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焕萍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发挥其功能、实现建设目标的前提。文章在总结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发挥其功能、实现建设目标的前提。文章在总结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客流需求等方面分析影响线路规划的关键因素,并从确定线网规模、优化线网结构、提高线网效率等角度,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科学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路规划 线网优化 客流分配 多方式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网融合背景下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建设以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多网融合”中的重要联动纽带。为实现市域(郊)铁路的合理科学建设发展,其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建设以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多网融合”中的重要联动纽带。为实现市域(郊)铁路的合理科学建设发展,其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科学评估方法,以期为都市圈市(域)郊线网及整体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多网融合程度、都市圈支撑强度、运营服务能力、方案实施可能四个角度建立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信息熵权法和AHP组合赋权法的TOPSIS方法实现规划方案的量化综合评价分析。以福州都市圈核心区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利用程度较高的规划方案最优,最优方案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铁路运能,实现都市圈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较好融合都市圈各层次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于都市圈旅客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网融合 都市圈 市域(郊)铁路 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组合赋权法 TOPSIS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与多尺度空间协同优化——以上海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小鸿 周翔 乔瑛瑶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0,37,共12页
大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互动、优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出行活动的时空约束关系及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骨干交通模式的服务目标,即构建适应圈层、轴带、珠链等不同空间形态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及模式。首先,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与... 大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互动、优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出行活动的时空约束关系及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骨干交通模式的服务目标,即构建适应圈层、轴带、珠链等不同空间形态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及模式。首先,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镇空间的发展历程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对都市圈不同区位和不同增长模式的适配程度为切入点,提炼空间—交通互动作用在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时间尺度与空间形态、新城发展与区域城镇格局、交通设施与增长形态四个方面的规律。根据上海市2040年总体规划的目标,针对都市圈核心功能区、通勤圈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的布局特征,确定多模式轨道交通层次结构、功能定位、网络形式等系统设计准则和策略导向。最后,提出一小时时间约束的上海都市圈交通廊道识别、节点选择和枢纽体系设计方法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网络 空间形态 多模式 空间—交通互动作用 上海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体系与衔接模式研究——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明 杨涛 +1 位作者 凌小静 邬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7,共5页
分析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特征,在借鉴国外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体系与技术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大都市区的用地布局、客流分布以及走廊特征,以扬州市为案例,提出带状用地布局... 分析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特征,在借鉴国外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体系与技术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大都市区的用地布局、客流分布以及走廊特征,以扬州市为案例,提出带状用地布局的大都市区市郊轨道不适合直接穿越中心城区,而应该在中心城外围设置终点站与城区轨道衔接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衔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连绵空间下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润林 赵一新 +2 位作者 李斌 樊钧 祁玥 《城市交通》 201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在城镇连绵地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运输效率、整合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对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首先归纳和比较国外市域轨道交通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心放射的圈层模式和自由网络发展模式,并指出中国市域轨道交... 在城镇连绵地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运输效率、整合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对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首先归纳和比较国外市域轨道交通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心放射的圈层模式和自由网络发展模式,并指出中国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区域城际客流联系角度分析苏州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的适应性。同时,从苏州城镇空间组织角度对市域轨道交通构建要求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适合苏州实际的市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线网形态和构架,以及在不同层次轨道交通衔接和制式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市域轨道交通 空间组织 城际交通 线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整合问题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保南 寇俊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3,共5页
未来10年,中国特大城市将大规模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这为在整个市域范围内改善铁路、中心城轨道交通、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及其结合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总结轨道交通网络之间的三种结合类型:点状结合、线状结合、网状结合,并分析... 未来10年,中国特大城市将大规模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这为在整个市域范围内改善铁路、中心城轨道交通、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及其结合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总结轨道交通网络之间的三种结合类型:点状结合、线状结合、网状结合,并分析不同结合类型的服务效果差异。提出轨道交通网络整合的概念,论述轨道交通网络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阐述轨道交通网络整合的主要技术措施。最后,指出中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市郊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规划 网络整合 系统制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多准则余弦决策支持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栾鑫 邓卫 程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8,共7页
