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微子与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1
作者 郭振华 李宗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4-76,80,共4页
评述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成就与贡献,并介绍了有关的物理学背景。
关键词 诺贝尔物理学奖 戴维斯 小柴昌俊 贾科尼 中微子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天文学的新世纪
2
作者 汪珍如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7-420,共4页
介绍了21世纪国际上第一个X射线天文学会议的简况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21世线 超新星遗迹 x射线卫星 蟹状星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天文学和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3
作者 袁美英 尤力群 谭树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9-361,共3页
本文介绍了 2 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项研究成果 :捕获了宇宙中微子 ;发现了宇宙X射线源 .
关键词 中微子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200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宇宙中微子 宇宙x射线 天体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X射线观察的宇宙空间:X射线天文学的最前线
4
作者 张立欣 《日本的科学与技术》 1993年第4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黑洞 宇宙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天文学的新进展
5
作者 陈和 余炎 《国外科技动态》 1995年第10期 9-11,共3页
X射线天文学的新进展陈和,余炎在本世纪60年代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中,完全出人意料的一件事是吉亚可尼等人发现了一颗明亮的X-1射线星,也就是现在的天蝎座X-1。因为宇宙X射线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故直到天文学家可以将测量仪... X射线天文学的新进展陈和,余炎在本世纪60年代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中,完全出人意料的一件事是吉亚可尼等人发现了一颗明亮的X-1射线星,也就是现在的天蝎座X-1。因为宇宙X射线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故直到天文学家可以将测量仪器送入太空时,他们才实际了解到x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段天文学的发展与应用回顾
6
作者 徐逸飞 李旭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多波段天文学是通过不同电磁波波段的联合观测来研究宇宙的复杂现象,极大扩展了天文学家对天体物理现象的理解。从可见光到红外、射电、X射线和γ射线,各波段揭示了天体的不同物理特性,使得我们能够观测到恒星的生命周期、星系形成、黑... 多波段天文学是通过不同电磁波波段的联合观测来研究宇宙的复杂现象,极大扩展了天文学家对天体物理现象的理解。从可见光到红外、射电、X射线和γ射线,各波段揭示了天体的不同物理特性,使得我们能够观测到恒星的生命周期、星系形成、黑洞吸积和高能事件等。本文回顾了多波段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天文学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无线电天文学和X射线、γ射线观测的突破性进展。未来,随着新一代观测工具如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和天眼FAST的投入使用,多波段联合观测将继续推动对黑洞、脉冲星及宇宙早期的研究,为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提供新的视角。Multiband astronomy leverages the combined observations across different electromagnetic wavebands to study complex cosmic phenomena, significantly expanding astronomers’ understanding of astrophysical processes. From visible light to infrared, radio, X-rays, and gamma rays, each waveband reveals distinc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lestial objects, allowing for the observation of stellar life cycles, galaxy formation, black hole accretion, and high-energy ev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ultiband astr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reakthroughs in radio astronomy and X-ray/gamma-ray observations. Looking ahead, with the advent of next-generation observational tools such as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 the 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 and the Chinese FAST telescope, multiband joint observations will continue to drive research into black holes, pulsars, and the early universe, offering new insights into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段天文学 电磁波谱 无线电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Γ射线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天文学的前沿
7
作者 A. C. Fabian(A.C.法边) 康连生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05年第6期19-20,共2页
由于“千德拉”和“XMM牛顿”两个轨道天文台的建立,使近年来的X射线天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文学家由此能够获得比以往更高分辨率的谱线和图像。新的观测引起从原恒星到宇宙论的讨论,该领域主要的权威人士希望皇家天文协会组织一次... 由于“千德拉”和“XMM牛顿”两个轨道天文台的建立,使近年来的X射线天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文学家由此能够获得比以往更高分辨率的谱线和图像。新的观测引起从原恒星到宇宙论的讨论,该领域主要的权威人士希望皇家天文协会组织一次讨论会,评论最近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本书是这次讨论会的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x射线望远镜 观测结果 轨道天文 高分辨率 天文学 讨论会 xMM 宇宙论
原文传递
蓬勃发展的X射线天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唯诚 《知识就是力量》 2009年第8期64-66,共3页
突破大气层 20世纪40年代,人类首次观测到了太阳日冕发出的X射线,从而证明太阳是一个X射线源。科学家推测。由于月亮反射太阳光,它也应该发射微弱的X射线荧光。1962年,美籍意大利裔天文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 突破大气层 20世纪40年代,人类首次观测到了太阳日冕发出的X射线,从而证明太阳是一个X射线源。科学家推测。由于月亮反射太阳光,它也应该发射微弱的X射线荧光。1962年,美籍意大利裔天文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把一枚探空火箭升到150千米的高空试图利用上面的盖革计数器记录来自月球上的X射线光子。从而证明月球发射X射线辐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里卡尔多.贾科尼 太阳日冕 x射线荧光 x射线光子 x射线辐射 x射线 天文学
原文传递
从“天马”到“银河”——八十年代的X射线天文学
9
作者 李开封 《天文爱好者》 2011年第9期44-47,共4页
