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vascular dementia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403 patients from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and family follow-up studies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 Yang Jingcheng Li Huadong Z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60-364,共5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dementia following stroke are greatly different in region, race and other aspect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and incidental risk fac...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dementia following stroke are greatly different in region, race and other aspect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and incidental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Chongqing City. DESIGN: Case analysis. SET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aping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 PARTICIPANTS: Altogether 546 in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aping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 between May 1999 and December 2002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involved patients, including 295 males and 251 females, aged 55 - 94 years, dwelled in Chongqing over 5 years. They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in 48 hours of attack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survived for over 3 months. Informed consent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involved subjects. METHODS: ① Following the same standard, cognitive and social function evalu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one physician on admission and 3 months after admission, Unified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vascular risk factors, stroke characteristics, neurological physical sign, and other 28 factors of involved subjects, was used in all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2 groups: dementia group and non-dementia group. ②Ischemic stroke was diagnosed according to acute ischemic brain disorder 〉 24 hours and CT or MRI imageology.③ Neu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in all the patients at 7 to l0 days after stroke (score was two SD less than or equaled to normal level was considered as abnormal). ④Diagnosis and statistics of dementia were carried out with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nd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 (published by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on admission and 3 months after admission. Neurologic deficit scoring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⑤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 and t test for quantitative variable between dementia group and non-dementia group. Dementia-related factors were performed multiple-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idence of dementia and dementia-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RESULTS: Altogether 546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403 of them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and 143 dropped out. A total of 342 were followed-up in the hospital and 61 at home. At 3 month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vascular dementia occurred in 87 (21.6%) of 403 patients. The main risk factors were age (OR 1.179; 95%CI 1.130 - 1.230), low education level (OR 1.806; 95%CI 1.024 - 3.186), daily alcohol drinking (OR 3.447; 95%(1/ 1.591 - 7.468), stroke history (OR 2.531; 95%CI 1.419 - 4.512), atrial fibrilation(OR 3.475; 95%CI 1.712 - 7.057), dysphonia (OR 5.873; 95%6/2.620 - 13.163) and left carotid artery infarction (OR 1.975; 95%(1/1.152 - 3.388).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ementia is determined by synthetic action of multiple risk factors. Dysphonia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ntia vascular risk factors brain infar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口服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2
作者 韩峰 吕毅 刘凤婷 《中国药业》 2025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宁口服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老年VD患者14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 目的探讨脉络宁口服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老年VD患者14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75)。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及奥拉西坦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加服脉络宁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LRP3、血清神经无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31%比12.00%,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脉络宁口服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VD,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减轻痴呆程度,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降低NLRP3、神经元相关凋亡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口服液 奥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老年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开窍丸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铁死亡变化
