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
1
作者 何湘 华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考察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的应用,阐述数字文学地图在应用中的思考与启发,促进高校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学地图 “唐诗宋词鉴赏”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艾初玲 黄嘉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文学版图的空间印象,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意识;该平台凭借其权威全面的资料,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过,该平台对所有地点的创作资料只作简单的编年排列,并且缺乏阅读暂停功能的设计,这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元祐文学的图景特征——基于《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对元祐文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武斌 邵大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5,187,共11页
依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所提供的编年系地作品数据,元祐年间是北宋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元祐二年是整个北宋文学创作的峰值年,苏轼文人集团是元祐文学创作的主力。在各体文学中,元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元祐更化”引发的政治剧变是... 依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所提供的编年系地作品数据,元祐年间是北宋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元祐二年是整个北宋文学创作的峰值年,苏轼文人集团是元祐文学创作的主力。在各体文学中,元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元祐更化”引发的政治剧变是元祐散文创作的催化剂。元祐诗歌数量优势不如散文,但宋调特征最为明显。元祐词坛表现一般,杭州是其创作中心。就空间而言,京城开封是元祐文学创作的绝对中心。元祐期间,随着苏轼的活动重心由京城转向地方,京城作为创作中心的地位渐次瓦解。通过对元祐文学图景的定量分析,大致可以得出元祐文学是“高峰文学”“散文文学”及“京城文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文学 定量分析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