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
1
作者 DU Ronghua LIAO Wenhe ZHANG Xi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5年第1期37-55,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whic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ardware design solution and a robus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h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whic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ardware design solution and a robus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vision-based navigation technology on the microsatellite platform.Firstly,a low power consumption,light weight,and high performance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ensor is designed.Subsequently,a set of ground verific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the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Finally,the designed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ensor and the proposed angles-only navigation algorithms are tested on the ground verification system.The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optical simulator after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lative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angles-only navigation filter at terminal time is increased by 25.5%,and the relative speed accuracy is increased by 31.3%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ptical simulator before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atellites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imulator ground verification angles-only nav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的动力学与控制
2
作者 胡海岩 田强 +2 位作者 文浩 罗凯 马小飞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共29页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讨论五个关键环节,即模块化组装方案及其动力学问题、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组装结果的动态校验与调控、地面模拟实验.本文指出,在轨组装技术需解决柔性部件大范围运动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机器人运动的高效规划与精准控制、力热耦合的误差校验与调控策略等难题,同时需要建立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地面实验验证相融合的研究框架,进而逐步推进从百米级到千米级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包括高效动力学建模、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多模块闭合组装的动态预测与调控、天地一致的实验验证体系,进而为推动空间结构在轨组装技术提供系统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总体设计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运动规划与控制 动态校验与调控 地面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接地故障保护设计分析
3
作者 周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接地故障保护因校验计算复杂而长期被忽视,这导致了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站接地故障保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方法]考虑外部误差的潜在影响,引入了接地故障电流倍数的概念,并将其与断路器... [目的]接地故障保护因校验计算复杂而长期被忽视,这导致了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站接地故障保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方法]考虑外部误差的潜在影响,引入了接地故障电流倍数的概念,并将其与断路器脱扣器的整定范围进行对比,以便于高效地进行接地故障保护的灵敏度校验。通过对地铁车站实际数据的详尽计算分析,以及对结果的归纳和总结,明确了需进行接地故障保护灵敏度校验的回路范围,并确定了相应的接地故障保护配置策略。[结果及结论]变电所馈线断路器推荐使用电子脱扣器,通过合理设定短延时电流的整定值,通常可实现短延时保护与接地故障保护的双重功能。配电箱馈线回路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接地故障保护的灵敏度校验,尽管进线电缆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予以适当考虑。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应依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宜过大,并需合理选择脱扣曲线以确保其性能。在采用具备接地故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时,应特别关注上下级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此外,还提供了地铁配电系统中,当断路器用作接地故障保护时,铜芯电缆的最大允许长度,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低压配电 接地故障保护 灵敏度校验 保护允许线路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铌酸锂晶体的光束精密指向控制技术研究(特邀)
4
作者 赵卫岗 呼新荣 +2 位作者 葛锦蔓 刁文婷 冯野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系统对比分析现有光束指向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铌酸锂晶体的高精度电光光束指向控制方法。采用光轴对称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光晶体系统的有效热光系数,显著提升了器件的环境适应性能。数值计算和物理仿真证明了光束偏转的可行性。器... 系统对比分析现有光束指向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铌酸锂晶体的高精度电光光束指向控制方法。采用光轴对称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光晶体系统的有效热光系数,显著提升了器件的环境适应性能。数值计算和物理仿真证明了光束偏转的可行性。器件完成封装后,利用Zygo干涉仪测得器件中心通光区域的透射波像差RMS为0.2λ(λ=632.8 nm),红外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角度测量法,测得系统在15 kV电压下的最大光束偏转角度为1.88 mrad。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器件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基于铌酸锂晶体的高精度光束偏转器件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星间激光干涉系统的半物理地面验证实验提供了关键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激光干涉测量 光束指向控制 电光晶体 半物理地面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应用实践——以阿亚克-瓦石峡南为例
5