3
作者 赵楠楠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朱博超 丁慧敏 徐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1407,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血管性痴呆存在密切联系,通脉开窍丸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 背景: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血管性痴呆存在密切联系,通脉开窍丸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探讨通脉开窍丸对血管性痴呆干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其中12只大鼠用作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改良2-VO法制备成血管性痴呆的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通脉开窍丸高、中、低剂量(27.6,13.8,6.9 g/kg)组、联合组[通脉开窍丸高剂量+ML385(20 mg/kg)]、盐酸多奈哌齐组(0.45 mg/kg),灌胃给药1次/d,联合组同时腹腔注射Nrf2抑制剂ML385,1次/d,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病理学变化;比色法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Fe^(2+)、丙二醛的浓度;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铁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rf2、HO-1、GPX4、XCT、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松散,神经元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固缩甚至裂解;CA1区铁离子聚集;线粒体萎缩变小,线粒体嵴溶解消失,线粒体膜密度增厚;血清中Fe^(2+)、丙二醛水平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P<0.05);海马组织GPX4、HO-1、XCT、Nrf2、FTH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通脉开窍丸各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神经元恢复明显,CA1区神经元铁离子聚集明显减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好转;血清Fe^(2+)、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及海马组织中GPX4,HO-1,XCT,Nrf2,FTH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3)与通脉开窍丸高剂量组相比,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大鼠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情况不明显,铁沉淀增加,血清中丙二醛、Fe^(2+)浓度增加(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减少(P<0.05),海马组织神经元线粒体萎缩变小,且Nrf2、XCT、HO-1、GPX4、FTH1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在一定范围内,通脉开窍丸剂量越高效果越好,且高剂量治疗效果不亚于盐酸多奈哌齐。(4)结果说明,通脉开窍丸可以减轻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HO-1/GPX4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通脉开窍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现状与危险因素探讨
4
作者 沈燕 王玥 +1 位作者 吴述媛 杨云龙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711-3714,共4页
目的:调查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情况,并探讨影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2022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7例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表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根据病人有无营养不良... 目的:调查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情况,并探讨影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2022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7例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表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根据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病人NRS 2002评分为(2.97±0.93)分,其中营养不良病人72例,占48.98%。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状态、吸烟史、饮酒史、血管性痴呆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年龄≥7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有基础疾病史、重度血管性痴呆、重度吞咽困难、牙齿缺损≥6颗病人占比高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有基础疾病史、重度血管性痴呆、重度吞咽困难、牙齿缺损≥6颗均是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疾病史、血管性痴呆程度、吞咽困难程度、牙齿缺损,临床亟需关注以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吞咽障碍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超 吴振 +4 位作者 杨贤金 徐松涛 刘江宏 郑艳 巩成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发...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和对照组(n=60,未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对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与鉴定,并对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共培养出74株菌株:革兰阴性菌48株(64.9%),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27.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比例、烧伤面积、手术时间、静脉置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10%、手术时间≥3 h、静脉置管时间≥7 d、WBC升高、CRP水平升高均是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时间≥48 h是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菌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同时,烧伤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受年龄、烧伤面积、手术治疗时间、静脉置管时间及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烧伤患者上述指标的筛查,并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脂代谢病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研究
6
