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广胜 孙学涛 +1 位作者 戚迪明 江金启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5期522-530,552,共10页
利用2014年农民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异质性与其初职就业地选择差异的关系。基于m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网络宽度和社会资本网络高度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而社会资本的网络强度对农民工初职... 利用2014年农民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异质性与其初职就业地选择差异的关系。基于m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网络宽度和社会资本网络高度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而社会资本的网络强度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选择显著且具有正向的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资本 异质性 初职就业地 m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在务工地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志民 饶盼 杨国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务工地购房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融入城市社会、完成市民转化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城镇化及农村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购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中的矛盾。利用江西省95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务工... 在务工地购房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融入城市社会、完成市民转化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城镇化及农村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购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中的矛盾。利用江西省95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务工地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劳动力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其购房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其性别、年龄等变量;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村外出劳动力购房意愿影响较大;社会资本中常联系朋友该变量具有的显著性的负向影响;环境特征是牵制农村外出劳动力购房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地 购房意愿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群体干预法对职业人群进行膳食质量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东 于国龙 +1 位作者 卢立新 冯春荣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分析工作场所职业人群膳食质量状况,探索职业人群膳食干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190名在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目标人群摄入适量的蛋类、动物性食物、食盐和蔬菜类食物... 目的分析工作场所职业人群膳食质量状况,探索职业人群膳食干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190名在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目标人群摄入适量的蛋类、动物性食物、食盐和蔬菜类食物的比例分别提高了3.8%、14.4%、19.2%和10.8%,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物、肉禽类、水果类、奶类、豆类和水产品摄入适量的比例有所提高,分别为2.3%、2.9%、2.2%、9.9%、7.7%和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类、食用油摄入过多的比例有所降低,分别为4.7%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工作场所开展群体膳食行为干预,可以改变职业人群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质量 行为干预 工作场所 职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作业工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龙云芳 李昌吉 +5 位作者 唐茂云 詹承烈 乔蓉 刘海平 车晓红 刘敏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对175名空调作业工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空调车间气温、气湿、气流、风速、二氧化碳、细菌总数、粉尘、噪声等均符合卫生标准;心电图检查正常;工人头昏、记忆力下降、皮肤骚痒等症状明显增高,且心理卫生状况较差... 对175名空调作业工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空调车间气温、气湿、气流、风速、二氧化碳、细菌总数、粉尘、噪声等均符合卫生标准;心电图检查正常;工人头昏、记忆力下降、皮肤骚痒等症状明显增高,且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作业工人 心理卫生 调查 生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往“高处”走?——基于农民工两次务工地选择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姚东旻 李军林 韦诗言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18,共17页
农民工在年轻时和年长时所选择的务工地是否有所不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选择差异?我们假设农民工在一生之中只进行两次务工地的选择,分别在年轻时和年老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我们采取条件逻辑回归(conditional logit)的实证策略,对... 农民工在年轻时和年长时所选择的务工地是否有所不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选择差异?我们假设农民工在一生之中只进行两次务工地的选择,分别在年轻时和年老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我们采取条件逻辑回归(conditional logit)的实证策略,对影响农民工初次务工地和再次务工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民工在进行初次务工地选择时,收入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而对于再次务工地区选择,城镇化水平(体现为当地的公共福利和城镇化率)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而工资水平不再成为影响决策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务工地选择 城镇化率 收入因素 条件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卫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1-265,共5页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入地方感概念,并探讨其对新立镇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依托乡村“人才振兴”背景,借助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依恋、...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入地方感概念,并探讨其对新立镇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依托乡村“人才振兴”背景,借助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探究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行为决策;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将愿意与不愿意留乡就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群体在地方感因素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对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均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但地方依赖对返乡农民工留乡意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呈负向影响;愿意留乡就业与不愿意留乡就业者的地方感存在强度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地方感 留乡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空间变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更和 杨慧敏 +2 位作者 许家伟 罗庆 海贝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终务工地的变动十分频繁,务工距离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但在不同的务工年限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务工地行政空间类型转换中,空间惰性特征明显,但出现了弱回归本地的现象。影响初终务工地距离变动的显著因子为务工年限、初次务工距离、务工地点数量、性别、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抚养比、村区位等。目前,多数农民工的务工行为和空间选择机制依然是增加收入和务家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地 空间变动 流动性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研究——以河南省33个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更和 杨慧敏 +2 位作者 许家伟 海贝贝 李二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9,共7页
要: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河南省33个村1091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务工地变动频率、务工地企业区域粘性指数和二元Logistic等指标和方法,对务工地非稳定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 要: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河南省33个村1091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务工地变动频率、务工地企业区域粘性指数和二元Logistic等指标和方法,对务工地非稳定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务工地非稳定性较大,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务工企业流动性较高,务工地企业区域粘性指数较小,区域流动成为农民工流动的基本特征。务工地非稳定性主要受到个人、家庭、村庄、务工地等多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地 非稳定性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吴霓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2,共10页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引入教育券,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在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 异地中考 政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