刚度并具有一定的耗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抗震性能 静力弹塑性分析 型钢混凝土柱 轻质楼盖系统
原文传递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响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晓丹 白琼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9-15,共7页
以一栋高层办公建筑结构为例,分别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响应对比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ABAQUS建立分析模型,基于用户自定义材料接口引入混凝土损伤... 以一栋高层办公建筑结构为例,分别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响应对比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ABAQUS建立分析模型,基于用户自定义材料接口引入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反映混凝土的开裂、压碎等非线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结构方案分别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柱构件并非总能达到改善结构整体罕遇地震作用下非线性性能的目的,在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的位移响应明显减小,而Chi Chi地震波作用下两方案位移响应差别不大,Taft地震波作用下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时位移响应反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损伤本构关系 非线性时程分析
原文传递
昆明南亚风情第一城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虞终军 王建峰 郑毅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共4页
昆明南亚风情第一城超高层办公楼为36层,主体结构高155.750 m。介绍了该城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和地下室设计、结构选型、上部主体结构布置、结构超限情况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计算结果和主要节点设计等,其中有一些为超高层... 昆明南亚风情第一城超高层办公楼为36层,主体结构高155.750 m。介绍了该城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和地下室设计、结构选型、上部主体结构布置、结构超限情况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计算结果和主要节点设计等,其中有一些为超高层办公楼等结构设计的共性问题,希望本文能对类似结构的设计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 型钢混凝土柱 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