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党洪胜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刘家国 张劲松 徐圣康 罗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折椎体:T2、T3、T10各1个,T114个,T126个,L15个,L23个,L37个,L45个,L52个,共35个节段受累,其中不稳定型骨折26个节段,稳定压缩型骨折9个节段。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B级各1例,C级2例,D级5例,E级8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8±3.8)mm,后凸角为(16.2±3.4)°。所有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8个),长节段固定(16个)及前路固定(2个);稳定压缩型骨折未处理(5个)或进行植钉固定(4个)。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8~4.2h,术中失血量300~90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螺钉松动或断钉等。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恢复至D级及E级各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术后无变化。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31.9±3.2)mm,后凸角为(6.8±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F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彻底减压和稳定固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多节段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忠伟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期间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施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选择性椎管减...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期间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施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选择性椎管减压、后外侧椎骨融合术治疗,比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度数。结果治疗前,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20.23±4.55)mm,后凸角度数为(17.98±2.28)°;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32.28±3.34)mm,后凸角度数为(5.32±2.92)°;相应数据进行组间比对,差异与统计学意义(t=13.999,22.409,P<0.05)。结论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期间椎弓根钉棒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预后质量,临床应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多阶段 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后凸角度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