作者 古珊也 周子懿 蔡业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12-4416,共5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2023年3—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糖脂代谢病患者41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MSE>26分)和VCIND组(MMSE≤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中老年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10例患者中认知正常组有209例,发生VCIND 20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25.989,95%CI=5.656~119.427)、小学(OR=6.839,95%CI=3.919~11.933)]、Fazekas分级(OR=1.700,95%CI=1.124~2.570)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1.608+小学×1.923+小学以下×3.285+Fazekas分级×0.531,该模型的AUC为0.767(95%CI=0.721~0.813,P<0.001),灵敏度为0.726,特异度为0.756,约登指数为0.4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13.404,P=0.099)。结论低文化程度、Fazekas分级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早期识别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糖脂代谢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脂代谢障碍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NQO1/GCL信号通路探讨益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汪辛强 胡国恒 +3 位作者 谢丹 王焱 陈亚 何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75-1983,共9页
目的研究益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备组50只和空白组10只,模型制备组分时段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空白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4周通过M... 目的研究益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备组50只和空白组10只,模型制备组分时段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空白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45 mg·kg^(-1)·d^(-1))、益肾健脑方高剂量组(24.3 g·kg^(-1)·d^(-1))、益肾健脑方低剂量组(12.15 g·kg^(-1)·d^(-1))各7只,加上空白组10只,共5组。给药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7(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7,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cysteine ligase,GC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脑皮质区和海马CA1区Caspase-3、Caspase-7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海马组织Nrf2、NQO1、GC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益肾健脑方高、低剂量组定位航行实验中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多奈哌齐组和益肾健脑方高、低剂量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和益肾健脑方高、低剂量组Caspase-3、Caspase-7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和益肾健脑方高、低剂量组海马组织Nrf2、NQO1、GCL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肾健脑方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Caspase-3和Caspase-7蛋白表达及减少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NQO1/GC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健脑方 血管性痴呆 氧化应激 凋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醌氧化还原酶1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海涛 李瑞庄 +1 位作者 张秋丽 陈旭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67-57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wARMD上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wARMD上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表现出应答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形态学差异、遗传基因学、全身情况等因素相关。提前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判断其预后,将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过度治疗,从而降低对视网膜损伤的风险。近年来关于治疗应答的研究多集中在眼底形态学、遗传基因学等方面。本文将对影响wARMD不良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及预后监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应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Nrf2/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观察
9
作者 赵凡莹 张红晓 +5 位作者 李纳川 陈子奇 张萌 赵永烈 欧阳竞锋 刘子旺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GAS)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8只清洁级正常血压(WKY)大鼠为空白对照(WKY)组,将50只清洁级自发性高血压... 目的观察天麻素(GAS)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8只清洁级正常血压(WKY)大鼠为空白对照(WKY)组,将50只清洁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采用改良双侧血管阻断法制备高血压合并VaD模型,将40只造模成功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Model)组、阳性对照(Donepezil)组、高剂量(GAS-H)组、中剂量(GAS-M)组、低剂量(GAS-L)组,各8只。WKY组、Model组均予生理盐水1 mL/(100 g·d)灌胃,Donepezil组予多奈哌齐溶液0.45 mg/(kg·d)灌胃,GAS-H组、GAS-M组、GAS-L组分别予GAS片溶液100、50、25 mg/(kg·d)。均给药4周。于给药4周后取材。对比各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海马组织铁沉积,海马组织中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4-羟基壬烯醛(4-HNE)、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WKY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尼氏体丰富;Model组神经元坏死严重,尼氏体数目显著减少;Donepezil组神经元坏死减少,尼氏小体增多;GAS-H组神经元坏死显著减少,尼氏小体显著增多;GAS-M组和GAS-L组神经元坏死有一定的减少,尼氏小体不明显。WKY组未观察到蓝色铁沉积;Model组铁沉积显著增加;Donepezil组、GAS-H组铁沉积显著减少,GAS-M组、GAS-L组铁沉积减少。与WKY组比较,Model组海马组织Fe^(2+)、MDA水平高(P<0.01),GSH水平低(P<0.05);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GAS-H组、GAS-M组、GAS-L组Fe^(2+)、MDA水平低(P<0.05),GSH水平高(P<0.05);Fe^(2+)、MDA水平:GAS-H组<Donepezil组<GAS-M组<GA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水平:GAS-H组>Donepezil组>GAS-M组>GA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KY组比较,Model组海马组织Nrf2、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GAS-H组、GAS-M组Nrf2、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1);Nrf2、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GAS-H组>Donepezil组>GAS-M组>GA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KY组比较,Model组海马组织4-HNE、COX-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GAS-H组、GAS-M组4-HNE、COX-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1),GAS-L组4-HNE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5);4-HNE、COX-2蛋白相对表达量:GAS-H组<Donepezil组<GAS-M组<GA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S可能通过激活Nrf2/GPx4信号通路,升高GSH,降低COX-2、MDA、4-HNE,减少铁沉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Va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高血压 血管性痴呆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心理社会危险因素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新凯 张明园 +1 位作者 李春波 何燕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索血管性痴呆(VD)可能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在城市社区中分层整群抽样,10年间完成两次二阶段法调查的 55岁及以上人群共5055人。