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ification,cloning,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of Toxoplasma gondii isolated in China
1
作者 陈晓光 刘国章 +2 位作者 徐帆 王章 江静波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4年第2期98-102,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e sequence of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a pair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P30 gen...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e sequence of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a pair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P30 gene were amplified from a Chinese strain of T. gondii, The amplified gene fragment and plasmid pB220 were digested with EcoRI and BamHI and then ligated. The inserted gene fragment was sequenced by 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the reading reveals that nucleotide sequence determined was the same as the P30 sequecne of RH strain pubilished by Burg (1988), except that one base was change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ntaining P30 gene was transformed to E. coli DH5α.After temperature inducing culture, the total cellular proteins were analys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30 gene cloned into the plasmid could express in E. coli, and the expression product had immunogen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MAJOR surface antige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cloning sequence GENE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涛 周艳琴 +3 位作者 刘琴 聂浩 姚宝安 赵俊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7-591,共5页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同源性达99.6%,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66 ku,且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地弓形虫 MIC3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转转 王海龙 +3 位作者 殷国荣 马广源 张建中 凡振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对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TgPrx)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RT-PCR扩增编码TgPrx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质粒pET30a(+)中,经双酶切、PC... 目的对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TgPrx)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RT-PCR扩增编码TgPrx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质粒pET30a(+)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进行鉴定,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从弓形虫RH株cDNA中扩增出591bp的TgPrx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Prx;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32kDa,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能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结论RH株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PEROXIREDOXIN 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GJS株微线体蛋白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燕丽 曹丽艳 +5 位作者 芦赟 苟惠天 王艳华 付宝权 李文卉 张德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微线体蛋白3(MIC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间接...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微线体蛋白3(MIC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证实,细胞裂解液及上清样品中有1条约39.2 ku的条带,可被山羊抗刚地弓形虫超免疫血清所识别,大小与预测值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C3中的MIC3基因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3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龙彩虹 吴少庭 +4 位作者 翁亚彪 高世同 张仁利 林敏 周爱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 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2 )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基因序列 ,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 ,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 ,再插入表达载体 pGEX... 目的 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2 )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基因序列 ,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 ,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 ,再插入表达载体 pGEX - 4T - 2 ,经PCR和双酶切筛选 ,测序验证后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并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 从弓形虫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约 477bp的SAG2基因 ,构建成功了重组质粒 pGEX - 4T - 2 -SAG2 ;SAG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SDS -PAGE电泳 pGEX - 4T - 2 -SAG2的融合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 42kD ,Westen -blot显示融合蛋白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 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SAG2基因片段成功表达 ,为进一步为SAG2重组疫苗及重组诊断抗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表面抗原 SAG2基因片段 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润花 郝海霞 +3 位作者 王海龙 孟晓丽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总RNA。根据TgACT基因编码序列(登录号为XM_002369622.1)设计合成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 目的克隆和表达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总RNA。根据TgACT基因编码序列(登录号为XM_002369622.1)设计合成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0a-TgACT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pET30a-TgACT在E.coli 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分别用抗多聚组氨酸标签(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约为1 100 bp。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ACT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 r)约为49 000。通过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处理及纯化,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TgACT蛋白能被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ACT,获得刚地弓形虫重组肌动蛋白,且具有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和膜表面蛋白1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文姝 陆惠民 +1 位作者 闵太善 黄伟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进行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P30)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弓形虫ROP2-P30基因工程复合抗原的制备做准备。方法半套式PCR扩增编码弓形虫P30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已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UC119/ROP2中,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 目的进行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P30)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弓形虫ROP2-P30基因工程复合抗原的制备做准备。方法半套式PCR扩增编码弓形虫P30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已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UC119/ROP2中,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UC119/ROP2-P30再以SacⅠ/HindⅢ双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b上,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b/ROP2-P30转化大肠埃希菌表达菌株BL21-Codon Plus(DE3)-RIL,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700 bp P30基因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b/ROP2-P30,该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产生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9 000的重组目的蛋白。结论弓形虫ROP2和P301融合基因克隆成功,并表达出预期的复合重组蛋白ROP2-P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 膜表面蛋白1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绮萍 吴少庭 +6 位作者 翁亚彪 张仁利 高世同 黄达娜 袁仕善 雷明军 潘晖榕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方法 根据GRA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4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双酶切、测序验证后,将G... 