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H (TWH) SYRUP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2+ AND Cu^2+ IN MOUSE TESTIS TISSUES
1
作者 WULi JIATai-He HAOXiao-Dong LIXiang-Fu WANGXiao-Xu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1989年第1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雷公藤 ZN^2+ CU^2+ 睾丸 生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刺参不同部位对Zn^2+、Cu^2+的蓄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君 张学辉 +1 位作者 丁鸣 周一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9-362,共4页
以幼刺参为实验材料,在10℃、15℃、20℃条件下测定其体壁、消化道及呼吸树中Zn2+、Cu2+的蓄积量、蓄积速率及浓缩系数。研究发现,10℃时,Zn2+于第8 d在刺参体壁、消化道达到蓄积顶点,最大蓄积量分别为245.48×10-6和973.35×10... 以幼刺参为实验材料,在10℃、15℃、20℃条件下测定其体壁、消化道及呼吸树中Zn2+、Cu2+的蓄积量、蓄积速率及浓缩系数。研究发现,10℃时,Zn2+于第8 d在刺参体壁、消化道达到蓄积顶点,最大蓄积量分别为245.48×10-6和973.35×10-6;Cu2+于15℃,第8 d在幼刺参体壁和消化道达到最大蓄积量,分别为9.34×10-6和59.65×10-6;20℃时,Cu2+于第8d在呼吸树达到最大蓄积量,为622.37×10-6。研究表明,刺参消化道对Zn2+的蓄积大于体壁的蓄积,刺参呼吸树对Cu2+的蓄积大于消化道和体壁的蓄积。同时,温度显著影响Zn2+、Cu2+的蓄积。为了更好地理解Zn2+、Cu2+不同温度下在幼参体内的蓄积过程,本研究采用经典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原理构建数学模型,很好地模拟了重金属在不同的组织中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CU^2+ 刺参 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Cu^2+、Zn^2+、Pb^2+对菹草生长胁迫影响及其应答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婉璐 张光生 成小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浓度大于0.5 mg/L,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或存活;Cu^(2+)胁迫下,植株受损程度相对严重。Zn^(2+)、Pb^(2+)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时,菹草仍可以正常生长,但Pb^(2+)胁迫程度比Zn^(2+)较轻。综上,在相同质量浓度下,4种重金属对菹草(石芽)的胁迫强弱依次为Cu^(2+)、Cd^(2+)、Zn^(2+)、Pb^(2+)。本研究为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金属阈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菹草 CD^2+ CU^2+ ZN^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尔蓝衍生物应用于Cu^2+和Zn^2+的分辨性光学传感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云燕 赖金平 赵一兵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34-234,共1页
Cu^2+,Zn^2+等过渡金属离子在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如金属酶催化、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异性的光学探针是监测这些金属离子的重要工具。因此,设计新的光学探针应用于生物及环境中过渡金属离子的传感具有十... Cu^2+,Zn^2+等过渡金属离子在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如金属酶催化、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异性的光学探针是监测这些金属离子的重要工具。因此,设计新的光学探针应用于生物及环境中过渡金属离子的传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分析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CU^2+ 光学传感 衍生物 应用 过渡金属离子 耐尔蓝 光学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Pb^2+和Zn^2+对大型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婵娟 付荣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研究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潘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Pb^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单一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Pb^2+和Z...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研究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潘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Pb^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单一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大型溢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u^2+〉Pb^2+〉Zn^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Zn^2+、Cu^2+-Ph^2+和Cu^2+-Pb^2+-Zn^2+三组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Ph^2+-Zn^2+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联合毒性与毒物的组合有关,与毒物配比和暴露时间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PB^2+ ZN^2+ 大型溞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溶胶对水中微量Cd^2+与Cu^2+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曾鸣 巩学敏 +2 位作者 彭先佳 王志民 邹文晔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采用强酸表面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处理,制备稳定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碳纳米管溶胶,用于去除水中低质量浓度重金属Cd2+,Cu2+。研究表明,在实验的pH值为2.5—9.5,对Cd2+的去除,吸附起主要作用,优化的pH值为6.0;对Cu2+的去除,pH<6.7时,... 采用强酸表面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处理,制备稳定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碳纳米管溶胶,用于去除水中低质量浓度重金属Cd2+,Cu2+。研究表明,在实验的pH值为2.5—9.5,对Cd2+的去除,吸附起主要作用,优化的pH值为6.0;对Cu2+的去除,pH<6.7时,吸附起主要作用,在pH>6.7时,金属离子沉淀是主要的去除原因,在pH=9.5时,达到最大去除率。在相同碳纳米管溶胶投加质量浓度情况下,对Cd2+的吸附去除率远远大于对Cu2+的去除。碳纳米管溶胶对Cd2+,Cu2+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对Cd2+的吸附性能优于对Cu2+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溶胶 吸附 CD^2+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酸化膨润土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芳蓉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荣民 李芳莹 高艳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研究黄原酸化膨润土(XB)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XB对Cu2+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吸附条件为:[Cu2+]起始=80mg·l-1,pH=6,XB用量2g·l-1,吸附作用时间60min,XB对Cu2+的去除率最高达99.9%,残余浓度为0.077mg·l-1,远低于国... 研究黄原酸化膨润土(XB)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XB对Cu2+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吸附条件为:[Cu2+]起始=80mg·l-1,pH=6,XB用量2g·l-1,吸附作用时间60min,XB对Cu2+的去除率最高达99.9%,残余浓度为0.077mg·l-1,远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采用FT-IR,TG,SEM,XRD和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了XB吸附Cu2+前后表观形貌和晶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酸化改性增大了膨润土的粒度,使之极易沉降;推测Cu2+在XB吸附剂上的吸附为络合或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吸附 黄原酸化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对Pb^2+和Cu^2+的吸附 被引量:11
