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Post-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ased on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Yu-xian DONG Ze-q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1-5,9,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nduct post-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y means of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Method] Tak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during '11th Five-year Plan' in a certain province fo...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nduct post-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y means of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Method] Tak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during '11th Five-year Plan' in a certain province for example, by means of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 the post-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content, index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eps,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Result] The post-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y means of LFA achieved expected purpose and various index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was assessed, and the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which were found by problem tree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oject. [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post-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Environmental planning during '11th Five-year Plan' POST-EVALUATIO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鸣 赵楚铃 +1 位作者 朱瑜 邬金涛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6,共16页
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为员工个体和组织带来益处,但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较大风险,而现有研究未解决员工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仍会表现出创新行为这个问题。本文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通过163个团队的489份数据,探讨了趋利型/避害型主动性人格影... 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为员工个体和组织带来益处,但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较大风险,而现有研究未解决员工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仍会表现出创新行为这个问题。本文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通过163个团队的489份数据,探讨了趋利型/避害型主动性人格影响员工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趋利型主动性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而避害型主动性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团队内授权氛围不仅会调节趋利型主动人格与机会发掘动机的关系,还会进一步调节趋利型主动型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团队间竞争氛围可以调节避害型主动人格与问题发掘动机的关系,进一步调节避害型主动型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的关系。本文在理论上有助于澄清主动性人格的实质及其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提高企业创新行为管理水平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人格 创新行为 趋利避害框架理论 团队内授权氛围 团队间竞争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研究的生态环境学途径
3
作者 王晓俊 王建国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全面认识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和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中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的缺失,在城市形态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基础上,从城市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梳理了不同尺度上城... 全面认识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和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中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的缺失,在城市形态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基础上,从城市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梳理了不同尺度上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形态研究的生态环境学途径工作框架。论文深入分析了城市形态相关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自身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城市规划实践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衔接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式 城市形态(学) 生态环境学途径 框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辱虐管理变化的动态前因:一个潜变化分数模型
4
作者 王永跃 王静 +1 位作者 刘军 金杨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94,共16页
在辱虐管理前因研究中,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辱虐管理持续高水平的前因,然而文献对于辱虐管理变化(增加或减少)的前因却知之甚少。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和趋近−回避框架,本研究探讨了领导辱虐管理变化通过下属趋近−回避行为变化的中介作用对领... 在辱虐管理前因研究中,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辱虐管理持续高水平的前因,然而文献对于辱虐管理变化(增加或减少)的前因却知之甚少。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和趋近−回避框架,本研究探讨了领导辱虐管理变化通过下属趋近−回避行为变化的中介作用对领导后续辱虐管理变化的差异化效应。通过对配对的263位领导和263位下属进行四阶段的追踪研究,潜变化分数模型结果表明:(1)领导辱虐管理变化通过下属建设性趋近行为(如建设性抵抗)变化、破坏性趋近行为(如功能失调抵抗)变化和回避行为(如防御性沉默)变化的平行中介作用差异化影响领导后续辱虐管理变化。(2)领导自恋调节下属建设性抵抗变化和防御性沉默变化的平行中介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为辱虐管理变化的动态前因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辩证的视角,而且从领导−下属双向视角为辱虐管理的化解之道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虐管理 社会互动理论 趋近−回避框架 自恋 潜变化分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动态窗口法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路径规划
