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fuzzy的自然崩落法结构参数优选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国彦 吴俊俊 +1 位作者 张磊 董陇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15-119,149,共6页
自然崩落法是地下开采中成本最低的采矿方法,但其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难点。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模糊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对各方案参数进行综合评判优选。该方法全面考... 自然崩落法是地下开采中成本最低的采矿方法,但其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难点。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模糊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对各方案参数进行综合评判优选。该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自然崩落法的多种定性和定量指标。给出各种指标的影响程度权值,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避免单一的方法和判据所造成的局限性。将该方法应用到河南某矿山的崩落法参数的优选中,在5种预选的参数方案中,得出待选方案3最优越。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自然崩落法 结构参数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模糊综合评判
原文传递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主客观综合权重的化工园区配电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段在鹏 钱新明 +1 位作者 夏登友 多英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化工园区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及装置配备复杂,因配电系统故障导致的用户停电故障占总故障的大多数,合理的配电系统评价是化工园区正常运转的保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打分阶段选择"给出得分区间"、"给出得分分布"... 化工园区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及装置配备复杂,因配电系统故障导致的用户停电故障占总故障的大多数,合理的配电系统评价是化工园区正常运转的保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打分阶段选择"给出得分区间"、"给出得分分布"及"精确打分"等任意一种方法实现打分,结合蒙特卡洛模拟产生服从给定区间或分布的随机得分,并据此求取随机模糊评判矩阵;依据蒙特卡洛可随机产生多组数据的特点,求各指标得分的标准差以反映得分的分散情况,并据此求算客观权重,将客观权重作为指标层次结构中的指标层权重,应用AHP方法求取主客观综合权重;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迭代求取并汇总各次模糊评价结果,最后得出的综合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化工园区 配电系统 蒙特卡洛模拟 数值分布 模糊综合评价 标准差 权重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SC型轮机模拟器实操训练的自动评分方法及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仇光伟 胡以怀 郭晓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更好地提高现有轮机模拟器实操评分的准确性,参考国内轮机模拟器自动评分系统的原理,提出一种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在《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中规定的实操技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 为更好地提高现有轮机模拟器实操评分的准确性,参考国内轮机模拟器自动评分系统的原理,提出一种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在《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中规定的实操技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选择适宜的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实时采集船员在实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依据专家系统进行模糊评价。经专家验证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模型提高了实操评分的准确性、公正性及其评价效率,可为海事部门的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机模拟器 实操训练 自动评分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评判理论在车辆驾驶模拟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成恺 刘学术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文对层次分析法和非结构性模糊评判理论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并实际应用于某型号驾驶模拟器性能的评估中,评估理论科学,评估结果贴近实际。
关键词 模糊评判理论 车辆驾驶模拟器 层次分析法 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权重 评估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成恺 霍恒昌 《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章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理论进行了相关性研究 ,并运用于汽车驾驶模拟器材性能评估的实际应用之中 。
关键词 系统工程 模拟驾驶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电液混合驱动冷却系统模糊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莹 刘洋 +2 位作者 张楠 杨宝禄 陈岳昌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为了达到较准确地控制冷却液温度的目的,采用模糊控制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控制。分析了发动机电液混合驱动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对系统主要参数进行了匹配,提出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稍微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解... 为了达到较准确地控制冷却液温度的目的,采用模糊控制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控制。分析了发动机电液混合驱动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对系统主要参数进行了匹配,提出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稍微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解决了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难于准确控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冷却系统 电液混合驱动 模糊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性能评估
7
