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论争、标准与判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峰 胡安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在本源性上具有丰富意蕴。正确认识其历史起点,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做好“守正”工作。不过,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较大论争,主要有“近代说”“中共成立说”“新中国成立说”“三中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在本源性上具有丰富意蕴。正确认识其历史起点,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做好“守正”工作。不过,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较大论争,主要有“近代说”“中共成立说”“新中国成立说”“三中全会说”四种观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特定的科学内涵、本质规定、生发语境,它的历史起点不能简单地追溯到类似现象的探索、追溯到使其可能生发的某一条件,而应以其概念生成史及内涵规定性为参照,以其理论起点与实践起点的形成、具体成果的取得等为标准。据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应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起点,是因为它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传扬了党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优良传统,在它的深远影响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历史起点 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22
3
作者 齐卫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4-81,共8页
建党精神要从宏观视野上形成科学的内涵凝练思路,应遵循高度精炼、显示内核、抓住根本、突出本质的原则。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是具有独立存在和分别体现意义的两个概念,二者既有紧密关系,又有显著区别。建党精神包含“红船精神”,“... 建党精神要从宏观视野上形成科学的内涵凝练思路,应遵循高度精炼、显示内核、抓住根本、突出本质的原则。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是具有独立存在和分别体现意义的两个概念,二者既有紧密关系,又有显著区别。建党精神包含“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体现建党精神。开天辟地是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它与“红船精神”和其他精神的区别不是内涵不同,而在于本质内涵与具体内容的把握。建党精神作为宏观层面的总体概念,其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集大成之总汇,但却不是一种种具体精神的罗列,中国共产党人各种精神表现的具体内容都是开天辟地建党精神的孵化和演绎。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源,建党精神具有各种精神“生产母体”的意义。研究建党精神必须拓宽视野,加强建党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发展、科学理念、政党文化等方面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 建党精神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 精神之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缘起探究
4
作者 王青山 张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深重灾难,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土壤,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展示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关键词 中国梦 缘起 中华民族 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