作者 杨智全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工作空白区探索绿色、低成本、高效率的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适应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1]。该体系中“天”指遥感技术应用,即采用高清卫片结合谷歌地图等影像资料识别解译伟晶岩脉,圈定伟晶岩脉集中分布区域;“空”指无人机技术应用,即采用航空摄影及三维建模对地表伟晶岩延伸情况进行圈定;“地”指地面传统找矿手段应用,即采用路线地质调查、填图、槽探及采样分析等手段对无人机圈定的伟晶岩脉进行地面查证,圈定含矿伟晶岩脉;“深”指深部钻探手段应用,即采用便携式钻机了解含矿伟晶岩脉深部延伸及品位变化情况。该体系的应用可精准锁定找矿靶区,圈定矿(化)体,对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极大提高了找矿勘查效率,缩短找矿周期,在地形切割强烈的阿尔金地区值得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勘查评价体系 阿尔金地区 遥感技术 无人机 地面查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技术的地铁盾构施工参数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乾 吴云桓 +3 位作者 吴兢业 陈治怀 谢森林 胡安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法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预测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及降低操作难度具有较大实际意义.以中国杭州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直径范围内土层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重度以...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法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预测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及降低操作难度具有较大实际意义.以中国杭州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直径范围内土层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重度以及隧道顶部埋深、盾构机预设刀盘转速、推进速度作为输入,以盾构施工时的注浆量、注浆压力、出土量、总推力和刀盘扭矩为输出,建立基于多层感知机的盾构掘进参数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超参数组合情况下的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表现,挑选出适合于该工程盾构施工参数的预测模型.使用实测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总体变化规律一致,平均误差在20%以内.建立的多层感知机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用于复合地层条件下同类型盾构掘进参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多层感知机 盾构掘进参数 复合地层 预测模型 K折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辐射产品在贵州山区的检验与订正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帆 罗敬 +3 位作者 张东海 何东坡 曾莉萍 吴古会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条件下反演精度远高于云条件下,正午偏差最小,下午偏差最大。(2)卫星反演辐照度与地面观测辐照度具有较为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3)平均偏差往往随着地面观测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面观测辐照度>800 W·m^(-2)时,反演辐照度往往偏小。(4)对地面观测辐照度进行阈值化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反演辐照度订正,订正后的产品在贵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入射太阳辐照度 贵州山区 检验 FY-4A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朱超 薛书骐 +4 位作者 胡成威 王春慧 吴志红 李德伦 谭丽芬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充分调研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人机协同作业需求,建立了空间站机械臂“管理-设计-验证”全周期人机设计体系,通过人机项目规划、人机功能分配等管理要素,针对性地开展了空间机械臂人机系统详细... 在充分调研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人机协同作业需求,建立了空间站机械臂“管理-设计-验证”全周期人机设计体系,通过人机项目规划、人机功能分配等管理要素,针对性地开展了空间机械臂人机系统详细设计,最后,从仿真分析、地面验证、在轨验证三大方面对人机系统进行了全要素全流程的验证,结果表明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合理,可应用于后续航天员出舱活动,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高效。研究结果将为空间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与验证提供体系借鉴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机械臂 人机系统 协同作业 地面验证 出舱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pice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核查数据异常研究
9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1 位作者 匡昌武 李哲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7期137-141,共5页
针对在多次现场核查中各温度传感器和标准器测得值普遍比设定值上浮0.5℃~1.0℃左右的异常现象,通过原因分析和仿真软件PSpice绘制仿真电路,对比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电位的不同。利用不确定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测量结果的... 针对在多次现场核查中各温度传感器和标准器测得值普遍比设定值上浮0.5℃~1.0℃左右的异常现象,通过原因分析和仿真软件PSpice绘制仿真电路,对比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电位的不同。利用不确定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并计算出各分量所占总不确定度比例。结果表明,核查装置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5℃,通过不确定度分析排除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得出地环路干扰对数据有影响的结论,影响程度高达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核查 地环路 气象计量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GBAS的咸阳机场CAT Ⅱ/Ⅲ精密进近引导飞行试验
10
作者 郝硕 蔚保国 +3 位作者 葛茂 王甲辰 王垚 赵精博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round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GBAS),可以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使飞机在复杂天气和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进近和着陆,满足民航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等高精度导航需求.目前...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round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GBAS),可以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使飞机在复杂天气和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进近和着陆,满足民航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等高精度导航需求.目前GBAS一类精密进近(CATⅠ)服务水平已经完成验证和应用,但是其定位精度等服务水平仍不能完全满足民航需求.GBAS二类/三类精密进近(CATⅡ/Ⅲ)具有更好的服务水平,其技术和应用仍在开发验证中.为了提高民航运行效率和安全,急需开展基于CATⅡ/Ⅲ与CATⅢ的飞行校验活动.当前GBAS主要采用基于单频GPS的工作模式,在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自主性方面非常受限,因此需要开发自主可控的兼容北斗的GBAS系统.