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SSCP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兵 田红 周淑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进一步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重排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 背景与目的:进一步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重排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43例NHL患者骨髓标本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43例NHL患者有26例(60.5%)存在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16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未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者中有3例(18.8%)发现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此3例患者分别于4~9个月后行骨髓形态检查时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27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有淋巴瘤细胞浸润者有23例(85.2%)存在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阳性。26例PCR扩增阳性病例经SSCP分析发现7例(26.9%)存在寡/亚克隆重排。7例存在寡/亚克隆重排患者经3~11个月有5例(71.4%)发展为白血病,存在寡/亚克隆重排NHL患者1年内转化为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寡/亚克隆重排患者(10.5%)(P<0.005)。结论:应用PCR检测NHL患者骨髓标本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可较骨髓形态学检查更早发现NHL患者骨髓浸润微小病灶。具有寡/亚克隆NHL患者更易发展为白血病,还可发展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寡克隆 亚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T细胞受体基因谱型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惠芳 万远廉 +4 位作者 刘玉村 汤坚强 吴涛 张英 朱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 分析直肠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atinglymphocytes ,TIL)克隆的TCRβ基因谱型及CDR3区氨基酸序列 ,了解直肠癌TIL抗肿瘤细胞克隆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直肠癌肿瘤组织、术前外周血和术后外周血T淋... 目的 分析直肠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atinglymphocytes ,TIL)克隆的TCRβ基因谱型及CDR3区氨基酸序列 ,了解直肠癌TIL抗肿瘤细胞克隆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直肠癌肿瘤组织、术前外周血和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TCTβ基因的 2 4个不同V基因片段 ,经过特殊的测序凝胶分离和银染色后 ,确定它们的TCRβ基因表达谱型。通过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 ,分析克隆性增殖的特征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结果 直肠癌肿瘤组织TIL的TCRβ基因谱型中具有克隆性表达 ,表明直肠癌TIL是呈寡克隆性增生的淋巴细胞 ;来自 2例不同患者的肿瘤组织TIL中单克隆性表达的TCRβV11基因具有安全相同的DNA和氨基酸序列 ;其余四个寡克隆的CDR3区存在共同保守的氨基酸序列G/xGGN/xY(D)EQ ,这些序列可能直接接触直肠癌肿瘤组织相关抗原。结论 直肠癌肿瘤组织TIL细胞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肽的T淋巴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tIL tCRΒ 基因克隆 肿瘤浸润性 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基因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小细胞肺癌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的构建
3
作者 黄震宇 王斌 +1 位作者 刘健 李斯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4-264,共1页
众所周知,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与抗体识别抗原是不同的。前者识别的是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复合物,受MHC限制,而后者则是识别天然状态下的抗原,亲和力较强。考虑到TCR可变区部位与抗体可变区部位有众多相似之处,即其均... 众所周知,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与抗体识别抗原是不同的。前者识别的是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复合物,受MHC限制,而后者则是识别天然状态下的抗原,亲和力较强。考虑到TCR可变区部位与抗体可变区部位有众多相似之处,即其均由两条二硫键相连的多肽组成,TCR由阿尔法(α)、贝塔(β)链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 t细胞受体基因 细胞肺癌 组织相容性抗原 抗体 MHC限制 嵌合 二硫键 多肽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受体基因修饰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连晶瑶 陈新峰 +4 位作者 平玉 曹玲 黄岚 王纯耀 张毅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年第2期159-162,166,共5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够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和治愈肿瘤,并且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近些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够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和治愈肿瘤,并且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近些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修饰T细胞治疗是将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受体导入T细胞中,再将这些基因修饰T细胞回输给患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t细胞受体基因 细胞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 抗原特异性 细胞毒作用 癌-睾丸抗原 治疗应用 抗原肽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的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凯健 龚予希 +1 位作者 杨野梵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34,共2页
患者女性,25岁,主诉左侧小腿足踝上方紫癜样褐色丘疹2年。曾诊断为血管炎,给予抗组胺药及沙利度胺等治疗,期间皮疹有新发,血液中IgE 373.9 IU/mL,尿蛋白±,贫血。皮肤科拟诊“丘疹性荨麻疹血管炎”,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乌灵胶囊、... 患者女性,25岁,主诉左侧小腿足踝上方紫癜样褐色丘疹2年。曾诊断为血管炎,给予抗组胺药及沙利度胺等治疗,期间皮疹有新发,血液中IgE 373.9 IU/mL,尿蛋白±,贫血。皮肤科拟诊“丘疹性荨麻疹血管炎”,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乌灵胶囊、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病情仍无缓解,故行皮肤活检。患者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血液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示:淋巴细胞占11.1%,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偏低,抗原表达无明显异常。骨髓病理学检查示:未见异型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正常。血液分子病理示:TCRβ、TCRγ和TCRδ重排检测阴性。体格检查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皮肤CD3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跖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被引量:1
