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光 康厚艺 +1 位作者 程海云 张伟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在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价值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Ⅱ级12例,Ⅲ级8例,Ⅳ... 目的:探讨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在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价值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6例。手术前均行DCE-MRI并在相应后处理软件获得Ktrans、Ve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的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探讨Ktrans、Ve值及胶质瘤级别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Ktrans、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Ⅱ级胶质瘤的Ktrans及Ve值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P<0.01),但Ⅲ级与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Ktrans和Ve值分别为0.054/min和0.296时可以鉴别出Ⅱ级与Ⅲ级胶质瘤;当Ktrans=0.084/min和Ve=0.345时可鉴别Ⅱ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和Ve值均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1),Ktrans值与Ve值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DCE-MRI通过评估肿瘤血管通透性不仅可以鉴别Ⅱ级与Ⅳ级胶质瘤,还可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 容积转运参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微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及分析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高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分析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6月到2024年02月96例阴道超声筛查发现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 目的分析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6月到2024年02月96例阴道超声筛查发现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MRI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根据本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两组ADC值、强化峰值、峰值时间、流出分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组96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8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58例,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36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0例,漏诊3例、误诊1例;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38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58例,漏诊4例、误诊4例;两种方法在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的、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MRI扩散加权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峰值信号强度、最大相对强化度、峰值时间等指标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病变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病变的ADC值、峰值信号强度、最大相对强化度、峰值时间等指标,辅助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子宫内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及其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
3
作者 钱娟 王丹雯 +1 位作者 周雅芬 杨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1期2042-2046,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乳腺病变(31例良性和51例恶性)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DWI及DCE序列扫描,以病理...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乳腺病变(31例良性和51例恶性)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DWI及DCE序列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组病变的DCE(轮廓、形态、强化特征)及DWI(ADC值)中的相关参数,并比较DCE、DWI、DCE+DWI三种方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恶性病变在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TIC-Ⅲ型)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均<0.05);另外,乳腺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低于良性病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的DCE或DWI诊断效能。结论:DWI和DCE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如果联合两者进行诊断,其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病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焕杰 赵继泉 +2 位作者 朱新进 欧卫谦 杨侃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加权成像(PWI)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 乳腺疾病 良恶性 早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位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志勇 严循成 +3 位作者 金建龙 倪建 余秋里 崔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矢状位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均行常规MRI、矢状位DCE-MRI以及DWI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显示T1期2例,T2期10例,T3期21例... 目的探讨矢状位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均行常规MRI、矢状位DCE-MRI以及DWI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显示T1期2例,T2期10例,T3期21例,T4期5例; N0期22例,N1期12例,N2期4例。T3~T4期容量转移常数(Ktrans)与速率常数(Kep)分别为2. 20(0. 98~2. 80) min与4. 13(2. 20~7. 10) min,显著高于T1~T2期(P <0. 05),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 01±0. 16)×10-3mm2/s,显著低于T1~T2期(P <0. 05)。N1~N2期Ktrans与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分别为1. 89(1. 01~2. 70) min与0. 52 (0. 24~1. 40),显著高于N0期(P <0. 05),而ADC值为(1. 00±0. 12)×10-3mm2/s,显著低于N0期(P <0. 05)。Ktrans、Kep和ADC值判断T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13、0. 907和0.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Ktrans、Ve和ADC值判断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35、0. 913和0. 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CE-MRI及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判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t分期 N分期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与乳腺DR钼靶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红波 杜志权 +1 位作者 马立岩 汤光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与乳腺DR钼靶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T1及Tis期女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均进行动态增强MRI与乳腺DR钼靶检查,比较...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与乳腺DR钼靶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T1及Tis期女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均进行动态增强MRI与乳腺DR钼靶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MRI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检出率大于乳腺DR钼靶(P<0.05),动态增强MRI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分级诊断总准确率大于乳腺DR钼靶(P<0.05)。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病灶ADC值为(0.682±0.161)×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的(2.104±0.107)×10-3mm2/s(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致密型乳腺T1及Tis期乳腺癌检出及分级诊断准确性优于乳腺DR钼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乳腺DR钼靶 致密型乳腺 t1 tis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祝辉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了解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评价中应用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的价值。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进行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分析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其与疾病程度的相... 