8
作者 孟冠华 刘宝河 +1 位作者 郑俊 李爱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合成了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考察了该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NDA-O)与没有修饰自交联生成的聚合物(NDA-150)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30 mmol/g和1....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合成了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考察了该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杨酸修饰聚苯乙烯(NDA-O)与没有修饰自交联生成的聚合物(NDA-150)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30 mmol/g和1.749×10-2mmol/g,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10 mmol/g和9.02×10-3mmol/g。NDA-O对Pb2+和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为优惠吸附过程。溶液平衡浓度低于0.271 mmol/L时,对Pb2+、Cu2+的吸附为离子交换;溶液平衡浓度大于0.378 mmol/L时,也伴随发生络合反应。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NDA-O对Pb2+、Cu2+的吸附能力为NDA-150的3倍,吸附饱和后的聚合物用体积分数为5%的HCl溶液冲洗可以完全再生和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聚苯乙烯 吸附 PB^2+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的急性及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正学 王业秋 +1 位作者 宁应之 陈巧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4-178,共5页
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BF5的急性及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表明: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大小为Hg2+>Ni2+>Cu2+,且3种重金属离子的IC50值... 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BF5的急性及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表明:Hg2+,Ni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大小为Hg2+>Ni2+>Cu2+,且3种重金属离子的IC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表明:Hg2+与Cu2+,Hg2+与Ni2+,以及Hg2+,Ni2+和Cu2+三者共存,在毒性比为1∶1时,表现为先相加后协同作用;Hg2+与Cu2+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先拮抗后相加作用;Hg2+与Ni2+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先拮抗后独立作用;Ni2+与Cu2+在毒性比为1∶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相加作用;Hg2+,Ni2+和Cu2+三者共存,在浓度比为1∶1时,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NI^2+ CU^2+ 联合毒性 嗜热四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Cu-IUD)体外释放Cu^2+以及含药Cu-IUD体外释放吲哚美辛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金英 李瑛 +2 位作者 刘建平 顾萱 高艳丽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Cu2+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UV-752分光光度仪测定TCu380A IUD、MLCu375 IUD和元宫型药Cu365IUD 300d内Cu2+和320d内IMC的释放行为。结果:3种... 目的: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Cu2+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UV-752分光光度仪测定TCu380A IUD、MLCu375 IUD和元宫型药Cu365IUD 300d内Cu2+和320d内IMC的释放行为。结果:3种Cu-IUDs的Cu2+都呈现了双相的释放行为:初始阶段的快速释放与随后的稳定缓慢释放。元宫型药Cu365IUD的Cu2+释放为零级过程,其内IMC的体外释放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3种型号中,元宫型药Cu365IUD中Cu2+的释放最为稳定。依据IMC的体外释放特点,可以解释含药Cu-IUD防治置IUD副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UD 含药Cu—IUD 吲哚美辛(IMC) CU^2+ 模拟宫腔液 释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和氢氧化钠预处理对面包酵母菌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云松 王仁国 +2 位作者 陈沿利 童冬梅 雷三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研究了面包酵母菌及由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处理的面包酵母菌对Cu2+的生物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菌样在pH5,菌量1g.l-1,吸附时间20min,Cu2+25m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2,3.3和5.73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研究了面包酵母菌及由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处理的面包酵母菌对Cu2+的生物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菌样在pH5,菌量1g.l-1,吸附时间20min,Cu2+25m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2,3.3和5.73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菌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基团吸附Cu2+.预处理作用增加了菌表面活性基团的数量及活性.在吸附过程中静电作用可能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菌样对Cu2+的吸附以可逆吸附为主,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可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菌 乙醇 氢氧化钠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茹 朱华跃 曾光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降低壳聚糖处理废水的成本,以壳聚糖和石英砂为原料,采用共混沉降法制成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用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处理含Cu2+废水,研究振荡时间、溶液pH值、石英砂壳聚糖投加量、Cu2+初始质量浓度和石英砂粒径对Cu2+吸附性... 为降低壳聚糖处理废水的成本,以壳聚糖和石英砂为原料,采用共混沉降法制成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用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处理含Cu2+废水,研究振荡时间、溶液pH值、石英砂壳聚糖投加量、Cu2+初始质量浓度和石英砂粒径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讨论其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30min,pH=6,石英砂壳聚糖用量为20 g/L,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3.3mg/L时,石英砂壳聚糖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率可达91.57%。本文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r=0.985 2);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r=0.985 6)。