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高于治疗前,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SP、TNF-α、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松解术 小针刀 肩关节功能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钱万新 刘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83-86,9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切皮时(T_(1))~术毕(T_(4)),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T_(0))~T_(4),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上腺素(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静脉全麻 肩周炎 手法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静 黄莹 +3 位作者 周建斌 朱彤 林建 陶高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115-118,1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医学科诊断为冻结肩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30例)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医学科诊断为冻结肩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30例)在超声引导的臂丛下接受手法松解,辅以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并嘱患者行肩关节锻炼;B组(32例)在A组基础上加行内热式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30、90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30、90 d,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及肩周肌肉、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治疗冻结肩的效果可靠,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效果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 内热针 骨骼肌松解 冻结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爱梅 闫庆福 杨峰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104例肩周炎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入该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104例肩周炎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入该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的基础之上,配合个性化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疗效高达94.23%,高于常规组总有疗效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MPQ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周炎,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 肩关节手法松解 个性化治疗 肩关节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会会 张云飞 +3 位作者 王翔 陈东煜 熊轶喆 刘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17-1623,1629,共8页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行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继发性凝肩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肩关...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行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继发性凝肩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肩关节腔封闭术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次日开始进行功能锻炼。于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采用简式Mcgill疼痛评分量表(MPQ)中的疼痛性质(PRI)、疼痛视觉模拟定级(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价肩痛程度,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并记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未发生肱骨干骨折、肩关节脱位等相关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后伸内旋角度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 d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后伸内旋角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 d的肩关节外旋角度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1 d的PR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PRI和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VAS评分及治疗后1 d、2周、4周的PP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2周的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50/50),对照组为86%(43/5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行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可有效缓解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相对于肩关节腔封闭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凝肩 肩关节 石氏手法松解术 臂丛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轶 钟文晖 +2 位作者 朱伟民 汪听亚 吴耀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痛点注射联合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关节腔痛点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天,... 目的观察关节腔痛点注射联合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关节腔痛点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天,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内旋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仅肩关节外展、前屈范围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3个月比较,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痛点注射联合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疗效满意,较单纯四步手法松解能更明显地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 注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会会 王翔 +5 位作者 熊轶喆 杜国庆 刘婷 陈硕 郭小玉 宋妩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继发性凝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试验组予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予塞来昔布治疗,并将功能锻炼作为两组的基础治...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继发性凝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试验组予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予塞来昔布治疗,并将功能锻炼作为两组的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 d、2周、4周、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简式Mcgill”疼痛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试验组67例、对照组66例获得随访。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77.27%(51/6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简式Mcgill”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研究期间仅对照组1人因口服塞来昔布出现明显的恶心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而退出。结论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凝肩 臂丛麻醉 石氏手法松解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旗 吴应彬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该院治疗前肩周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该院治疗前肩周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30、90 d后,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牛津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OSS),并评价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3.50±0.34)分、(5.59±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90 d肩关节OSS评分分别为(46.47±8.14)分、(42.53±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治疗组疗效(75.00%)明显好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期肩周炎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牛津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冻结肩松解术后康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建 黄小洋 吴士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冻结肩手法松解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肩关节腔内阻滞组,术后连续三天每天行单次肩关节腔内阻滞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B组为臂丛阻滞...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冻结肩手法松解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肩关节腔内阻滞组,术后连续三天每天行单次肩关节腔内阻滞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B组为臂丛阻滞麻醉组,术后连续三天每天行单次臂丛阻滞麻醉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C组为对照组,术后不行任何阻滞下进行常规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观察松觧术当天、术后连续3天、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法评分、依从性、疗效评定及1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疼痛、依从性、疗效评定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结论:肩关节腔内阻滞在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后的康复锻炼中具有安全、痛苦小、易于患者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该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冻结肩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绍伊 章小林 赵杰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和对照组(推拿治疗),每组54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肩关节外旋与外展...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和对照组(推拿治疗),每组54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肩关节外旋与外展度数及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角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8.15%,对照组8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能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程度,扩大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臂丛神经麻醉 肩关节松解 肩关节功能 疼痛 外旋 外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勇光 史建伟 +3 位作者 张智勉 庾广文 梁池章 霍力为 《现代医院》 2020年第7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病例资料,均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肩...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病例资料,均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肩部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治疗前患者VAS评分及Constant评分为(8.2±1.2)、(42.3±3.6),治疗后1个月为(3.7±1.3)、(66.7±5.4),治疗3个月后为(2.4±0.9)、(87.6±4.1)。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关节手法松解联合练功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 练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古源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对肩周炎患者给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静脉复合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个性化治疗,研究组给予臂丛麻醉... 