本文设计了飞行校验方案,使用自主研制的国产GBAS设备,设计了飞行校验方案,在西安咸阳机场完成了CATⅡ/Ⅲ盲降精密进近着陆引导的GBAS飞行校验.试验结果表明:兼容北斗的国产GBAS具备支持CATⅡ/Ⅲ精密进近的能力,并且其性能远超传统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这一成果的取得为我国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BAS) 飞行校验 精密进近 飞行科目设计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变结构的轻量化陆空两栖平台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政 李兴玮 赵贤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结合无人机空中飞行与无人车陆地行驶的功能特点,通过流体仿真、气动力学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变结构功能的陆空两栖平台。采用隐藏式旋翼设计,有效降低了平台宽度,提高了地面行驶模态下的通过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陆空两栖平台的飞行控... 结合无人机空中飞行与无人车陆地行驶的功能特点,通过流体仿真、气动力学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变结构功能的陆空两栖平台。采用隐藏式旋翼设计,有效降低了平台宽度,提高了地面行驶模态下的通过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陆空两栖平台的飞行控制问题,对平台模型进行简化,并对平台参数进行优化和模型校核,验证了平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设计了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DRC)方案,并进行了simulink仿真和原理样机测试。试验表明,所设计的陆空两栖平台兼具良好的路面行驶能力与空中飞行能力,具备一定的越障功能,为未来军事应用中飞行器长航时、大载重、强稳定性等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空两栖平台 变结构设计 旋翼设计 齿轮系 模型校核 AD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降车辆着陆缓冲过程仿真分析与模型验证
12
作者 石坚 杨占华 +2 位作者 刘春生 郭少鹏 牛艾佳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4年第3期12-16,42,共6页
围绕空降车辆在着陆缓冲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建立空降车辆-缓冲气囊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开展着陆缓冲过程仿真.开展典型垂直降落工况地面跌落模拟试验,对比仿真数据与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垂直降落工况和水平向速度的着陆缓... 围绕空降车辆在着陆缓冲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建立空降车辆-缓冲气囊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开展着陆缓冲过程仿真.开展典型垂直降落工况地面跌落模拟试验,对比仿真数据与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垂直降落工况和水平向速度的着陆缓冲过程开展仿真分析,校核车辆冲击载荷、反弹速度、气囊内压等着陆缓冲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某空降车辆,目前的空降车辆-缓冲气囊设计方案在多种工况下的冲击载荷满足使用要求.此种方法可以较好满足空降车辆方案优化和着陆缓冲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车辆 动态建模仿真 冲击载荷 地面跌落模拟试验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牵引变流器输入侧接地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13
作者 沈培富 杨璐 +2 位作者 柴媛 肖轲远 姚大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8,共8页
机车运用过程中,为区分不同点接地故障,一般通过判断接地电压传感器的接地电压波形变化特征进行区分。为精确判断出有运用风险的输入侧接地故障点,对牵引变流器输入回路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机车牵引变流器发生输入侧接地故障时未对不同... 机车运用过程中,为区分不同点接地故障,一般通过判断接地电压传感器的接地电压波形变化特征进行区分。为精确判断出有运用风险的输入侧接地故障点,对牵引变流器输入回路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机车牵引变流器发生输入侧接地故障时未对不同接地点接地电压波形进行区分的故障判断逻辑,通过分析输入回路不同点发生接地时,接地电压的变化特征,提出针对输入回路不同点发生接地故障后的优化检测判断逻辑。通过半实物仿真和地面试验验证,表明采用通过区分接地电压变化特征,优化输入侧接地判断逻辑,对输入回路接地点的接地故障判断更加精准,极大地降低因发生输入侧接地故障导致的停车机破事故,提升机车运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变流器 故障诊断 输入侧接地 逻辑优化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判断高阻故障的选线录波装置的研究
14
作者 李智玲 戴景琪 +4 位作者 刘轶 钟赛 宋志文 史迪康 李彬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296-302,共7页
配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模式保护的共性难题是存在高阻接地故障盲区,是电网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配电网线路分布广,负荷不均衡等原因,造成不同地区配电网络中出现单个或多个站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现象,容易导致各区域内同一供电设备... 配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模式保护的共性难题是存在高阻接地故障盲区,是电网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配电网线路分布广,负荷不均衡等原因,造成不同地区配电网络中出现单个或多个站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现象,容易导致各区域内同一供电设备相继跳闸,为了解决上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开发并研制了具有多处理器硬件内核的选线录波装置,创新了一种符合接地故障规律的算法和判据。基于此算法和判据所研发的装置经过10 kV真型配网试验平台多种接地试验,最终结果证实其能够精准感知各类接地故障、高耐受接地过渡电阻,消除高阻保护盲区,成倍扩大保护范围,提升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 接地过渡电阻 采样精度 算法判据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und-based verific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of Yutu rover Active Particle-induced X-ray Spectrometer
15
作者 郭东亚 王焕玉 +14 位作者 彭文溪 崔兴柱 张承模 刘雅清 梁晓华 董亦凡 汪锦州 高旻 杨家卫 张家宇 李春来 邹永廖 张广良 张力岩 付晓辉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2-47,共6页
The Active Particle-induced X-ray Spectrometer(APXS) is one of the payloads on board the Yutu rover of the Chang'E-3 missio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of APXS, a ground verification test was ... The Active Particle-induced X-ray Spectrometer(APXS) is one of the payloads on board the Yutu rover of the Chang'E-3 missio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of APXS, a ground verific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for two unknown samples(basaltic rock, mixed powder sample). In this paper, the details of the experiment configur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mental abundance of major elements can be well determined by the APXS with relative deviations 〈15 wt.%(detection distance=30 mm,acquisition time=30 min). The derived detection limit of each major elemen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acquisition time an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detection distance, suggesting that the appropriate distance should be 〈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XS ground verification te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detection limit