目的了解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评价中应用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的价值。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进行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分析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其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病理分级Ktrans、Ve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 LGG(低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较HCG(高级别胶质瘤)低(P<0.05),但Ⅲ级与Ⅳ级Ktrans与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Ktrans为0.055/min,Ve为0.297时区分Ⅱ级与Ⅲ级较好,为0.083/min,0.343时区分Ⅱ级与Ⅳ级较好。Ktrans与Ve两者间及其与病理程度均为正相关性。结论 T_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 mri 脑胶质瘤 微血管通透性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东 王新宇 张泽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考察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疑似乳腺肿瘤患者268例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均经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以病理诊断... 目的:考察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疑似乳腺肿瘤患者268例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均经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肿瘤良性和恶性的检出情况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情况。结果:病理诊断证实268例患者中,乳腺肿瘤良性有163例(60.82%),恶性肿瘤有105例(39.18%)。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出乳腺肿瘤良性163例(60.82%),恶性肿瘤105例(39.18%),与病例检测结果一致,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3.0T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出良性的准确率是98.77%(161/163),恶性诊断准确率是98.10%(103/105);3.0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较高,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加权像、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的相关性
9
作者 张蔓 吕军浩 +3 位作者 马辉 赵勤余 方旭俭 林沐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比较不同患者T2WI、DCE⁃MRI序列参数。结果前列腺癌患者T2WI表现≥4分的比例为50.00%,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前列腺癌患者峰值时间(T_(max))为70541.44(45035.20,90655.41)ms,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而最快强化率(R_(max))为(36.60±14.41),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Ⅲ~Ⅳ期、ISUP分级≥4级、PSA水平≥5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T2WI表现≥4分的比例分别为62.50%、75.00%和63.16%,高于Ⅰ~Ⅱ期、ISUP分级≤3级和PSA水平<50 ng/ml患者(P<0.05);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T_(max)为68405.44(43506.43,82204.32)ms,短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R_(max)为(39.16±9.50),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ISUP分级≥4级的前列腺癌患者T_(max)为66504.32(43506.43,84053.12)ms,短于ISUP分级≤3级患者(P<0.05),而R_(max)为(40.38±9.75),高于ISUP分级≤3级患者(P<0.05);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T_(max)为63044.22(45035.20,82204.32)ms,短于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P<0.05),而R_(max)为(39.15±9.05),高于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P<0.05);T_(max)与PSA呈负相关(P<0.05),R_(max)与PSA呈正相关(P<0.05);T2WI表现和R_(max)与ISUP分级呈正相关(P<0.05),T_(max)与ISUP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T2WI、DCE⁃MRI序列参数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ISUP分级、PSA水平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加权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王良敏 魏红霞 龚雪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52-1654,168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的ADC值、rADC、TIC分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TIC、DWI-ADC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癌87例,乳腺良性病变1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ADC值、rADC均明显高于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TIC分型Ⅰ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癌,TIC分型Ⅲ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TIC分型Ⅱ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结论 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病变 mri 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孙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41-0044,共4页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内2022年8月-2023年7月住院的100名疑似为前列腺癌的病人,进行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 CT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 0T动态增强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均高于 CT,差异有显著性...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内2022年8月-2023年7月住院的100名疑似为前列腺癌的病人,进行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 CT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 0T动态增强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均高于 CT,差异有显著性(P<0.05),3.0T动态增强与 CT相比较,两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3.0T动态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较好,能够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3.0t 诊断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朱正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施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展开临床分组;观察组(39例):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对照组(39例):前列腺增...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施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展开临床分组;观察组(39例):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对照组(39例):前列腺增生疾病患者;对于两组前列腺疾病患者于临床施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对两组患者最终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Ktrans(容积转运常数)以及Kep(速率常数)两方面,观察组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呈现出一定程度升高(P<0.05);在Ve(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方面,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动态扫描起始时间以及最大信号强度两方面,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降低(P<0.05)。在早期强化率方面,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在施以疾病诊断期间,有效施以1.5T动态增强MRI扫描,针对前列腺癌疾病以及前列腺增生疾病可以加以准确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动态增强mri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 MR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T2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9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动态增强成像(DC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T2加权成像(T2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将12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所有患者均经MR扫描、DC...