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al coal of end slopes 被引量:10
1
作者 CHE, Zhaoxue YANG, 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2期266-270,共5页
Given the conditions of residual coal from the boundary of a flat dipping open-pit mine,which uses strip areas mining and inner dumping with slope-covering,we propose a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ed mining tech... Given the conditions of residual coal from the boundary of a flat dipping open-pit mine,which uses strip areas mining and inner dumping with slope-covering,we propose a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ed min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al coal of end slopes.In the proposal a conveyance road and ventilation conveyance near the slope are built,corresponding to the pit mining area and the surface coal mine dump,as well as an interval haulage tunnel and air-inlet tunnel.The outcome shows that such mining method may reduce the effect to slope stability from underground mining,it does not affect the dumping advance and has a high recovery rate of residual coal resources.The working face is timbered by single hydraulic props,transported by a scraper conveyor and supported by coal walls.This method of mining is one of layered top coal caving,with high resource recovery,low production cost where positive economic benefit can b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end-slope resource recovery economic benefit surface coal 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Law of the Movement and Damage to Slop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Underground Mining and Open-Pit Mining 被引量:1
2
作者 Gaofeng Ren Xingkui Fang 《Engineering(科研)》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Under circumstances in which both underground mining and open-pit mining are employed, the mining effects of two approaches will be superposed and the mining slope will receive several induced stress fields, which mak... Under circumstances in which both underground mining and open-pit mining are employed, the mining effects of two approaches will be superposed and the mining slope will receive several induced stress fields, which makes the sliding mechanism and deformation law of slope rock mass more complicated. This paper, targeting at the east slope of Antaibao Mine with the joint employment of underground mining and open-pit mining, aims to study the moving law of the slope rock mass and the damage mechanism to the overburden of the goaf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is supposed that models of possible damage to the slope could be explored for guidance to safety-production of the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ATION of underground and open-pit mining mining DAMAGE Deformation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煤矿井下设备音频信号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邱吉尔 王琪 王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9,共9页
煤矿井下生产运行环境恶劣,其关键设备如瓦斯泵、通风机、采煤机等长期处于启动状态,易产生缺陷性故障。目前端到端音频数据故障诊断方法的模型训练与更新高度依赖于数据标注,尽管可以获取海量原始数据,但这些数据通常未经标注,难以直... 煤矿井下生产运行环境恶劣,其关键设备如瓦斯泵、通风机、采煤机等长期处于启动状态,易产生缺陷性故障。目前端到端音频数据故障诊断方法的模型训练与更新高度依赖于数据标注,尽管可以获取海量原始数据,但这些数据通常未经标注,难以直接用于模型训练,设备运行工况的突变和设备重组等因素可能导致数据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模型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煤矿井下设备音频信号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煤矿设备音频信号进行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特征提取,捕捉设备运行状态中的关键信息,得到故障特征二维系数图。然后,构建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网络模型,以改进最大均值差异,即多核联合最大均值差异作为度量标准,借助伪标签计算联合分布距离,将标签信息通过多重线性映射进行特征匹配,以减少数据分布差异,实现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同时对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无标签条件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6.99%,标准差为0.014;在模型抗噪性能实验中,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模型在低信噪比(如10 dB)条件下仍能保持80%的故障诊断准确率,展现出较强的抗噪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设备 音频信号 故障诊断 迁移学习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MFCC 最大均值差异 多核联合最大均值差异 源域 目标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idance and review:Advancing mining technology for enhanced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strategic minerals in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Yunming Wang Qiusong Chen +1 位作者 Bibo Dai Daolin Wang 《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 2024年第1期2-11,共10页