目的:分析对肩周炎患者给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静脉复合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个性化治疗,研究组给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治疗4周,记录两组肩关节功能量表(SF-MPQ评分)、肩关节疼痛量表(VAS评分)及总有效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VAS评分、SF-MPQ评分分别为(5.2±0.9)分、(1.9±0.7)分;(11.8±1.4)分、(2.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的肌松效果好,患者无疼痛、无抵抗,能有效松解局部粘连组织,加速炎性因子吸收,改善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臂丛麻醉 个性化治疗 肩关节手法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配合个性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春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配合个性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臂丛... 目的 :探讨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配合个性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个性化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肩关节的功能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配合个性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 个性化疗法 肩周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光伍 朱洁 张慧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周炎患者9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5例。乙组给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周炎患者9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5例。乙组给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后,甲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 肩关节手法松解 个性化方案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15
作者 朱延浩 王守义 +1 位作者 吴博 吴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11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 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 肩关节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慰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0期53-55,共3页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肩周炎患者10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06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肩周炎患者10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06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和常规治疗,将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肩周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1.70%(P<0.05);观察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麻醉 肩关节 松解 肩周炎 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晓晶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肩关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全麻组单一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拔管...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肩关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全麻组单一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拔管时间短于全麻组,瑞芬太尼用量小于全麻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手术操作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手术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葛凌云 罗珉 《中国基层医药》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东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行肩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东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行肩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血流动力学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 h、3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屈肘和屈腕肌力评分分别为(4.12±0.21)分、(2.32±0.62)分、(3.35±0.61)分、(4.19±0.5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54±0.32)分、(1.21±0.23)分、(4.62±0.21)分、(3.25±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4、20.56、-24.11、13.55,均P<0.01)。观察组的术中灌洗液用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分别为(6.32±2.11)L、(0.13±0.03)μg·kg^(-1)·min^(-1)、(0.11±0.03)mg·kg^(-1)·h^(-1)、(73.23±15.86)min,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8.52±3.231)L、(0.15±0.02)μg·kg^(-1)·min^(-1)、(0.15±0.02)mg·kg^(-1)·h^(-1)、(79.88±15.56)min。观察组手术视野清晰度为(1.02±0.21)分,优于对照组的(1.75±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6.79、-13.59、-3.67、-23.36,均P<0.01)。观察组在手术开始时(T1)、术中30 min(T2)的收缩压分别为(106.65±7.12)mmHg(1 mmHg=0.133 kPa)、(97.02±5.01)mmHg,均低于对照组(108.69±7.21)mmHg、(98.26±5.1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2.12,均P<0.05);观察组在T1、T2、术中60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分别为(71.69±5.32)次/min、(62.32±4.85)次/min、(61.12±4.25)次/min、(79.28±3.5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1.23±5.21)次/min、(90.12±4.63)次/min、(92.21±4.31)次/min、(92.32±3.5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4、-50.78、-62.91、-32.13,均P<0.01)。观察组发生过敏、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7%(43/150),低于对照组的45.33%(68/150)(χ^(2)=8.94,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麻醉不仅能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减少灌洗液用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还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神经丛阻滞 麻醉 全身 内窥镜检查 麻醉和镇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肩关节 血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法松解联合内热针导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19
作者 于俊敏 孟超 +6 位作者 于俊杰 马树银 綦光涛 孙艳芳 张静静 武星 尹燕伟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法松解联合内热针导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肩周炎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患者180例,性别、年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法松解联合内热针导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肩周炎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患者180例,性别、年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超声引导臂丛麻醉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麻醉,静脉麻醉组采用静脉麻醉。两组患者均实施肩关节手法松解术联合内热针导热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8 h及治疗后1、30、180 d的数字等级评分(NR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180 d时的治疗有效率,并记录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是否应用镇痛药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静脉麻醉组87例,臂丛麻醉组86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43,P<0.001);各时点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85,P<0.001);治疗后8 h、1 d,臂丛麻醉组NRS评分均低于静脉麻醉组[(4.7±1.6)分比(8.1±0.8)分,(3.5±1.3)分比(4.9±1.4)分,P均<0.05]。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F=52.14,P<0.001;ROM:F=43.69,P<0.001);各时点间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F=2605.39,P<0.001;ROM:F=2466.43,P<0.001);治疗后8 h和1 d,臂丛麻醉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静脉麻醉组(P均<0.05)。臂丛麻醉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早于静脉麻醉组[(8.0±2.8)h比(18.9±2.7)h,χ^(2)=684.88,P<0.001],且术后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较少[(4例比46例,χ^(2)=46.62,P<0.001]。治疗后180 d时,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85/87例)比97.7%(84/86例),χ^(2)=0.14,P=0.931]。结论手法松解联合内热针治疗肩周炎中,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麻醉较静脉麻醉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程度更轻,功能恢复更快,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肩关节 臂丛 超声引导 手法松解 内热针
原文传递
超声下臂丛神经加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永贤 黄源 +1 位作者 李琼灿 刘松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加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25~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加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加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25~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加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每组20例。在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和拔除喉罩30 min时(T4)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T1和T2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术毕拔出喉罩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记录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苏醒即刻、术后6、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及T1、T2时间点的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T0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T1~T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A组(P <0. 05),HR均显著低于A组(P <0. 05)。B组的拔喉罩时间显著短于A组(P <0. 05),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A组(P <0. 05)。B组苏醒即刻、术后6、12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0. 05),两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加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更加平稳的麻醉状态,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同时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神经丛阻滞 麻醉 全身 超声检查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