6
作者 Kim S.-T. Jeon Y.-S. +2 位作者 Sim H.-J. K.-S. Suh 任建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3,共2页
Background: Mycosis fungoides palmaris et plantaris (MFPP), characterized by hyperkeratotic patches or plaques confined to the palms and soles, is rare and easy to misdiagnose because of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to pso... Background: Mycosis fungoides palmaris et plantaris (MFPP), characterized by hyperkeratotic patches or plaques confined to the palms and soles, is rare and easy to misdiagnose because of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to psoriasis, cutaneous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and dermatophytic infections. The literature about MFPP mostly consists of case reports with short-term follow-up. Objective: Our purpose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T-cell receptor (TCR) gene rearrangement findings, and prognosis of MFPP.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has been reviewed in the clinicopathologic, TCR γ gene rearrangement findings and follow-up study of 12 patients with MFPP.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diseases ranged from 9 months to 25 years with a mean duration of 5.3 years. Clinically, hyperkeratotic patches and plaques were observed in all cases, with 6 cases having developed on the palms and soles and 6 cases on the palms only. In TNM classifications, all cases were confined to T1N0M0 (stage IA) showing an early stage of mycosis fungoides (MF).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revealed marked hyperkeratosis, parakeratosis with plasma, epidermotropism, convoluted lymphocytes, haloed lymphocytes, dense infiltrate of lymphocytes in all 12 cases (100% ), Pautrier’ s microabscess in 9 cases (75% ), a wiry bundle of collagen in 11 cases (91.7% ) and basilar epidermotropism in 3 cases (25% ). TCR γ gene rearrangement was performed except for one case and monoclonality was detected in 10 of 11 case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with cutaneous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all cases showed polyclonality. Treatment was done with Re-PUVA (acitretin and PUVA), ultraviolet A1, as well as systemic acitretin and methotrexate. Most patients showed a good response. In the follow-up study of 9 cases for a mean period of 47.6 months, only one patient’ s skin lesions were extended to the trunk and face, but the other patients had no sign of extracutaneous involvement. Limitations: Thes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MFPP in Korea. A cooperative study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will be helpful. Conclusions: If a patient has recalcitrant palmoplantar dermatosis, MFPP should be suspected and histopathologic studies with TCR gene rearrangement should be don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F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t细胞受体基因 掌跖 角化不全 克隆性 过度性 银屑病 随访情况 角化过度 皮肤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预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Southern印迹法与PCR法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Juarez T. Isenhath S.N. +2 位作者 Polissar N.L. J.E. Olerud 焦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Objective: To extend previous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alyzing lymph node DNA from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for the presence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Southern blot ... Objective: To extend previous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alyzing lymph node DNA from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for the presence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Southern blot v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s. Design: Inception cohort study from 1982 to 1998. Recruitment of new patients ended in 1994. Setting: A tertiary care referral center in Seattle, Wash. Patients: Fifty- five uniformly staged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is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who underwent a lymph node biopsy, 21 with clinically abnormal nodes and 34 with normal nodes. Interventions: Lymph nodes were evaluated for T- cell receptor (TCR) γ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by 2 PCR method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same lymph nodes were evaluated by Southern blot analysis for TCR β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and examined