Mineral resources,often referred to as“industrial food,”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ctor.Specifically,strategic minerals(SMs)bear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str... Mineral resources,often referred to as“industrial food,”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ctor.Specifically,strategic minerals(SMs)bear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within China.This paper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dynamics,current status,and characteristics of 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We off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SM mining technology in China.Our analysis spans various mining methods,including open-pit mining,deep underground mining,green mining of complex underground bodies,integrated underground mining and processing,and intelligent mining.Within this framework,we delve into multiple initiativ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the mining industry,increasing production,and maintaining the adequate supply of these resources.We discuss these strategies from both a top-level policy and system design perspective,as well as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egic minerals Mineral security Green mining Intelligent mining open-pit mining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原文传递
锦界煤矿智能化疏排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贺爱兵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2-85,共4页
针对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锦界煤矿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从井下中转水仓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场景采用压力启停水泵技术、液位实时监测及控制水泵技术、中转水仓及主排水泵房自动关联排水技术,建立井下中转水仓智能化疏排水系统,并... 针对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锦界煤矿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从井下中转水仓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场景采用压力启停水泵技术、液位实时监测及控制水泵技术、中转水仓及主排水泵房自动关联排水技术,建立井下中转水仓智能化疏排水系统,并接入智能综合一体化管控平台,对排水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实时显示,并具备远程集中控制、数据自动采集、故障分析诊断及联动预警功能,提升了中转水仓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疏排水系统 井下中转水仓 疏放水 矿井涌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5G射频源远场辐射防爆安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积渐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针对5G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推广应用,展开了远场辐射条件下射频电磁能防爆危险分析。首先在假设放电火花特性阻抗与天线内阻阻抗匹配的条件下,建立了环天线的等效模型和放电火花功率的理论计算模型;其次针对3.55 GHz工作频率,通过理论... 针对5G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推广应用,展开了远场辐射条件下射频电磁能防爆危险分析。首先在假设放电火花特性阻抗与天线内阻阻抗匹配的条件下,建立了环天线的等效模型和放电火花功率的理论计算模型;其次针对3.55 GHz工作频率,通过理论计算设计了窄带宽的环形接收天线和喇叭发射天线,并通过CST仿真软件验证了设计天线的S11曲线;最后搭建了1套收发天线仿真平台,用于估计环天线断点两端的电场强度和积分电压。仿真结果表明:当电火花与天线内阻阻抗匹配时电火花功率最大,且电火花的阻抗值对整个天线的感应电压基本没有影响;远场辐射条件下电火花可获得的功率随着收发天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发射天线功率为100 W及发射天线增益为5时,在远场辐射条件下,产生的理论最大火花功率都不足以引燃瓦斯气体,故标准中的阈功率指标可能过于保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煤矿井下通信 电磁能防爆 远场谐振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错动界限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建华 宋卫东 +1 位作者 匡忠祥 尹小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22,共5页
针对大冶铁矿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考虑岩性、断层和破碎带的影响,建立了错动界限计算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FLAC软件对转地下开采前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分析了不同开采水平,塌陷区回填与不回填两种条件下的应力变... 针对大冶铁矿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考虑岩性、断层和破碎带的影响,建立了错动界限计算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FLAC软件对转地下开采前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分析了不同开采水平,塌陷区回填与不回填两种条件下的应力变化、塑性区分布和位移变化规律,并以地表水平变形为标准来圈定不同开采水平的地表错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错动角逐渐提高,开挖至-120m水平时,不回填条件下,上盘平均错动角为60.9°,下盘平均错动角为63.1°,回填可使下盘错动角提高1°,上盘错动角提高0.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露天矿 露天转地下 边坡 错动角 数值模拟 露天转地下开采 数值模拟研究 错动 界限 FLA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矿山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与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39
8
作者 韩现民 李占金 +1 位作者 甘德清 李晓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2,共5页
露天转地下矿山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当前广泛存在的问题。依据经验类比和正交试验原理,针对某铁矿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出了9种地下采场结构参数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矿区的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9种方案开采下边... 露天转地下矿山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当前广泛存在的问题。依据经验类比和正交试验原理,针对某铁矿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出了9种地下采场结构参数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矿区的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9种方案开采下边坡和采场围岩内的应力、应变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方差分析,对影响露天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应力、应变指标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得出了边坡稳定性对地下矿房各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据此确定了确保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矿房结构参数,并初步应用到开采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边坡稳定 数值模拟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2