5
作者 郑琰 席宽 +2 位作者 巴文婷 肖玉杰 余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4,共9页
针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在无人驾驶汽车应用中搜索效率低、距离较长和路径不平滑的问题进行改进,使用改进蚁群算法最优路径的关键节点替代动态窗口法的局部目标点,并在动态窗口法评价函数中加入目标距离评价子函数,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 针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在无人驾驶汽车应用中搜索效率低、距离较长和路径不平滑的问题进行改进,使用改进蚁群算法最优路径的关键节点替代动态窗口法的局部目标点,并在动态窗口法评价函数中加入目标距离评价子函数,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平滑性,同时采用路径决策方法解决全局路径失效问题,使车辆摆脱障碍困境,满足路径规划安全性的要求.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利用起止点的位置信息使初始信息素分布不均匀,减少搜索初期阶段的时间消耗;通过维护全局最优路径和强化优秀局部路径的信息素浓度,优化信息素更新机制,提高路径探索效率;对规划路径进行二次优化,优化节点和冗余转折点,减少路径长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所得到的路径在距离、平滑度和收敛性方面都具有更好的表现,且符合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动态窗口法 动态避障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内涵逻辑、模型框架与实践进路
6
作者 罗生全 张俊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在国家战略逻辑、教育变革逻辑、理念行动逻辑维度高度耦合。考察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构形成一个“价值共创—利益调适—制度优化—数字技术”整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进路:弥合“数字鸿沟”,建构基于公平正义、注重公众需求的教育治理理念观;打破“数字孤岛”,建构基于协同治理、强调利益调适的教育治理组织观;纾解“技术悬浮”,建构基于高效交互、突出预诊施策的教育治理行动观;防范“唯数据论”,建构基于精准循证、保持适度韧性的教育治理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 内涵逻辑 模型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A视角下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生成机制研究
7
作者 刘玮 刘淑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9,共12页
为厘清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制,采用MOA框架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CAPS)构建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制模型,引入PLS-SEM和fsQCA方法对问卷样本予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PLS-SEM方法得出公众极端气候灾... 为厘清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制,采用MOA框架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CAPS)构建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制模型,引入PLS-SEM和fsQCA方法对问卷样本予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PLS-SEM方法得出公众极端气候灾害信息规避行为受动机、机会与能力3类因素影响。其中,动机层因素中感知价值与应急安全意识负向引导心理抗拒;机会层因素中心理距离正向引导倦怠情绪;能力层因素中自我效能负向引导焦虑情绪,最终促成信息规避行为。fsQCA分析发现,公众极端灾害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过程中存在“机会-能力优先驱动”型、“动机-机会-能力并驾齐驱”型及“动机-机会-能力共同约束”型3条组态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极端气候灾害信息传播效果和公众极端气候灾害防范与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灾害 信息规避行为 MOA框架 C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
8
作者 金将 王小平 +2 位作者 臧铁钢 姜世阔 赵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58,共9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盲目搜索、搜索速度慢和路径平滑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以提高其搜索效果。基于A^(*)算法快速规划出初始路径,对蚁群初始信息素进行非均匀分配,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在蚁群算法的状态转移概率公式... 针对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盲目搜索、搜索速度慢和路径平滑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以提高其搜索效果。基于A^(*)算法快速规划出初始路径,对蚁群初始信息素进行非均匀分配,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在蚁群算法的状态转移概率公式中引入动态目标导向函数,同时在信息素更新策略中考虑路径转角数和路径匝数,通过优劣质蚂蚁的分层信息素更新来优化路径长度和平滑性。结合动态窗口法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局部动态避障功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蚁群算法在规划和避障方面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信息素 栅格法 动态窗口法 局部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的认知神经机制
9
作者 夏熠 张婕 +2 位作者 张火垠 雷怡 窦皓然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93,共17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应对趋避冲突至关重要,而焦虑个体存在趋避冲突失调的行为表现。这种失调表现为以放弃积极结果为代价,以此回避与实际威胁无关或威胁程度较低的刺激。以往的动机理论将个体应对趋避冲突分为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应对趋避冲突至关重要,而焦虑个体存在趋避冲突失调的行为表现。这种失调表现为以放弃积极结果为代价,以此回避与实际威胁无关或威胁程度较低的刺激。以往的动机理论将个体应对趋避冲突分为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过程,难以全面解释趋避冲突失调的具体机制。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全新的“冲突感知、冲突处理和反馈学习”三阶段模型,强调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可能表现为威胁感知的增强、预期价值与动机比较的失衡、反馈学习的异常。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该模型中三阶段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分层和模块化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化,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趋避冲突 预期价值 动机 认知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距离引导式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0
作者 黄昱航 李国刚 +1 位作者 焦启 曹冬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距离引导式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融合算法。在改进A^(*)算法中,引入双向搜索策略,采用综合距离启发函数,利用全局路径筛选策略对路径进行优化。在得到全局最优路径的基础上,与动...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距离引导式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融合算法。在改进A^(*)算法中,引入双向搜索策略,采用综合距离启发函数,利用全局路径筛选策略对路径进行优化。在得到全局最优路径的基础上,与动态窗口法结合,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动态避障。结果表明:距离引导式A^(*)算法和文中融合算法在路径长度、遍历节点数目和运行时间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能更好地满足移动机器人对路径规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A^(*)算法 动态窗口法 动态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领导反馈何以带来不同的员工创新绩效?趋近-回避理论框架下的一个整合型解释