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优选决策多指标评价体系,在考虑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赋权过程基础上,提出应用于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多准则余弦决策支持模型,同时采用苏州市具体案例对模型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例验证与研究讨... 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优选决策多指标评价体系,在考虑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赋权过程基础上,提出应用于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多准则余弦决策支持模型,同时采用苏州市具体案例对模型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例验证与研究讨论。研究表明其分析结果科学合理、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决策支持模型 余弦函数法 多准则评价与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轨道线网规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宇宁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合力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论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角度,阐释公共服务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流程手段和具体策略。最后,以天津市...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合力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论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角度,阐释公共服务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流程手段和具体策略。最后,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分析,针对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集中但轨道交通线网并未覆盖的区域,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优化建议:新线路的站点设置应充分与该区域结合;而对于新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选址时应尽量临近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站点,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 线网规划 空间耦合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轻轨交通网络优选的物元可拓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栾鑫 程琳 邓卫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针对识别判断或衡量评估各种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优劣性等问题,首先分析建立起多层级评定要素主框架,并考虑了客观化的信息熵权策略,然后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对象、灵活客观的城市轻轨交通网络多准则物元可拓处理方法,从而帮助实现其优选排... 针对识别判断或衡量评估各种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优劣性等问题,首先分析建立起多层级评定要素主框架,并考虑了客观化的信息熵权策略,然后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对象、灵活客观的城市轻轨交通网络多准则物元可拓处理方法,从而帮助实现其优选排序以及决策支持过程。基于建设城市轻轨交通网络的多重目标和不同部门愿景,确定了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网络结构属性、运营管理水平、建设项目可行性四个准则,通过济宁市轻轨交通线网规划的具体案例分析,讨论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公平性与合理性,并获取了最优网络方案#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科学可靠、适应性强,同时克服并避免了主观人为因素的噪声和偏差,本文建模步骤流程亦可为其他城市规划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指导依据及借鉴参考,或移植应用于相关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网络评定与优化 多准则物元决策支持 可拓分析模型 最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交通导向的多模式疏散规划理论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刚 朱形 +1 位作者 华璟怡 曹奇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9,94,共8页
多模式疏散规划旨在兼顾低行动力人群和其他人群不同的疏散需求特征,对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相结合的多种疏散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但是,国际上对多模式疏散的研究缺乏对公共交通的支持。针对我国低行动力人群比重高、应急疏散资源紧... 多模式疏散规划旨在兼顾低行动力人群和其他人群不同的疏散需求特征,对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相结合的多种疏散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但是,国际上对多模式疏散的研究缺乏对公共交通的支持。针对我国低行动力人群比重高、应急疏散资源紧张等国情,提出应急疏散中的"公共交通导向"构想,建立了公共交通导向的多模式疏散规划理论框架,在疏散需求建模预测基础上,实施疏散小区划分、公交集结点选址、疏散网络设计等规划流程,构造分层集约化网络,探讨公共交通导向的应急交通组织策略和应急疏散网络优化模型等关键方法。结合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交通组织工作进行应用,在未采取强制行政措施的前提下,75.4%的市民认为日常出行基本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多模式疏散规划 应急交通组织策略 网络优化模型 公共交通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
11
作者 瞿尔仁 张业平 +2 位作者 韩振峰 潘莉 任国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8-541,共4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多,城市原有的交通条件无法满足现有的城市客运需求,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工期较长,所以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成了关键。文章分析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指出进行轨道...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多,城市原有的交通条件无法满足现有的城市客运需求,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工期较长,所以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成了关键。文章分析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指出进行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为正在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 优化设计 经济效益 时间效益 环境效益 运营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发展转型期城市常规公交专项规划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12
作者 王树盛 曹国华 +1 位作者 陈宗军 夏胜国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2期74-78,共5页
以"公交都市"建设为目标导向,探索了交通发展转型期常规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公交线网的关联优化方法、换乘节点的线网组织方法、场站落地控制方法等多项方法与技术,可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城市或地... 以"公交都市"建设为目标导向,探索了交通发展转型期常规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公交线网的关联优化方法、换乘节点的线网组织方法、场站落地控制方法等多项方法与技术,可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城市或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都市 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场站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车辆基地的规划
13
作者 范永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7,共2页
在线网规划编制时,应根据各条线路的特点及设计规范,确定车辆基地的设置原则和功能定位,初步确定车辆基地的用地面积及用地控制范围。车辆基地选址时应注意:在规划阶段应对车辆基地选址进行多方案比较,为后续工作预留好设计条件;应考虑... 在线网规划编制时,应根据各条线路的特点及设计规范,确定车辆基地的设置原则和功能定位,初步确定车辆基地的用地面积及用地控制范围。车辆基地选址时应注意:在规划阶段应对车辆基地选址进行多方案比较,为后续工作预留好设计条件;应考虑车辆基地用地是否侵入风景名胜区用地,是否侵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是否位于河道的行洪蓄洪区内,是否占用农田,基地周围是否有重要设施等;应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车辆基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理念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笑梅 常玉林 李晋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为了满足低碳出行的要求,从优化线网的角度建立了基于低碳理念的公交线网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一个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能源消耗最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下层模型是一个改进的Logit路径选... 为了满足低碳出行的要求,从优化线网的角度建立了基于低碳理念的公交线网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一个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能源消耗最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下层模型是一个改进的Logit路径选择客流分配模型。针对建立的模型,给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公交线网双层优化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并用算例说明了所建立模型与求解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公交线网优化 低碳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优化模型和方法 被引量:32