经历了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X射线空间天文学在整个八十年代显得相对沉寂,尤其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更是使得美国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停止了航天活动。所以,在这十年里,美国在x射线天文学上的比重有了一定下降,推动该领... 经历了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X射线空间天文学在整个八十年代显得相对沉寂,尤其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更是使得美国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停止了航天活动。所以,在这十年里,美国在x射线天文学上的比重有了一定下降,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是日本以及欧洲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年代 银河 航天飞机失事 x射线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挑战者号 航天活动
原文传递
九十年代的X射线天文学——伦琴卫星
10
作者 李开封 《天文爱好者》 2011年第12期34-37,共4页
随着x射线空间天文学的开展。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人类在高能天文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高新技术应用到了九十年代及其以后的x射线卫星上。这其中的第一颗卫星就是“伦琴卫星”(R?ntgen Satellite,简称ROSAT,图1)。
关键词 x射线卫星 x射线天文学 伦琴 年代 SATELLITE 高新技术应用 空间天文学 ROSAT
原文传递
早期的X射线天文学
11
作者 李开封 《天文爱好者》 2011年第6期28-31,共4页
之前的本系列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紫外一光学一红外波段的空间望远镜,从本期开始将把目光转移到高能电磁波段,首先介绍的是X射线波段的天文卫星。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早期 红外波段 空间望远镜 天文卫星
原文传递
X射线天文学之父
12
作者 Massimo Bozzo 陈红梅 《Newton-科学世界》 2003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显卡尔多 贾科尼 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天文学 恒星 背景辐射
原文传递
X射线天文学与贾科尼
13
作者 萧耐园 《中国国家天文》 2012年第11期28-37,共10页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天文学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极大地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此过程中,美国天文学家贾科尼曾经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因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贾科尼 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学 宇宙 大地
原文传递
七十年代的X射线天文学
14
作者 李开封 《天文爱好者》 2011年第8期40-43,共4页
七十年代是X射线天文学空前发展的时代,自美国的“乌呼鲁”卫星成功之后。世界上的各航天大国分别发射了自己的X射线卫星,累积有十几个之多。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年代 x射线卫星
原文传递
X射线天文学的新时代
15
作者 扶扬 《中国科技画报》 2001年第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x射线天文学 可贝光天文望远镜 天文观测
原文传递
多波段天文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君亮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199,共7页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γ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段天文学 射电天文学 红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的X射线偏振成像
17
作者 罗天贤 周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中的高能粒子可以通过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对该辐射的偏振测量有助于揭示粒子加速区磁场的性质,进而研究粒子加速的机制。首颗X射线偏振成像卫星于2021年底发射升空,已揭示了数个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 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中的高能粒子可以通过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对该辐射的偏振测量有助于揭示粒子加速区磁场的性质,进而研究粒子加速的机制。首颗X射线偏振成像卫星于2021年底发射升空,已揭示了数个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的X射线偏振图像。观测显示,仙后A和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偏振度较低,平均值分别约为2.5%和9%;而蟹状星云和船帆脉冲星风云的偏振度较高,平均值分别约为20%和45%。结果表明脉冲星风云的磁场较为有序,而两个年轻超新星遗迹的粒子加速区磁场是高度湍动的,且激波附近的磁场结构呈现径向分布。未来,随着对IXPE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及与我国建设中的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器(eXTP)等更多望远镜投入使用,以上两类天体的磁场构型和粒子加速模型将得到进一步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 脉冲星风云 偏振 x射线天文学 粒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新世纪;大型天文观测项目评述 伦琴 X 射线卫星
18
作者 王青德 《科学》 1993年第4期12-15,2-3,共4页
伦琴 X 射线卫星(Roentgensatellit,简称ROSAT),这颗以发现 X 射线的德国科学家伦琴(W.Roentgen)的名字命名的天文卫星,从1990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整个软 X 射线天空的成象普查(All sky soft X-ray imaging surv... 伦琴 X 射线卫星(Roentgensatellit,简称ROSAT),这颗以发现 X 射线的德国科学家伦琴(W.Roentgen)的名字命名的天文卫星,从1990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整个软 X 射线天空的成象普查(All sky soft X-ray imaging surv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卫星 x射线天文学 RO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学界的“能人”——里卡尔多·贾科尼侧记
19
作者 王仲 《科学》 2002年第6期60-61,共2页
200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揭晓的第二天,在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举行了小型庆祝会.因为这里是获奖者之一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曾经长期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得奖项目--空间X射线天文学的发源地.
关键词 里卡尔多·贾科尼 诺贝尔物理学奖 空间x射线天文学 哈勃空间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星的X射线辐射时延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进禄 宋黎明 +1 位作者 吴 枚 李年福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能谱仅反映了高能天体辐射的部分性质;而高能X射线辐射的时变可以反映致密天体的动态性质。因此,在构造高能辐射的理论模型时;既要考虑X辐射的能谱性质,也要考虑其时变性质。特别对高能天体X辐射的快速光变,一般认为其发生在致密天体附... 能谱仅反映了高能天体辐射的部分性质;而高能X射线辐射的时变可以反映致密天体的动态性质。因此,在构造高能辐射的理论模型时;既要考虑X辐射的能谱性质,也要考虑其时变性质。特别对高能天体X辐射的快速光变,一般认为其发生在致密天体附近,致密天体快速光变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致密天体附近的物理性质,因此,时变可以对X辐射模型给以很强的限制。X射线源不同能量光子到达观测者的时间差称为X射线辐射的时延。介绍了高能X辐射时变中的时延分析方法及其最新发展,综述了致密双星系统中黑洞侯选体和中子星的时延现象,并简单介绍了为解释这些现象所发展的模型,以及时延对模型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星 x射线辐射 x射线天文学 黑洞侯选体 准周期振荡 时变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