作者 王成恺 田固 王惠颖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分析了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性能,建立了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科学合理。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汽车驾驶培训 模拟驾驶 模糊评判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试验的立体复合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布设 被引量:5
8
作者 冯移冬 马国翔 +2 位作者 董文慧 廖军洪 张旭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3,共8页
为了提高立体复合高速公路互通区域的安全性,以深圳某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及案例,设计了4种标志布设方案,并通过驾驶模拟试验进行了驾驶行为对比分析和方案优选。考虑驾驶人驶出匝道出口时对指路标志的视认、反应及决策等特... 为了提高立体复合高速公路互通区域的安全性,以深圳某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及案例,设计了4种标志布设方案,并通过驾驶模拟试验进行了驾驶行为对比分析和方案优选。考虑驾驶人驶出匝道出口时对指路标志的视认、反应及决策等特征,选取了反应时间、反应起始位置、方向盘转角、速度、加速度等在感知判断、操纵行为、车辆运行方面的表征指标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重复方差分析,探究了各项指标的显著性,进而得到了不同指路标志设置方法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立体复合高速公路转换匝道处的标志设置综合效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指路标志设置方法对驾驶人引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增加方向分隔信息和分车道指引信息,能够使驾驶人反应时间缩短、反应起始位置提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辆操纵水平和速度调控能力,使车辆运行状态更加平稳;通过模糊综合评估可知,在立交匝道出口处增加方向分隔信息和分车道指引信息同时减少指路标志目的地信息量的设计方案,最有利于行车安全,能够以“空间换取时间”,使驾驶人提前做出反应,更加安全、平稳的驶出匝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立体复合高速公路 指路标志 驾驶模拟技术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驾驶行为
原文传递
虚幻4驾驶模拟器设计和驾驶员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孝吉 郑玲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38,共9页
深入研究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特性,对推动智能汽车向高度自动驾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驾驶模拟器研究驾驶员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驾驶决策和驾驶行为,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虚幻四引擎UE4交互式视景仿真技术,通过车辆、道... 深入研究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特性,对推动智能汽车向高度自动驾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驾驶模拟器研究驾驶员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驾驶决策和驾驶行为,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虚幻四引擎UE4交互式视景仿真技术,通过车辆、道路、建筑、交通灯、行人、路牌等交通元素的驾驶视景仿真环境搭建,开发了CarSim汽车动力学模型和罗技G29力反馈方向盘踏板的具有高拟真度人机交互的驾驶模拟系统。并设计了典型工况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通过实时采集驾驶员驾驶数据,对驾驶员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驾驶模拟器具有逼真的驾驶体验,利用模糊C聚类算法(FCM,fuzzy C-means),将驾驶员特性进行准确分为6个聚类,可以将驾驶员特性进行准确分类,确立驾驶员特性与驾驶能力的关联,为进一步建立实时驾驶权分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幻4 驾驶模拟器 驾驶员特性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的高速公路施工围挡位置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毕江 方嘉欣 +2 位作者 杨文臣 胥川 胡澄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2-1419,共8页
施工围挡是道路施工区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置施工区围挡位置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硬路肩有限的工作面内,设计3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 施工围挡是道路施工区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置施工区围挡位置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硬路肩有限的工作面内,设计3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的模拟场景(0.5 m、0.75 m、1.0 m),组织开展40人的驾驶模拟对比试验,采集驾驶行为、眼动特性和生理信号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由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围挡位置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3种高速公路施工围挡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和试验场景均不会对试验造成不利影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为0.5 m的方案计算分值最高,综合响应表现最好。高速公路路侧施工围挡与外侧车道为0.5 m的距离,有效兼顾了节约用地范围和保障行车安全,可为科学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围挡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 施工围挡 驾驶模拟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模拟环境下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侧墙图案研究
11
作者 张南 张祎 鲍瀚涛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7-325,共9页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单调的交通运行环境导致交通事故较多。改善隧道交通环境以提升安全水平势在必行。隧道侧墙包含重要的环境信息,合理设置图案可刺激驾驶人视觉感知、缓解不适心理。但目前...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单调的交通运行环境导致交通事故较多。改善隧道交通环境以提升安全水平势在必行。隧道侧墙包含重要的环境信息,合理设置图案可刺激驾驶人视觉感知、缓解不适心理。但目前隧道内侧墙图案设置缺少有效的标准规范,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侧墙图案设置地点和图案样式2个方面内容。首先利用SCANer设计并开展10 km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驾驶模拟试验并获取驾驶绩效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得到综合评价公式,进而将驾驶状态变化过程分为清醒、轻度疲劳、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等4类,发现驾驶人易在距隧道入口5.33 km处产生不安全状态,故将侧墙图案设置在此处较为合理。接着,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人机工程相关理论,设计出“波点组合”和“蓝天白云”2种侧墙图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二者均能有效改善驾驶状态,进一步构建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种图案进行对比分析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波点组合”图案综合评估分值更高,安全表现更好,推测是因为自然景观类图案涉及元素较多,对驾驶人的注意力起到一定负面影响的作用。考虑到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特定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特长隧道 侧墙图案 驾驶模拟 主成分分析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驾驶行为和视觉特性的长大隧道突起路标作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39
