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炎抗凝融合蛋白TAP-SSL5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曲小龙 孟璟 胡厚源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6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融合蛋白蜱抗凝血肽(TAP)-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SL5)对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Apo E^(-/-)小鼠21只,随机分为3组:TAP-SSL5组(3 mg·kg^(-1)·d^... 目的:探讨重组融合蛋白蜱抗凝血肽(TAP)-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SL5)对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Apo E^(-/-)小鼠21只,随机分为3组:TAP-SSL5组(3 mg·kg^(-1)·d^(-1))、SSL5组(2 mg·kg^(-1)·d^(-1))、空白对照组(p H 7.4磷酸盐缓冲液),ip,qd,连续给药12周,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高脂饮食饲养12周后取材,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小鼠主动脉血管进行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分析小鼠主动脉根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小鼠主动脉内膜面采用油红O染色,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高脂饲养1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P-SSL5组小鼠体质量增长和TC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表明,TAP-SSL5组主动脉根部切片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大体标本斑块油红O染色提示TAP-SSL5干预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结论:TAP-SSL5可显著抑制Apo E^(-/-)小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蜱抗凝血肽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伞花烃-5-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宇婷 陈雯杰 +2 位作者 陈昭斌 邓桥 胡杰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邻伞花烃-5-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为其消毒应用提供实证。方法采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扩增技术,对邻伞花烃-5-醇抗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证明,邻伞花烃-5-醇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 目的研究邻伞花烃-5-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为其消毒应用提供实证。方法采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扩增技术,对邻伞花烃-5-醇抗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证明,邻伞花烃-5-醇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无明显变化。基因扩增检验结果表明,邻伞花烃-5-醇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完整性没有被破坏的迹象。结论邻伞花烃-5-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无明显破坏作用,并且不会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伞花烃-5-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机理 蛋白质 核酸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对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洒然 李德志 +1 位作者 林殿杰 朱玲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411-417,共7页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与HMEC-1按100︰1比例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HMEC-1紧密连接成份ZO-1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构建fnBA基因敲除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以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为阳性对照,观察突变株NCTC8325ΔfnbA与HMEC-1共培养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与HMEC-1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在30 min、120 min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4.104、P=0.015,Claudin-5 mRNA:t=2.802、P=0.049;12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3.478、P=0.025,Claudin-5 mRNA:t=1.802、P=0.261],但60 min时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有一过性升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共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3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t=33.6、59.03,P均<0.001),12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下降(t=31.8、60.75,P均<0.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一致。与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在30 min和60 min时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与NCTC83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120 min时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较NCTC8325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O-1:t=14.89、P<0.001,Claudin-5:t=7.008、P=0.00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破坏HMEC-1紧密连接屏障,且其表面蛋白FnBPA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敲除 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 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蛋白1 紧密连接整合膜蛋白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