histopatholog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lymph node classification system. Patients were observed clinically for a mean of 9.5 years. Main Outcome Measures: Skin stage, clinical lymph node examination, lymph nod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Southern blot analysis, and PCR analyses were evaluated as potential prognostic predictors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Th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of TCR analy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was determined among all patients. Hazard ratios (HRs) by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analyzed by the Kaplan- Meier method. Results: A skin stage of T3 (tumors) or T4 (erythroderma) was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of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HR, 31.3 vs T1; P< .001). Patients with detectable TCRγ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lymph node DNA by PCR also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poor outcome (HR, 5.1; P< .001), but it was a less powerful predictor than skin stage. Even when the skin stag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ymphadenopathy, and histologic lymph node score were known for the patient,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till added to prediction of a poor outcome (HR, 9.3; P=.007), whereas PCR provid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outcome.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PCR in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does not enhanc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outcome and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beyond what can be determined from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logic lymph node scores. Skin stage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ymphadenopathy remain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患者 基因重排 PCR法 Southern印迹法 t细胞受体基因 淋巴结活检 肿瘤期 三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疑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是否应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
8
作者 刘雨欣 孙佳铭 +4 位作者 刘佳佳 邱岑 崔俊祺 郑丹宁 余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是一种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尽管亚洲报道的BIA-ALCL病例很少,但尽早诊断至关重要。包膜内积液中ALK^(-)和CD30^(+)T细胞数>10%是其重要诊断标准。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是辅助复杂T细... 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是一种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尽管亚洲报道的BIA-ALCL病例很少,但尽早诊断至关重要。包膜内积液中ALK^(-)和CD30^(+)T细胞数>10%是其重要诊断标准。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是辅助复杂T细胞疾病病理诊断和免疫诊断的常用手段,但在BIA-ALCL早期是否存在TCR基因单克隆重排目前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了1例双侧假体隆乳术后20余年的5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乳房变硬、增大伴轻微刺痛于2023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MRI提示假体破裂,遂于2023年2月2日行双侧假体取出术。患者左侧假体包膜积液病理切片中发现少量ALK^(-)和CD30^(+)T细胞,TCRγ基因重排呈单克隆性,疑为BIA-ALCL早期改变,需要长期随访。作者建议对怀疑为BIA-ALCL的患者在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检查的同时应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可以为此类患者的诊治和必要的长期随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房假体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血清肿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分析在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静 张太明 +2 位作者 杨飞 蔡旭 周晓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5-617,共3页
克隆性基冈重排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其原理是利用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过程中VDJ区互相靠拢的特征,通过适当的家族引物或通用引物在淋巴瘤中可扩增出特征... 克隆性基冈重排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其原理是利用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过程中VDJ区互相靠拢的特征,通过适当的家族引物或通用引物在淋巴瘤中可扩增出特征性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的分析有两种推荐方法:(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异源双链分析;(2)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基因扫描分析 毛细管电泳 淋巴瘤 检测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两种临床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洁 张科平 +4 位作者 葛岩 颜黎栩 朱小兰 庄恒国 刘艳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2-344,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轻链(IgL)基因重排被认为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辅助诊断方法;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则可作为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轻链(IgL)基因重排被认为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辅助诊断方法;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则可作为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辅助指标.由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来源,每个正常淋巴细胞的IgH/IgL和TCR的基因编码均为多克隆性基因重排,而NHL起源于单个恶性转化的淋巴细胞,所有的肿瘤细胞具有单克隆性的基因重排方式[1].因此,准确了解基因重排方式能有效协助诊断.我们比较了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扫描法和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29例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石蜡标本的IgH、IgΚ和TCRG基因重排结果一致性,目的在于找到操作简便、敏感度高且准确可靠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基因 免疫球蛋白重链 克隆性重排 临床检测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克隆性基因重排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细胞增生性疾病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与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综述)