12
作者 赵晓华 鞠云杰 +3 位作者 李佳 陶盼盼 王雪松 周荣贵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1,共13页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C均为最优方案,即RPMs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两侧边缘线位置。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设施的评估及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进一步形成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指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突起路标 驾驶模拟技术 作用效果评估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动静结合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叶飞 李文辉 +3 位作者 韩鑫 刘佳 欧阳奥辉 徐长鑫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主要从静态视觉角度展开,忽略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性,缺乏对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鉴于此,以层次分析法为基本评价分析框架,建立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以功能、景观环境、美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功能、景观环境、美学指标的权重为0.662∶0.232∶0.106;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以专家和普通群众为评价主体、采用专家打分法和驾驶模拟试验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并考虑洞口设计在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针对隧道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眼动仪测试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龙高速板仑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例,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结构安全、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优秀方案;并通过对试验者眼动数据的分析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案例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为隧道洞口设计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综合评价体系 美学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理论 驾驶模拟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亮 殷秀芬 +1 位作者 胡立伟 杨锦青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提高驾驶模拟实验精度,确保驾驶模拟器获得的实验数据可靠,对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发现驾驶模拟器设施设置的不足,并进一步优化改进.对驾驶模拟器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和应用项目进行总结归纳,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筛... 为提高驾驶模拟实验精度,确保驾驶模拟器获得的实验数据可靠,对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发现驾驶模拟器设施设置的不足,并进一步优化改进.对驾驶模拟器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和应用项目进行总结归纳,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出15个关键评价因素,构建驾驶模拟器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驾驶模拟器评价模型拟合精度高达82.6%,且运用实际的一台驾驶模拟器进行评价,输出该台驾驶模拟器最终的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评价结果值为0.6736,评价等级为中等,且该驾驶模拟器还需要在标志可视距离、液压系统位移、危险场景速度位移方差等方面加强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模拟器 模糊神经网络 有效性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半幅路段施工前中分带开口长度设置方案的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红灵 胥川 +2 位作者 方嘉欣 苏宇 田毕江 《综合运输》 2022年第11期85-93,共9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典型的分幅铺筑路面和分幅拆除旧桥的施工,需在特定位置打开中分带组织双向交通流至同向车道内,由此将对现状地面层交通流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合理设置中分带开口长度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典型的分幅铺筑路面和分幅拆除旧桥的施工,需在特定位置打开中分带组织双向交通流至同向车道内,由此将对现状地面层交通流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合理设置中分带开口长度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的高速公路半幅路面施工区前开口长度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托六自由度的驾驶模拟仿真平台,设计4种不同中分带开口长度设置的模拟场景(90米、105米、120米、150米),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行为、眼动特性和生理信号数据,采用主观评价与配对t检验分析驾驶模拟试验的有效性与仿真性,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由三类七项指标的评估系统,并建立基于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的综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式,提出高速公路半幅路段施工前中分带开口长度设置方案组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4种高速公路中分带开口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和试验场景均不会对试验造成不利影响,获取的实验数据可靠性较高;中分带开口长度120米的设置方案计算分值最高,综合响应表现最好。高速公路半幅路段施工前的中分带开口长度设置为120米,有效兼顾了节约用地范围和保障行车安全,可为科学设置高速公路施工设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模拟 高速公路施工 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