9
作者 韩放 谢芳 王金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9-514,共6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和工程尺度同时影响着地下工程和露天边坡的稳定性.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露天边坡内地下开采采场周围和边坡的力学环境,探讨了围岩移动变形、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状况.研究表明,在扰动边坡下... 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和工程尺度同时影响着地下工程和露天边坡的稳定性.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露天边坡内地下开采采场周围和边坡的力学环境,探讨了围岩移动变形、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状况.研究表明,在扰动边坡下进行地下开采,坡脚处的局部弧形破坏区将进一步恶化,但不会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由于边坡的卸荷作用,导致采场上覆岩层成拱机制减弱,采空区覆岩存在整体垮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边坡 稳定性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山铁矿主采区露天转地下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任凤玉 李楠 +3 位作者 常帅 姜科 肖景辉 刘显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5,共4页
眼前山铁矿主采区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急倾斜厚大矿体,矿岩具有良好的可冒性。结合露天开采的边界条件与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条件,提出诱导冒落法高效开采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可实现露天转地下增产衔接,并可使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分别... 眼前山铁矿主采区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急倾斜厚大矿体,矿岩具有良好的可冒性。结合露天开采的边界条件与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条件,提出诱导冒落法高效开采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可实现露天转地下增产衔接,并可使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分别降低到8%和10%以下,生产能力提高30%以上,直接生产成本比同类矿山降低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诱导冒落法 采场结构 措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露天转地下开采断层对采空区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秀志 黄刚海 张舒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9,60,共6页
针对铜绿山Ⅰ号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复杂情况,采用FLAC3D分析矿体上盘断层破碎带对采空区的影响,以指导现场施工。分别建立有断层模型和无断层模型,对2模型采用同一种开挖方式:布置1#采场及2#采场,2采场之间留下隔离立柱用于支撑顶板... 针对铜绿山Ⅰ号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复杂情况,采用FLAC3D分析矿体上盘断层破碎带对采空区的影响,以指导现场施工。分别建立有断层模型和无断层模型,对2模型采用同一种开挖方式:布置1#采场及2#采场,2采场之间留下隔离立柱用于支撑顶板。从压应力及位移量2方面比较2个模型的开挖结果,研究表明,断层使采矿作业条件恶化,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断层降低了矿体上盘岩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采场两帮压应力增大0.01~0.45 MPa;②顶柱厚度较大时,断层对1#采场几乎不产生影响,对2#采场影响较大,导致其顶板下沉量增大,表现为2#采场顶板绕立柱顶部旋转;当顶柱厚度h≤16 m时,断层对2个采场均产生影响,均导致其顶板下沉量明显增大,表现为2采场顶板绕1#采场左帮顶部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露天转地下 FLAC3D 断层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木凼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卫东 王佐成 +1 位作者 宫东峰 杜建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4,共5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以露天采坑作为尾矿库使用,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针对紫木凼金矿露天转地下房柱采矿法开采特点和难点,采用FLAC-3D分析软件,对不同回采顺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采场顶...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以露天采坑作为尾矿库使用,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针对紫木凼金矿露天转地下房柱采矿法开采特点和难点,采用FLAC-3D分析软件,对不同回采顺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采场顶底板和坡面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和应力分布特征及规律。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复杂应力场变化规律,弥补了现场实测中存在的不足,而且对采场地压控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边坡 稳定性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家营铁矿Ⅲ采场露天转地下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宏亮 杨天鸿 朱立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6,80,共4页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中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问题,结合司家营铁矿实际情况、地质资料和采矿资料,应用FLAC3D软件建立矿体的力学模型,模拟境界矿柱的受力及其塑性区分布情况,研究境界顶柱、间柱厚度以及间柱之间的间隔距离对矿柱应力分布以...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中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问题,结合司家营铁矿实际情况、地质资料和采矿资料,应用FLAC3D软件建立矿体的力学模型,模拟境界矿柱的受力及其塑性区分布情况,研究境界顶柱、间柱厚度以及间柱之间的间隔距离对矿柱应力分布以及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从而确定境界矿柱的合理厚度及其他的相关参数,为该矿山露天转地下生产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境界顶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采空区崩落爆破评估验收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晓荣 林谋金 +1 位作者 郑炳旭 喻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了评价和验收矿山采空区的崩落爆破,根据采空区崩落爆破前后的体积平衡原理,提出利用爆破后采空区充填率和遗留空区体积这2个指标共同评价采空区崩落爆破处理效果的方法。