11
作者 丁广治 白炎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5-259,共5页
1976年Basel研究所的Tonagwa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小鼠胚胎细胞和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的DNA酶切片段,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K)的可变区(V)和恒区(C)在胚胎细胞中相距很远,而在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DNA中则几乎连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具有划时代... 1976年Basel研究所的Tonagwa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小鼠胚胎细胞和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的DNA酶切片段,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K)的可变区(V)和恒区(C)在胚胎细胞中相距很远,而在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DNA中则几乎连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因重排学说.以后相继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λ)和重链基因,以及组成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α、β、γ、δ)都要发生重排才能形成有活性的成熟基因.本文将从有关方面进行概括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 t细胞受体基因 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 重排基因 免疫球蛋白 基因片段 小鼠胚胎 可变区 酶切片段
原文传递
T细胞受体基因谱系分析在AITD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熊玉冰 林晨 李扬秋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特征是甲状腺组织中存在大量T细胞浸润。对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α、β链可变区进行基因谱检测,对于分析与确定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无论是AITD还是甲状腺炎动...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特征是甲状腺组织中存在大量T细胞浸润。对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α、β链可变区进行基因谱检测,对于分析与确定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无论是AITD还是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甲状腺组织内浸润的T细胞TCRα、β可变区的某些特定亚家族不同程度选择性高表达。以表达特定TCR亚家族的特异性T细胞为靶抗原,基于TCR的单克隆抗体、多肽疫苗和DNA疫苗可能是治疗AITD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t细胞受体基因 疫苗
原文传递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关键问题和对策
13
作者 陈新峰 刘莎莎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抵抗、生产周期长、个体化/价格昂贵,在实体瘤中的肿瘤异质性强/抗原逃逸、浸润能力不足、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反应性差等问题。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尝试了众多新策略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普适性。作者根据自身对该领域研究的认知,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关键问题及其应对解决策略进行述评,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实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和外周血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研究
14
作者 宋丽新 张士发 高兴华 《沈阳部队医药》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为探讨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及外周血中的存在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例蕈样肉芽肿、(MF)17例可疑蕈样肉芽肿、8例神经性皮炎、8例湿疹、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红皮病患者皮损及外周... 为探讨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及外周血中的存在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例蕈样肉芽肿、(MF)17例可疑蕈样肉芽肿、8例神经性皮炎、8例湿疹、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红皮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进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检测,同时取5例正常皮损及健康人血作为对照。结果:MF患者皮损TCR-γ基因重排总阳性率为78.6%;外周血总阳性率为35.7%;MF患者皮损和血液中有3例患者同时出现TCR-γ基因重排,2例在皮损中无基因重排的情况下血液单独出现TCR-γ基因重排。可疑MF皮损总阳性率为41.2%,血液总阳性率为17.6%。神经性皮炎、湿疹、淋巴瘤样丘疹病、红皮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及正常皮损和健康人血中无TCR-γ基因重排。结论:皮损TCR-γ基因重排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血液中的TCR-γ基因重排与MF疾病进展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和离体照射致大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燕 刘伟 +4 位作者 侯殿俊 马娅 乔建维 卢峰 商希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 探讨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 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经0、0.5、0.75、1.0、2.0和3.0 Gy照射.用相同方法 照射各组大鼠,照后取外周血标本.所有淋... 目的 探讨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 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经0、0.5、0.75、1.0、2.0和3.0 Gy照射.用相同方法 照射各组大鼠,照后取外周血标本.所有淋巴细胞体外培养7 d后,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CR突变频率(TCRMF).结果 整体和离体照射组TCR基因突变频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两组间TCR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05).结论 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频率一致,即外周血淋巴细胞经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可客观准确的反映全身照射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基因 生物剂量计 整体照射 离体照射
原文传递