目的 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方法 根据GRA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4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双酶切、测序验证后,将GRA4基因片段定向亚克隆到载体pGEX-4T-2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2.GRA4,重组子在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m blot分析。结果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4基因片段并诱导表达出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的重组GRA4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和表达了弓形虫pGEX-4T-2-GRA4重组质粒,为弓形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GRA4 PCR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GRA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媛媛 张守发 +2 位作者 于龙政 常巧呈 薛书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GRA3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后测序;构建pGEX-4T-1/GRA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GRA3基因片段长687bp,含有1个66... 采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GRA3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后测序;构建pGEX-4T-1/GRA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GRA3基因片段长687bp,含有1个66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UK株(AF414079)的同源性为99.8%;表达的融合蛋白为50Ku,能被弓形虫阳性血清识别;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GRA3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信号转导蛋白14-3-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都建 沈继龙 +1 位作者 汪学龙 王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RH株信号转导蛋白 14 3 3 (Toxo 14 3 3 )基因编码序列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Toxo 14 3 3。 方法 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 ,提取RNA ,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应用RT PCR扩增...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RH株信号转导蛋白 14 3 3 (Toxo 14 3 3 )基因编码序列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Toxo 14 3 3。 方法 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 ,提取RNA ,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应用RT PCR扩增Toxo 14 3 3基因片段 ,插入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a中 ,重组子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 ,转化大肠杆菌BL2 1并以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  结果 从弓形虫RH株RNA中扩增出 80 3bp的Toxo14 3 3基因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 pET2 8a/14 3 3 ;IPTG诱导 ,SDS PAGE显示表达产物的大小约 3 0 .7kDa ,Western印迹鉴定为Toxo 14 3 3。 结论 成功地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获取了 14 3 3基因 ,构建了 pET2 8a/Toxo 14 3 3重组质粒 ,并获得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信号转导蛋白 14-3-3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弓形虫ROP1蛋白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2 位作者 刘彦文 郑焕钦 罗树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基因重组质粒并在E.coli中表达。方法用RH株接种小鼠,收集腹水,纯化速殖子,抽提基因组DNA;据RO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将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BamHI酶... 目的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基因重组质粒并在E.coli中表达。方法用RH株接种小鼠,收集腹水,纯化速殖子,抽提基因组DNA;据RO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将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BamHI酶切位点,用PCR技术从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1的基因片段,插入pBV22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于氨苄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经温度诱导在E.coli中表达,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ROP1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与预期值相符,约756bp;构建成功pBV220-ROP1重组质粒;SDS-PAGE、免疫印迹显示特异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43kD,表达产量约占菌体蛋白13.23%。结论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获取ROP1基因,并成功构建pBV220-ROP1重组质粒,诱导表达ROP1非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分离纯化、用于对弓形虫侵入机制及免疫特性的研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棒状体蛋白1 基因克隆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反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原飞 刘转转 +3 位作者 张波 曹建平 郑葵阳 王德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克隆并表达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Tg PRF)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根据Tg PRF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产物双酶切后连接入p 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经双酶切... 目的克隆并表达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Tg PRF)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根据Tg PRF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产物双酶切后连接入p 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阳性菌落。p ET30a(+)-Tg PRF转化至E.coli 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重组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r Tg PRF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Tg PRF基因RT-PCR扩增产物约为492 bp。经双酶切、PCR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 ET30a(+)-Tg PRF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5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 Tg PRF蛋白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本研究克隆的Tg PRF基因序列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具有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抑制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GRA4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绮萍 吴少庭 +8 位作者 翁亚彪 秦莉 张仁利 高世同 黄达娜 袁仕善 雷明军 潘晖榕 温见翔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8-792,747,共6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4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体外与体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克隆技术,构建pVACGRA4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HEK293细胞,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其表达情况...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4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体外与体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克隆技术,构建pVACGRA4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HEK293细胞,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利用基因枪导入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BALB/c小鼠体内细胞,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IL4含量,并观察攻毒试验后小鼠存活情况,以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4基因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VACGRA4;转染GRA4的HEK293细胞,RTPCR检测可见一条约987bp的目的条带,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其分子量约为41kD,能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识别;经pVACGRA4免疫后的小鼠,其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pVAC对照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CD+4/CD+8比值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VACGRA4免疫鼠IFNγ的A值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IL4A值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pVACGRA4免疫鼠存活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死亡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GRA4能在HEK293细胞中和小鼠体内细胞中表达,为弓形虫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致密颗粒蛋白4 真核系统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GRA8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仕善 吴少庭 +4 位作者 黄达娜 张仁利 高世同 林绮萍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06,210,共5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抗原GRA8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参照GRA8序列分别设计引物 ,采用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编码GRA8的基因片段 ,克隆至 pMD18-T载体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 ;各组阳性克... 