11
作者 辛迅 刘婷婷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0,共14页
领导情境因素对于员工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领导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在影响员工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为在同一框架下揭示这种差异性作用,本文在趋近-回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两类领导反馈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综合模型,首先考察了员... 领导情境因素对于员工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领导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在影响员工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为在同一框架下揭示这种差异性作用,本文在趋近-回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两类领导反馈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综合模型,首先考察了员工趋近-回避工作重塑的平行中介作用,然后结合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员工的绩效趋近-回避目标导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0名科技员工的三阶段数据分析,本文发现:领导积极反馈通过提升员工趋近型重塑促进员工创新绩效,领导消极反馈通过员工回避型重塑抑制员工创新绩效;绩效趋近目标导向在领导积极反馈通过趋近重塑影响创新绩效中具有互补效应,而绩效回避目标导向在领导消极反馈通过回避重塑影响创新绩效中具有强化效应。本文针对两类领导反馈影响创新绩效的差异作用给出了整合性的解释,打开了领导反馈影响创新的行为过程性“黑箱”,同时也为管理者如何审慎、合理利用两种领导反馈以促进员工创新提供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反馈 员工创新绩效 趋近型工作重塑 回避型工作重塑 绩效目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近和回避动机未来情景想象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12
作者 杨玲 周亚杰 张建勋 《应用心理学》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研究利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从情绪的动机方向探讨趋近和回避动机未来情景想象对跨期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对具有趋近动机情绪的未来事件进行想象会降低个体在跨期决策中的延迟折扣率,而通过对具有回避动机情绪的未来事件进行想象... 本研究利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从情绪的动机方向探讨趋近和回避动机未来情景想象对跨期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对具有趋近动机情绪的未来事件进行想象会降低个体在跨期决策中的延迟折扣率,而通过对具有回避动机情绪的未来事件进行想象则会增加延迟折扣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情绪的动机方向在未来情景想象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情景想象 跨期决策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算法融合DWA算法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动态避障
13
作者 强立京 包长春 +1 位作者 丁登辉 孙志诚 《长江信息通信》 2025年第2期72-76,共5页
研究基于改进A*算法与DWA(Dynamic Window Approach)算法融合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动态避障方法。针对传统A*算法在复杂环境中路径规划效率与平滑度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三项改进措施:首先,通过改进领域节点搜索策略,保留五个关... 研究基于改进A*算法与DWA(Dynamic Window Approach)算法融合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动态避障方法。针对传统A*算法在复杂环境中路径规划效率与平滑度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三项改进措施:首先,通过改进领域节点搜索策略,保留五个关键搜索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节点扩展,提高搜索效率;其次,优化算法的启发函数,使其更贴近实际环境,从而加速搜索过程并减少路径长度;最后,基于Floyd算法对A*算法生成的路径进行双向平滑度优化,进一步提升路径的平滑性和可行性。在全局路径规划完成后,将改进A*算法融合DWA动态窗口法,对动态及未知障碍物进行有效规避,确保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安全、高效地抵达目标点。实验部分采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能力与避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路径规划 改进A*算法 DWA算法 局部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优化研究
14
作者 韦润福 关志广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5期62-66,共5页
随着移动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与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导航与高效路径规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传统A*算法(A-star Search Algorithm, A*)和动态窗口算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 DWA)在导航中取得... 随着移动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与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导航与高效路径规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传统A*算法(A-star Search Algorithm, A*)和动态窗口算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 DWA)在导航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们在应对动态环境和实现全局最优路径规划方面仍存在显著局限。文章分析了这2种算法的特点,探讨了两者的优化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A*与DWA算法的协同路径规划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路径规划效率,还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为移动机器人在多样化场景中的高效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精准的路径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优化 A~*算法 DWA算法 复杂环境 动态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系统分析框架与实践进路研究
15
作者 赵效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在建设文化强国、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探索红色融入“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有其重要意义。从系统论视域中看,红色“大思政课”本质上是具有系统内在特质,包含目标、主客体、内容、保障、场域、技术手段等结构性要素的一个复... 在建设文化强国、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探索红色融入“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有其重要意义。从系统论视域中看,红色“大思政课”本质上是具有系统内在特质,包含目标、主客体、内容、保障、场域、技术手段等结构性要素的一个复杂系统。秉持问题意识和系统观念,依循非线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优化角度科学建构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不失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意义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念 红色文化 大思政课 分析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安全挑战与治理路径研究