15
作者 任泓宇 王主丁 +3 位作者 张超 蒋勃 赵刚 吴延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51-158,共8页
新电改背景下,精细化规划成为提高电网企业效益的关键.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结合相关规划导则,提出了基于供电分区优化的高压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优化模型和方法.首先明确规划区域高压候选通道布局;然后,基于供电变电站和高压线路通道N-1供... 新电改背景下,精细化规划成为提高电网企业效益的关键.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结合相关规划导则,提出了基于供电分区优化的高压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优化模型和方法.首先明确规划区域高压候选通道布局;然后,基于供电变电站和高压线路通道N-1供电安全性最大化,同时考虑到高压联络线路费用的最小化,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供电分区的优化划分;最后针对电气上相对独立的各供电分区,采用技术经济比较方法从有限的典型接线模式中进行优选.中间年网架采用了由简到繁的典型接线模式的过渡.所提方法在保证规划方案全局最优或次优的基础上,实现了配电网分区规模的由大变小和相应规划方法的由繁变简.算例表明了该模型和方法直观、简单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配电网 网络化规划 供电分区优化 供电网格 供电单元 典型接线模式 接线模式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孝羚 蒋阳升 《工业工程》 2017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解决现有模型没有考虑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进行同步优化,以及求解的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为了提高算法... 为解决现有模型没有考虑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进行同步优化,以及求解的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为了提高算法执行效率,本文首先设计了客流换乘比例下界值对公交线网结构作出初步评价,对于客流换乘比例高于设定的下界值的线网不进行后续发车频率设计及目标函数计算,以减少由不可行解带来的后续计算。通过一案例测试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求解出公交线网的布局方案以及各线路相应的发车频率。最后,对下界值取值与计算时间及最终优化结果的关系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下界值取值由1逐渐减小至0.4的阶段,目标函数值保持不变,但计算时间逐渐减小,节约时间最多达到40%以上。但当下界值取值小于0.4时,虽然计算时间仍在减小,但目标函数值逐渐变大已不是最优解。说明应用该模型及算法设计公交线网规划时,合理的下界值取值能够保证解的质量的同时极大提高算法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同步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 公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优化的城轨网络列车运行计划换乘衔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丰收 黄俊 +1 位作者 邓连波 黄俊达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9年第7期66-70,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线路间的换乘点不断增多,换乘站时刻表的协调直接影响服务水平,有必要结合线网客流分布特点协调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以尽量减少乘客在换乘站的换乘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以线路间列车衔接时刻点...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线路间的换乘点不断增多,换乘站时刻表的协调直接影响服务水平,有必要结合线网客流分布特点协调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以尽量减少乘客在换乘站的换乘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以线路间列车衔接时刻点为优化对象,以重点换乘站的换乘衔接需求为主导,建立换乘衔接方案编排优化模型,在网络层面实现基于线网整体换乘等待时间动态最优的换乘站衔接时刻优化,并以广州地铁线网为例,利用模型开发软件,得到符合现场需求的换乘衔接优化时刻点,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计划协同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列车运行计划 换乘衔接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巍 黄丹芮 吴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出行时间是从乘客角度评价公交系统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在规划层面出行时间主要与公交线网和发车频率设计有关。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已有站点及规划线路数量首先确定公交线网方案,然后设计每条线路的发车频率,但将线网规划和发车频率分... 出行时间是从乘客角度评价公交系统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在规划层面出行时间主要与公交线网和发车频率设计有关。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已有站点及规划线路数量首先确定公交线网方案,然后设计每条线路的发车频率,但将线网规划和发车频率分开设计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不是整体最优。据此,本文构建了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求解,并引用一实际历史案例对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规划区域设计出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的公交线网以及与公交线网相匹配的发车频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同步优化 遗传算法 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 公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进步与低碳转型的协同优化 被引量:31
19
作者 侯金鸣 孙蔚 +3 位作者 肖晋宇 金晨 杜尔顺 黄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9,共9页
技术的进步对于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应以实现系统低碳转型为目标,特别是在长期时间尺度上,二者相互影响更加显著。中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目标,电力系统将逐渐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清... 技术的进步对于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应以实现系统低碳转型为目标,特别是在长期时间尺度上,二者相互影响更加显著。中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目标,电力系统将逐渐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储能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水平,成为电力系统转型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因素。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也要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加快发展。为量化评估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进步与低碳转型经济可行性的耦合与匹配关系,提出了二者协同优化的框架和方法。将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与电力系统扩展规划模型相结合,并以中国2060年远期电力规划为案例,研究不同技术发展场景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技术对全系统综合单位电量成本下降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长期规划 低碳转型 量化评估 技术成熟度 学习曲线 神经网络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优化及发展规划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佘才高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8,共6页
南京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历经近10年的发展,运营里程已达200km,具有覆盖面广、互联度高、开放性强等显著优势。线网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沿线城市的开发,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时空可达性,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历经近10年的发展,运营里程已达200km,具有覆盖面广、互联度高、开放性强等显著优势。线网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沿线城市的开发,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时空可达性,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之际,为高水平打造南京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市域轨道在后续发展中将着力提升线网的快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运营模式、完善网络布局、改善网络换乘衔接、审慎选择速度与制式、统筹沿线开发建设时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市域轨道 互联互通 运营优化 线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