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碧凤 肖杨 +2 位作者 柯齐斌 康威 张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2024年7月前关于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2024年7月前关于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按改良Jadad量表评价研究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Stata 18.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883例研究对象(其中封堵器组445例,双腔管组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封堵器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双腔管(RR=1.10,95%CI:1.03~1.16,P=0.002);封堵器的气道峰压低于双腔管(SMD=-4.67,95%CI:-5.11~4.24,P<0.001);封堵器的围术期并发症少于双腔管(RR=0.53,95%CI:0.44~0.65,P<0.001)。封堵器和双腔管的插管定位时间、肺萎陷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好,同时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气道管理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基鹏 杨胜男 +2 位作者 熊添 樊宏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患者自主摆放侧卧位后行麻醉插管;S组患者仰卧位麻醉插管后摆放侧卧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侧卧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侧卧位摆放时间、Cormach-Lehane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前即刻(T_(2))、暴露声门时(T_(3))、VDLT置入左主支气管后1 min(T_(4))、插管完成后3 min(T_(5))、插管完成后5 min(T_(6))的血压和心率;摆体位后VDLT移位情况,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S组,L组患者摆体位人数更少,时间更短,VDLT移位例数更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更少(P<0.05);2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DLT插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可视喉镜 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陈进进 于刚 曹俊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3,共3页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咽部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科手术麻醉患者实施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可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的咽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科 手术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肺塌陷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每组20例,BB组和DLT组中分别有2、1例发生低氧血症,改为双肺通气,剔除研究,最终BB组18例、DLT组19例完成研究。BB组将BB用于OLV肺塌陷,DLT组将DLT用于OLV肺塌陷。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肺塌陷评分(L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即刻(T_(1))~开胸后5 min(T_(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和DLT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SpO_(2)下降,但均未出现低氧血症。BB组和DLT组开胸时肺塌陷均较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结论BB可有效完成开胸前肺塌陷,对开胸前肺塌陷的影响及OLV效果与DLT相当,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导管 肺塌陷 单肺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钱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5,共3页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组患者术中定位用时、插管用时均明显少于DLTs组,但BBs组肺萎陷时间长于DLTs组,p<0.05。BBs组OLV pp值显著低于DLTs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PaO2/FiO2明显高于DLTs组;A-aDO2低于DLTs组,p<0.05。BBs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8%明显少于DLTs组11.11%,p<0.05。结论 应用DLTs和BBs均能在胸外手术中起到很好的肺隔离作用,但BBs相较于DLT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氧合指数 定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嵇家燕 赵海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的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选用可视双腔支气...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的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选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处理)与研究组(31例,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插管前后与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插管定位用时、术后至下床时间、住院总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与插管前比,插管后两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升高;与拔管前比,拔管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拔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应用于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效果更好,有效地缩短插管定位时间,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可视支气管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华萍 李晖 孙听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雾化。两组均在可视喉镜暴露下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咽痛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雾化给药前(T_(0))和麻醉诱导前(T_(1))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h、4 h的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早期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支气管导管 咽痛 声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研究组术中插入左侧DLT。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其他监测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Ppeak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的Ppeak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和T3~T4时的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aO_(2)、SaO_(2)、PaCO_(2)、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间、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次数、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使用左侧DLT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FOB使用次数,降低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Ppeak稳定,更利于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支气管导管 麻醉管理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气道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气道破裂1例
10
作者 赵基鹏 熊添 +2 位作者 樊宏 杨胜男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5期285-286,共2页
胸外科手术多需要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此类手术并成为单肺通气的首选气道管理工具[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安全和质控,相较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end... 胸外科手术多需要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此类手术并成为单肺通气的首选气道管理工具[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安全和质控,相较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VDLT)显示出优越性,临床使用日益普及[2]。现报道1例VDLT并发气道破裂诊疗经过,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麻醉安全 临床医生 气道管理 胸外科手术 气管插管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不同部位气管内径对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的指导分析
11
作者 陈小军 李忠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比较CT测量不同部位气管内径对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的指导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胸科手术需要实施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测量环状软骨平面气管最短径线组(A组,42例),CT测量... 目的比较CT测量不同部位气管内径对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的指导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胸科手术需要实施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测量环状软骨平面气管最短径线组(A组,42例),CT测量胸骨角平面气管最短径线(B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插管完成时生命体征,插管时间,换管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数。结果A组气管插管完成时,血压、心率低于B组,指脉氧(%)高于B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时间少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管率为5%,低于B组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1例(26%)患者术后出现咽喉痛,B组有23例(55%)患者出现并发症(21例咽喉痛,2例声音轻度嘶哑),A组并发症例数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测量环状软骨平面气管最短过中心径线对于指导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提高选管准确率,增加患者安全,减少换管造成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但该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麻醉 CT测量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儿童单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肖亮灿 叶升 +1 位作者 许静红 荣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75.1)vs(95.6±30.2)s,P<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5.76)vs(21.57±4.02)cmH2O,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0.03 vs 7.42±0.06,P<0.05;PaCO2较高,平均(43.01±7.25)vs(35.79±3.17)mmHg,P<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vs 50%,P<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vs 64%,P<0.05。【结论】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导管 儿童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京京 宋哲明 +2 位作者 孙彭龄 何星颖 朱秋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比较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用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2例,术中均需行OLV,随机分为两组:Univent组(U组)和DLT组(... 目的:比较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用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2例,术中均需行OLV,随机分为两组:Univent组(U组)和DLT组(D组)。观察并记录:(1)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2)术中导管移位次数;(3)肺塌陷质量;(4)OLV期间气道峰压增加率;(5)气道损伤评分;(6)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在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术中导管移动次数及肺塌陷质量上无显著差异;D组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值增加率明显高于U组(P<0.05);U组气道损伤评分和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Univent导管用于OLV时效果确切,与DLT相比可明显减少气道损伤,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导管 UNIVENT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59
14
作者 欧阳葆怡 温晓晖 梁丽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深度 支气管导管 身高 胸科手术 相关性 D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对术中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玉萍 李明星 +1 位作者 刘继 程云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导管位置 导管选择 右侧 支气管导管 肺叶切除手术 肺隔离术 决策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小燕 杜少芬 +2 位作者 孙艳虹 徐翔 李义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 目的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单套囊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导管 单侧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吸引管法指导左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满意就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任全 龚治平 +1 位作者 黄怡真 杜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吸引管法 指导 左型支气管导管 满意就位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18
作者 仇艳华 钟泰迪 廖丽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205-4208,共4页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声带损伤 声音嘶哑 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娜 刘洪珍 +1 位作者 杨承祥 文先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和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比较两组的插管定位时间、一...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和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比较两组的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萎陷情况、术中单肺通气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压峰值、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术中SpO2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较A组长,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较高(P<0.05)。与插管前比较,插管后A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及心率(HR)加快较B组明显(P<0.05)。与单肺通气前(ALV)比较,单肺通气后(OLV)B组气道峰压值升高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肺隔离效果。后者与前者比较对患者刺激更小,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变化不明显,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较低,但肺萎陷较慢且吸痰不方便。两者用于胸腔镜手术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堵塞器 支气管导管 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宏伟 吴德华 +1 位作者 张晓峰 徐美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管),每组20例。记录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观察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5 min时的吸气峰值压力(Ppeak)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对记录和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相同时间点的Ppeak和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双腔支气管导管与进口品牌产品在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支气管导管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