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动态增强成像(DC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T2加权成像(T2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将12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所有患者均经MR扫描、DCE、DWI检查,比较两组DCE、DWI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DCE、DWI、T2WI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Vp(0.14±0.04)、Ve(0.83±0.10)、Kep(1.82±0.20)、Ktrans(1.41±0.26)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0.05±0.01)、(0.75±0.15)、(1.10±0.03)、(0.80±0.13),ADC(0.91±0.13)×10^(-3) mm^(2)/s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67±0.20)×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阳性122例,阴性98例;DCE单独检查阳性114例,阴性106例;DWI单独检查阳性109例,阴性111例;T2WI单独检查阳性108例,阴性112例;DCE+DWI+T2WI联合检查阳性136例,阴性84例。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DCE单独检查的灵敏度为87.70%(107/122),特异度为92.86%(91/98),准确率为90.00%(198/220),阳性预测值为93.86%(107/114),阴性预测值为85.85%(91/106);DWI单独检查的灵敏度为81.97%(100/122),特异度为90.82%(89/98),准确率为85.91%(189/220),阳性预测值为91.74%(100/109),阴性预测值为80.18%(89/111);T2WI单独检查的灵敏度为82.79%(101/122),特异度为92.86%(91/98),准确率为87.27%(192/220),阳性预测值为93.52%(101/108),阴性预测值为81.25%(91/112);DCE+DWI+T2WI检查的灵敏度为99.18%(121/122),特异度为84.69%(83/98),准确率为92.73%(204/220),阳性预测值为88.97%(121/136),阴性预测值为98.81%(83/84)。DCE+DWI+T2WI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DWI、T2WI单独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CE+DWI+T2W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DCE、DWI、T2WI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1.5T MR DCE+DWI+T2WI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独检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1.5t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穿刺活检 手术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比较T_2加权MRI和动态增强MRI、3D MR波谱成像或扩散加权MRI在重复经直肠超声导引下活检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D.Portalez G.Rollin +4 位作者 P.Leandri B.Elman P.Mouly F.Jonca 孙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1期95-,共1页
目的比较T2WMRI和功能MRI技术在指导重复前列腺活检中的作用。方法68例活检阴性,直肠指诊阴性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病史的病人。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活组织检查 t2加权mri 动态增强mri 扩散加权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估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估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查的416例乳腺病变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证实416例乳腺病变患者,253例病变为良性,163例病变为恶性;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出254例病变为良性,162例病变为恶性,共有5例误诊及漏诊;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以及不均匀强化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疾病良性、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在90%以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乳腺疾病 良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林娟 《医疗装备》 2018年第9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依据最终病理结果,将患者区分为完全缓...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依据最终病理结果,将患者区分为完全缓解(M)组及非完全缓解(NM)组。依据术后病理反应性分级为金标准,分别计算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退缩率、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变化。结果 46例患者化疗前平均肿瘤最大直径(5.10±1.34)cm,治疗后缩减为(3.53±1.12)cm,新辅助化疗结束1周后所有患者行手术切除,根据术后病理分析发现病理分级Ⅰ~Ⅲ级29例(63.04%),为非完全缓解(NM)组;Ⅳ~Ⅴ级17例(36.96%),为完全缓解(M)组。新辅助化疗后M组肿瘤退缩率为(84.13±15.26)%,NM组肿瘤退缩率为(56.12±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M组ADC值375.18±135.46,NM组ADC值132.50±7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P<0.05)。46例患者在两次测量中发生曲线变化有33例,多数患者治疗后TIC曲线仍以Ⅲ型为主。结论 3.0T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中肿瘤退缩率及ADC值有助于预测患者化疗结束后乳腺癌病理反应情况,新辅助化疗后TIC以Ⅲ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_1加权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分级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振生 张娜 +3 位作者 孟莉 王小宜 廖伟华 HOU BL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s两室药物动力学模型,从采集到的动态组图像建立病灶区感兴趣区内的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然后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定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初始增强率ER、回流速率常数Kep、排泄速率常数Kel、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高度PH、到达峰值的时间TTP,最后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建立这些定量参数与脑胶质瘤分级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任意两个分级之间各定量参数的统计学差异,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标准。ER、AUC和PH随着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由低到高地增加;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Ⅰ与Ⅱ级之间以及高级别中的Ⅲ与Ⅳ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ER、AUC和PH的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仅参数E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是术前准确界定脑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参数,其界定阈值约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灌注mri t1加权DCE 脑胶质瘤 定量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左稳 韩文彬 +1 位作者 陈竹碧 黄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应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超声、DCE-MRI扫描、DWI扫描,观察检查结果,比较各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应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超声、DCE-MRI扫描、DWI扫描,观察检查结果,比较各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98例患者中41例为浸润导管癌、16例为浸润小叶癌、9例为导管内癌、32例为导管原位癌。DCE-MRI+DWI诊断符合率92.86%比超声64.29%、MRI常规扫描72.45%、DCEMRI 81.63%高(P<0.05),与DWI诊断符合率86.73%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的价值高,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对手术治疗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的头部增强T1WI序列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慧芳 陈绪珠 +4 位作者 张明宇 郑凤莲 汪晓鹏 范亦龙 丁金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定制的T1WI(试验组)及常规T1WI(对照组)轴位扫描,其中试验组出两组图像,经DL Recon处理的图像记作A组,未经DL处理的原始图像记作B组,对照组记作C组,对比分析各组图像在灰质、白质和病灶区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由两位诊断医师分析图像总体质量和诊断置信度。结果试验组T1WI扫描时间(42 s)比传统T1WI扫描时间短(76 s)。A组的SNR灰质、SNR白质和SNR病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CNR灰质/白质以及CNR病灶/白质均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5 vs.3和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但是诊断置信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像时,基于DL重建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相比于常规T1WI增强序列在缩短了扫描时间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同等的诊断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 t1加权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千 张春雨 +2 位作者 赵平 郭宏华 王江滨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从分子运动水平分析脏器内部结构及病变组织成分的无创性成像方法。DWI最初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急性脑缺血等诊断中已十分普及。近...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从分子运动水平分析脏器内部结构及病变组织成分的无创性成像方法。DWI最初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急性脑缺血等诊断中已十分普及。近年来随着MR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诊断 mri弥散加权像 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 临床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