首先对采空区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空区形态参数,接着测量和计... 为了评价和验收矿山采空区的崩落爆破,根据采空区崩落爆破前后的体积平衡原理,提出利用爆破后采空区充填率和遗留空区体积这2个指标共同评价采空区崩落爆破处理效果的方法。首先对采空区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空区形态参数,接着测量和计算获得崩落爆破方案中被破碎的岩石体积,再测量崩落爆破后地表塌陷体积,最后通过推导的公式计算获得评价验收指标。其中采空区充填系数k用来判别原采空区的主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排除,如k>85%表示爆破效果优良;遗留空区体积用来判别崩落爆破后的遗留风险大小。根据这2个指标结果进行采空区崩落爆破施工的验收。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能够满足隐患空区治理与隐患资源开采协同作业的日常生产要求,对地采转露采矿山空区治理和验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采转露采矿山 危机矿山 隐患资源 采空区 崩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料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法立滕 刘志仲 +2 位作者 胡川 张涛 张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27,共5页
针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西南帮高边坡上料仓稳定问题,考虑断层的影响,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地下开采过程中料仓稳定性和料仓地表沉陷进行了研究。分别分析了开采到-320 m和-500 m水平时,塑性区分布和拉应力... 针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西南帮高边坡上料仓稳定问题,考虑断层的影响,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地下开采过程中料仓稳定性和料仓地表沉陷进行了研究。分别分析了开采到-320 m和-500 m水平时,塑性区分布和拉应力分布规律,并以地表沉降变形区范围来评定料仓稳定。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深入,料仓稳定性下降。在开采到-320 m水平时,料仓地表倾斜值在3 mm/m内,边坡整体稳定、塑性区主要集中坡脚并且开展范围小,料仓稳定。当开采到-500 m水平时,塑性区和拉应力区几乎分布整个坡体,断层存在对料仓影响显著。边坡整体滑坡性小,但坡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地表沉陷值增大,料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数值模拟 边坡 料仓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君 李克民 +1 位作者 陈树召 王博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因;其中产量规模扩大、露天开采成本降低、矿石价格提高和边界品位下降带来的剥采比降低是促使地下转露天开采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露天方式对已经开采过的资源进行复采可充分回收地下开采剩余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矿柱回收、充填物回采和破坏资源的露天开发3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转露天开采 资源条件 资源回收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露天转地下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松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6,共3页
马钢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为充分利用其境界外平均品位为TFe 28.63%的2 156万t铁矿资源,稳定和延长采场的服务年限,开展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可行性研究,推出了“平硐-风井开拓、露天台阶转载运输”、“恢复东排水斜井开拓”和“平硐溜井... 马钢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为充分利用其境界外平均品位为TFe 28.63%的2 156万t铁矿资源,稳定和延长采场的服务年限,开展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可行性研究,推出了“平硐-风井开拓、露天台阶转载运输”、“恢复东排水斜井开拓”和“平硐溜井+露天斜坡提升“等3个开拓运输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投资小、建设快的”平硐-风井开拓、露天台阶转载运输”方案,为采场生产安排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外矿体 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的设计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光富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6,共4页
结合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介绍了杏山铁矿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露天生产、挂帮矿体开采、深部矿体开采在时空关系、产量衔接、开拓系统、采矿方法、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设计实践,技术方案值得借鉴。
关键词 杏山铁矿 露天转地下开采 挂帮矿体开采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难中井下救援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轶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8,共2页
针对矿难救援通信系统的设计需求,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通信系统应用框架,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层次路由算法策略和无线传感节点调度策略,应用这些策略,既提高了无线传感网络的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也极大地延长了... 针对矿难救援通信系统的设计需求,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通信系统应用框架,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层次路由算法策略和无线传感节点调度策略,应用这些策略,既提高了无线传感网络的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也极大地延长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生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系统 井下救援 矿难 路由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合理厚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5,19,共4页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覆岩作用认识不足的实际,通过试验探讨覆岩厚度与采矿工艺、损失贫化、防洪排水、矿井通风等的关系。研究表明:覆岩厚度对放出体形态影响较大,矿石回收率随覆岩厚度增加呈现出抛物线型上升规律,覆岩各层渗透系数存...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覆岩作用认识不足的实际,通过试验探讨覆岩厚度与采矿工艺、损失贫化、防洪排水、矿井通风等的关系。研究表明:覆岩厚度对放出体形态影响较大,矿石回收率随覆岩厚度增加呈现出抛物线型上升规律,覆岩各层渗透系数存在差异,其滞水防风层随回采进行其相对位置下移。最后在对采场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上述结果对首云铁矿覆岩厚度进行优化,得到其合理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覆岩厚度 损失贫化 渗透规律 窜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