工具为“上海市老年研究访问卷”中有关内容。 1987年第一次调查非痴呆48... 目的 探索血管性痴呆(VD)可能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在城市社区中分层整群抽样,10年间完成两次二阶段法调查的 55岁及以上人群共5055人。工具为“上海市老年研究访问卷”中有关内容。 1987年第一次调查非痴呆4896名老人多方面的心理杜会因素资料,以及进行 MMSE和 ADL量表评定。10后复访,按 DSM-Ⅲ-R和Hachinski缺血指数作出痴呆和VD的临床诊断,计算VD年发病率,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VD老人10年前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对10年后VD疾病发生产生可能的影响。结果10年后访到1206名老年人中有新发痴呆124名,其中VD36名。经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RR),发现VD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主要有不参加集体活动、对生活不满意。有不良生活事件和抑郁等4项(RR>1);此外,ADL总分有较好预测VD的作用。结论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在VD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心理社会因素 相对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西城区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昌惠 沈渔村 +8 位作者 李淑然 赵友文 张维熙 李格 刘棉 许亮 单淑文 王勤 王兰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报导了北京市西城区绥境街道6029名老人的痴呆综合综流行病学调查,实查5172人,应答率为85%。以 MMSE 为主要筛查工具,CRBRS 为补充筛查工具;参照 DSM-Ⅲ的痴呆诊断标准,在第一条上加上影响日常活动,生活上部分或全部需人照顾,同时... 本文报导了北京市西城区绥境街道6029名老人的痴呆综合综流行病学调查,实查5172人,应答率为85%。以 MMSE 为主要筛查工具,CRBRS 为补充筛查工具;参照 DSM-Ⅲ的痴呆诊断标准,在第一条上加上影响日常活动,生活上部分或全部需人照顾,同时加上时间标准;用 WHO 提供的痴呆鉴别诊断表。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在60岁及其上人群中为7.54‰,65岁及其以上人群为10.26‰,此外对分类,影响患病率的有关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部分城乡地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洪震 周玢 +3 位作者 黄茂盛 曾军 丁玎 金美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调查上海部分城乡地区血管性痴呆 (Va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在上海地区基线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选择 5个居委会和 4个村委会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根据文化程度划分的分界值进行初筛 ,在... 目的 调查上海部分城乡地区血管性痴呆 (Va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在上海地区基线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选择 5个居委会和 4个村委会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根据文化程度划分的分界值进行初筛 ,在分界值以下的对象和正常人群中随机选择 4 %进入细查。细查项目有体格检查、详细病史记录以及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试 ,包括 :Pfeffer功能活动、Fuld物体记忆、快速物体回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积木测验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HachisKi缺血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等。以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作为痴呆的诊断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进入细查的对象进行复查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 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的标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AD) ;根据美国国立神经病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的标准诊断VaD。结果 在实际完成初筛的 35 4 5例中 ,确诊新发痴呆病例 112例 ,其中VaD 2 8例 ,发病率是 2 .5 4 3 千人年 (标化率为 2 .4 0 3 千人年 )。VaD与年龄呈正相关 ,其OR =1.12 7(95 %CI :1.0 76~ 1.179,P =0 .0 0 0 ) ,与教育呈负相关 ,其OR =0 .6 5 4 (95 %CI:0 .4 5 1~ 0 .94 3,P =0 .0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发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离退休干部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解恒革 王鲁宁 +2 位作者 王晓红 王振福 齐增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对 1491人 6 0岁以上男性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进行筛查 ,以DSM 3 R、NINCDS ADRDA、NINDS AIREN的标准作为痴呆、Alzheimer病 (AD)、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标准。结果显示 ,AD... 对 1491人 6 0岁以上男性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进行筛查 ,以DSM 3 R、NINCDS ADRDA、NINDS AIREN的标准作为痴呆、Alzheimer病 (AD)、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标准。结果显示 ,AD、VD的患病率分别为 1.74%、1.2 1% ,总患病率为 3 .6 2 % ;6 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为 1.84%、1.2 7%、3.82 %。高龄、文化程度低、精神创伤是痴呆和AD的危险因素 ,而电磁场暴露可能为AD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老年性痴呆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静 周华东 +4 位作者 王延江 邓娟 高长越 方传勤 张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546例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完成随访434例,于住院期间和脑卒中3个月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其中痴呆组118例,非痴呆组316例。运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546例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完成随访434例,于住院期间和脑卒中3个月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其中痴呆组118例,非痴呆组316例。运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为27.2%。