16
作者 徐明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大模型深刻地影响着信息传播、内容创作和社会互动等领域,也带来数据隐私泄露、虚假内容生成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安全挑战。通过探究GAI在当前阶段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治理策...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大模型深刻地影响着信息传播、内容创作和社会互动等领域,也带来数据隐私泄露、虚假内容生成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安全挑战。通过探究GAI在当前阶段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为该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首先分析了GAI技术发展引致的各种安全挑战。其次探讨了GAI典型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模型滥用、算法稳定性以及GAI技术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方面存在可被恶意攻击的成因。最后探讨建立多层次的GAI安全治理框架,包括技术层、组织层和社会层以及安全可控可靠的治理策略和具体的治理路径,通过政府监管部门、人工智能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等多方协同治理,提高全社会对GAI安全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隐私 虚假内容监管 技术治理路径 安全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案文分歧与“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适用性分析
17
作者 郑执浩 《南海学刊》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基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自主规则探索,也是“中国-东盟”合作探索区域海洋治理制度的重要尝试。“准则”谈判的案文分歧主要围绕空间与范围适用、法律约束力和争端... “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基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自主规则探索,也是“中国-东盟”合作探索区域海洋治理制度的重要尝试。“准则”谈判的案文分歧主要围绕空间与范围适用、法律约束力和争端机制设立、自我克制三个层面展开。在潜在的对话、合作和争端解决三层机制基础上,以“准则”谈判磋商为代表的“中国-东盟”框架将进一步常态化、稳定化与实体化,也将反过来推动“准则”等南海议题的国际制度效力更加提升,认同更加扩大,功能更加拓展。未来“准则”治理方案需要坚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小步快跑推动机制集合与新制度生成,创新具体分歧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行为准则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 南海命运共同体 治理方案 自主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Zinc(Ⅱ) Coordin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erpyridine and 5-Nitroisophthalic Acid Mixed Ligan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y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勇强 田源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587-1592,共6页
A new coordination framework, {[Zn(L1)(5-nipc)]·H2O}n(1, L1 = 4ˊ-(4-pyridyl)-4,2ˊ:6ˊ,4ˊˊ-terpyridine, 5-nipc = 5-nitroisophtha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determin... A new coordination framework, {[Zn(L1)(5-nipc)]·H2O}n(1, L1 = 4ˊ-(4-pyridyl)-4,2ˊ:6ˊ,4ˊˊ-terpyridine, 5-nipc = 5-nitroisophtha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29.983(9), b = 13.709(3), c = 14.391(3)A, β = 114.93(4)°, V = 5364(2) A3, Dc = 1.493 g/cm^3, C28H19N5O7 Zn, Mr = 602.85, F(000) = 2464, μ(Mo Kα) = 0.972 mm^-1, Z = 8, R = 0.0935 and w R = 0.1509 for 4724 observed reflections(I 〉 2σ(I)). The structure of 1 exhibits a three-dimensional(3D) network with a layer-pillar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y of 1 i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framework mixed-ligand approach crystal structure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Variational Algorithms in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云峰 伍荣生 +1 位作者 王元 潘益农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19-430,共12页
The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VAR)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ing the advective effect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rol variables in time splitting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Two variational algorithms are us... The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VAR)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ing the advective effect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rol variables in time splitting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Two variational algorithms are used. One is the conjugate code method-direct approach, and another is the numerical backward integration of analytical adjoint equation—indirect approach.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sensitivity tests a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nsistency and inconsistency of the two algorithms under the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erfect and imperfect initial condition is also tested in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approaches. Ou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two algorithms are not only identical in theory, but also identical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Furthermore, the algorithms of the indirect approach are much mor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than that of the direct one when both are employed in the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Taking advantage of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on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when the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algorithm is concerned