猪T细胞受体α链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结构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海燕 莫斯科 +1 位作者 房永祥 景志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旨在为研究猪T细胞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并首次在国内克隆了猪T细胞受体α链基因。以GenBank上登载的猪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α链(AB087988)为参考序列,从甘肃合作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TCR-α链基因(p... 旨在为研究猪T细胞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并首次在国内克隆了猪T细胞受体α链基因。以GenBank上登载的猪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α链(AB087988)为参考序列,从甘肃合作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TCR-α链基因(pTCR-α)。结果表明:克隆的TCR-α基因具有完整的ORF,全长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0 kDa,含18个强碱性氨基酸,23个强酸性氨基酸,87个疏水性氨基酸和103个极性氨基酸,含有一段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上登载的TCR-α参考序列(AB087988)的同源性为94.6%,与其他具有完整ORF的猪TCR-α相比,同源性为54.4%-80.3%。推测可能是一新的TCR-α基因转录本。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其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这为猪T细胞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α链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用于蕈样肉芽肿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丽新 高兴华 +2 位作者 刘继峰 赵玉铭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T细胞受体γ(TCR γ)基因重排的方法用于蕈样肉芽肿 (MF)早期辅助诊断。方法 :采用“一步法”提取 10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DNA作为模板 ,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 ,检测4 6例蕈样肉芽肿 ,19例可疑蕈... 目的 :探讨检测T细胞受体γ(TCR γ)基因重排的方法用于蕈样肉芽肿 (MF)早期辅助诊断。方法 :采用“一步法”提取 10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DNA作为模板 ,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 ,检测4 6例蕈样肉芽肿 ,19例可疑蕈样肉芽肿 ,10例湿疹皮炎 ,5例类银屑病及 5例正常皮肤石蜡包埋组织的TCR γ(V1~V8和V9)基因重排。结果 :与非MF病人相比 ,81%的二期蕈样肉芽肿病人显示TCR γ基因重排 ,而非MF病人未见TCR γ基因重排。结论 :“一步法”提取的石蜡包埋组织的DNA作为模板的PCR技术可用于检测MF石蜡包埋组织的TCR γ基因重排 ,且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t细胞受体γ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及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自觉 赖永榕 +1 位作者 罗军 马劼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聚酶链反应 基因重排 免疫球蛋白重链 t细胞受体基因
原文传递
大鼠T细胞受体Vβ5.2-HSP70和Vβ8.2-HSP70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婧 赵文明 +3 位作者 李蕴 王炜 李慎涛 赖丽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83-1886,1891,共5页
目的:构建含大鼠TCR Vβ5.2-HSP70和TCR Vβ8.2-HSP70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实验室完成。①以自主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 Vβ5.2和pTARGET-TCR Vβ... 目的:构建含大鼠TCR Vβ5.2-HSP70和TCR Vβ8.2-HSP70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实验室完成。①以自主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 Vβ5.2和pTARGET-TCR Vβ8.2为模板,将结核杆菌HSP70的一段保守序列P111-125设计到引物中,通过PCR的方法得到TCR Vβ5.2-HSP70和TCR Vβ8.2-HSP70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 Vβ5.2/8.2-HSP70。②将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pTARGET-TCR Vβ 5.2-HSP70组、pTARGET-TCR Vβ8.2-HSP70组和空质粒组肌注相应的质粒DNA100μg/次,PBS组注射PBS缓冲液100μL/次。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于末次免疫后3d取注射部位的肌肉,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CR Vβ5.2/8.2-HSP70基因在注射部位的转录和表达。③将COS-7细胞分为pTARGET-TCR Vβ5.2-HSP70组、pTARGET-TCR Vβ8.2-HSP70组、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细胞组,进行相应质粒转染,24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靶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结果:①TCR Vβ5.2/8.2-HSP70基因已被正确插入到pTARGET载体中。②pTARGET-TCR Vβ5.2-HSP70组、pTARGET-TCR Vβ8.2-HSP70组小鼠免疫处的肌肉组织RT-PCR检测显示,在500~600bp和400~500bp处出现特异的扩增带,分别与TCR Vβ5.2-HSP70和TCR Vβ8.2-HSP70基因片段的大小相符,而注射空质粒组和PBS组均未见此条带。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TARGET-TCR Vβ5.2/8.2-HSP70的COS-7细胞的胞质及胞膜都有明显的着染。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TCR Vβ5.2/8.2-HSP70,并在体内外检测到其转录和表达,为进一步进行TCR DNA疫苗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自身反应性t细胞 t细胞受体基因 热休克蛋白70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受体Vβ基因谱系分析在血液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青松 李扬秋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CAS 2005年第4期342-345,共4页
分析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和CDR3长度可以确切了解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目前TCR Vβ基因谱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判断血液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某些致病克隆的确定;评价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 分析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和CDR3长度可以确切了解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目前TCR Vβ基因谱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判断血液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某些致病克隆的确定;评价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探索性区分临床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为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基因谱系分析 血液肿瘤 CDR3 t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