研究表明,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可用于含Cu2+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壳聚糖 石英砂 CU^2+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禽流感病毒(H9N2)的灭活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建芳 崔海信 +2 位作者 杨涛 蔡鸿昌 吴东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利用病毒滴度测定和MDCK细胞电镜观察法,初步探讨了在365nm的黑光灯(UV)照射下,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禽流感病毒(H9N2)的光催化灭活效应,并分别考察了UV强度、UV照射时间以及H9N2病毒量对H9N2病毒光催化灭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病毒滴度测定和MDCK细胞电镜观察法,初步探讨了在365nm的黑光灯(UV)照射下,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禽流感病毒(H9N2)的光催化灭活效应,并分别考察了UV强度、UV照射时间以及H9N2病毒量对H9N2病毒光催化灭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65nm黑光灯的照射下,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H9N2病毒具有显著的灭活效应,在UV强度为0.5mW/cm2、UV照射时间为2.5h、病毒量为0.1ml时,H9N2病毒的灭活率达到了100%。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u2+/TiO2抗菌膜在抑制禽流感(H9N2)病毒在环境媒介中的扩散与传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TiO2 禽流感病毒(H9N2) 光催化 灭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电解质对水钠锰矿表面Cu^2+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文峰 王远鹏 +1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79,共4页
关键词 锰矿物 水钠锰矿 吸附/解吸 重金属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的合成及其Cu^2+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倩 臧欣欣 +1 位作者 吴婧 王炳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设计合成了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化合物3).通过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Cu2+、Zn2+、Ni2+、Co2+、Mg2+、Na+、K+和Ca2+的识别作用,发现Zn2+、Ni2+、Co2+、Mg2+、Na+、K+... 设计合成了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化合物3).通过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Cu2+、Zn2+、Ni2+、Co2+、Mg2+、Na+、K+和Ca2+的识别作用,发现Zn2+、Ni2+、Co2+、Mg2+、Na+、K+和Ca2+对化合物3的荧光光谱几乎没有影响,但Cu2+对化合物3有非常强大亲和力,Cu2+可以使化合物3的荧光发射明显猝灭,化合物3在DMSO溶剂中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 CU^2+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丽娜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6-761,共6页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Ⅲ(Cu2+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后加BSA);BSA存在下,Cu2+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I(不加BSA)>Ⅱ≈Ⅲ>Ⅳ;Cu2+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CU^2+ Δ-MNO2 吸附 可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法处理废水中Cr^6+、Cu^2+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夏璐 鲁栋梁 何正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52-55,共4页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Cr^6+、Cr^6+和Cu^2+混合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8.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9.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和Cu^2+混合...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Cr^6+、Cr^6+和Cu^2+混合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8.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阶段pH=3.5,共沉淀阶段pH=9.0,控制反应温度为60℃时Cr^6+和Cu^2+混合废水中Cr^6+和Cu^2+的处理效果最好。且处理后Cr^6+和Cu^2+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总铬和铜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实验还对处理后得到的残渣铁氧体进行红外分析和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法 CR^6+ 废水 CR^6+ CU^2+ 混合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研究
18
作者 林啟福 陈海峰 +3 位作者 Billy K.Y.Kwan 邹莹 李秀枝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算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651、112.975、84.536和70.509 mg/L,Pb^(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38、41.878、30.735和29.245 mg/L。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51和2.925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将石蚕蛾幼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蚕蛾 CU^2+ PB^2+ 急毒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姜廷顺 赵谦 +2 位作者 王忠华 田军 殷恒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79,共1页
采用搅拌式光催化反应器,以中压汞灯作光源,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u^2+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此反应体系中甲基橙的降解为一级反应,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与光强度成正比,TiO2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50mg/L、Cu... 采用搅拌式光催化反应器,以中压汞灯作光源,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u^2+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此反应体系中甲基橙的降解为一级反应,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与光强度成正比,TiO2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50mg/L、Cu^2+的加入量为200μg/L时光催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甲基橙 光催化反应器 TIO2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投加量 一级反应 加入量 光催化活性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在线分离-化学发光测定铜
20
作者 聂峰 郝亮 +1 位作者 高梅 吴迎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43-243,共1页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得了Cu^2+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将制得的Ca^2+印迹模板交联壳聚糖树脂填充在一个微型玻璃柱中,利用一套流动注射系统将分离柱连接在流路中并固定在发光仪的检测室中,使流动注射系统与化学发光...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得了Cu^2+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将制得的Ca^2+印迹模板交联壳聚糖树脂填充在一个微型玻璃柱中,利用一套流动注射系统将分离柱连接在流路中并固定在发光仪的检测室中,使流动注射系统与化学发光检测仪连接,本文实现了对复杂样品中Cu^2+干扰物质的在线分离与Cu^2+的高灵敏检测,改变了化学发光分析法选择性差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法 交联壳聚糖树脂 CU^2+ 在线分离 印迹 光测定 微波加热技术 注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