目的 构建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抗原GRA8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参照GRA8序列分别设计引物 ,采用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编码GRA8的基因片段 ,克隆至 pMD18-T载体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 ;各组阳性克隆的质粒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 - 4T - 2和真核表达载体 pVAX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 1和JM10 9,PCR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的插入序列 ;将构建的原核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 ;将构建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其诱导的抗体应答。结果 PCR扩增出GRA8基因的特异片段 ,各组阳性克隆的序列正确 ,并分别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 pGEX - 4T - 2和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 ,构建了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GRA8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GRA8的融合蛋白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弓形虫抗原的抗体。结论 以pGEX - 4T - 2和 pVAX1为载体 ,分别成功构建了GRA8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致密颗粒抗原 GRA8 原核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丽天 王芬 +4 位作者 孟晓丽 王海龙 刘红丽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转化至E.coli BL21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750 bp。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0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其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TgPGAM2基因片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该可溶性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OP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涛 周艳琴 +3 位作者 刘琴 聂浩 姚宝安 赵俊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1,共5页
应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棒状体蛋白ROP2(rhpotry protein 2)的部分基因,构建pGEX-KG-ROP2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入E.coli BL21CodonPlus中,在IPTG诱导下... 应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棒状体蛋白ROP2(rhpotry protein 2)的部分基因,构建pGEX-KG-ROP2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入E.coli BL21CodonPlus中,在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ROP2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9%,该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的ROP2融合蛋白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000,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ROP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P30两个不同片段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宏亮 姚永伟 +5 位作者 芦王英 刘剑南 陈玲 侯敏 章子豪 张耀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2个不同片段的克隆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参考有关文献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的两个不同片段,分别构建T-...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2个不同片段的克隆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参考有关文献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的两个不同片段,分别构建T-A克隆,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再亚克隆入pMAL-p2质粒并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于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初步筛选阳性克隆,再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子。将重组子转入表达菌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所表达的蛋白以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成功构建相应的T-A克隆及pMAL-p2亚克隆,经诱导、表达和鉴定,证实2个表达产物均为目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70和73Ku。结论:成功获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的2个表达产物,为其进一步的纯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P30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NT株MIC3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昀 刘茂军 +5 位作者 冯志新 白方方 熊祺琰 孔猛 吴叙苏 邵国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5-1299,共5页
为构建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MIC3)原核表达体系,获得高纯度MIC3蛋白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评价MIC3蛋白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根据刚地弓形虫MIC3基因编码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NT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去除... 为构建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MIC3)原核表达体系,获得高纯度MIC3蛋白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评价MIC3蛋白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根据刚地弓形虫MIC3基因编码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NT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去除信号肽的MIC3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pET-32a(+)表达载体,构建pET-32a(+)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Trans 5α感受态细胞。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F509564.1)的同源性达99.9%。将阳性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codon plus,经IPTG20℃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MIC3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6 000。Western-blotting分析鉴定结果表明,MIC3融合蛋白可被猪抗弓形虫免疫血清所识别。获得的MIC3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MIC3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NT株P3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理航 刘茂军 +4 位作者 吕芳 李贺侠 吴叙苏 冯志新 邵国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参考Genbank登录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P30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在刚地弓形虫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片段,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 a(+)/P30,用IPTG诱导,在表达菌BL21(DE3)表达出分子量为4.83×10... 参考Genbank登录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P30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在刚地弓形虫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片段,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 a(+)/P30,用IPTG诱导,在表达菌BL21(DE3)表达出分子量为4.83×104的融合蛋白,经W estern-b 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为刚地弓形虫疫苗的制备及猪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P30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南 何蔼 +6 位作者 郑小英 申川军 郑斌 郑焕钦 李卓雅 曹爱莲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克隆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MMIC3,并在大肠杆菌BL2 1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 目的 克隆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MMIC3,并在大肠杆菌BL2 1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质粒pET MMIC3。表达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进一步确认。结果 经初步菌液PCR鉴定,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确认插入T载体的序列为所需的目的序列;亚克隆构建pET -MMIC3,转化到宿主菌大肠杆菌BL2 1,得到分子量为37.2kDa的重组表达蛋白,Westernblot的结果与预测相符。结论 成功的克隆并融合表达了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弓形虫粘附和入侵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