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组的年龄比非痴呆组高8.5岁,在低教育水平(小学以下)、每日饮酒、脑卒中史等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痴呆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和脑卒中史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结论血管性痴呆是血管因素和退行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管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和脑卒中史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脑梗塞 危险因素 脑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体质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峘 张洪钧 +6 位作者 田金洲 燕莉 常淑玲 周炜 于晓刚 盛彤 陈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 lar dem entia,VaD)患者体质特点,研究VaD发病体质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方法,66例VaD患者和51例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简称卒中组)对照。B 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修订版评价认知功能,B les...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 lar dem entia,VaD)患者体质特点,研究VaD发病体质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方法,66例VaD患者和51例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简称卒中组)对照。B 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修订版评价认知功能,B lessed行为量表(BBS)评价生活能力。VaD诊断基于DSMⅣ-、NINDS-AIREN、CDR的标准;Hach insk i缺血量表和Cornell抑郁量表(CSDD)用于鉴别诊断。定式表格调查体质,王琦分型法进行体质诊断。结果:VaD组与卒中组体质主型都以阴虚质最多(分别为31.8%和45.1%),其次是痰湿质(分别为30.3%和35.3%)。VaD组阳虚质和气虚质(分别15.2%和12.1%)高于卒中组(2.0%和5.9%),两组阳虚质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VaD发病的体质因素,除了阴虚质、痰湿质以外,阳虚质是较重要因素,故改善阳虚体质对预防VaD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卒中 体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危险因素筛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瑾 李再利 +6 位作者 刘鹏 颜飞 商苏杭 李佩 陈晨 邓美英 屈秋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90例(16.64%)符合认知功能障碍标准,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血管性危险因素(OR=1.871,95%CI:1.132~3.151;P=0.015)。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尤其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7
作者 高风超 陈翔 田新英 《医学综述》 201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目前公认脑缺血缺氧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并且对脑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因此,脑缺血缺氧极易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目前,血管性痴呆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治的痴呆。因此,对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洪玉娥 夏明武 +4 位作者 陈清军 吴倩 张持 赵昊 徐文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VCI)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SIVD患者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的认知功能程度的不同,分为MVCI组(56例)和非MVCI组(64例),检测Hcy、叶酸、Vi...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VCI)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SIVD患者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的认知功能程度的不同,分为MVCI组(56例)和非MVCI组(64例),检测Hcy、叶酸、VitB_(12)水平,MVCI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MOCA评分及上述指标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MVCI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MVCI组;血清叶酸、VitB_(12)水平显著低于非MVCI组(P<0.01)。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Hcy可能是SIVD患者发生M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VitB_(12)缺乏,间接引起Hcy增高,是导致MVCI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半胱氨酸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薪 钟向红 +2 位作者 李斌 杨妤妤 林慈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比较3组MMSE得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及各组成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以及回忆力得分更低(P<0.05,P<0.01)。MMSE得分与UAER呈负相关(r=-0.41,P<0.01)。结论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引起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但对大脑各功能区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病 视网膜疾病 痴呆 内皮 血管 毛细血管通透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亚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曾瑞 李春芳 +4 位作者 刘蕾 杜宁 张轩 陈书丽 薛蓉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期已建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数据库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血管危险因素、生化及影像检查信息,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Essen评分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于发病(10±2)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依据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VCI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VCI组,VCI组包括VCIND组和Va D组,分析上述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VCI占69.86%,其中包括37.68%的VCIND和32.18%的Va D患者。1VCI组低受教育程度(P<0.001)、糖尿病(P=0.005)、心脏病(P=0.045)、卒中家族史(P=0.005)、幕上病变(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14)、D-二聚体水平(P=0.001)、Essen评分(P=0.024)、NIHSS评分(P<0.001)显著高于NCI组,女性(P=0.004)、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及受教育年(P<0.001)显著低于NC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VCIND组比较,Va D组患者既往卒中史(P=0.013)、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01)、Essen评分(P=0.0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05)显著高于VCIND组,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1)、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VCIN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幕下病变患者发生Va D的风险明显小于幕上病变患者。结论 VCI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与NCI比较,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CIND比较,卒中次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缺血性卒中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