in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he backward integration, the algorithm is extremely facilitated. Such simplicity in indirect approach should be meaningful for the VAR design in passive model. Indeed, if one can successfully split the diabatic and adiabatic process, the algorithms represented in this paper might be easily used in a more general vision of atmospher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al algorithms Semi-Lagrangian framework Indirect approach Direct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omplaint insights through text mining based on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and response(DPSIR)framework: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environmental agency
20
作者 Fabiana MANSERVISI Michele BANZI +5 位作者 Tomaso TONELLI Paolo VERONESI Susanna RICCI Damiano DISTANTE Stefano FARALLI Giuseppe BORTON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3期261-281,共21页
Individuals,local communities,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private organizations,and public representatives and bodies may all be aggrieved b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ncerning poor air quality,illegal waste disposal,wa... Individuals,local communities,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private organizations,and public representatives and bodies may all be aggrieved b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ncerning poor air quality,illegal waste disposal,water contamination,and gener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represent the expressions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se issues.As the timeconsuming of managing a large number of complaints,text mining may be useful for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information on stakeholder priorities and concerns.The paper used text mining and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to crawl relevant keywords about 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from two online complaint submission systems:online claim submission system of Regional Agency for Prevention,Environment and Energy(Arpae)(“Contact Arpae”);and Arpae's internal platform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incident reporting portal”)in the Emilia-Romagna Region,Italy.We evaluated the total of 2477 records and classified this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laim topic(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waste,odor,soil,weather-climate,sea-coast,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Then,this paper use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extract keywords from the dataset,and classified keywords ranking higher in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based on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and response(DPSIR)framework.This study provided a systemic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texts and builds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commun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complaints are from the public and associated with air pollution and odor.Factories(particularly foundries and ceramic industries)and farms are identified as the driver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Citizen believed that environmental issues mainly affect human well-being.Moreover,the keywords of“odor”,“report”,“request”,“presence”,“municipality”,and“hours”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meaningful concepts,as demonstrated by their high degree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values.Keywords connecting odor(classified as impacts)and air pollution(classified as state)were the most important(such as“odor-burnt plastic”and“odor-acrid”).Complainants perceived odor annoyance as a primary environmental concern,possibly related to two main drivers:“odor-factory”and“odorsfarms”.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text mining may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address citizen needs,providing the basis toward automating(even partially)the complaint process;and the DPSIR framework might support the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akeholder concerns and priorities,as well as metrics and indicators for their assessment.Therefore,integration of the DPSIR framework with the text mining of 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might generate 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base as a prerequisite for a wider exploitation of analysi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Text mining approach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 DRIVER PRESSURE STATE impact and response(DPSIR)framework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Regional Agency for Prevention Environment and Energy(Arp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