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概念的翻译与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概念翻译史的研究模式 |
郭凯
陈兆瑞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2
|
17-19世纪西人眼中的中医针灸 |
郭宇婷
张庆彬
|
《中医药文化》
|
2024 |
0 |
|
3
|
翻译认知与翻译历史观的建立——“中外翻译史”课程教学探讨 |
祝一舒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8 |
66
|
|
4
|
“文以载道”视阈下的《泰西新史揽要》译述研究 |
张涌
梅晓娟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5
|
译史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 |
万江松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7 |
3
|
|
6
|
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一本译著 |
张箭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译史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 |
万江松
|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0 |
|
8
|
传教士与中芬文化交流 |
李颖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9
|
《易经》西传史略 |
郭汉城
|
《闽江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0
|
西方翻译简史之“明争暗斗” |
王亚南
张凌
|
《昭通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1
|
唐代与清朝的小说俄译:历史及影响 |
索嘉威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
2020 |
2
|
|
12
|
从严复译《社会通铨》看翻译的政治性 |
何晶
申连云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3
|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中国哲学简史》的汉译 |
傅张萌
|
《海外英语》
|
2012 |
1
|
|
14
|
《中国哲学简史》两个中译本简要对比 |
聂家伟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5
|
生成与流变:英译史视角下孙悟空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
周家春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5 |
|
|
16
|
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 |
谭载喜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17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哲学术语翻译研究 |
冯全功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