原文传递
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计量数据检定方法研究
16
作者 扎西普赤 乐天吉 次丹玉珍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2期37-41,46,共6页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计量数据标定效率低、残差大的现象,研究了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计量数据检定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仪器计量数据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明确各个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引入不可靠...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计量数据标定效率低、残差大的现象,研究了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计量数据检定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仪器计量数据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明确各个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引入不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以生成不确定度合成量,分析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的工作特性,制定科学的计量数据检定项目,引用逻辑检查方式,对计量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实现仪器计量数据检定。得出该方法平均数据检定效率约为0.4773 s/k,标定残差低于4%,达到了理想的数据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站 观测仪器计量数据 计量数据检定 计量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
17
作者 苏小平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基于卫星遥感Landsat和Sentinel平台的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流程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及多源数据的同化;采用... 开发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基于卫星遥感Landsat和Sentinel平台的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流程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及多源数据的同化;采用了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从遥感和地面数据中提取的关键特征如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和地形变化等来预测地表沉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露天煤矿的地表沉降,并为矿区管理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地表沉降 地面监测 遥感技术 模型训练与验证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雄北航磁异常(藏16-35)查证研究
18
作者 徐剑春 刘燕戌 +2 位作者 李文勇 乔春贵 曹安琪 《华北地质》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藏东地区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内,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本文依托于地调项目航磁测量结果,选取异常形态较好的航磁(藏16-35)异常进行地物化地面综合查证,查明其异常成因。【研究方法】对该异常进行地质剖面测量,高精度地面磁测... 【研究目的】藏东地区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内,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本文依托于地调项目航磁测量结果,选取异常形态较好的航磁(藏16-35)异常进行地物化地面综合查证,查明其异常成因。【研究方法】对该异常进行地质剖面测量,高精度地面磁测、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并通过剖面反演等手段对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查证结果表明在地表有明显的孔雀石矿化蚀变带,位于石英闪长岩内,且地面磁异常形态规则,元素含量高于背景值,地物化异常位置对应较好。【结论】由此可以推断异常所在调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对该区其他异常的查证和找矿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查证 地质剖面 地面磁测 土壤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直流接地巡检的选线校核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雷兴 徐楠 +3 位作者 潘学萍 戴春怡 许昭德 董志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76-82,共7页
变电站直流接地巡检装置选线时,会受巡检装置互感器零漂、互感器剩磁、互感器稳定性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误选或漏选,影响故障排查。在推导平衡电桥法和不平衡电桥法计算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分析接地故障误选、漏选的原因及两种电桥法的局限... 变电站直流接地巡检装置选线时,会受巡检装置互感器零漂、互感器剩磁、互感器稳定性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误选或漏选,影响故障排查。在推导平衡电桥法和不平衡电桥法计算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分析接地故障误选、漏选的原因及两种电桥法的局限性。根据故障前后电流电压的状态量、接地电阻的计算量及三者的电气联系进行故障特征辨识,提出基于逻辑事件驱动的自动巡检模式来辨识零漂支路和接地支路,并采用归谬法对接地电阻计算过程进行校核。该巡检模式及校核方法经现场实际数据验证正确、实用,不仅能提高直流查找效率,还为直流系统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地 接地电阻 状态监测 校核 零漂 采样跳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遥操作地面验证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学谦 梁斌 +1 位作者 徐文福 李成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4,19,共8页
针对空间机器人遥操作任务需求,建立了一套遥操作地面验证了系统.该地面验证子系统由天地通信模拟模块、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模块、物理验证模块及星载验证模块组成.天地通信模拟模块对天地通信链路的时延和带宽进行模拟,动力学模块根据遥... 针对空间机器人遥操作任务需求,建立了一套遥操作地面验证了系统.该地面验证子系统由天地通信模拟模块、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模块、物理验证模块及星载验证模块组成.天地通信模拟模块对天地通信链路的时延和带宽进行模拟,动力学模块根据遥操作命令计算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物理验证模块和星载验证模块分别对空间机器人的末端运动、中央控制器的运算能力和执行时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子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遥操作 地面验证 运动学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